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合集下载

模板、方木、钢管算量的简单方法都在这里了,再也不求人

模板、方木、钢管算量的简单方法都在这里了,再也不求人

模板、方木、钢管算量的简单方法都在这里了,再也不求人俗话话“艺多不压身”,作为一个跟工程打交道的人,更是要学会快速估算模板、方木、钢管的用量。

其实,只要掌握相关公式,学会就是分分钟的事!模板的计算一、根据混凝土量快速估算模板用量A、适用情况:一般用于工程开工前期,在已知混凝土用量的情况下估算模板用量,以初步估算工程周转材料成本投入数量,为筹措资金提供依据。

B、优缺点:优点:速度快,简便节约计算时间。

缺点:模板用量计算结果不够精确。

(一)各种截面柱模板用量1、正方形截面柱:其边长为a×a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1按下式计算:U1=4/a2、圆形截面柱:其直径为d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2按下式计算:U2=4/d3、矩形截面柱:其截面为a×b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3按下式计算:U3=2(a+b)/ab(二)主梁和次梁模板用量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次梁,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模板用量U4按下式计算:U4=(2h+b)/bh式中b——主梁或次梁的宽度(m)式中h——主梁或次梁的高度(m)(三)楼板模板用量钢筋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5按下式计算:U5=1/h式中h——楼板的厚度。

(四)墙模板用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墙,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6按下式计算:U6=2/d式中d——墙体的厚度。

二、按照混凝土构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展开的办法精确计算模板工程量。

A、适用范围:常用于成本核算,及班组工程款结算。

B、优缺点优点:数据准确缺点:计算过程繁琐,占用时间较长,受计算者个人水平影响较大。

方木的计算快速估算法每平方米模板方木(50×100)用量V:V=0.0333(m3)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m以下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m以上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米以下高度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墙厚+2×18(模板厚)+2×95(方木厚)+2×51(水平钢管外径尺寸)+2×(50~75)(钢管两边预留长度)4.5米以上高度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墙厚+2×18(模板厚)+2×95(方木厚)+2×51(水平钢管外径尺寸)+2×51(竖向钢管外径尺寸)+2×(50~75)(钢管两边预留长度)对拉螺栓数量的计算1、墙体对拉螺栓a、止水型对拉螺栓个数=(墙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墙体高度-150)÷对拉螺栓竖直间距+1]b、周转型对拉螺栓个数={(墙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墙体高度-150)÷对拉螺栓竖直间距+1]}×1.05注:其中1.05为周转型对拉螺栓的损耗2、柱对拉螺栓柱对拉螺栓个数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柱截面尺寸及施工方案进行计算钢管的计算一、柱模钢管用量的计算柱净高:基础顶面或楼面至上层梁底的高度柱箍间距:指同向相邻两排加固柱箍钢管组合中心距柱模加固杆长度=柱子截面尺寸(b或h)+2×模板厚度+2×方木高度+2×自由端长度(一般取200~500)柱模加固杆根数(b方向)=[(柱子净高-300)÷柱箍间距+1]×4柱模加固杆根数(h方向)=[(柱子净高-300)÷柱箍间距+1]×4柱子与结构脚手架连接钢管长度及数量柱模加固杆数量=柱模加固杆长度(b方向)×柱模加固杆根数+柱模加固杆长度(h方向)×柱模加固杆根数+柱子与结构脚手架连接钢管报工程量注意事项:1、分规格报量2、按钢管长度模数确定钢管长度规格二、普通高度墙体钢管用量计算墙体净高度:基础顶面或结构楼面到上层梁或板底的高度。

梁柱节点设计

梁柱节点设计

大连世纪商园工程设计计算书II——梁柱构件抗震验算与设计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梁为焊接H型钢。

本节主要涉及《抗震规范》第5.1.6条、5.4.1条、5.4.2条、8.2.5条、8.2.8条、8.3.1条、8.3.2条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4.3条、6.3.2条、6.3.3条、7.1.4条、7.1.5条、7.1.6条规定的计算内容。

一、梁柱连接1、框架梁计算1选取框架梁H690×300×14×32,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2)。

