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_理论及中国实证研究
努力提高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接投资对从业人员 的贡献 系数 为
2.6,1991年一2001年期间,外商直
接投资对从业人员的贡献系数仅 为0.5。这表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 边际创造就业效应开始递减。
3.外 商 直 接投资企业就业人数 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我 国总就业量 的同步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
应不断增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总 额的增长,创造就业的效应随之增 加。1985年一2003年,外商直接投
资吸纳的就业人数年均递增 40多 万人。再从阶段性来看 ,外商直接 投资创造的总就业效应也是十分
可观的。1986年一1990年期间,外 商直接投资创造了 60万个就业岗
位;1991年一1996期间,外商直接
我 国的间接创造就业效应较为有
限。因此,外商独资企业的增加,在
很 大程度 上 影 响 了其创造 就业效 应的相对提高。
3.外 商 直 接投资来源和投资结 构。外商直接投资的创造就业效 应,与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和投 资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
讲,来自亚洲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创 造就业效应 ,大于来 自欧美国家外 商直接投资的创造就业效应;投资
品,带动我国前向或后向相关产业 发展,从而带动间接就业量的增加。
而外商独资企业在短期 内可增加 新的生产能力,从而创造出新的就 业机会。但从长期来看 ,如果外商 无意在我国增加新的投资,扩大生 产规模,那么,外商独资企业所创造
的新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外商独 资企业有可能减少从我 国中间产
品和服务的采购,而尽量多地从母 国或其他国家采购,由此形成其对
就业岗位,不能代表我国总就业量 的增长,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业 人数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我国总的 就业量的增长。因为外商直接投资 创造就业的同时,也存在着就业替 换或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损失效应 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由于外商直接 投资企业的进人,加剧了国内市场 的竞争程度,为了和外商直接投资 企业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就 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效应分析_毕设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效应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效应分析The effect analysis of FDI on Chinese employment内容摘要:中国当下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在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就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就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业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努力地出台新的政策,以期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经济接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经济接触变得更加频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对外投资办厂已十分普遍,跨国公司遍地开花。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帮助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全面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政府扩大就业的政策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够实现我国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大多数研究只注意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积极影响,过分夸大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贡献,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效应,有必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详细透彻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结构Abstract: Nowaday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hina is grim and complicated. Everycountry has to face the huge challenges from employment under the effect of new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employment affects the people’s social life directly. Employment problems may lead to many other social problems, thereby affecting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it’s essential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all governments are constantly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carry out new policies, expecting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secure social stabilit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had economic contacts continuously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se contact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after joining WTO. One country invests to another country setting up factories has been very comm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everywhere. In this economic environment,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our government concerns about how to use FDI to help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This thesis is just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 effect of FDI on Chinese employment quantity, employment quality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It is one of the numerous policies of our government of using FDI to expand employment. Can FDI achieve the goal of our government expands employment, which is a major issu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Most studies have only notic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FDI on Chinese employment, and overstated its contribution, while ignoring its negative impact. To,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d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FDI on employment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it, and government may need to do some necessary policy adjustments on the basis.Key words: FDI; employment quantity; employment quality; employment structure目录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 (5)(一)“吸收效应”与“挤出效应”论 (5)(二)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及双缺口论 (5)(三)坎贝尔理论 (6)(四)舒尔茨人力资本论 (7)(五)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7)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8)(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8)(二)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9)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效应 (10)(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影响效应 (10)(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 (12)(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14)四、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16)(一)结论 (16)(二)建议 (17)五、参考文献 (19)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整体就业影响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整体就业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采用eg二步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引致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体效应为正,有利于我国国内失业率的下降,但间接效应并不明显,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就业量的提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就业效应;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危机困扰,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投资企业逐年增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有显著增长,并对国内经济领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多重因素作用,“就业”日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应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效应,以便寻找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现有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首先,变量的全面性方面。
其次,变量的选取方面。
第三,模型的建立方面。
现存实证研究文献往往选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估计量不够准确,不能精确反应我国目前情况。
第四,数据老化方面。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相对来说,现在文献则没有分析到此部分数据。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实证分析1.模型设定根据失业率的趋势图以及失业率在2001年,2002年无法解释的非正常上升。
同时,考虑到2000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将“走出去”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
并且2001年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不但具有了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开展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且具有了更为开放、透明的国际投资环境。
考虑到此种情况可能会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本文引入虚拟变量dv 在模型中反映这个现象。
对外投资与母国国内就业: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对外投资与母国国内就业: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余官胜;王玮怡
【期刊名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8)003
【摘要】对外投资对母国国内就业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外投资战略的推进,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对外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方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发现,当对外投资规模较小时不利于就业;而达到一定规模后,对外投资能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但是当对外投资规模过大时却又会减少就业.针对我国对外投资尚未达到过大规模的现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分析.研究结论意味着我国政府应通过推动对外投资的发展以促进就业.
