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ITBB2D2008-4-07)作者简介:宋立霞(1982-),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抗氧化剂的高通量筛选。*通讯作者

宋立霞1,2,王向社1,2,吴紫云2,3

,李明芳1,刘兴地1,郑学勤1,*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SONG Li-xia 1,2,WANG Xiang-she 1,2,WU Zi-yun 2,3,LI Ming-fang 1,LIU Xing-di 1,ZHENG Xue-qin 1,*(1.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kou 571101,Hainan,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of Hainan University,Danzhou 571737,Hainan,China;3.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Danzhou 571737,Hainan,China)Abstract:The principle,reactive mechanism,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 -ty (ORAC)were revealed.The advance of ORAC at home and abroad was described.The significance of ORAC was explained.

Key words: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antioxidant activity;antioxidant;free radical

要:介绍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法的原理、反应机制及其优缺点,综述ORAC 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明

ORAC 法在抗氧化剂评价中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抗氧化活性;抗氧化剂;自由基

盐也有显著的鲜味。

此外,氨基酸与戊糖或甲基戊糖的还原产物4-羧基戊烯醛作用生成含有氨基类的烯醛类的香味物质[6]。氨基酸种类不同,与戊糖作用所产生的香味风味也有差别。3.3其它菌群对泡菜风味的作用

主要是酵母类,如鲁氏酵母、圆酵母、隐球酵母等。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本身具有香气,还能和有机酸结合成酯类,更能增加泡菜的香气。鲁氏酵母既有酒精发酵的作用,又能分解戊糖产生4-乙基-愈创木酚[7]

对泡菜的风味有辅助性作用。此外,少量的醋酸菌在泡菜发酵的后期阶段也起一定的作用,产生的醋酸具有风味的同时,还能与醇类结合生成酯类,增加泡菜的香气香味。4结论

泡菜是一种营养卫生的蔬菜发酵制品,泡菜风味取决于发酵所用的蔬菜原料和发酵所用的乳酸菌种和

其他相关菌种。深入了解泡菜发酵的风味形成原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泡菜制品的风味,有利于加速泡菜工业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可为调香师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

[1]

陈仲,翔董英.泡菜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4(4):33-35

[2]张静,

张锦丽,杨娟侠.乳酸菌群对乳酸发酵作用的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02(2):18-20[3]郑炯,黄明发.泡菜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7(5):22-25

[4]苏扬,陈云川.泡菜的风味化学及呈味机理的探讨[J].中国调味品,2001(4):28-31

[5]

周晓媛,夏延斌.蔬菜腌制品的风味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4):104-107[6]黄梅丽.食品色香味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110-112[7]庞杰,向珣.涪陵榨菜的加工及生产现状[J].长江蔬菜,1999(2):

42-44

收稿日期:2008-05-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众所周知,许多慢性与退化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神经元退化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等均被认为是因为过氧化物质或含自由基物质在人体内引起的一连串反应,造成身体组成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及DNA受到伤害,这也是引起老化的主要原因。摄食水果、蔬菜与坚果类食品可获取抗氧化所需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如硒(selenium)、V C (ascorbic acid)、V E(tocopherols)及其异构体生育三烯醇(tocotrienols)等,是抗氧化物的极佳来源[1]。

1抗氧化剂与自由基的关系

器官的正常活动或氧化压力过剩,体内可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等自由基,当体内自由基超出一定量后就会出现失衡(或称氧应激,oxidative stress)现象,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导致癌症、心脏病和衰老等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可以阻断或预防疾病的产生。

抗氧化剂(antioxidant)是指在比可氧化底物(糖类、脂质、DNA或蛋白质)浓度更低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延缓或阻止底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目前,抗氧化剂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美容等领域。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抗氧化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称作链断裂型抗氧化剂(chain-breaking antioxidants),另一类称作阻止型抗氧化剂(pre-ventative antioxidants)。前者通过清除自由基而中断或延缓链反应的进行,如V C、V E、多酚、β-胡萝卜素等;后者主要是通过阻止自由基的形成,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2]。

2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方法

随着对生物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的不断深入研究,对抗氧化剂的测定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基于单电子转移途径(single electron transfer,SET),例如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法和TEAC (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法,抗氧化剂被氧化,单个电子从抗氧化剂分子转移到氧化剂分子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抗氧化剂或者氧化剂的吸光值,以吸光值的变化来评价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一类基于氢原子转移途径(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例如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法和TRAP(total radical absorption potentials)法,抗氧化剂和底物竞争含氮化合物产生的过氧自由基,过氧自由基从抗氧化剂获得一个氢原子,结果过氧自由基和底物的反应被延迟或者被阻止。ORAC法即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又称为抗氧化能力指数),作为国际抗氧化能力测定的新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抗氧化研究领域中人们最关注的评价方法之一,ORAC值越高,抗氧化能力就越强[3]。

3ORAC法的原理

该法以V E水溶性类似物6-羟基-2,5,7,8-四甲基色满-2-羧基(6-hydroxy-2,5,7,8-tetramethylchroman-2-carboxylic,Trolox)为定量标准,根据自由基破坏荧光探针使荧光强度产生变化的原理,以荧光素钠盐(fluo-rescein disodium)为荧光物质,在485nm光激发下,可发射527nm荧光。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在水溶液中通过释放过氧自由基,将荧光素钠盐氧化,荧光强度变化的大小反映自由基破坏的程度。当抗氧化剂存在时,可与荧光素钠盐竞争氧化剂,抑制由自由基引起的荧光变化,减缓其荧光衰退的速度,抑制程度反映了它对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试验中利用全自动液体分装系统加样,并将样品稀释为不同的浓度梯度,样品和标准抗氧化物(Trolox)分别与荧光素溶液混合后37°C保温,然后再加入AAPH溶液,迅速开始测定,利用荧光酶标仪配备软件记录荧光强度,初始荧光强度(initial fluorescence intensity)值记为f0,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个点,荧光强度分别记为f0、f1、f2…,抗氧化剂作用下荧光衰减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扣除无抗氧化剂的空白曲线下面积,得出抗氧化剂的保护面积(net area under the curve,net AUC)(图1)。抗氧化剂的O-RAC值是通过其荧光衰退曲线的net AUC与标准抗氧化物质Trolox的net AUC相比得出的(图2)。ORAC值以Trolox当量μmol Trolox equivalent/g(μmol TE/g)、μmol Trolox equivalent/mg(μmol TE/mg)、μmol Trolox e -quivalent/mL(μmol TE/mL)表达[4-5]。

图1抗氧化剂的保护面积[3]

Fig.1The net area under the curve(AUC)[3]

