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的依据

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而分层教学在这场改革浪潮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

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四)因材施教理论。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如何针对目前人数较多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班级进行教学是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层教学的现实依据

在教学中,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在生理、心理、能力发展等诸多方面。但在目前教育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学生差异几乎被忽略了。全班几十人,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参差不齐,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实行学科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前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生理方面:如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求、意志、品质等。此外还有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的差异,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在教学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由于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且表现出其独特性,故在分层教学的设计中,要正视这些差异。

教学中的差异。由于教学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学生就会表现

出在努力程度、反应速度、接受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提高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是不同的。有些学生乐于自我表现,大胆发问,激情陈述,而有些学生略显拘谨胆怯,沉默寡言,但善于静思;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而有些学生思维迟缓,跟不上趟;有的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而有的学生只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些特征,及时有效地调控学生行为,让不同特征的学生均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均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2019分层教学实现学生最优发展精品教育.doc

分层教学实现学生最优发展 一、有关背景: 《太阳》是一年级北师大版课改实验教材。这首儿歌,通过日出景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太阳的美,从而喜欢太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随文学习12 个生字,学写 6 个字。由于学生认字的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己掌握了本课的生字。针对这一情况,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邀请数学老师和我一起走进课堂,数学老师负责辅导己掌握该课生字的学生,给予拓展、提高。 并在新授后对该课未完全掌握的学生及时补缺漏。我则进行正常的识字教学。尝试这样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实现学生最优发展。 二、课堂教学节录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太阳的美,从而学习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进入识字教学。课件点击出示这课要学的12 个生字。 分A、 B 组进行教学。 A 组在教室的一角自由围坐,和数学老师学习;B组小小组T字形坐式新授。 师: 昨天,我测过我们班几个小朋友,有六个小朋友已经自 己学会了这12个生字。现在,请这几位小朋友(A组)到后面去和龚老师一起学习。其他的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学习这12 个字。(课件演示)我们看谁最先和这些可爱的字娃娃交上朋

友。看一看,你认识几号字娃娃,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教大家。或是你喜欢认识哪个字娃娃,就提出来。 生: 我认识6号字娃娃,这个字读“出”,出来的“出”。(生字是注音的) 师: 真不错,大家跟她一起读。你还能教小朋友认识哪个字娃娃呢? 生: 我还认识 3 号字娃娃“从”,1 号字娃娃“叫” (生跟读)师: 大家跟她学得很认真。这个小老师当得真好,奖你一个“小太阳”贴纸。** 同学,你想认识儿号字娃娃? 生: 我想认识 5 号字娃娃。 师:有哪位小朋友会吗? 生: 我知道这个字是“跳”,跳舞的“跳”。师:“同学你懂了吗?谢谢生 1 小朋友。” (其余几个字方法同上,主要体现生生互动。) 师: 这些字娃娃小朋友都认识了吗?拿出你们桌上的生字卡片,在小组里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认识,还能读准字音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就可以把桌上的“小太阳”贴纸送给他。如果他有的字还不认识,你们就帮帮他。(生字卡上都有注音)师: 看来小朋友学得不错,很多小朋友都得到了“小太阳”。你们真棒呀,下面我要再次考考大家,看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开火车认读字卡,生字不注音)在本组学生基本掌握生字后, A 组的学生回到课堂中来。一起课间律动操《种太

(完整版)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古城初中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因 目前,我校部分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差距较大,老师授课难度大,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好处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三、分层教学目标 1、发展中上游学生 这一层次主要结合学校提出的“双十”目标,面向班内中上游学生(前15名),这些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加教学深度和难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之更多的学生学好、学精。 2、帮助中下游学生 这部份学生基本上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分层科目:前期,自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效果比较理想。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实际情况,决定在英语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把语文、数学两科教学纳入分层教学的范畴。 2、实施分组:认真研究每个班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将九一、二班为一个整体和九三、四班为一个整体分别重新组合成一个提高班和一个基础班。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3、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A、备课。任课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安排教学计划。 B、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深度上要有梯度,练习选择上要适合分层教学学生特点,使课堂教学有有容量、有质量。 C、作业。学生作业根据分层情况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提高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提高班学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基础班教师要配合提高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备课、阅卷、学生思想工作等) D、评价:分层班级成绩主要采取捆绑式评价。具体评价办法见《古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价办法》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学生分层。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小组”(简称X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简称Y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通过学习小组,既可以教师教学生,也可以学生教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到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目标分层。这是分层分类教学的关键之处。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一般说;低层次学生学习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之后进行提高性目标,最后是发展性目标;高层次的学生一般可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直接按发展性目标学习。教学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

