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皮下组织: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 织组成,具有保温、缓冲和储存能量 的作用。
皮肤附属器官:包括毛发、汗腺、皮 脂腺和指(趾)甲等,具有调节体温、 排泄废物和美容等功能。
触觉的形成过程
触觉感受器接收刺 激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 脑皮层
大脑对刺激进行解 释和识别
产生触觉感知和反 应
触觉的功能
感知温度
感知压力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将光线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大脑皮层对神经脉冲进行解析,形成视觉感知 双眼视觉使得我们能够感知深度和距离
识别物体
视觉的功能
感知色彩
判断距离和深 度
形成立体视觉
0
0
0
0
1
2
3
4
视觉的异常表现
出反应
情感体验:嗅觉与情感紧 密相关,某些气味可以引 发特定的情感反应和记忆
嗅觉的异常表现
嗅觉减退:无法闻到气味 或嗅觉灵敏度降低
嗅觉丧失:完全丧失嗅觉 功能
嗅觉过敏:对某些气味过 度敏感,感觉不适或疼痛
嗅觉倒错:将某些气味感 知为与实际不同的气味
味觉器官
舌头的结构
味觉的形成过程
味觉信号传递:通过神经纤 维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
近视:看远处物 体模糊不清,看
近处物体正常
远视:看近处物 体模糊不清,看
远处物体正常
散光:视物模糊, 出现重影,容易 视疲劳
弱视:视力低下, 影响日常生活和 学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听觉器官
耳朵的结构
01
外耳:包括耳 廓和外耳道, 主要功能是收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第7版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2024年第7版,第四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具体包括第1012节,详细内容为: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以及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能够分析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结构模型、耳朵结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听觉测试仪、视觉测试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功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3. 理论讲解:a.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b. 听觉器官的生理机制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基本原理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眼球、耳朵结构模型b. 学生进行听觉、视觉测试,分析测试结果5. 例题讲解:讲解与感觉器官功能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功能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 结构与功能3. 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视觉、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b. 分析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原理。
c.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视觉器官:眼球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功能为接收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b. 听觉器官:耳朵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功能为接收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c.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分别通过嗅觉细胞、味蕾和皮肤感受器接收气味、味道和触觉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感觉器官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科学用眼:遵循“20-20-20”法则,每隔20分钟看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持续 20秒。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害物质:如紫外线、噪音、化学物质等,以减少对感觉器官的损伤。
促进社交互动
感知他人情绪: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觉器官帮助我们感知他人的情绪,从而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交情境。
语言交流:听觉是语言交流的关键,通过听觉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话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 沟通。
非语言交流:感觉器官也参与非语言交流,如触摸、眼神接触等,这些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 的亲密感和信任。
提高生活质量:感觉器官使我们能够享受美好的事物,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感觉器官在人类 生活中的应用
视觉在信息获取中的作用
获取外部信息:通过视觉,人类能够获取大量的外部信息,如色彩、形状、 运动等。
社交交流:视觉在人类社交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 等。
导航和定位:视觉能够帮助人类识别周围环境,进行定位和导航。
学习和认知:视觉在人类学习和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阅读、观 察和记忆等。
听觉在沟通交流中的作用
听音乐:通过听 觉感受音乐的旋 律和节奏,放松 心情、陶冶情操
听讲座:通过听 觉获取知识,提 高自身素质和认 知水平
听电话:通过听 觉与他人进行远 程沟通交流,传 递信息、增进感 情
听广播:通过听 觉了解新闻资讯、 娱乐节目等,拓 宽视野、增长见 识
视觉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图像和物体,提高人工智能的感知能力 听觉识别: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和智能语音助手等功能 触觉反馈:利用机器人技术模拟触觉感受,实现人机交互和远程操控等功能 嗅觉检测: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气体和气味,应用于环境监测、安全检测等领域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章“人体的感觉器官”,详细内容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解析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嗅觉、味觉和触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结构模型、耳朵结构模型、幻灯片、味道瓶等。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嗅觉瓶、触觉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感觉器官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功能。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例题,分析视觉、听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分发触觉板、嗅觉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分类及功能视觉:眼球结构,形成过程听觉:耳朵结构,形成过程嗅觉、味觉、触觉:作用与功能2. 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嗅觉、味觉和触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3)谈谈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答案:(1)视觉: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听觉: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感觉器官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感觉器官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异构酶
(暗处,耗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
白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无光照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暗电流 突触末梢兴奋性递质
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
激活盘膜上的转导蛋白(G蛋白)
+
磷酸二酯酶
意义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 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 响视觉。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缩瞳核(双侧)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3.双眼会聚
当双眼注视一 个由远移近的物体 时,两眼视轴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
是由于两眼球 内直肌反射性收缩 所致。
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
非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 安静未调节的视网膜上。 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2.色盲与色弱: ①色盲
指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 辨能力的色觉障碍。
②色弱 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一)视敏度(visual acuity)
《生理学感觉器官》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ppt课件
目录
• 感觉器官概述 • 视觉器官-眼睛 • 听觉器官-耳朵 • 嗅觉器官-鼻子 • 味觉器官-舌头 • 触觉器官-皮肤
01
感觉器官概述
感觉器官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 的媒介,负责接收和传递外界刺 激,如触觉、视觉、听觉等。
功能
感觉器官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 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和反 应。
等刺激。
嗅觉细胞
位于鼻腔粘膜上,能够 感知气味分子,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
鼻子的功能作用
01
02
03
04
嗅觉
通过嗅觉细胞感知气味,有助 于识别环境中的气味和化学物
质。
呼吸
通过鼻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 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温度调节
通过鼻腔粘膜感知温度,有助 于调节体温。
清洁过滤
通过中鼻甲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和细菌,保持鼻腔清洁。
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