【总页数】7页(P14-19,34)
【作者】余官胜;王玮怡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0;F240
【相关文献】
1.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例 [J], 张海波
2.就业的损失与增长:对外投资与母国就业关系的思考 [J], 徐浩晨
3.中国OFDI能实现母国与东道国就业双赢吗?\r——基于投资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的研究 [J], 张原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环境的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 [J], 朱东波; 张月君
5.外国直接投资、产业转移与母国就业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J], 王晓枫;郭远芳;袁绍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
根据国际投资理论,FDI对于就业创造的作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就业创造、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薪资水平提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列举五个案例,探究FDI对母国就业的实际影响。
一、就业创造FDI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合资企业,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FDI得到优质投资环境支持,就业创造的效应可能是巨大的。
通过直接投资,在母国各个行业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和零售等。
更重要的是,FDI还能推动小企业生产和贸易发展,因此FDI在本国就业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培训将FDI引入本国的另一个好处是技能传递。
因为外国公司通常有更高的技术水平,这意味着当FDI在本国建立子公司和合资企业时,技术和知识将会传递给当地员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经验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本国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
三、提高就业质量FDI对于本国就业市场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FDI公司的薪资水平比本国公司要高,因为外国公司的工资体系通常更加透明和公开。
高收入就业机会的增加会使得本国市民的整体就业收入得到提高,而且往往还会带动本国其他公司提高自身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四、促进薪资水平提升FDI不仅可以提高工资水平,还能拓宽就业市场范围,使得社会上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此外,与外资企业建立联系,可以让本国企业和员工受到更多的国际经验和教育,这也有助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这些领域的专业技能将帮助员工立足于当地职场,也将使本国企业更具吸引力。
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FDI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FDI对于公共设施的改进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都有很好的贡献,这可以促进更快的自然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福利。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家加大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经济不断增长,就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根据2001-2015年的城镇就业人员数据资料,利用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国际投资學等知识实证对比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提出要加强国内企业和外企相关联等建议。
标签:外国直接投资;就业效应;挤出效应;实证分析1引言从《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数量效应是增加资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关联效应增加当地就业,但外资并购导致的“合理裁员”,依赖进口或挤垮现有国内企业会降低就业水平;而就业质量效应反映在高工资高生产力,并向国内企业传播“最佳运营”的工作组织方法上,同时在雇佣和晋职方面引进不受欢迎的惯例和在与国内企业竞争时降低工资水平等方面也会带来消极效应,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就业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今就业压力不仅明显反映在百万毕业大学生与少量劳动岗位之间的博弈,剧增的社会失业、待业人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寻求就业解决途径成为当今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2外国直接投资对就业效应的影响2.1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效应由图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5年,城镇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仅外企就业岗位增加1101万个,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外商投资的引进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2006年后逐渐比集体单位的多,但从增长率来看,2002-2007年间外商投资单位就业增长率都很高,近五年增长率极不稳定,甚至近两年来呈现负增长。
但由于城镇整体就业人数处于增长率也不断减小的增长趋势,因此,为了说明外商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影响情况,分别对总体就业人数和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越来越多地涌入我国。
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对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
总体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情况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FDI能够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FDI对中国的就业创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加,相应地带动了供应链、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
据统计,2019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1413亿美元,实现新进入外资7.07万户,经济增加值贡献率达到11.7%,创造就业岗位超过90万个。
其次,FDI能够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和素质。
外资企业带来的引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这对于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产生的效应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某些时期,外资企业的招聘标准可能倾向于高级别的岗位,这会使得低级别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另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的兼并、收购和整合,这也会导致某些劳动力失业或受到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积极影响,同时缓解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加强FDI的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FDI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同时能够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其次,需要加强对低收入劳动力的培训和支持。
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机会,为低收入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最后,需要积极推行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用工选择。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正面促进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最后从提升外资利用的质量、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三个角度简要论述如何引导外资合理流动,从而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正负效应协调发展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分析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就业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通常表现为创造新就业机会,在就业过程中提高就业质量。
