华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2019 38.33 8.80 28.44
营运能力分析 2016
应收账款周转天 75 数(天)
2017 65
2018 62
2019 84
存货周转天数( 86
73
69
87
天)
PART
总结
任正非曾表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漂亮的财 务报表。华为完全由其员工所有,股东近9.7万人,且没有 任何外部实体持有华为的任何股份。如果不想让华为呆在 某些市场,可以缩减规模。
目前,华为有17万多名员 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 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 一以上的人口。 主营业务:智能手机、终端
企业价值观
一、成就客户 二、艰苦奋斗
三、自我批判 四、开放进取
五、至诚守信 六、团队合作
PART TWO
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 2016年
经营性现金流量 492 净额
投资性现金流量 -285 净额
筹资性现金流量 -109 净额
净现金流量
125
2017年 963 -247 -169 525
2018年 747 -939 269 79
2019年 54 126 35 229
偿债能力分析 2016 资产负债率(%) 68.41 流动比率(%) 137.30 速动比率(%) 102 116.19
2018 64.99 147.56 120.73
2019 65.21 153.68 117.23
盈利能力分析 2016
销售利润率(% 39.29 ) 净利润率(%) 7.15
净资产收益率( 26.44 %)
2017 38.64 7.93 27.02
2018 37.86 8.30 25.46
华为财务管理目标案例_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华为财务管理目标案例_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对我国财务管理的目标业内届也存在不同观点,比较典型的有:(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在投资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利润,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再次,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的关系,是个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横向比较;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以上种种缺点决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欠妥的。
(2)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每股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与发生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投资者投人资木获得回报的能力。
蓦股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但该指标同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①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
②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越大;③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④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当然,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对其进行评估价值也很难做到。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绩效的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绩效的分析摘要: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保障股东收益、增加企业价值、保障利益相关者收益能力等方面进行评测,其关键财务指标包括债偿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本文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以股东收益最大化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基础,利用上述关键财务指标,对该公司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并给出分析结论。
关键词:财务绩效,理论基础,关键财务指标,分析,结论引言:当前市场发展迅速,国内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各种体制的公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既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还要保证不同角色的成员在企业发展中的收益,比如股份制企业要保证投资者和股东的收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在保证收益的同时要保证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企业还要保证利益相关者如雇员、管理层、供应商、顾客等角色的收益。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下,降低成本的需求不断强化,因此还需要保证承担风险的所有资产组成部分都处于直接利益相关者的监管之下,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发展风险。
上述需求的完成需要投资者对企业的状况有清楚的认识,企业财务绩效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关键指标的分析获取投资者评测参考信息的关键手段,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概述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概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13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
截至到2013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及优化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及优化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摘要:目前,许多集团公司都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利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和新型的财务核算共享信息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价值,本文从叙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模式、构建及流程再造方面入手,以华为公司为例,通过华为公司财务发展及变革历程来引出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设计,并且分析了华为财务共享中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其他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时代,华为公司,流程设计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出现数据滞后、信息失真、效率低等问题,企业都在逐渐对财务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并开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其他新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能化引发财务组织模式变革,企业从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模式,实现业财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文献综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源自于1980年的美国,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也开始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理念。
迄今为止,世界财富五百强企业有86%都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
[1]在国外的研究当中,Bryan Bergeron(2003)在其著作《Essentials of Shared Services》中对共享服务作出解释为一种半自主性的方式,将原有业务单元的经营职能集成到一个集中的新业务单元中。
他对财务共享概念的总结是第一个被学术组织广泛认可。
[2]2004年,刘汉进在《共享服务的决策、实施与评价研究》一文中写到共享服务是公司中一种组织管理职能的方式,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财务等多个领域,能实现资源整合和功能整合。
[3]山东大学燕纪华(2018)在其论文中谈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互联网IT技术为主要的依附载体,通过以标准化和流程化作为财务业务处理的基本准则,将财务作业进行集中化处理,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加企业价值为主要目标的新兴财务管理模式”。
华为财务报告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将以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为基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二、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概述1. 报告时间:2019年2. 报告内容: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相关附注说明。
3. 报告亮点:(1)营业收入:2019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
(2)净利润:2019年华为实现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