4ORAC法的研究进展

4.1ORAC法的反应机制

ORAC法是近年来由Cao[6-8]等在Glazer[9]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是用从Porphyridium cruentum 中分离的β-藻红蛋白(β-phycoerythrin,β-PE)作为荧光探针的,通过β-PE的荧光衰退曲线反映出它与过氧自由基反应对荧光的破坏程度。后来,Ou等[5]研究发现β-PE存在一些缺陷:(1)从Porphyridium cruentum中分离得到的蛋白β-PE,具有很大的可变性,纯度不高且成本较高;(2)β-PE的荧光具有不稳定性,暴露在激发波长下会快速自发衰退,使其难以定量计算;(3)β-PE可与多酚类抗氧化剂非特异性结合,甚至在没有自由基产生的情况下使荧光特性消失,从而干扰了测定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Ou等[5]选用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s,GSE)在不加AAPH的情况下分别与β-PE和荧光素(3',6'-dihydroxyspiro[isobenzofuran-1 [3H],9'[9H]-xanthen]-3-one,FL)反应,结果表明β-PE 可以与GSE非特异性结合,而FL与GSE没有交互作用。通过对葡萄汁、红茶等不同样品的ORAC

β-PE

值和ORAC FL值的比较,发现各种样品的ORAC FL值明显高

于ORAC

β-PE

值。FL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蛋白质探针,它克服了β-PE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与过氧自由基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因此,用FL取代β-PE,使得ORAC 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起初,ORAC法仅限于测定水溶性链断裂型抗氧化剂对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而忽略了脂溶性抗氧化剂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为了扩大ORAC方法的应用范围,Huang等在50%的丙酮水溶液中加入7%的RM-β-环糊精(ran-domly methylatedβ-cyclodextrin)起到增溶效果,因此,改进的ORAC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亲脂性和亲水性抗氧化剂对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10]。

ORAC反应是一个经典的氢原子转移(HAT)的氧化过程。在试验条件下,一分子的AAPH失去一分子氮

气,生成两分子AAPH自由基(方程1)。在空气中,生成的AAPH自由基很快与O

2

反应(方程2;K

4

=109/mol·s)生成相对稳定的过氧自由基ROO·。荧光素的荧光衰退曲线表明过氧自由基对荧光素的破坏程度。在没有抗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ROO·从FL获得一个氢原子(方程3),致使荧光素的荧光衰退;在有抗氧化剂(ArOH)存在的情况下,ROO·从抗氧化剂获得一个氢原子,生成ROOH和一个稳定的抗氧化剂自由基ArO·(方程4),致使荧光素被过氧自由基破坏的速率受到抑制[3]。Ou等指出ORAC试验条件下,荧光衰减速度和荧光素的浓度没有关系,而与AAPH的浓度有关。因此,整个过程的反

应速度受方程1反应的限制(k

3

=3.19×10-7/mol·s),大多数样品不会影响AAPH的分解速率,AAPH本身也不影响样品。所以,ORAC方法可以直接测定链裂解型抗氧化剂清除ROO·自由基的能力[2,5]。

R-N=N-R→2R·+N2(1)

R·+O2→ROO·(2)

ROO·+probe(fluorescent)→ROOH+oxidized probe (loss of fluorescence)(3) ROO·+ArOH→ArO·+ROOH(4)4.2ORAC法在抗氧化能力检测方面的应用

ORAC法自1993年问世以来[6],经过10余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国内外已广泛采用ORAC法对植物、食品提取物、生物制品以及纯化合物等多类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4.2.1ORAC法在植物提取物中的应用

Cao等[8]于1996年采用ORAC法测定了22种蔬菜,一种绿茶和一种红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发现蔬菜清除ROO·的能力以蒜头最强,最强与最弱之间差异可达20多倍,清除OH·的能力以羽衣甘蓝最强,其中绿茶和红茶清除ROO·的能力比所有的蔬菜都高;Wang等[11]于1997年利用ORAC法对12种水果和5种市售果汁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其中草莓的ORAC值最高,其次是李子和橘子,果汁中葡萄汁的ORAC值最高,其次是柚汁和番茄汁;Guo等[12]于1997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库仑电极)阵列检测技术对水果和蔬菜的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证明样品的ORAC值与电化学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Wang等[13]于2000年对不同生长期黑莓(blackberry)、悬钩子(rasp-berry)和草莓(strawberry)的果实和叶片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中黑莓和草莓在未成熟期的ORAC值最

图2ORAC值的计算公式[3]

Fig.2Calculation of ORAC values[3]

注:AUC=1+f1/f0+f2/f0+f3/f0+f4/f0+…+f n/f0。

ORAC=[(AUC samle-AUC blank)/(AUC Trolox-AUC blank)×(molarity of Trolox/mo-larity of sample)

高,而红色悬钩子在成熟期的ORAC值最高,叶片越老ORAC值越低;2002年,Ou等[2]用ORAC法和FRAP 法分别对13种蔬菜,927份样品进行了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按ORAC绝对平均值对13种蔬菜抗氧化活性进行排序为:青椒>菠菜>紫洋葱>椰菜>甜菜>花椰菜>辣椒>白洋葱>食荚菜豆>西红柿>菜心>胡萝卜>豌豆;Wada等[14]对5种caneberries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黑色悬钩子(black raspberries)的ORAC值最高(453μmol TE/g);Kurilich等[15]对8种椰菜的亲水性提取物和亲脂性提取物分别进行了ORAC值比较,结果亲水性提取物的ORAC值范围为65.8μmol TE/g~ 121.6μmol TE/g,亲脂性提取物的ORAC值范围为3.9μmol TE/g~17.5μmol TE/g;Ou等[16]提出氧化和抗氧化作用的阴阳学说,并对25种中药材进行了ORAC分析,其中有12种阴性中药材的平均抗氧化能力约是另外13种阳性中药材平均抗氧化能力的6倍。

4.2.2ORAC法在食品提取物中的应用

Gheldof等[17]于2002年对不同植物源的蜂蜜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及ORAC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是引起蜂蜜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Wu等[18]对美国市场上常见的100种食品分别进行了亲水性和亲脂性ORAC测定,包括水果、蔬菜、坚果、果干、香辛料、谷类食品、婴儿食品等,结果亲水性提取物的ORAC值(L-ORAC)范围为0.87μmol TE/g~2641μmol TE/g,亲脂性提取物的ORAC值(H-ORAC)范围为0.07μmol TE/g~1611μmol TE/g,大部分食品的L-ORAC均小于H-O-RAC的10%;Miller等[19]于2006年采用ORAC法对美国市场上比较畅销的6种可可粉和巧克力食品进行了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纯天然可可粉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可可浆;2008年,Szydlowska-Czerniak 等[20]采用ORAC法对油菜籽油和橄榄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橄榄油的抗氧化活性。

4.2.3ORAC法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

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可能与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有关,研究表明维生素能够阻止脂质的过氧化反应[21],Huang等[22]于2002年通过对机体分别补充V C和V E,并对其血清进行ORAC法分析,结果表明V C和V E对机体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均有影响;2003年,Prior等[23]用ORAC法分别对来源于两组人血浆中的亲水性和亲脂性抗氧化剂进行活性测定,一组是6位不抽烟的健康女性(60岁~70岁),她们血浆中亲脂性抗氧化能力占总抗氧化能力的(33.1±1.5)%,第2组是10位不抽烟的健康青年女性(22岁~24岁),她们血浆中亲脂性抗氧化能力占总抗氧化能力的(28.2±1.9)%,ORAC法为血浆或浆液中亲脂性抗氧化剂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2.4ORAC法在纯化合物中的应用