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非技术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寻找廉价的劳动力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劳动力的平均价格较低。
因此,世界名牌企业在设立跨国分公司时,都会考虑该因素在企业扩张规划中的地位。
倚重劳动力的企业可能会倾向在中国建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设厂的举措也给中国带来好处——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适时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并且缓解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造成的混乱,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2.新兴产业发展效应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
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
中国加入WTO 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
我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64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 OUR NAL OF Z HONG NAN UNIVERSITY OF ECONO M ICS AND LAW.5.2007Bi monthlySerial .164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及中国实证研究罗良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深和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显著。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国外多重因素作用,国内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日益成为我国理论和实际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我国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230(2007)05 0087 05!!一、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就业的理论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影响是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国外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是围绕着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就业规模、结构和区位分布以及替代效应与促进效应来进行的,主要有:1.就业组合效果和就业结构优化论。
就业组合效果理论通过比较美国与瑞典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差别,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既有正的效果,又有负的效果。
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力量的对比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等。
而就业结构优化论认为,由于管理职能集中于母公司,创造了投资国许多非生产性就业机会,有助于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
2.公司战略论。
公司战略可能以不同方式影响投资国就业数量、质量及就业区位。
采取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深层次一体化战略的跨国公司对投资国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随着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增强,国际生产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得更为复杂,跨国公司对就业数量、质量和就业区位在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配置越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对外投资的投资国就业效应就越具有不确定性。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就业影响作了详尽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就业区位。
3.就业替代与就业补充理论。
就业替代理论认为,在投资国资本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将替代国内投资或国内消费,如果资本流出并没有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来匹配,就会产生对就业的负效应。
就业补充理论认为,当对外投资属于防御性投资的情况下,如企业投资于国外是为了开发国内得收稿日期:2007 06 22作者简介:罗良文(1965∀),男,河南商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不到的资源或是由于关税壁垒妨碍其出口而导致对外横向投资时,对外投资将补充或促进国内投资或消费。
这类投资往往能增加国外子公司对母国资本设备、中间产品或辅助产品的需求,而对国内就业产生正效应。
该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就业数量的影响分为三种效应:(1)生产替代效应。
跨国公司采取国外分支机构生产而非在投资国国内生产的方式来参与国际分工,亦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取代投资国的生产和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国就业机会的减少,即产生所谓的 工作削减效应 。
(2)出口刺激效应。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创造对投资国国内的设备、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投资国的出口增长,进而增加就业机会。
(3)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
跨国公司的总公司设在投资国,即高层管理职能集中于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投资国非生产性的就业机会;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的扩展会不断地为投资国法律和公共关系、管理及工程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创造需求,从而增加投资国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
出口刺激效应、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构成了投资国的 工作创造效应 。
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就业数量的效应视 工作削减效应 与 工作创造效应 比较的净效应而定。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力就业的效应与原因(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力就业的总量效应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初具规模。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跨国经营规模较小,总体水平偏低,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差距明显。
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的流入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小规模的流出,形成了非常明显的 资本流出缺口 。
