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总体情况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在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与教学用具的开发;进行专业技能教室的创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下,通过推进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重点推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重点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特聘和引进兼职教师,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与紧密结合型企业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开设行业企业专家论坛等措施,推进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学生创业实践制度的建设。二年的建设周期,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2.专业发展变化

构建了“333”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服务了地方经济。其构建模式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依据“333”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教学层面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建后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为此,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委派,动物工程系负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首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牵头开发。

开发了职业教育特色教材,教学内容对接了职业标准。建设期间,依据“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征的思想内涵,开发了8本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使用。其项目课程教材《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2012年10月获教育部首批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称号。《项目课程开发与内容编排设计》课题201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第二届精品课题称号。《农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教材改革创新》项目2013年3月获教育厅省教学成果奖受理。

教材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本校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使用后,学生反映:“学习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简明扼要,关键环节的图示直观明了,爱读!特别是技能的关键性提示很好,会做!学习后,我们知道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的联系了,学习的目标与目的性更强了”。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项目课程教学班级。

教材的编写体例被高教出版社作为范例,用于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其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在“高教社杯”全国说课比赛中作大会交流;在2011年黑龙江中职教学经验活动中作大会交流。

推行了“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提升了技能水平。即“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学”为目的,以校内实验室验证实践为主,重视将知识原理和技术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践。“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开发的出版的《畜牧兽医核心技能训练教程》为指导,以校内实训、强化训练为主线,将职业岗位群以动作技能为主的、不具备生产时段特征的、有显著物化结果的技能,通过反复的操作和训练为专业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以学生参与完整的生产、工作程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主线,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本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对口就业率有效提高。

注重了教师的职业培训,教师队伍提升了“双师素养”通过推行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教师担任贫困乡科技特派员和挂县强农驻村专家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二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5篇,双师素质达85%,教师在技能大赛、省“两课”评比、创新教材、精品课题、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获奖项目和级别明显提升。

3.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系统设计、扎实推进;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学习借鉴、推介交流;总结自查、完善提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