近年来对作为多酚的花青素(anthocyanin)对健康可能带来的好处的关注越来越集中,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花、果实以及一些蔬菜中,Wang等[24]于1997年用ORAC法测定了包含飞燕草素(delphinidin)、矢车菊素(cyanindin)、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等14种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矢车菊素葡萄糖苷(kuro-manin,cyanidin-3-glucoside)的ORAC值最高,是Trolox的3倍,天竺葵素的ORAC值最低,但仍然和Trolox相当;Prior等[25]于1998年分析测定了越橘属的4种植物成熟果实的ORAC值与总花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花青素的含量与样品的ORAC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 xy=0.77)。可见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这种特性在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中有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已发现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植物产生白藜芦醇,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的生长条件和天气的影响。白藜芦醇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6]。

5ORAC法的优缺点

ORAC方法的优越性:ORAC方法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食品和生命现象中的自由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可以通过改变自由基和反应体系的溶剂测定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ORAC测定的抗氧化剂对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反应的抑制是经典的单纯依靠氢转移反应使自由基链式反应终止的,反应机制明确;使用了曲线下面积(AUC)的方法,将抗氧化剂对自由基作用的抑制时间和抑制程度结合成一个单独的量,与在特定时间测量抑制百分率或者在特定抑制百分率处测定抑制时间的其它抗氧化测定方法比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多通道液体处理系统和微孔板分析仪的使用大大缩短了ORAC方法测定时间,同时也克服了不同样品或相同样品的不同浓度由于加样时间等造成的误差,从而实现了ORAC测定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化[3]。

当然,ORAC方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ORAC方法对温度非常敏感,整个微孔板控制相同的温度是最基本的,不同孔温度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试验的重现性,由于AAPH自发分解产生过氧自由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因此在加入AAPH前37°C保温

20min可以减小试验误差;另外,FL的荧光强度对反应体系的pH值相对敏感,当pH低于7.0时,其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但实验证实即便以纯醋酸为样品进行分析时,反应体系的pH值仅从7.40降低到7.35,说明缓冲溶液体系可以充分消除样品pH值对FL荧光强度的影响;ORAC方法并不是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因为它只是测量清除过氧化氢自由基的能力,生物学相关的氧自由基还包括HOO·,HO·,ONOO·和O2·-等[5,10]。

6ORAC法的研究意义

我国是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的营养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又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大力开发特有天然抗氧化剂,可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ORAC法作为目前评价抗氧化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最为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方法之一,适合抗氧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更有利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天然抗氧化剂产业本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mes B N,Shigenaga M K,Hagen T M.Oxidants,antioxidants,and

the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aging[J].Proc Natl Acad Sci,1993,90: 7915-7922

[2]Ou B,Huang D,Hampsch-Woodill M,et al.Analysis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mmon vegetables employing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and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assays:a comparative study[J].J Agric Food Chem,2002,50: 3122-3128

[3]Prior R L,Wu X L,Schaich K.Standardized methods for the deter-

minati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phenolics in food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J].J Agric Food Chem,2005,53:4290-4302

[4]Huang D,Ou B,Hampsch-Woodill M,et al.High-throughput assay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using a multichannel liquid handling system coupled with a microplate fluorescence read-er in96-well format[J].J Agric Food Chem,2002,50:4437-4444 [5]Ou B,Hampsch-Woodill M,Prior R 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mprove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assay using flu-orescein as the fluorescent probe[J].J Agric Food Chem,2001,49: 4619-4626

[6]Cao G,Alessio H M,Cutler R G.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assay for antioxidants[J].Free Radic Biol Med,1993,14:303-311 [7]Cao G,Prior R L.The measurement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

pacity in biological samples[J].Meth Enzymol,1999,299:50-62 [8]Cao G,Sofic E,Prior R L.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ea and common

vegetables[J].J Agric Food Chem,1996,44:3426-3431

[9]Glazer A N.Phycoerythrin fluorescence based assay for reactive oxy-

gen species[J].Meth Enzymol,1990,186:161-168

[10]Huang D,Ou B,Hampsch-Woodill 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

dation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assay for lipophilic an-

tioxidants using randomly methylated cyclodextrin as the solubility enhancer[J].J Agric Food Chem,2002,50:1815-1821

[11]Wang H,Cao G,Prior R L.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ruits[J].J

Agric Food Chem,1996,44:701-705

[12]Guo C,Cao G,Sofic E,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 coupled with coulometric array detection of electroactive compo-nent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relationship to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J].J Agric Food Chem,1997,45:1787-1796 [13]Wang S Y,Lin H S.Antioxidant activity in fruits and leaves of

blackberry,raspberry,and strawberry varies with cultivar and devel-opmental stage[J].J Agric Food Chem,2000,48:140-146

[14]Wada L,Ou B.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ntent of oregon

caneberries[J].J Agric Food Chem,2002,50:3495-3500

[15]Kurilich A C,Jeffery E H,Juvik J A,et al.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broccoli(brassica oleracea)genotypes using the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assay[J].J Agric Food Chem,2002, 50:5053-5057

[16]Ou B,Huang D,Hampsch-Woodill M,et al.When east meets w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yang and antioxidation-oxidation[J].

FASEB J,2003,17:127-129

[17]Gheldof N,Wang X,Engeseth N J.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nents of honeys from various floral sources[J].J Agric Food Chem,2002,50:5870-5877

[18]Wu X L,Beecher G R,Holden J M,et al.Lipophilic and hydrophilic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common food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gric Food Chem,2004,52:4026-4037

[19]Miller K B,Stuart D A,Smith N L,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olyphenol and procyanidin contents of select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coa-containing and chocolate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J Agric Food Chem,2006,54:4062-4068

[20]Szydlowska-Czerniak A,Karlovits G,Dianoczki C,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175258.html,pari-

son of two analytic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rapeseed and olive oils[J].J Am Oil Chem Soc,2008,85:141-149 [21]Steinberg D,Parthasarathy S,Carew T E,et al.Beyond cholesterol

modification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that increase its athero-genicity[J].N Eng J Med,1989,320:915-924

[22]Huang H Y,Appel L J,Croft K D,et al.Effects of vitamin C and vi-

tamin E on in vivo lipid peroxidation: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Clin Nutr,2002,76:549-555

[23]Prior R L,Hoang H,Gu L,et al.Assays for hydrophilic and

lipophilic antioxidant capacity(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FL)of plasma and other biological and food samples[J].J A-gric Food Chem,2003,51:3273-3279