为了更好地测算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根据1984~2005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的统计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者之间的计量模型,计算结果如下:1.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总量的相关性:!!TE=50654.73(23.77)+2224.51DW TZ (6.54)!!!!SMPL:1984~2005!!R 2=0.822!!Adjusted R 2=0.804!!Durbin-Watson=0.972!!F=41.522.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一产业就业总量的相关性:!!FIE=32275.66(29.21)+1105.01DW TZ (2.84)!!!!SMPL:1984~2005!!R 2=0.335!!Adjusted R 2=0.293!!Durbin-Watson=0.577!!F=8.053.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二产业就业总量的相关性:!!SEE=10490.33(20.44)+513.32DW TZ (8.04)!!!!SMPL:1984~2005!!R 2=0.901!!Adjusted R 2=0.889!!Durbin-Watson=1.078!!F=66.594.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三产业就业总量的相关性:!!THE=7888.90(6.30)+1252.67DW TZ (5.65)!!!!SMPL:1984~2005!!R 2=0.766!!Adjusted R 2=0.745!!Durbin-Watson=0.573!!F=36.89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外投资除了给第二产业带来较大影响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从而必然影响着两大产业的就业人数,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第二产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资本∀劳动比,而第三产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劳动比比制造业低,对外投资对两个行业的影响会导致总就业人数的增加。
(3)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对外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拉动会更为明显,不但在总量上,而且在综合素质上也会有所提高,对外投资必然要求按照国际标准与国际服务业接轨。
(4)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决定了我国第二产业的对外投资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对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机会负面影响很小。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原因分析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与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分不开的,对外投资可以刺激出口而达到扩大就业的功效。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存在两种:贸易替代和贸易互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子公司投资收益的汇回增加投资国的对外支付能力,改善贸易收支,有利于改善投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转移资金的同时附带一揽子生产要素的跨国转移,比如带动相关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设备、劳务、资本货物、技术专利等的出口。
(3)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有效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带动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避开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所设置的配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或利用投资所在国的出口配额,扩大中国出口量。
(4)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巩固原有市场和开辟新市场,能更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使国内出口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出口国外市场适销产品,减少出口的盲目性。
其次,对外投资对就业的置换效应的强弱与母国对外投资的动因有密切关系,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寻求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必然造成对本国制造业就业的置换效应,会减少蓝领就业岗位[1](P201)。
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是:(1)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在发达国家合资办厂,或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收购拥有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就能既拥有先进技术,又可利用原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经验,还能推动国内旧有设备的改造。
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母公司通过技术内部化应用海外子公司新的技术、经验,减少交易成本,加强竞争优势;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和新技术,拓宽业务范围,获得相应的研发资源以及与本企业互补的研发能力。
结合小规模技术理论,中国中小企业可以适应当地市场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把世界已标准化的技术地方化来占据国际性的跨国公司的空隙市场,因在需求容量不大的市场上国际性跨国公司追求规模经济难以实现[2](P41∀42)。
例如,我国的海尔、春兰、康佳等企业将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和我国生产技术环境相结合,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创新,对我国相似市场投资设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国内的就业。
(2)利用了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分布不均衡。
资源的短缺直接威胁着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仅靠进口这单一途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资源的需求,我国企业只有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才能保证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口大国,对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改善这种局势,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等在自然资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
事实证明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首选的投资领域也将是资源开发领域[3](P79∀80)。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实证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投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生命周期。
我国各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现有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日本、韩国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将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相联系,我国应该借鉴其经验,将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中部分技术和产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到相适应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将在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相适应的东道国,使这些生产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新优化配置,产业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继续使这些资产发挥作用,促进国内结构调整。
我国产业要想在全球立足,要尽快形成一批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成本和质量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然而,这需要大规模需求市场为基础,单靠在国内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到国外寻求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优化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