1)板件宽厚比《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32mm厚,fy=325N/mm2板件宽厚比=(300-14)/2/32=4.5 < 10√(235/325)=8.50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4mm厚,fy=345N/mm2板件宽厚比=(690-2*32)/14=44.7 < 80√(235/345)=66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框架梁与柱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同时在上下翼缘加楔形盖板进行加强,腹板用高强螺栓与柱连接,具体节点做法见节点图。

a )弹性抗弯强度梁翼缘与柱子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取盖板厚10mm ,宽按250mm 。

()()e f f f e M fb t h t fA h t =-++6629530032(69032)/1029525010(69010)/10=⨯⨯⨯-+⨯⨯⨯+2379.7*kN m =梁截面的屈服弯矩:32956858.2/102023.2*y M kN m=⨯=显然e yM M >,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根据《抗震规范》第8.2.4条,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柱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它通常用作支撑层之间的承重结构,承受上部构件及荷载的重量。

对于工程师来说,设计一个合适的钢筋混凝土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

1. 根据受力形式选择设计方法设计钢筋混凝土柱的第一步是根据受力形式选择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主要承受拉压弯矩,受力情况可分为受轴向压力、扭转和弯曲的组合作用。

一般情况下,根据柱的受力状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设计方法:(1)轴心受压当柱子受到竖直方向的集中荷载时,柱子承受的是轴向受压冲击。

在设计此类柱子时,设计者要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适当的钢筋数量和钢筋的布置方式,以保证柱子的受压稳定性和安全度。

(2)弯矩作用当柱子受到侧向荷载时,其会产生弯曲,柱子中心的压力与周边的拉力会在某一点达到平衡。

在设计此类柱子时,需确定所需的弯矩强度、实际载荷大小和柱子的质量。

(3)受扭矩作用当柱子受到一个施力矩时,柱子会受到扭曲应力,并且产生扭矩应力。

在设计此类柱子时,需要确定扭矩计算公式、剪切力和各个区域的应力重心。

2. 确定计算参数和计算公式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柱时,需通过计算公式确定各个力学参数,从而决定钢筋数量、钢筋直径以及柱子的尺寸。

以下是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柱计算公式。

(1)轴向受压计算公式当柱子受到轴向受压时,其抗压强度可表示为以下公式:Nc = 0.85fckAc + Asc fy其中,Nc 为柱子所承受的轴向受压力;fck 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Ac 为柱子截面积;Asc 为柱子截面内的纵向钢筋面积;fy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

(2)弯曲计算公式当柱子受到弯曲作用时,其抗弯强度可表示为以下公式:M = 0.85fckWx + Asfy× (d - a/2)其中,M 为柱子的弯矩;fck 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Wx 为柱子的截面抵抗矩;As 为柱子截面内的纵向钢筋面积;fy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d 为柱子的有效高度;a 为纵向钢筋到柱子端面的距离。

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1.确定柱的尺寸:包括柱的截面形状、柱长及受力情况等。

根据设计
要求和结构计算的要求,确定钢管的内径、外径、厚度等参数。

2.钢管强度计算:钢管的承载能力主要包括强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

在计算强度时,可以根据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确定受压、受拉区域,计算
受压区域的抗压承载力和受拉区域的抗拉承载力。

3.混凝土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的承载力主要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决定。

根据钢管的尺寸和受力情况,计算出混凝土所承受的压力,然后根据混凝
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混凝土的承载力。

4.协同效应计算:钢管和混凝土是钢管混凝土柱的组成部分,二者之
间通过混凝土填充管道的方式实现力的传递。

在计算中需要考虑钢管和混
凝土之间的协同效应,即钢管与混凝土的相互制约和共同工作。

5.构造计算模型: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将整个钢管混凝
土柱的计算过程建立成一个合理的计算模型,包括钢管和混凝土的尺寸、
材料特性、受力情况等。

6.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的步骤和计算模型,进行钢管混凝土柱的承
载力计算。

计算的结果应当满足设计要求和强度安全要求,确定柱的尺寸
和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方法只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真实工程中
的计算往往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构造形式进行计算。

此外,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柱的轴心受力情况、边缘效应、开裂和翻转等,以确保柱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整个计算过程需要结构工程师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验算和优化设计,以确保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一、引言钢结构住宅具有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上的优越性,将成为我国和世界今后住宅结构发展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多方面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有许多研究方面的空白,尤其是对计算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研究都相对不足,这样,我们必定要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的住宅钢结构方面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日本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按照相关理论,推导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供结构计算参考。

