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202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管理课件

妊娠期血小板的变化
妊娠期血小板计数随孕周 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 功能增强。
妊娠期血小板变化
孕期间血小板计数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
01
妊娠期血小板功能变化
02
妊娠期血小板功能增强以维持止血。
03
产后1-2周血小板计数多恢复正常。
妊娠合并ITP的影响
01
02
对母体的影响
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
妊娠合并ITP患者血计数减少的诊断
至少连续 2 次血常规检查 示血小板计数减少。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 少
须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 瘤浸润等所致继发性血小板 减少。
特殊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等有助于诊断。
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01 需要除外由自身免疫性 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
202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 减少症妊娠期管理
疾病概述与影响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定义 ITP在妊娠期的诊断要点 ITP患者妊娠管理
疾病概述与影响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物活性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 ,具有止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
血小板的生命周期
血小板在血液中循环约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 脏中被清除。
风险告知
出血风险告知
01 妊娠合并ITP有出血风险, 需行高危妊娠保健。
血小板减少风险告知
02 孕期血小板有进一步减少 的风险,需定期监测。
新生儿风险告知
03 新生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 少症,严重者有颅内出血 风险。
治疗方法
一线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 射免疫球蛋白。
二线治疗
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 IVIg或使用rhTPO。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要点妊娠期ITP是指妊娠期间发展的ITP,其特点是免疫系统唤醒,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
虽然妊娠期ITP一般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太大威胁,但仍需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妊娠期ITP诊治专家共识的要点:1.诊断要点:-确认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定义为<100×10^9/L)。
-排除其他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疾病,如DIC、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妊娠期间发生的ITP,需要排除妊娠期相关的高血压和前置胎盘等相关疾病。
2.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全血细胞计数。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因子,如出血症状、全血细胞计数、其他并发症等。
3.非药物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创伤,以减少破坏血小板的风险。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
4.药物治疗:-对于无出血症状或轻度出血的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出血症状明显或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等)等。
-孕妇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5.分娩和产后处理:-孕妇患者在分娩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出血病史等。
-在分娩期间应由专业医生团队负责监测和处理,确保安全的分娩过程。
-产后需要继续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全血细胞计数,有需要时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6.产后ITP转归:-大多数妊娠期ITP患者在分娩后可以自愈。
-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或持续的ITP,需要继续监测和治疗。
综上所述,妊娠期ITP的诊治要点包括:正确诊断、监测和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娩和产后处理以及产后ITP转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健康宣教

药物选择
●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 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 补血药物:用于改善贫血症状 ● 维生素K:用于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 叶酸:用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 ● 铁剂:用于改善贫血症状 ● 钙剂: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 维生素D: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感染、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 结局。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药物影响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等,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2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3
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 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 常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和出血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矛 盾和冲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 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 质、辐射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 免感染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孤独和 抑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 酗酒等不良习惯
强她们的信心和配合度
刀客特万
谢谢
4
其他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 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 减少的症状
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 血:如牙龈 出血、鼻出 血、皮肤瘀 斑等
内脏出血: 如消化道出 血、泌尿道 出血等
颅内出血: 如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 出血等
孕妇血小板低的原因及危害

孕妇血小板低的原因及危害
血小板在血液中有血液凝固的作用,而孕妇血小板减少会发生很多的并发症。
那么孕妇血小板低的原因及危害都有哪些呢?
孕妇血小板低是因为妊娠合并导致血小板减少,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妊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和妊娠期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妊娠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虽然也属于血小板减少,但是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很轻,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的正常现象。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附着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抗血小板抗体的FC片段结合,造成血小板减少,且出血的情况相对严重,血小板数一般不足50×109/L,患者此时存在较大的危险。
血小板在人体中发挥着各种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凝固血液,当然它还能滋润营养毛细血管壁。
一旦血小板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就有很大的可能会破裂,从而致使皮肤出现血点。
如果女性的血小板数目减少,伤害的不仅自身,还有腹中宝宝,甚至会使女性在分娩时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十分危险。
在孕妇怀孕期间,需要避免很多类型的药物,大多数药物对于胎儿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孕妇可以通过服用补血的食物或者营养品来进行适当的调理。
如果身体有严重不适的话,应当考虑是否保留胎儿。
一般来说,使用天然的植物中药来应对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医药相对来说成分较安全健康。
202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诊治