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等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三、施教分层。分层分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化学习。从老师的教学行为来说,其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情,在宏观上给予调控,在微观上给予个别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跟踪监控,发现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解决。具体做法是:对Y组(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X组(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在老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规律,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练习习题,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优等生则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练习分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要:课改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认识到学校 教育必须走出知识为本的怪圈,并将其定位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教育 必须走出少数精英教育、多数陪读教育的误区,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 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课改分层个别化能力 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初中取消重点中学的实行,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1990年,上海市 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市区初中新入学的预备班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上海相当一 批所谓的“三类学校”中,“‘学业优良学生’占9.8%,‘中等学生,占50%,‘学业不 良学生’占40.2%”(胡兴宏,1993)。“这三类学生不但学业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认识能力、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虞慕镛,1994)。在农村,学习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更为惊人(蔡宝培、丁骥良,1993)。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班级教学方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 的批评,例如,有人指出,该策略不仅未能使学习困难学生得益,还使优等生丧 失了学习兴趣,中等生也因全班“前无领兵”、“后无追兵”而学习平平(罗茜、徐 子煜,1993)。探讨既能保持班级授课制形式,又能兼顾班内学生个别差异的个 别化教学方法由此提上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程。 一、成绩的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布卢姆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 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学富有成效的话,学生成绩分布应该是与正态分布完全不 同的。 二、掌握学习的变量。布卢姆承认,掌握学习的原理主要是根据卡洛尔的学 习模式。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是由这个三个变量组成的:⑴机会,即允许学习 的时间;⑵毅力,即学生愿意积极从事学习的时间;⑶能力倾向,即在理想条件 下掌握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因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而变化的)。需要的时间量也是由三个变量组成的:⑴教学质量;⑵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⑶ 能力倾向,即学生在适应教学质量、理解教学之后,学习所需的时间。 1、允许学习的时间。布卢姆和卡洛尔都认为,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关 键在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量。学习速度的快慢是由能力倾向决定的,如果学生把 所需要的时数都用于学习,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 握水平。 2、毅力。把毅力定义为: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如果学生需要花一 定的时间才能掌握某门学科,但他花在积极学习上的时间少于需要的时间,就不 可能达到掌握的水平,所以,布卢姆等人试图把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与学生积 极从事学习的时间这两者区别开来,并强调指出,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 减少学生掌握某一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毅力的量,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增强 学习的毅力。 3、教学的质量。教学质量主要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的,而不 是根据某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的。因此,不能仅凭培养了一、两个尖子学生 或出了几个后进学生就对教学质量的好坏作出判断。 4、理解教学的能力。布卢姆和卡洛尔对理解教学的能力所下的定义是:学 生理解学习任务的性质和他在学习该任务时所要遵循的程序的能力。 5、能力倾向。要承认学生的能力倾向确实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学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分层教学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对分层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分层教学才会实现良性和谐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家、心理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管班级授课制下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特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差异比较大,再加上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天赋、气质和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与班级授课制运用的统一教材,统一大纲这一现实矛盾,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劳凯声认为“因材施教是为了解决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矛盾而提出的”。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

(完整版)分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层”

分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层 ——对于我校中学分层教学实验的指导意见 中学部教学处熊伯夷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着不均衡的现象。”既然人的智能发展存在个性差异现象,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在追求共性的同时做到尊重个性?如何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质量? 再者,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学有所进。 为此,我校中学部自上一学年起,就开始在中学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理论上看,分层教学无疑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分层教学实验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按学科成绩分层上课后,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如何使分层教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分层,重在进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确定对学生分层的标准。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因此,学生分层施教不能简单地依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而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再对学生进行分层:A班(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班(发展层):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班(提高层):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在学习上有困难。