[24]Wang H,Cao G,Prior R L.Oxygen radical absorbing capacity of an-

thocyanins[J].J Agric Food Chem,1997,45:304-309

[25]Prior R L,Cao G,Martin A,et al.Antioxidant capacity as influenced

by total phenolic and anthocyanin content,maturity,and variety of Vaccinium species[J].J Agric Food Chem,1998,46(7):2686-2693 [26]Lucas-Abellan C,Mercader-Ros M T,Zafrilla M P,et al.ORAC-

fluorescein assay to determine the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fresveratrolcomplexedinCyclodextrins[J].JAgricFoodChem,2008, 56(6):2254-2259

收稿日期:2008-06-10

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操作图解

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测定法(连苯三酚自氧 化法) (适用于:SOD及各种抗氧化剂) 操作图解 具体方法 1 溶液配制 1.1 Tris溶液(0.1mol/L):1.21 g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M.W. 121.1)+100 mL蒸馏水。 1.2 HCl溶液(0.1mol/L):取0.1 mL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到6 mL。 1.3 Tris-HCl缓冲液(0.05mol/L,pH7.4,含1mmol/L Na2EDTA) 40 mL0.1 mol/L Tris溶液+ x mL0.1 mol/L HCl溶液+15.2 mg Na2EDTA,混合,稀释到80 mL。用pH 计测量,pH应为7.4。用棕色瓶保存在冰箱内(最多保存三天) 。(以上为一个样品的用量)用前稍热至室温,再测pH值,符合要求即可。 1.4 60 mmol/L连苯三酚溶液(溶于1 mmol/L盐酸中) 取0.1mol/L HCl溶液(见1.2项)20μL,用蒸馏水稀释到2 mL,得1 mmol/L盐酸溶液(用pH计测量,pH=2.5-3.0)。再往里加连苯三酚14.6 mg (M。W.126.1 ),即得。(当天有效,以上为1个样品的用量)。 2 测试液 2.1连苯三酚溶液:取2950μL Tris-HCl缓冲液加入到石英比色皿中,再加约50μL连苯三酚溶液,迅速混合(颠覆式),开始计时,每隔30秒读数一次A值(325nm),至300秒(5min)时为止。(空白参比:Tris-HCl 缓冲液) ΔA=A325nm,300s - A325nm,30s。由于ΔA值反映了生成·O2的初始浓度,所以,对于同一批实验而言,此时的ΔA值必须相等。此时的ΔA为ΔA0。 3.2 样品溶液:取xμL样品溶液加入到大石英比色皿中,再加(2950-x)μL Tris-HCl缓冲液,再加50μL 连苯三酚溶液,迅速混合(颠覆式),开始计时,每隔30秒读数一次(A值,325nm),至300秒时为止。(空白参比:Tris-HCl缓冲液) ΔA=A325nm,300s - A325nm,30s。此时的ΔA为ΔA样。 3 计算公式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应用新进展(精)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应用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自从1956 年Szwarc[1]等报道了一种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负离子聚合技术以来,活性聚合的研究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一直是高分子学术界高度重视的领域。1983年Webster等[2]成功地实现了适用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随后又成功的实现了开环聚合[3]、活性正离子聚合[4,5]、络合负离子聚合[6] 以及无金属离子的活性负离子聚合[7]。1993年Xerox公司在苯乙烯的普通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有机自由基捕捉剂(Tempo体系)[8],使反应体系在聚合过程中自由基保持较低的浓度,从而抑制了自由基的副反应。第一次实现了" 活性"自由基聚合。与此同时,1995年《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CarnegieMellon大学Matyjaszewski教授和王锦山博士共同开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9],成功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取得了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1. ATRP基本原理 ATRP的基本原理如Figure 1.1所示: Figure 1.1 Mechanism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式中,R-X是引发剂卤代烃(X-般为Cl或Br),M t n为过渡金属络合物,它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剂构成。在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盐)M t n从一有机卤化物-X中夺取卤原子X,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络合物(盐) M t n + 1 -X。R·引发可给出卤原子X,即M t n + 1-X 与R·/R-M·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X/R-M-X。如果R-Mn-X (n = 1, 2, ...)与R-X-样可与M t n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n及M t n + 1-X,同时若R-Mn·与M t n + 1-X又可反过来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Mn-X及M t n,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就会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Mn·与有机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Mn-X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卤原子的可逆转移控制着[Mn·],而一个快速的卤原子转换速率将控制着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图示表明:ATRP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活化—去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低到最低程度,而链增长反应仍可进行,从而实现“活性”聚合[10]。由于在这种聚合反应中,只是将自由基活性种的浓度加以控制,链终止和链转移被极大地抑制了,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只能是可控聚合或“活性”聚合,而不是真正的活性聚合。同时,在这种可控聚合反应中包含着卤原子从卤化物到金属络合物(盐)、再从金属卤化物转移到自由基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加之反应活性种为自由基,所以称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由于已有实验证明某些基团也可发生类似的转移自由基反应,故王锦山等把这样一种反应称为“原子(基团)转移自由基聚合”[11]。 ATRP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美国Carnegie-Mellon

羟基自由基清除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对于Fenton试剂与有机化合物氧化能力的影响因素大致上可分为: A.亚铁离子浓度。 B.过氧化氢浓度。 C.溶液于反应时的反应温度。 D.溶液中的pH值。 以下将对此四项变因做详细的探讨: A.亚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在Fenton试剂的反应中,亚铁离子主要是扮演着催化过氧化氢的角色。因此,若溶液中没有亚铁离子当触媒,则其溶液可能就没有氢氧自由基的生成。所以,大致上分解反应会随亚铁离子的浓度增加而加快,亚铁添加量会影响脱色效率,亚铁剂量愈高效果愈佳,此原因为增加亚铁剂量将使氧化反应更加完全并且可产生混凝机制而进行脱色(26)。但亚铁离子本身会与有机物形成竞争,亚铁离子浓度过高会增加氢氧自由基的消耗,反而造成处理效果的下降,反应式如下: Fe2+ + ·OH Fe3+ + OH- 故当浓度到达某一定值时,则其分解速率便不会在随着亚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加快,且亚铁离子浓度和生成物的比值也将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分布。一般而言,亚铁离子浓度皆维持在亚铁离子与其反应物之浓度比值为1:10-50(wt/wt)。 此外,亚铁在Fenton程序中除了扮演催化过氧化氢的角色外,亦具有混凝的功能,因此过量的铁离子加入将会造成过度的混凝,降低Fenton程序处理的效果,其可能的反应如下所示: B.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会直接影响氧化有机物的效果。一般而言,随着过氧化氢添加量的增加,有机物的氧化效果亦将随之提升,并且过氧化氢的添加浓度不同,则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将会有所差异。大致而言,在过氧化氢浓度越高的情况下,则其氧化反应产物,将会更趋近于最终产物。但是,当溶液中的过氧化氢浓度过高时,反而会使过氧化氢与有机物竞争氢氧自由基,而造成反应速率的结果可能不如预期一般增加。此外,当Fenton试剂系统中过氧化氢浓度远高于亚铁离子浓度时,Fenton法所产生的氢氧自由基会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perhydroxyl radical (HO2.)及一系列反应,且三价铁离子会与HO2.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uperoxide radical anion (O2.),造成过氧化氢消耗量的增加,过量的过氧化氢加药量并不必然增加氢氧自由基的浓度,氢氧自由基达到稳定浓度所需反应时间随加药量增加而增加(27)。因此,若以连续之方式加入低浓度之过氧化氢,减少因为过氧化氢初始浓度过高所导致的抑制效应,亦可得到较好的氧化效果。 C.温度的影响 根据Arrhennius' Law:k=k0exp(-Ea/RT)可得知温度的改变会影响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对于Fenton试剂反应而言,一般若选用的反应温度条件是在小于20℃以下时,其对有机物的氧化速率将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是,倘若将其反应的温度升高至40-50℃时,其Fenton反应将会可能因为温度过高,进而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成水与氧(2H2O2 → 2H2O + O2 ),造成Fenton试剂对氧化有机物之反应速率减慢。 因此,当过氧化氢浓度超过10-20 g/L时,在其经济与安全的考量下,应谨慎选择适当的温度。在一般商业应用上,通常皆将其反应的温度设定在20-40℃之间。 D. pH值的影响 于Fenton试剂反应中,其反应溶液之pH值对Fenton法之影响,关系到铁离子错合效应、铁