202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诊治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生率约为5%~10%,在门诊中尤为多见。
尽管绝大多数患者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T),程度较轻,母婴结局良好,无须特殊治疗,但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生率约为5%~10%,在门诊中尤为多见。
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2023)》中,明确指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如下:非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V150X109∕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定义:<100x109∕1相较于其它妊娠相关疾病,妊娠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通常是良性的,常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出血并不常见,一旦发生,以血尿、消化道出血为主,颅内出血较为少见。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占70%~8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15%~20%)HE11P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原发性免疫性血,J线减少继发性免疫性血,J悔减少抗磷8S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如HMHCV%CMV、HP)药物相关性血4须减少(如肝素、抗生素、解痉药、镇痛剂)与全身状态相关的血小板减少DICTTP/HUS除功能亢进骨髓造血异常营养缺乏性先天性血,」竭青少诱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好发于妊娠中晚期,血小板通常>70x109∕1,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无出血病史,绝大多数患者产后2周内恢复正常。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不增加产妇出血并发症或胎儿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因此,在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后,诊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除了需要后续的血小板计数检查,无需任何其他额外的检测或专业治疗。
子痫前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在5%~21%,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与血小板消耗和活化异常有关。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150x109∕1)的发生率15.4%~67%;8%~29.9%为重度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风险约为1%。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与 预防
05
治疗原则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及时补充血小板如输注血小板 预防感染如使用抗生素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常 用于治疗妊娠期 血小板减少性疾 病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
症状:贫血、出血、感染等
病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诊断:骨髓检查、血常规检 查等
治疗:输血、骨髓移植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 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主要 依赖于骨髓检查和血液学检查如 血常规、骨髓活检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 患者妊娠期血小 板减少性疾病的 病史包括发病时 间、症状、治疗
情况等
体格检查:对患 者进行体格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 功能、肾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进 行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功能、骨 髓检查等实验室
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 行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 查了解患者病情
鉴别诊断:根据 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进 行妊娠期血小板 减少性疾病的鉴 别诊断排除其他
评估胎儿 发育情况
必要时进 行药物治 疗或手术 干预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和饮食 习惯
定期进行 产前检查 和产后随 访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功能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 的药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 衡、适量运动等
及时就医如有异常情况如出血、 发热等
YOUR LOGO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4 遗传因素
HLA-DRW9及H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 5 其他因素
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有抑制血小板生成和增强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 用。
完整版课件
27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㈠起病方式
80%以上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㈡出血 1.皮肤、粘膜出血 2.内脏出血 3.其他
④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⑤临床常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 出血等出血表现。
完整版课件
16
3、PAT的鉴别诊断
❖ 3.1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自身免疫性疫病,由于机体产生 了损害自身血小板的IgG抗体,已经证实 ITP患者的血小板存活期是正常人血小板存 活期的1/4~1/9,同时出现骨髓中巨核细 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一般无脾肿大,激素治疗有效。目 前主要治疗措施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输血小板及脾切除等。
完整版课件
2
❖ 妊娠期的血液稀释造成相对的低氧血症, 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加速红 细胞的生成,是正常妊娠时红细胞增加的 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约50%,可 达4-6g/L,凝血因子 Ⅶ Ⅷ ⅨⅩ也增加。 同时,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纤溶活性降 低,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
❖ 发病率成人38/100万,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慢性型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男女比例 为1:4。
完整版课件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 ①约80%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
道感染史; ②慢性ITP患者因感染而病情加重; ③抗病毒抗体滴度及I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
最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及处理主要内容