二、日本结构规范发展简介钢管混凝土的设计方法由日本建筑学会第一次在“管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标准(1967)”提出,共包括三种截面类型,分别为:外包,填充,外包加填充。

在1980改版后,加入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内容。

改版后的内容被收入日本建筑学会第四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1987)》。

在1997年,《钢管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针》出版,其包括了自《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1987)》出版后十年内对钢管混凝土研究的新成果。

《指针》给出了受压构件、柱和桁架杆件等允许和极限强度和变形能力的计算方法。

该《指针》重点有二,一是在计算圆截面受压构件和柱的强度时考虑了钢管对混凝土的影响(环箍效应);二是给出了长柱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

另外,《指针》还给出了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实际案例。

2001年,《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第五版出版,包括了高强材料应用的内容,《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第五版的单位系统从重力单位改为国际标准(SI)单位体系,并且增加了解释的内容。

这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包含了1997年《钢管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针》的内容和其出版后几年内的研究新成果。

在原《指针》的基础上,新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在没有损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简化了长柱的设计公式。

日本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发表于“钢管混凝土——国际规范和实践比较”ASCCS会议报告,1997.9,第99页至第116页。

钢管混凝土柱讲解

钢管混凝土柱讲解
f ,fc -分别为钢材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考虑地震作用组 合时应除以抗震调整系数γRE
As Ac-分别为钢管和管内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当钢管截面有削弱时,应按下式计算净截面强度
N≤Nun Nun=fAsn+fcAc
Asn-钢管的净截面面积
(2)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N Nu
-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柱
5.1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钢管混凝土也称作为钢管套箍混凝土(Steel Tube-Confined Concrete,或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它是在钢管内灌入混 凝土而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按截面形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矩形截面、圆形截面和多边形截面,其中圆形截面和矩 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最为广泛;实心和空心钢管混凝土.
c
fc Ac fAs fc Ac
N—u n— 净截面抗压承载力设计值 M—u n— 只有弯矩作用时净截面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

M u n [ 0 . 5 A s n ( D 2 t d n ) B t ( t d n ) ] f
f ——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应除以抗震
圆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核心混凝土的紧箍效应,受 力性能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好,相比而言承载力提高 最大,也最经济.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承载力设计方法 (CECS28:90) .
1.单肢柱承载力计算
N Nu
Nu leN0
N0fcAc(1 )
faAa / fcAc
N-轴向压力设计值; Nu-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承载力设计值; N0-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承载力设计值; θ-钢管混凝土的套箍指标; fc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c 、Aa-钢管内混凝土、钢管的横截面面积; fa -钢管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规程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规程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规程1. 引言本规程适用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2. 材料2.1 钢管应符合GB/T 3091的规定;2.2 混凝土强度等级按GB 50010的规定确定;2.3 钢筋应符合GB 1499的规定;2.4 砂石料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

3. 设计3.1 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按GB 50010的规定进行。

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最大截面尺寸不得超过800mm×800mm;3.2 钢管的截面应充分利用,纵向钢筋应布置在合理位置和数量;3.3 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应不超过钢管的1/4,最小直径应不小于6mm;3.4 横向钢筋应按GB 50010的规定布置,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3.5 钢管的连接方式应符合GB/T 12606的规定;3.6 钢管混凝土柱应设置适当的支撑,保证混凝土的充填、振捣和养护。

4. 施工4.1 钢管应清理干净,表面不得有锈蚀、油漆、涂料等污物;4.2 钢管应预留充填混凝土的空间,以便振捣和养护;4.3 充填混凝土时,应采用机械或手工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4.4 混凝土应均匀养护至按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

5. 验收5.1 钢管的外观应无明显的腐蚀、变形等缺陷;5.2 钢管端部的充填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5.3 钢管混凝土柱的尺寸偏差应符合GB 50010的规定;5.4 按设计规定的试块应符合相应的强度要求。

6. 使用与维护6.1 钢管混凝土柱的支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才能移除;6.2 钢管混凝土柱应避免受到冲击、撞击等外力;6.3 钢管混凝土柱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7. 结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结构性能优良、经济实用的柱形材料。