有关抗氧化能力分析

有关抗氧化能力分析 ORAC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即抗氧化能力指数,是目前抗氧化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偶氮类化合物AAPH作为过氧自由基来源,以荧光素Fluorescence为荧光指示剂,维生素E水溶性类似物Trolox为定量标准,使用荧光微孔板分析仪进行分析。与其他抗氧化能力分析方法相比, ORAC方法具有诸多显著的优点。该方法自1993年建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ORAC方法是目前评价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的最为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和最具影响力的抗氧化能力研究方法之一。目前,ORAC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生物样品、植物或食品提取物和纯化合物等多种样品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分析。 科标检测,其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沉淀,通过模拟各种氧自由基在人体内的产生机制产生各种氧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可破坏荧光探针的结构从而造成荧光信号的衰减。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样品加入到实验体系中时,可以不同程度的保护荧光探针不被氧自由基所损坏,因而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不同,便可以计算出某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在ORAC实验中,以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为标准品,因此最终样品的抗氧化实验结果最终以每克或是每毫升样品含有多少Trolox当量的形式表示。通过ORAC5.0检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药品的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ORAC(Ox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指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即测试食品药品中抗氧化物的含量的国际通用标准单位。ORAC的含量超高,抑制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就越强。 对于一个未知样品,ORAC化学方法测试出样品的理论抗氧化值,并测出对各种自由基作用的具体数值,以寻找研发方向。然后通过ORAC生物细胞方法测试其生物利用度(被人体细胞所吸收的值),以验证其真实的效果。最后进行动物临床或人体临床,证实样品(产品)的实际效果。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符合逻辑的研发方案步骤,企业可以安全、有效的研发出符合预期的新产品,建立起一套扎实的数据支撑体系。ORAC已建立从化学层面、生物细胞层面、临床层面纵向立体的分析方法。 常见蔬菜或水果的ORAC: "ORAC-total"是指总抗过氧化自由基能力值;“ORAC-5.0”是指总抗自由基能力值; 芦荟: ORAC-total :2737 μmol TE/g ORAC-5.0 :135,647 μmol TE/g

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

·O2ˉ自由基清除实验 (1) 实验原理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H2O+O2尿酸+H2O2+·O2ˉ 即黄嘌呤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同时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ˉ)。·O2ˉ与NBT结合后呈蓝色,样品清除能力越大,与NBT结合的·O2ˉ越少,溶液的颜色越浅。 (2)试剂 Xanthine(黄嘌呤): (C5H4N4O2 ), MW=152.1, 6.084mg/100mL(0.4mmol/l) 实际配制:1.216mg/10mL,与NBT等体积混合使用 Xanthine oxidase(黄嘌呤氧化酶)贮液: 1 unit/mL , (溶解酶的溶液要高压灭菌!防止蛋白酶对酶的降解!) 0.05 unit/mL,每次取200uL稀释到4mL(PBS溶解) NBT: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MW=817.65, 黄色19.6236mg/100mL(0.24mmol/l) 实际配制3.925mg/10mL,与Xanthine等体积混合使用 PBS(0.01mol/L,pH=8.0): NaCl 8g, KCl 0.2g, Na2HPO4(无水) 1.44g, KH2PO4 0.24g, 800mL水,用NaOH(1M)调pH到8.0,定容到1000mL。 实际配制500mL。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PBS(0.01mol/L,pH=7.4): 配制同上 Ascorbic acid: MW=176.12 母液为1mg/mL 先两倍逐级稀释5个浓度 实际配制见记录本! HCl(1M): MW=36.5 310ul/10ml.(36% HCl密度1.18g/ml) 实际配制:800uL浓盐酸+9mL水,于塑料管中4℃保存。 NaOH(1M): MW=40 0.4g/10mL, 存于冰箱 (3) 测定方法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Bae等人的方法略加改进。样品溶液1-5mg/ml 起始浓度,用于水或50%乙醇溶液。 Bae, S.W., Suh, H.J., 2007.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ve different mulberry cultivars in Korea.

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概况

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概况 陶涛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农学(药用植物)昆明 650224) 摘要:自由基及其诱导的氧化反应是导致生物衰老和某些疾病如癌症、糖尿病、一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乳酸茵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生物源天然抗氧化荆,正逐步受到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乳酸茵抗氧化活性的筛选方法、乳酸茵抗氧化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关键词:自由基;乳酸茵;抗氧化. Study on the scavenging 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on free radical bstract:Free radical and its inducing oxiditative reaction may CaUSe biological doat and certai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s,diabetes and the cat- diovascular.The lactic acid baaeria as one ofbiological SOUrCeS oxidation inhibit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fields offood.,drug manufacture and chemical industry.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screening methods for antioxidative of lactic add bacteria among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the advanc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lactic add bacteria antioxidative and r∞earch trends in future. 引言 氧化过程可以提供能量.对大多数生物体来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一个能量转化过程。但过多的氧化过程会对生物大分子引起损伤.氧化损伤主要是由于自由基和过氧化产物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 自由基(free radicals)27..称游离基.为人体氧化代谢过程中形成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人体的自由基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摘要:阐述了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介绍了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分类,描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 1.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思想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核心思想是抑制增长自由基浓度,减少双基终止的发生。由高分子化学知识可知,链终止速率与链增长速率之比可用下式表示:[1] 通常kt/kp为104~105,假定体系中单体浓度为1mol/L,则: 当然,自由基活性种浓度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一般来说,[P*]在10- 8mol/L左右,聚合反应的速率仍很可观。在这样的自由基浓度下,R t/R p≈10-4~10-3,Rt相对于R p就可忽略不计,所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活性”就在这里。自由基浓度的下降必然降低聚合反应速度,但由于链增长反应活化能高于链终止反应活化能,因此提高聚合反应温度不仅能提高聚合速率(因为能提高k p),而且能有效降低k t/k p比值,从而抑制链终止反应的进行。