(3)研发投入:2019年华为研发投入达1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
三、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1)营业收入构成从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华为营业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运营商业务:2019年运营商业务收入为3395亿元人民币,占比39.6%。
2)企业业务:2019年企业业务收入为2861亿元人民币,占比33.1%。
3)消费者业务:2019年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343亿元人民币,占比27.3%。
(2)营业收入增长分析从营业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华为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而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这表明华为在运营商和企业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展消费者市场,实现了全场景覆盖。
2. 净利润分析(1)净利润构成从华为2019年度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净利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营业利润:2019年营业利润为6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
2)营业外收入:2019年营业外收入为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
3)营业外支出:2019年营业外支出为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
(2)净利润增长分析从净利润构成可以看出,华为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均实现增长,但营业外支出增速较快。
这主要得益于华为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
中国财务共享中心典型案例

中国财务共享中心的典型案例可以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华为。
该企业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自动化的、数据驱动的财务服务中心,通过该中心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提升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这个案例的具体内容:1. 建设背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企业决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
2. 实施过程:首先,企业梳理了所有财务流程,包括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编制等,并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
其次,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财务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财务处理。
最后,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
3. 效果分析: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企业实现了财务数字化转型,提高了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财务共享中心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处理方式,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处理效率。
同时,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也减少了错误和重复工作。
b) 降低了成本: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个流程的处理成本。
同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财务漏洞和风险。
c) 提高了数据质量:财务共享中心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工具,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 促进了财务管理转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为财务管理转型提供了支持。
企业可以更加关注战略性财务、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向,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 总结: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企业实现了财务数字化转型,提高了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总之,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实践,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据驱动等方式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为财务案例与分析

《财务案例与分析》财务分析报告二○一六年五月目录:一、公司简介(一)公司(二)股东和董事会(三)公司业绩(四)主营业务二、行业状况及同行业竞争者(一)行业竞争者简介三、因素分析(纵向分析)(一)收入(二)盈利能力(三)市场份额(四)融资分析(五)投资及研发力度四、总结(一)战略分析(二)前景分析(三)公司治理(四)存在问题一、公司简介(一)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有限公司在深圳创建于1987年。
当时从事业务是代理销售香港公司的交换机,经营几年获取公司丰厚的原始资本以后,1992年开始走上了自主研发交换机和通信设备的道路。
目前是全球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华为目前有24家子公司,分别坐落于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荷兰、英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
(二)股东和董事会华为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
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下称“工会”)和任正非。
工会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的公司重大事项,由持股员工代表会审议并决策。
持股员工代表会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9] 公司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82471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参与人均为公司员工。
任正非作为公司个人股东持有公司股份,同时,任正非也参与了员工持股计划。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总出资相当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1.4%。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成员共17名,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
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协助和支持董事会运作。
华为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华为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华为绩效管理案例分析(华为管理学案例分析)2016年度决算整理大练兵直击填写项目实务疑难解答子公司KPI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际运行面临诸多问题,理论上难以解决。
本世纪初,华为践行平衡计分卡理念,在子公司(地区部)的KPI管理工作中有较成功的经验。
本文抽象出关键绩效指标选择、加权设置、目标制定、绩效考核四个环节的典型问题,借鉴华为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基于信息不对称,母公司对子公司KPI的设计和审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复杂的原因是:首先,选择哪个KPI;第二,如何设定KPI 的权重;第三,KPI目标的确定第四,KPI绩效评价。
KPI的选择和权重设置反映了上层特定时期对特定目标的偏好,“艺术因素”和强压原则随处可见。
在实际工作中,好的想法有时受客观条件的束缚,不能落地;一些思路是定性的,一些难以量化的思路即使落地,能否经得起检验还有很多未知。
如果有这么多主观客观的制约,当然就不存在完全科学的KPI评价体系。
本文旨在抽象出子公司在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设定、目标的制定、绩效评估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结合华为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 KPI的选择1 .根据平衡计分卡选择KPI平衡计分卡理念于本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在一些大企业集团得到实践。
华为使用平衡计分卡,华为在为下属子公司、地区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时运用平衡计分卡理念,追求平衡、综合评价。
2 .根据财务金三角选择财务KPI财务指标只是子公司KPI的一部分。
我们要过度关注财务指标,轻视非财务指标的心理。
选择财务关键绩效指标的依据是什么?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健康表现为成长性、盈利性、流动性三者(俗称财务金三角)的平衡。
财务KPI选择以财务金三角为中心,各角度选择符合子公司实际的指标,不得偏向一面。
另外,“三角”本身的构成要尽量多元化、细分。
成长性、盈利性、流动性指标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包容性、典型性,体现公司价值增长点和管理改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方式分析
