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1行政法学模拟题二(试卷+解析)

行政法学

模拟题(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甲出售变质食品,致乙食物中毒住院治疗。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在对甲进行处罚的同时,裁决甲赔偿乙误工费和医疗费,该裁决是()

A.权属纠纷裁决

B.损害赔偿裁决

C.行政纠纷裁决

D.侵权纠纷裁决

2.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有企业与其员工签订的聘任合同

B.国有土地的出让合同

C.某行政机关与其机关内的清洁工李某签订的用工合同

D.某行政机关为解决其工作人员住房问题而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3.合法要件缺损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A.可撤销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应废止行政行为

D.合法行政行为

4.下列有关行政指导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实施行政指导行为

B.行政指导属于“消极行政”的范畴

C.行政指导是一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D.行政指导是一种可以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5.某行政机关采用招聘形式,面向社会,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与被录用人员李某签订的公务员聘用合同,属于()

A.行政合同

B.民事合同

C.集体合同

D.经济合同

6.根据行政指导的功能,行政指导可以分为()

A.有具体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和无具体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B.宏观行政指导和个别行政指导

C.管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和促进性行政指导

D.教育行政指导、科技行政指导、商业行政指导等

7.《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这属于行政程序法的()

A.信息公开制度

B.说明理由制度

C.行政调查制度

D.听证制度

8.下列属于保障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制度的是()

A.合议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9.下列有关行政裁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所有民事争议

B.行政裁决的启动往往以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

C.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不能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

D.行政裁决并非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的过程

10.根据方式和状态的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

A.行政主体的违法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

B.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C.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D.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违法和侵犯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

11.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1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

B.强制力

C.确定力

D.拘束力

13.交警向驾驶员出示其警官证,这属于行政程序的()

A.合议制度

B.说明理由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回避制度

14.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方具有拘束力,这是行政行为的()

A.效力先定性

B.自由裁量性

C.单方意志性

D.公共服务性

15.国务院对不适当的部门规章()

A.有权撤销,但无权改变

B.有权改变或者撤销

C.无权撤销,但有权改变

D.无权撤销,也无权改变

16.行政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原则上()

A.由被告承担

B.由原告承担

C.由法院调查取证

D.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

1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1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案件,当事人()

A.可以申请复

B.不得申请复议

C.可以在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可以选择复议或诉讼

19.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A.行政先行处置权

B.行政受益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权

20.对甲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拘留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可以是()

A.甲县人民政府

B.甲县公安局

C.甲县监察局

D.甲县政法委

21.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被委托的组织

B.被委托的个人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公务员

22.原则上行政诉讼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

A.合法性

B.合理性

C.适当性

D.合法性与合理性

23.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效率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24.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是()

A.司法审查判决

B.司法审查裁定

C.司法审查决定

D.司法审查鉴定

25.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确定力

2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27.行政合同是()

A.单方行政行为

B.双方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司法行为

28.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李某被公安执勤车辆撞伤,该案中赔偿请求人是()

A.李某本人

B.李某之妻

C.李某成年子女

D.李某父母

29.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行为是()

A.行政确认

B.行政许可

C.行政奖励

D.行政给付

30.行政拘留的期限是()

A.1至7日

B.1至15日

C.7至15日

D.1至30日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相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行政权具有的特点包括()

A.优益性

B.主动性

C.广泛性

D.强制性

32.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

A.公共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裁量性

D.效力先定性

E.单方意志性

33.下列会导致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包括()

A.特别重大违法情形

B.明显违法情形

C.: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D.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E.行政主体明显超越职权

34.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有()

A.表明身份制度

B.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制度

C.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

D.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E.时效制度

35.行政处分的形式有()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E.撤职和开除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行政追偿

37.级别管辖

38.一般授权立法

39.行政强制措施

40.行政确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

42.简述行政赔偿的方式

43.简述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包括的步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4.论述行政强制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张某因举报单位负责人胡某贪污问题遭到报复、殴打,张某于案发当日向A县公安局报案,A县公安局调查后对胡某作出了警告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向A县公安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受理复议申请后,迟迟未能作出复议决定。

(1)除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外,张某还可以向谁申请复议?请说明理由。

(2)如果复议期满后张某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谁?请说明理由。

46.2009年10月29日下午,A县个体出租汽车司机林某在倒车时,与A县花边厂职工邹某的车发生碰撞。为此林某和邹某夫妇发生口角,以致双方互相扭扯。在扭扯中,林某打了邹某妻子陈某一巴掌,致其轻微伤,后被邻居劝解。2009年11月1日。A县公安局以故意殴打他人为由,对林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林某对自己受到拘留处罚不服,提出复议申请,B市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林某仍不服。向A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本案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分别是谁,为什么?

(2)根据本案情况,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改变对林某的处罚,为什么?