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聚合反应开始直到反应结束始终控制如此低的反应活性种浓度;二是在如此低的反应活性种浓度下,如何避免聚合物的聚合度过大(DP n=[M0]/[P*]=1/10-8=108)。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数量可人为控制的反应物X,此反应物X不能引发单体聚合,但可与自由基P*迅速作用而发生钝化反应,生成一种不会引发单体聚合的“休眠种”P-X。而此休眠种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又可均裂成增长自由基P*及X,如下式表示:[2] 这样体系中存在的自由基活性种的浓度将取决于3个参数:反应物X的浓度、钝化速率常数k d和活化速率常数k a,其中反应物X的浓度是人为可控的,所谓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可控”就在这里。另外研究表明,如果钝化反应和活化反应的转化速率足够快(不小于链增长速率),则在活性种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聚合物的分子量将不由P*而由P-X的浓度决定。

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250012)于金贵 一、氧自由基 (一)自由基的概念 自由基(free radical,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的总称。因其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故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氧原子上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人体吸入的分子氧,在正常状态下绝大多数(98%)都连接4个电子,它们最终与H+结合,代谢还原为H2O。但有极少数氧(1~2%)在代谢过程中被夺去或接受一个电子而形成活性氧,即氧自由基。 (二)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 氧自由基在生理上是必需的物质,如合成ATP 和前列腺素、中性粒细胞杀灭细菌、酸性粒细胞杀灭寄生虫等过程都必须有氧自由基参与。氧自由基在体内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且在体内存在时间甚短。由于其化学性极强,反应剧烈,过量产生会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三)氧自由基的种类及其作用

1. 超氧化物阴离子:氧自由基连锁反应的启动者,使生物膜、激素和脂肪酸过氧化。 2. 羟自由基(OH∙):作用最强的自由基,可破坏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3. 过氧化氢(H2O2):过渡型氧化剂,主要使巯基氧化,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4. 单线态分子氧(1O2):氧分子的激发状态,亲电子性强,在光作用下可由O2直接产生,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5. 其他含氧的自由基如脂质过氧化物(ROOH):易于分解再产生自由基,腐化脂肪,破坏DNA,可与蛋白质交联使之形成变性交聚物。 (四)机体抗氧化机制 机制一:直接提供电子,以确保氧自由基还原;机制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以有效地消除或抵御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如酶类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葡萄糖、含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SOD多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内,作用是将氧自由基歧化,将其一半转变成H2O,另一半转变成O2,从而清除氧自由基。CAT是血红蛋白酶类之一,作用是分解H2O2,并将其清除之。

自由基清除剂

第五章自由基清除剂 本章要点 1.自由基理论的产生机理及来源 2.自由基对机体活动的影响 3.自由基清除剂的基本概念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英国人Harman于1956年提出了自由基学说。该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其中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明。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是机体有效的防御系统,若不能维持一定水平则会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但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能及时地清除,它就会攻击机体内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对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十分活跃,在各类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及医学书籍上都有许多关于自由基及其清除剂的研究报道,自由基清除剂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成分之一,通过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来调节人体内自由基的平衡,已受到食品营养学家的广泛重视。 第一节自由基理论 一、自由基的产生机理及来源 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Homdytic Fission)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它的单电子有强烈的配对倾向,倾向于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原子基团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因而自由基非常活泼,成为许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人体内的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占主导地位,大约占自由基总量的95%。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分子(H2O2)、羟自由基(OH·)、氢过氧基(HO2-·)、烷过氧基(ROO·)、烷氧基(RO·)、氮氧自由基(NO·)、过氧亚硝酸盐(ONOO-)、氢过氧化物(ROOH)和单线态氧(1O2)等,它们又统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都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自由基。非氧自由基主要有氢自由基(H·)和有机自由基(R·)等。 (一)自由基的产生 人体细胞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或者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如高压氧、高能辐射、抗癌剂、抗菌剂、杀虫剂、麻醉剂等药物,香烟烟雾和光化学空气污染物等作用),都会刺激机体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人体内酶催化反应是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重要途径。人体细胞内的黄嘌呤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NADPH氧化酶等在进行酶促催化反应时,会诱导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中间产物。除酶促反应外,生物体内的非酶氧化还原反应,如核黄素、氢醌、亚铁血红素和铁硫蛋白等单电子氧化反应也会产生自由基。外界环境,如电离辐射和光分解等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自由基反应,如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后即形成自由基。 自由基反应包含3个阶段,即引发、增长和终止阶段。反应之初,引发阶段占主导地位,反应体系中的新生自由基形成许多链的开端,反应物浓度高。引发后的扩展阶段为反应的主体,若起始有几个引发自

清除氧自由基

1、超氧负离子 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超氧负离子产生超氧负离子 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 清除超氧自由基负离子O2- 徐艳,曲婷婷. 甘草消除氧自由基的体外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8). 2、1.2.2NBT 光还原反应中主要试剂的配制 1.2.2.1 测试缓冲液: 0.026 mol/LMet- 磷酸钠缓冲液具体配制方法: 首先配制0.1 mol/LpH7.8Na2HPO4- NaH2PO4缓冲液 a 称取Na2HPO4·12H2O( MW=358.14) 3.581 4 g 于100 mL 小烧杯中,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 移入100 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b 称取NaH2PO4·2H2O(MW=156.01)0.780 g 于50 mL小烧杯中,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 移入5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c 量取91.5 mL a 液与8.5 mL b 液混合后, 该液即为0.1 mol/LpH7.8 磷酸钠缓冲液。 d 称取L- Met( MW=149.2) 0.194 1 g 于50 mL 小烧杯中, 用少量0.1 mol/LpH7.8 磷酸钠缓冲液溶解后, 移入50 mL 容量瓶中, 用0.1 mol/LpH7.8 磷酸钠缓冲液定容至刻度。 1.2.2.2 NBT( 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的配制(7.5×10-4mol/L) 称取NBT( MW=817.7) 0.061 3 g 于50 mL 小烧杯中, 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 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1.2.2.3 核黄素溶液(2×10-5 mol/L) a.称取EDTA( MW=292) 0.002 92 g 于50 mL 小烧杯中, 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b.称取核黄素( MW=376.36) 0.073 5 g 于50 mL 小烧杯中, 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合并 a 液和 b 液, 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EDTA0.1 mmol,核黄素2 mmol)。贮于冰箱中, 避光保存, 用时稀释100 倍。 1.2.3 甘草提取物溶液的配制 1.2.3.1 甘草酸溶液的配制 称取甘草酸0.05 g 用少量稀醇(10 %乙醇溶液)溶解后, 移入50 mL 容量瓶中, 用稀乙醇定容至刻度, 即为 1 g/ mL 的甘草酸溶液。 1.2.3.2 甘草次酸溶液的配制 称取甘草次酸0.05 g 用少量稀醇(10 %乙醇溶液)溶解后, 移入50 mL 容量瓶中, 用稀乙醇定容至刻度,即为 1 g/mL 的甘草次酸溶液。 1.2.3.3 甘草总黄酮组溶液的配制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 l.22,N o.2 2006年3月POLYM ER M AT ERIALS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M ar.2006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X 郑 璇,张立武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是一种合成具有设计微观结构和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较其它CRP方法具有分子设计能力较强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CR P。文中简要介绍了CRP的分类,同时以A T RP为例从单体、引发剂、催化体系等方面讨论了CR P聚合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分类;聚合体系;进展 中图分类号:T Q31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6)02-0016-04 在20世纪50、60年代,自由基聚合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传统自由基聚合不能较好地控制分子量及大分子结构[1]。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2],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但离子型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且只能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导致工业化成本居高不下,较难广泛实现工业化。鉴于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各自的优缺点,高分子合成化学家们联想到将二者结合,即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或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1]。CRP可以合成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不同成分的聚合物以及在高分子或各种化合物的不同部分链接官能团,适用单体较多,产物的应用较广,工业化成本较低。 1 C RP的分类 CRP的基本思想是[2]:向体系中加入一个与增长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偶合-解离可逆反应的稳定自由基,以抑制增长自由基浓度,减少双基终止的发生。目前,各种CRP体系已经发展起来,可分为基于可逆终止和可逆转移机理两类。其中可逆终止机理包括稳定自由基聚合(SFR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转移机理包括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和退化转移自由基聚合[3]。1.1 稳定自由基聚合[4,5]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X?,主要有T EM PO(2,2,6,6-四甲基-1-哌啶氮氧自由基)和Co(Ⅱ)?。前者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主要可进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聚合,聚合工艺较简单,可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大分子,但氮氧自由基价格较贵,合成困难、聚合速率慢,温度需在110℃~140℃之间。后者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主要进行丙烯酸酯活性聚合,但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不高,且分子量分布较宽。研究者认为,通过使用新型氮氧自由基,此体系可以扩展到(甲基)丙烯酸和其它单体。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或过渡金属盐与自由基可逆络合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也有报道,如Al、Cr、Rh。 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2,5] X收稿日期:2005-01-18;修订日期:2005-05-16  联系人简介:郑 璇(1978-),女,硕士,E-mail:zhengxu an16@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175258.html,