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模板

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与进步,初三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能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均已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学困生“管不了”的分层现象相当突出。针对这一现 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分层帮扶、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建 立信心,看到希望,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加强班级管理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实现每个学生有特长地发展与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 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 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 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二、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 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 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 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后进生: 后进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 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 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 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三、分层教学的的实施步骤 1.学生分层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 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 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摘要:通过重视普通高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有效的参与,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实施导练悟总,体现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参与意识;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对知识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外来信息的同化和顺应。增强普通高中学生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求索对于新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从五个方面来体现:第一,引导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第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第四,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辅导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第五,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品质。“导”是学生知识活动的催化剂,如适当地创设情境,可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处于动眼、动口、动手的主体激活状态。当然,创设的情境要求或有悬念引人思索,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

有问题叫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在这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作用下,使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振奋,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寻求解决悬念或困惑的方法和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问候”这一交际用语时,我充分利用了简笔画,再利用动画配合音乐及原文录音,让学生观看模仿,后让其用最简洁的问候语“Hi”、“Hello”相互问候、相互自我介绍,其教学氛围是热情洋溢的。学生们在这种充满"情意"的情景中,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交往的状态。在这种学习气氛的感染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争取表演。尽管有时争取到了机会,却由于过分紧张而一时忘了“词”,但是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再争取机会。说好英语带来的喜悦,与同学们用英语交往带来的成功,以及在模拟的情景中表演带来的自豪,都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热爱和喜好。这种情感又促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了。 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顾及到学生学习水平、智力及个性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尖子生“吃不饱”而不愿参与,中等生难以提高而不乐参与,后进生却"吃不了"而不会参与。其实质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

分层教学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一、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近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独立学院在高校队伍中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为公立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行分级教学改变了传统班级授课制采取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力图让学生“齐步走”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它让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老师针对同一水平的学生安排相应适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处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实践意义 尽管就目前情况来看,英语分级教学法虽然还没有在所有高校全面展开,但从我校实施的情况来看,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分级教学开辟了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英语分级教学正视学习者的差别,并把它作为可挖掘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别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着想,为每个学生学习上的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个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专业班级授课制的旧框架,真正地考虑了每个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学习中的情感需求,它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育的原始而纯朴的功能。

2.分级教学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分级教学在独立院校是新生事物,我们在教学管理上无路可循,但也不能因循守旧。为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求,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反思性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虚拟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支持式教学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分级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的兴趣。分级教学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有了成功的感觉,也就产生了较浓的兴趣,有了较浓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上的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2)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分级教学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及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全局出发考虑所有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授课内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更能节省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3)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分级教学中,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教学是在规定级别中进行的,所以成绩评定比较合理,在同一级别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对教学质量有比较性的鉴别,增强了竞争的意识和气氛,也有利于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氛围。 4.分级教学推动了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 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塑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大分级教学针对每一级别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成绩的实施方案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逐步提升学生的成绩的实施方案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校和社会上的好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方法。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合的、着眼于促动学生成绩持续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术),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测试等,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堂提问与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从而促动全体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参考书上的介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学生分成“三流九等”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水平、接受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等,再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层次。一等是拔尖的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少数学生还有一定的探究水平;二等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学习勤奋,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有一定的解题水平,但解决英语问题的水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切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要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 2、“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分层,绝不意味着对某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反观以分班来实施分层,不管主观上出于怎样的动机,事实上,分在后进班的学生,总会伴随着一种被歧视、被淘汰的心理,而且,这种后进生的个体心理由于在整班的后进生之间交流而很快地弥漫开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心理,直至产生群体的对抗。 3、实施“分层教育”应当考虑的要素 作为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它至少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实施分层教学,应基于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科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素质差异增大,但“素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精神、学识、能力、言谈与举止的综合。在特定的条件下,人只会表现素质的某一方面,但是,单方面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可遗憾的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素质差与否,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两次考试的成绩来定夺的。我们且不论此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如何,在提倡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今天,这种对学生素质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对学生的素质高低,只能针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对本学科的积极的或消积的课堂学习表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来做出动态的推断,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素质高低。 对教材要素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现代课程对各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都确定了相应的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现代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另外,学科的本位意识日趋淡化。为此,教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定的价值观。自2001年秋季起,全国大部份地区开始使用新教材,而新的教材无论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依照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一、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每接到一个新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我都要对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原有水平、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将这些资料一一归类,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在分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有些是显性的,如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容易被我们所察觉和了解,也有的是隐性的,或处于“朦胧”状态,或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显露出来,如某些潜在的兴趣和能力等,往往不易被我们所察觉和了解。因此,对学生应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动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而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简单机械的划分层次,学生的层次确定后也并非一层不变,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倡导教与学的动态平衡,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选择起点,鼓励学生只要充满自信,发奋努力,就可以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然后再向更高的一个目标递进。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 在制订单元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时,我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