最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及处理主要内容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诊断1.1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因其症状温和,母婴结局相对良好又称良性血小板减少症[1]。
指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史,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值(<100×109/L)。
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其特点为只发生于妊娠期间,多于妊娠中晚期发病,一般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轻,妊娠结束后数周症状消失。
PAT是妊娠期仅次于妊娠贫血的第二大妊娠血液系统疾病。
有超过26 000例孕妇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 150 ×109/L者占6.6%~11.6%,血小板计数<100×109/L仅占1%。
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追踪其胎儿、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常规除血小板减少外余无异常,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亦正常;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目前,PAT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孕期血液稀释,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破坏过多,激素对巨核细胞生成的抑制有关。
国外有文献报道,PAT 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在70×109/L以上,低于70×109/L者很少[2]。
杨晓畅等[3]研究资料显示,PAT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62.96%,发生率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类似。
轻度PAT通常不需特殊处理,但需要严格的随访,定期复查凝血相关指标,当发现病情变化则要进行鉴别诊断或者对严重PAT进行治疗。
Greenberg等[2]报道给予严重PAT的孕妇免疫球蛋白或激素加免疫球蛋白治疗,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新生儿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现象。
国内报道的PAT患者血小板计数大部分>50×109/L,文献将血小板计数<50×109/L作为剖宫产以及内科处理的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迄今国内外对妊娠期血小板(GT)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目前我国对GT的常用诊断标准是血小板计数<100×10^9/L,国外常以PLT计数<150×10^9/L作为诊断标
准。
临床上发现,孕期PLT值普遍偏低.按照目前我国常用GT诊断标准,多数孕妇被诊断为GT,但其中绝大部分孕妇无任何症状、体征,且凝血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
GT指孕前没有血小板减少的病史,怀孕后首次发生血小板减少,一般出现于孕中晚期,无明显出血症状与体征,不会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及出血,血小板计数一般在产后1~6周内自然恢复正常。
诊断方法
是一种排除性疾病,其诊断依据为以下5项标准:①妊娠期出现轻微无症状的PLT值减少;②无PLT较少病史(以往妊娠中可能出现除外);③PLT值减少出现于妊娠晚期;④与新生儿PLT减少无关;⑤分娩后PLT值减少自行恢复正常。
威廉姆斯21版P1184: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低于150*10/L,发生率为4%-7%,但仅有1.2%的孕妇小于100*10/L,血小板小于150*10/L的孕妇中3/4都是健康的,其余1/4主要是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少部分是免疫性疾病(4%)
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损耗增加、胎盘对血小板的收集利用增多有关,没有血小板质的改变,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及数量正常,为一过性自限性的生理过程。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属于排除性疾病,所以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主要需要排出的疾病有:
1.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皮肤黏膜出血、贫血症状,血小板抗体大多
阳性。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象减少
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晚期,初产、多胎、男胎常见,进展迅速,进行性纤维蛋白
原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出现早,血小板轻度减少,转氨酶一般不超过400U/L,胆红素升高但尿胆原阴性,血糖下降,早期发现终止妊娠预后多良好,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时预后不良。
4. HELLP综合症:多合并高血压,肝功轻至中度异常,溶血、血小板减少,一般不
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终止妊娠多预后良好
5.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极为罕见,产后10周内发病,肾脏不可逆损伤且严
重,血小板减少、急性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极为罕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伤较HUS轻。
预防治疗
一项研究对37例GT随访,再次妊娠4例均再次发生G T ,说明GT可能复发。
但因为大多数GT血小板减少程度轻,不会引起母体出血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因此目前主张动态观察孕妇的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加强胎儿监护,无需特殊处理。
一般认为血小板计数>50×10^9/L无需特殊治疗;血小板计数<20×10^9/L,或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50×10^9/L ,有出血倾向,尤其在需要终止妊娠前应积极治疗。
有报道认为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时的出血量。
研究者认为应在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以降低产后出血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
GT治疗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制剂。
参考资料:
周乐,刘兴会,何国琳,胡晓吟.健康孕妇孕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3):204-206.
张红,任景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
段涛.威廉姆斯产科学: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