如何清除体内自由基

如何清除体内自由基 消除体内自由基,应该要了解自由基的来源,从外界到身体内部的代谢一起中和性的描叙不要单方面的讲叙体内各种酶与自由基之间的关系 人体内的自由基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来自环境,如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和各种辐射、杀虫剂、室内外废气、吸烟、二手烟、酗酒、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等等,都会直接导致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活性氧);食品添加剂、食用脂肪和熏炸烤肉、某些抗癌药物、安眠药、抗生素、有机物腐烂物、塑料用品制造过程、油漆干燥挥发、石棉粉尘、空气污染、化学致癌物、大气中的臭氧等也都能诱发人体内产生自由基。 其二是来自体内,人体内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也会产生自由基,这是人体代谢过程的正常产物,十分活跃又极不稳定,它们会附着于健康细胞之上,再慢慢瓦解健康细胞,而被破坏的细胞则又再转而侵害更多健康的细胞,如此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人体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另外,组织器官损伤后的缺血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恢复供血(即重灌流),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外伤、外科手术后,自由基会大量生成。正常人体有一套清除自由基的系统,但这个系统的力量会因人的年龄增长及体质改变而减弱,致使自由基的负面效应大大增强,引起多种疾病发病率的提高。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实际上是一种氧化过程。因此,要降低自由基的损害,就要从抗氧化做起。 听说过抗氧化剂吗?它对人体的健康可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自由基不仅存在于人体内,也来自于人体外,那么,降低自由基危害的途径也有两条:一是,利用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二是发掘外源性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阻断自由基对人体的入侵。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内本身就具有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这主要是靠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它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一些酶和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β-胡萝卜素和硒等一些抗氧化剂。酶类物质可以使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从而削弱它们对肌体的攻击力。酶的防御作用仅限于细胞内,而抗氧化剂有些作用于细胞膜,有些则是在细胞外就可起到防御作用。这些物质就深藏于我们体内,只要保持它们的量和活力它们就会发挥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使我们体内的自由基保持平衡。 要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除了依靠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外,还要寻找和发掘外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以阻断外界是自由基的攻击,使人体免受伤害。在自然界中,可以作用于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范围很广,种类极多。目前,国内外已陆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辅酶q10、等等。此外,我国很多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成分都是天然抗氧化剂,例如,银杏黄酮、甘草黄酮等,另外还有巴西菇、灰树花、茯苓、黄芪、丹参、银杏、枸杞、灵芝、人参......。 吃什么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 在正常的生命过程中,自由基为维持生命所必需。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也不断地被清除,两者 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使之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自由基在生物体内具有参与吞噬病原体,参 与前列腺素和凝血酶原的合成、解毒,参与体内部分生化反应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参与机体免疫和环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以及生殖和胚胎发育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当自由基过 量时,自由基在机体内损伤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导致细胞凋亡,并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 由基清除剂即抗氧化剂清除机体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对 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备受关注。多吃点抗氧化剂食物有利于减少体内多余自由基。 方法/步骤 1.全面复方自由基清除剂:葡茶多酚胶囊。适当吃葡茶多酚可以全面清除体内多余自由