(3)对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可以依法提起上诉的有谁?

行政法学

模拟题(二)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答案】B

【解析】行政裁决的种类有损害赔偿裁决、权属纠纷裁决和侵权纠纷裁决。其中损害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对在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因涉及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赔偿争议所作的裁决。

2.【答案】B

【解析】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故选B。

3.【答案】A

【解析】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行政行为不适当。

4.【答案】A

【解析】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故选A。

5.【答案】A

【解析】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故选A。

6.【答案】C

【解析】行政指导以其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性(或抑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或调停性)行政指导、促进性(或辅助性)行政指导

7.【答案】B

【解析】说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8.【答案】A

【解析】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有回避制度、合议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9.【答案】B

【解析】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方式和状态的不同,行政违法又可以分为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11.【答案】C

【解析】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2.【答案】C

【解析】①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②确定力: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的效力。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④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

觉履行相应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一方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效力。

13.【答案】C

【解析】表明身份。它是表明处罚主体是否合法的必要手续,执法人员应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或委托书。

14.【答案】A

【解析】效力先定,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15.【答案】B

【解析】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方式是改变或者撤销。所以国务院对不适当的部门规章有权改变或者撤销。

16.【答案】A

【解析】被告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负举证责任。

17.【答案】A

【解析】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18.【答案】B

【解析】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复议

19.【答案】C

【解析】行政主体享有获得社会协助权,即行政主体在从事紧急公务时,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有协助执行或者提供方便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20.【答案】A

【解析】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所属同级人

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例外: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故县公安局的复议机关既可以是县人民政府也可以是市公安局。故选A。

21.【答案】C

【解析】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两种①行政机关;②被授权的公共组织。故选C

22.【答案】A

【解析】原则上行政诉讼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3.【答案】C

【解析】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4.【答案】C

【解析】司法审查决定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25.【答案】D

【解析】①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②确定力: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的效力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④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一方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效力。

26.【答案】D

【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行政诉讼法》赋予了人民法院对是否适用规章以一定限度的裁量权: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

的具体情况和对相应规章的鉴别、评价,决定适用或不适用某规章。

27.【答案】B

【解析】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所以是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故选B。

28.【答案】A

【解析】公民作为行政赔偿请求人,分为两种情况:(1)受害的公民本人。(2)受害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是指上述继承人之外与死亡的公民具有扶养或者被扶养关系的亲属。

29.【答案】D

【解析】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30.【答案】B

【解析】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项以上违法行为“并处”的,不受此限。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答案】ADE

【解析】行政权的特点:①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②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32.【答案】ABCDE

【解析】行政行为特征有:公共服务性、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33.【答案】ABCDE

【解析】如果行政行为具备下述情形,行政相对人可视之为无效行政行为,有权国家机关可宣布该行为无效:(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34.【答案】ABCD

【解析】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①表明身份的制度;②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的制度;③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④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35.【答案】ABCDE

【解析】关于行政处分,我国《公务员法》第56条规定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6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在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之后,依法责令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37.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38.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39.行政强制措施,又称即时强制,是指遇到严重影响国家、集体或公民利益的人或物,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依照法定职权,对违法行为人的财产或人身自由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限制的行政行为,这是法律赋予某些特定行政机关的一种紧急处置权。

40.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公正、公开原则(4)处罚救济原则(或

称权益保障原则)(5)一事不再罚原则(6)过罚相当原则

42.(1)金钱赔偿(2)返还财产(3)恢复原状(4)精神损害赔偿(5)行政赔偿的其他方式,即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43.(1)立案(2)调查取证(3)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4)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4.(1)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强制只能由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适用,即使是在行政机关需要申请法院来进行强制执行的情况下,这一行为的主体依然应当是行政机关。而行政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对有妨害诉讼行为的人适用,其他机关或组织无权适用。(2)适用的目的不同:行政强制的适用,是为了预防或制止相对人违法侵害或迫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的相同状态。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是为了排除影响行政诉讼活动的障碍,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3)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同:行政强制所依据的是行政法律、法规。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所依据的是行政诉讼法律规范。一个依据的是实体法,一个依据的是程序法。(4)适用的法律后果不同:行政强制大都具有可诉性,一旦违法或适用不当,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就要承担败诉或侵权赔偿责任。而对行政诉讼强制措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1)张某除了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以外,还可以向A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13条对一般管辖作了原则性规定,即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所属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①如果市公安局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A县的公安局为被告;②如果市公安局经复议改变了原行政行为的,那么市公安局复议机关为被告;③如果市公安局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

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即被告为A县的公安局;④如果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即市公安局为被告。

46.(1)本案的原告是林某,被告是A县公安局,第三人是邹某夫妻。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2)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变更对林某的处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被告做出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以直接予以判决变更。

(3)可以依法提起上诉的有:原告、被告、第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