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19-03-12T17:15:11.8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作者:尚呼霞[导读] 学生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个体差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授课中严格落实因材施教,也就是近年来强调的分层教学。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719499 摘要:学生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个体差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授课中严格落实因材施教,也就是近年来强调的分层教学。在学科教学上要强化学生正确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数学课上,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可以让学生差异得到良好解决,增强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以及运用这种手段,将其教学辅助的功能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的实际开展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现代教育越来越提倡个性的张扬,讲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分层教学法应用的重视。 一、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层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作为与初中的衔接内容,该教学内容属于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过渡性知识,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分层,为数学分层教学所实施的策略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差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出发,将学生分为优等生、普通生以及学困生三个层次,教师不能将该分层结果公开给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尊心。 二、对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的目标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对难度进行控制。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较高,则学生难以实现,且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但教学目标设置得较低,则学生较易产生自满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置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而言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目标,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可以适当降低目标,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共同进步与发展。例如,在教授学生《扇形统计图》时,教师需要以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立足点进行分层,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而言,需要让其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并从中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对于普通生而言,需要让学生通过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后,形成统计素养;对于学困生而言,需要让其通过对实例的观察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相关知识。基于此,教师对于数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分层,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进而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强化练习部分,进行科学分层 课堂活动中的练习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佳手段。教师通过布置练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学习的知识点。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练习环节也应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不同的类型的学生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后进生应先保证他们基本公式、定理以及基础性概念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升;而中等生则应在熟练掌握基础内容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层次的反馈练习,对于优等生而言,除了这结内容的掌握之外,还应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补充,做进一步的提升,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四、高效落实分层教学评价 良好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明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优化自身学习体系,掌握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实现师生高效交互。为此,分层异步教学也应注重教学评价,并结合相关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数学学习层级,高效落实教学评价目标,确保评价内容客观、实际,成为助力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引导学生攻克小学数学学习难关。为使教学评价科学高效,教师则需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语气及措辞,摒弃以往说教式评价方略,使教学评价成为指引学生走出学习“迷途”的“指南针”,教师应围绕不同层级学生学习成长进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如在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某个基础知识的应用方法时,教师可通过轻拍学生肩膀、竖大拇指、拥抱等方式给学生鼓励,达到教学评价目的,同时用关切的话语鼓励学生遵照此方法努力学习,引导其树立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体系,凸显分层异步教学实践价值。针对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来讲,教师应通过评价引导其提高数学知识应用灵活性,勇于挑战自己,勇攀知识高峰,落实分层异步教学评价目标,提高该教学方法的实践成效。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龙强浅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2016,(09)。 [2]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2015,(04)。 [3]陈丽云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的位置。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 【关键词】识别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想要正确的识别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对学生有科学的划分方法,这是科学识别学生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是严格按照客观的标准来划分,而不是靠主观的判断。对学生有合理的划分后,就能掌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识“马”方法。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掌握识别学生的标准。识别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性直观地识别学生。观察法一般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两种,但我们常用的是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与对象面对面地接触,通过听和看,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更快捷有效地识别学生,但会产生“第一印象”误区,存在草率下结论的问题。有些人要在长期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 2.试验法。试验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短期试验来判断更适合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还有学生本身更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试验法在公司招聘新人、选贤任能时也常用,如挂职锻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主观判断的错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品格、意志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各种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展示才能。但这种试验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应用。 3.沟通法。沟通法也可以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两种。直接沟通,就是和学生本人直接进行沟通,探讨每个学生对什么知识感兴趣,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希望自己在班级里担任什么职务。间接沟通,就是和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想法有进一步的了解。要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 4.考核法。考核法主要是在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如今学校教育中,最通俗也是最直接的考核就是考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来了解学生的品德优劣、能力大小和各方面特长。考核法就是通过一些硬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识别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考核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要避免流于形式。 作为一个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099 第二章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①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 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