1. 拥有全国各地庞大的房地产资产资源 2. 华为是中外银行的一个“特别优质”客户。华为能够比较优惠 地获得各个银行的项目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出口信贷等贷 款 。3. 将旗下资产“养大”再出售的方式一直是华为的重要融资手段
“棉袄理论”
盈利模式分析
• 1. 改变传统的“王小二卖豆腐”模式,华为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 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
销售收入
250,000
CAGR:16%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12
营业利润
CAGR:4%
35,000
30,000
25,000
2009
146,607 22,241 15.2% 19.001 24,188 38,214 43,286 148,968 16,115 52,741 64.6%
2008
123,080 17,076 13.9% 7,891 4,561 24,133 25,921 119,286 17,148 37,886 68.2%
• 2. 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让华为对上市不甚积极。上市让企业丧失 部分决策自主权,在投资者短期逐利影响下,上市公司可能最终 迷失发展方向
上市风险分析
• 1. 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催肥一个企业和一批创业家,但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摧毁 它和他们的“虚幻的成功”——应验于国外企业身上的“魔咒”更能在国内 上市公司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华为也为上市做了许多准备,但最终不了了之。一直未能成 功上市。其上市步伐被多种原因牵绊
股权结构分析
• 1. 员工持股不透明 • 2. 回购不规范 • 3. 大股东控制权稀释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影响募集资金规模 • 4. 公开发行股票将伤及虚拟股制度,而这正是华为的根本所在。
(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八年时间,员工持股计划为华为提供的内部融资近300亿元)
财务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
2012 (USD Million) 2012
销售收入
35,353
220,198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率
3,204 9.1%
19,957 9.1%
净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 现金与短期投资
运营资本
总资产 总借款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率
2,469 4,009 11,503
10,155
33,717 3,332 12,045 64.3%
讨论
• 斗转星移,起落沉浮。我们目睹了全球化时代中 资本崇拜让许多伟大企业上天入地的悲壮故事。
• 此类“现金牛”公司究竟是否该上市接受资本市 场的洗礼还需仔细斟酌
什么是成功? 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
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正非
输入文字
华为不上市在此是录“入上现述在图表时的综态合”分析,结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动这些企 业上市的声在在此此音录录和入入上上力述述量图图表表不的的综综绝合 合于分 分析 析耳结 结论 论。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谁也无 法预料。商在此业录就入上是述如图表此的综奇合妙分析,结论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华为会乘风破浪,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走向国际战场参与国际竞争。
• 2. 保证战略决策的可控性。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像其他业界同 行那样总是被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
• 3. 保护专利的需要。华为属于技术性公司,其能取得如此规模,归功于其价 格优势和拥有的多项专利技术,其保密措施也相当严密。如果公司上市,势 必要公开许多信息,这可能也是华为推迟上市的原因之一。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1 2010 2009 2008
0 2012
经营活动现金流
CAGR:53%
2011 2010 2009 2008
• 目前华为的资产负债率为65%,经营现金流为40亿美元,到2012年12月31日,华为 的账面现金达到120亿美元。此外,华为近几年已经获得了全球各大银行330亿美元的 授信,其中有77%是外资银行授予的。“华为融资的渠道、品种、额度来说,都是足 够充裕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华为未来之路
股权结构、商业模式、融 资手段三大创新,已经让 华为在不上市的道路上走 了很久、很远。
股权 结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融资方式 创新
主动接受最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并向全球 投资者详尽披露股权结构、资产负债表等等 信息,这看起来已是华为从中国最大的电信 设备供应商升级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 的必由之路。
上市展望
• 趋于国际化战略以及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华为将会引进战略投资者,在香 港主板和NASDAQ两地同时上市的可能性最大。
• 目前只是时机不合适。华为将被拆分成:华为技术、华为控股、华为移动、 华为软件、华为投资、华为培训学院、华为服务、华为物业8家公司就是华 为分拆上市的前奏
• 任正非究竟怎么想,华为未来到底上不上市?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商业经 营中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宝。总之华为早已 经成为中国通信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代表。未来华为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 待。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为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 的经济竞合中,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公司。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 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 2011 年毕马威的审计结果,华为现金流只有不到 15%来自外部融资,在这 15%当 中,有 63%是来自国际性银行,只有 37%是来自中国的银行,其中 12%还是中国 在海外上市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
• 分析华为历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其手握的“现金与短期投资”都在快速增长——从 2007 年的 190亿人民币一路增长到 2012 年的 670多亿元 ;与此同时,华为在全 球各银行中拥有 330 亿美元的授信额度,其中 77% 来自于外资银行,其余是来自国 内银行
销售收入 (人民币百万元)
2011年
2010年
同比变动
65,565 138,364 203,929
62,143 120,405 182,548
5.5% 14.9% 11.7%
2011年
2010年
同比变动
运营商网络 企业业务 消费者业务
合计
150,145 9,164 44,620
203,929
145,800 5,834 30,914
15,380 24,969 71,649
63,251
210,006 20,754 75,024 64.3%
2011
203,929 18,582 9.1%
11,647 17,826 62,342 56,728 193,849 20,327 66,228 65.8%
2010
182,548 30,676 16.8% 24,716 31,555 55,458 60,899 178,984 12,959 69,400 61.2%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表示,公司董事会20多年不仅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而 且未来5至10年内,华为既不考虑整体上市,也不考虑分拆上市,更不考虑通过 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在国内企业对上市融资趋之若鹜的生 态中,任正非如此执拗和坚决地向资本市场说“不”,其另类选择的确耐人回 味。
公司介绍
“
在此输入标题
谢谢“您的耐心输阅入读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 案和服务,持 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经营范围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 140 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服务及产品
Products & Services
业务比重分析
中国 海外 合计
华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基于财务管理角度 华为不上市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王德勇 刘源泽 王选文目录1Fra bibliotek案列背景
2
公司介绍
3
原因分析
未来之路 4
结论与思考 5
案列背景
华为历经短短十余载,从一个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万元的交换机经销商发展成为 一家年收入达2200多亿元(2012年)的通信巨人,堪称通信业的奇迹。和大多数 依靠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不同,华为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任何来自资本 市场的助力。
182,548
3.0% 57.1% 44.3%
11.7%
发展大事件
时间 1987年 2001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
主要事件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 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20亿美金高价出售50%左右手机业务的股权 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