光线在视网膜上被转换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经过处理形成视觉感知。
03
听觉器官-耳朵
耳朵的结构组成
01
02
03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 作用是收集声音。
中耳
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 主要作用是传递声音。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 要作用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
眼睛的功能作用
视觉感知
眼睛能够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 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 行处理,使我们能够感知视觉世
界。
调节焦距
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调节 焦距,使我们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 体。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2. 眼的基本功能
折光系统的功能: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能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感光系统的功能: 将物像的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变化, 继而产生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中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与眼的屈光成像有关的光学原理
被刺激的感受器的种类
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由于机体的高度进化,某一感受器只对某种
性质的刺激起反应,产生的冲动循特定的途径
到达特定的皮层结构 所以: 感觉的引起有专门的感受位点和专用 的传输线路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图) 决定于: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如:触、压觉
红色感觉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 生的电信号(超极化型慢电位变化) 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的传
递 (这个过程有很多神经递质的参与)
由神经节细胞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 中枢
◆与视觉有关的一些现象
1、暗适应 概念:当人长时间处于明亮的环境
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
2、联系(图) (1)纵向联系 聚合式联系:多见于视杆系统 意义:无精细分辨能力,能总和多个 弱刺激 单线方式:多见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 意义:视敏度高,感觉“精细” (2)横向联系 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3、联系方式: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层次及其联系模式图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觉的二元学说 视杆系统(暗视觉或晚光觉系统): 对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 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视锥系统(明视觉或昼光觉系统): 对光的敏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 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 别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3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与眼的屈光成像有关的光学原理
(1)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B
后主焦点
A
F1
前焦点
A’
C F2 B’
节点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4
(2)折光能力与曲率半经R和折光指数n有关。
F = n 2R n 2 - n1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3
2、分类
外感受器 按部位分
距离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
受器、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 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 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只有一个节点(n),距角膜表面5㎜,约在
视网膜前15㎜,经过节点不折射
(3)前焦点在角膜前15㎜,后主焦点在节点
后15㎜,距角膜表面将是20㎜
(4)内容物为均匀的折光体,折光率为1.33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8
眼内光的折射
简化眼
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
AabB( (物实像物大大小小))=
1+1= 1 ab F
1、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6m以外)
1/a,则:
1 b
=
1 F
得出:b=F 成像在主焦距F的位置。 2、如果a小于足够远时(6m以内)
得出:b>F,成像在主焦距之后。Βιβλιοθήκη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7
2.简化眼与眼内光的折射
简化眼 是一种假想的人工模型
假定:
(1)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构成
(1)晶状体的调节(图)
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 层→中脑正中核→睫状肌收缩→睫状体 向前向中移行→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 凸(曲率↑)→屈光力↑→焦距缩短→物 像落到视网膜上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20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 体的距离。
(1) 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 的指标 (2) 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ppt课件
22
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 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作用: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清晰 成像
bn (物像到节点距离) Bn (实物到节点距离)
眼前10m处高30cm的物体,物像大小
为X:(mm)
3医0学0课(件m园 m)
15(mm) =
10005(mm) ppt课件
X=
300× 15 10005
=0.45 ㎜
19
3.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但刺激强 度要比适宜刺激大的多
强度阈值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感觉辨别阈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5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 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 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 位
到达特定的皮层结构
所以: 感觉的引起有专门的感受位点和专用
的医学传课件园输线路
ppt课件
9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图)
决定于: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如:触、压觉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0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2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 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 的非神经附属结构。
年龄 8岁 20岁
60岁
近点 8.6cm
医学课件园
10.4cm
ppt课件
83.3cm
21
(2)瞳孔调节
直径可变动于:1.5-8.0mm
在生理状态下引起瞳孔调节的情况有
两种:
一种是所视物体的远近引起的调节
另一种是由进入眼的光线强弱引起的
调节
医学课件园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未
梢上的局部电位。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6
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膜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
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真实地反应 刺激信号所 携带的信息
医学课件园
D= 1 F
得出: R大,F大,D小 R小,F小,D大
F:(主)焦距
R:曲率半经
n1:空气的折光指数 n2:某物质的折光指数 D:屈光度(焦度)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5
1D 2D 10D
医学课件园
F F
F
ppt课件
16
(3)计算像距
物距为a,像距为b,则:
概念: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
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逐渐减少的现象。
(1)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如颈动脉窦感受器,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 调节
注意 : 适应并非疲劳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1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12
概述
1. 眼球的基本结构 (如图)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2. 眼的基本功能
折光系统的功能: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能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感光系统的功能: 将物像的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变化, 继而产生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中枢
ppt课件
7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概念: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
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医学课件园
ppt课件
8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决定于:
刺激的性质
被刺激的感受器的种类
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由于机体的高度进化,某一感受器只对某种
性质的刺激起反应,产生的冲动循特定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