本规程的实施,可保证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质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内计算。 平板工程量,按板的体积以“m3”计算。 筒壳、双曲薄壳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
寸以“m3”计算。 预制板间补现浇板缝工程量,按设计板 缝宽度乘以长度乘以预制板厚以“m3”计
算。
现浇混凝土栏板4-40
工程量:栏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 算,包括伸入墙内部分。楼梯栏板的长 度,按设计图示长度。定额227页
有梁板:是指梁(包括主、次梁)与板整浇 构成一体并至少有三边是以承重梁支承的板。
无梁板:是指不带梁而直接用柱头支承的
板。 平板:是指无柱、梁支撑,而直接由墙(包 括钢筋混凝土墙)支撑的板。筒壳:是指筒状
薄壳屋盖。 双曲薄壳:是指筒壳以外的曲线形薄壳屋盖。 预制板间补现浇板缝:是指设计图纸中,空 心板之间板缝宽度(指下口宽度)在2cm以上、
2、与钢筋混凝土墙相连的框架柱,执行钢 筋混凝土柱相应综合单价。
柱工程量的计算 柱工程量,按体积以“m3”计算。其体积, 按设计柱断面积乘以柱高计算。依附柱上 的牛腿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计算公式: 柱工程量=设计断面积×柱高
1、柱高的确定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上层楼板表面。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柱帽下表面。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定额子目划分(4-47、4-48) 定额中设置了直行整体楼梯、弧形楼梯两个
子目。
Hale Waihona Puke 现浇楼梯工程量计算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 内部分不计算。整体楼梯(包括直形楼梯、 弧形、螺旋楼梯)水平投影面积包括休息平 台、平台梁、斜梁和楼梯的连接梁。当整体 楼梯与现浇楼板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 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钢结构住宅具有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上的优越性,将成为我国和世界今后住宅结构发展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多方面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有许多研究方面的空白,尤其是对计算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研究都相对不足,这样,我们必定要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的住宅钢结构方面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日本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按照相关理论,推导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供结构计算参考。

二、日本结构规范发展简介
钢管混凝土的设计方法由日本建筑学会第一次在“管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标准(1967)”提出,共包括三种截面类型,分别为:外包,填充,外包加填充。

在1980改版后,加入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内容。

改版后的内容被收入日本建筑学会第四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1987)》。

在1997年,《钢管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针》出版,其包括了自《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1987)》出版后十年内对钢管混凝土研究的新成果。

《指针》给出了受压构件、柱和桁架杆件等允许和极限强度和变形能力的计算方法。

该《指针》重点有二,一是在计算圆截面受压构件和柱的强度时考虑了钢管对混凝土的影响(环箍效应);二是给出了长柱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

另外,《指针》还给出了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实际案例。

2001年,《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第五版出版,包括了高强材料应用的内容,《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第五版的单位系统从重力单位改为国际标准(SI)单位体系,并且增加了解释的内容。

这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包含了1997年《钢管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针》的内容和其出版后几年内的研究新成果。

在原《指针》的基础上,新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在没有损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简化了长柱的设计公式。

日本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发表于“钢管混凝土——国际规范和实践比较”ASCCS会议报告,1997.9,第99页至第116页。

三、日本《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2001)
(一)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允许承载力
1、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允许承载力
2、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轴力和单向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允许承载力
3、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轴力和双向弯矩作用允许承载力
(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
1、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
2、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轴力和单向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
M1 ,M2为柱两端的弯矩,M1的绝对值大于M2的绝对值。

当柱单向弯曲时,M1/ M2为正;当柱双向弯曲时,M1/ M2为负。

sMuo——纯弯受力状态下钢管部分极限弯曲强度
四、推导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公式
由于我国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针对计算公式推导的试验研究不足,积累的数据少,在推导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时,忽略钢管对混凝土的环箍作用,且混凝土由于不配钢筋,仅考虑混凝土承担的压力,不考虑混凝土承担的拉力和弯矩。

(一)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轴力和单向弯矩作用承载力
(三)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轴力和双向弯矩作用承载力
五、需待解决的问题
1、与日本的计算公式相比较,本文推导的公式忽略了混凝土抵抗弯矩作用,偏于安
全,在积累一定的试验数据和工程数据后,可进一步充分利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功能。

2、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时,混凝土部分受压区高度的计算公式有待确定。

3、柱的计算长度与截面高度之比时,应考虑纵向弯曲变形的影响,可采用弯矩增大系数,其计算公式有待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