乳液体系中_活性_控制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3063)资助; 作者简介:尹德忠(197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E 2mail :dezh -yin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175258.html, ;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qyzhang @nw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175258.html,. 乳液体系中“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尹德忠,张秋禹3 ,张和鹏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CRP )可用于合成具有精确结构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乳液聚合具有 环保、经济、易控的优点,但乳液体系为多相体系,控制试剂的相间分配和迁移较均相系统复杂,这使乳液“活 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面临一些挑战,诸如控制聚合特征差、乳液稳定性下降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乳液体系中 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和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的研究进展,包括体系的特性、面临的挑 战、解决的方法,以及工程与商业运用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乳液聚合;非均相体系;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引言 活性聚合[1] 是无不可逆链转移及链终止的聚合过程,此时,聚合物链以等同速率增长,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线性增长,呈现低分散性,称为控制聚合。因自由基不可能完全避免链终止和链转移,故称为“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CRP )。 CRP 的核心是建立活性自由基和休眠链之间的动态平衡[2],可通过可逆链终止和可逆链转移两种途 径来实现,前者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报道最多,后者主要是指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 乳液聚合环保、经济、易控,是工业上生产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但传统乳液聚合中自由基链终止速率 常数为107~109m -1?s -1,比相应的链增长速率常数高5个数量级[3],不是“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本文 从反应体系的特征出发,总结了乳液体系中ATRP 和RAFT 的研究进展。1 乳液体系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乳液体系是一个包含乳胶粒、胶束和单体液滴的非均相体系,引发剂Π催化剂Π配体组合和乳化剂选择都会影响聚合特征的实现,活性种、休眠种和催化金属离子配合物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和传递非常重要。为此要合理选择体系的引发剂、催化体系、配体和乳化体系。 111 引发催化体系 引发催化体系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应有合适的分配比例,以便在单体液滴与增长链之间发生转移,捕获水相中游离的自由基。正向ATRP 典型的引发催化体系为R 2X ΠCuBr 。 马志等[4]对2004年以前的ATRP 金属催化剂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近3年许多学者报道了利用铜以 外的一些新颖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5~8],但成功的ATRP 乳液聚合均采用Cu 催化体系[9~13]。 正向ATRP 引发剂一般在α碳上具有诱导或共轭结构,如22溴异丁酸乙酯(E BiB )[9,12,14,15]和烯丙基氯 类[16],其中卤素基团必须能够快速、选择性地在增长链和转移金属之间交换,快引发对控制聚合物的分 子量分布指数(PDI )很重要。R oof 等[17]按图1程序,利用92溴蒽(a )的光聚合二聚体(b )作为引发剂合成 双臂型聚苯乙烯(c ),并经光解反应制备蒽封端的聚苯乙烯(d )。 近年来,大分子ATRP 引发剂的报道逐渐增多[18~21]。在乳液中,Xu 等[22]利用氯代聚乙烯醇(PEG 2Cl )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_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第24卷第1期山 西 化 工Vo l.24 N o.1 2004年2月SHA N XI CHEM ICA L IN DU ST R Y F eb.2004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谭英杰, 梁玉蓉 (华北工学院分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 R P)反应 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A T R P的独 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 双基终止的反应。A T R 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 分子化合物。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介绍了AT RP的研究进展,包括A T RP反应的 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活性聚合反应;原子转移聚合反应;自由基双基终止;进展;特点;机理;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 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50(2004)01-0011-05 引 言 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主要是指聚合物结构的控制和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最理想的方法。通过活性聚合还能容易地获得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因此,活性聚合的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视。 活性聚合的概念是1956年Szware提出的,即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大于增长速率的聚合反应。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等。至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由此成功地获得了单分散聚合物、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比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 与其他类型聚合反应相比,自由基聚合可聚合 收稿日期:2003-10-21 作者简介:谭英杰,男,1971年出生,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容易。当今市场上60%以上的合成聚合物产品是由自由基聚合工艺制备的。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但是,自由基不稳定,极易发生双自由基终止反应,难以实现自由基活性聚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努力寻找获得自由基活性聚合的途径[1]。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的特点 新材料的合成技术是21世纪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高分子合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新材料不断问世,成为合成材料技术取得日新月异进展的重要基础之一。20世纪50年代配位聚合技术的出现,开辟了立构规整聚合的新纪元;而各种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为合成出结构和组成可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可能性。自由基聚合产品占了所有聚合物产品的一半以上,因此,发展“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95年中国旅美学者王绵山等首先发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技术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高分子界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可有效地

清除自由基研究方法汇总

电子自旋共振法(ESR)、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 自由基清除剂也称为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轻它们对机体的损伤。目前常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O2-·)、羟基自由基体系(·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DPPH·)对某抗氧化剂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 其中ESR法和气相色谱法、HPLC 法对自由基的检测灵敏度高,但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无法在一般实验室普及。而其中的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等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易于被一般实验室所采用,但测定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较多,容易对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造成影响。分光光度法最常用。 原理部分: 1.DPPH·法测试机理 DPPH·(二苯代苦味脐基自由基)的甲醇溶液呈深紫色,可见光区最大吸收峰为492nm。当自由基清除剂加入到DPPH·溶液中时,DPPH·的单电子被配对而使其颜色变浅,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减少,而且颜色变浅的程度与配电子数成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通过吸光度减弱的程度来评价自由基被消除的情况。 2. 羟基自由基(·OH) 1)邻二氮菲法[70]

实验原理:邻二氮菲可与Fe2+形成络合物,此络合物在51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是一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其颜色变化可敏锐地反映溶液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H2O2/ Fe2+体系可通过Fenton 反应产生羟自由基,邻二氮菲-Fe2+水溶液被羟自由基氧化为邻二氮菲-Fe3+后,其510nm 最大吸收峰消失。如果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羟自由基清除剂,则Fenton 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将被此清除剂全部或部分清除,邻二氮菲-Fe2+络合物受到的破坏将会随之减少。根据这一原理,可建立以A510变化反映自由基清除剂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比色测定法。 2)水杨酸法[71] 实验原理:羟自由基易攻击芳环化合物产生羟基化合物,因此可用水杨酸捕集Fenton 反应体系中的·OH,生成的2,3-二羟基苯甲酸用乙醚萃取,用钨酸钠和亚硝酸钠显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510nm 处的吸光值,此吸光值可反映体系中的羟自由基浓度。 3)甲基紫-Fe2+-H2O2反应体系 测定原理:在Fenton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甲基紫作显色剂,反应式如下: Fe2++H2O2→Fe3++OH-+·OH 甲基紫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紫色[9],在578nm 处有强吸收。反应产生的·OH 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容易进攻高电子云密度点,会与甲基紫中具有高电子云密度的-C=C-基团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甲基紫褪色。通过测定甲基紫在578nm 处吸光度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出·OH 的生成量。当有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存在时,会阻断甲基紫与·OH 的反应,从而使得甲基紫的颜色有所加重,因此可利用抗氧化剂加入前后溶液吸光度值的变化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性强弱。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的简易操作图解-脱氧核糖降解法-脱氧核糖分析法

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法的简易操作图解 (适用于各种抗氧化剂) 文献来源 [1] Xican Li. Solvent effects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deoxyribose degradation assay for hydroxyl radical-scavenging. Food Chemistry, 2013, 141(3):2082-2088. 操作图解 图1 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法(脱氧核糖降解法)的实验操作图 具体方法 1 溶液配制 0.2 MKH2PO4溶液: 100mL蒸馏水+2.7218g KH2PO4。 0.2 M Na2HPO4溶液: 500mL蒸馏水+35.814g Na2HPO4·12H2O。 磷酸盐KH2PO4-Na2HPO4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0.2M, pH7.4, 100mL):19mL0.2 MKH2PO4+ 81mL 0.2 MNa2HPO4. (注意:19:81是大概的体积比,具体的比例以pH=7.4为准)。 Na2EDTA溶液:(1mM, 25mL):8.4 mg+25mL蒸馏水。 FeCl3溶液:(3.2mM, 5mL):4.2 mg+5mL蒸馏水。 抗坏血酸溶液:(1.8mM, 50mL):15 mg+50mL蒸馏水。 H2O2溶液:(50 mM,5mL):30 mg 30% H2O2+5mL蒸馏水。 脱氧核糖溶液:(50 mM, 2 mL):15 mg脱氧核糖+2 mL蒸馏水(该用量约可做40个数据) 。 三氯乙酸溶液TCA(10%, 10 mL):1 g + 10 mL蒸馏水。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TBA:(5%, W/V, 20mL):取1gTBA+20mL蒸馏水+20mgNaOH (临用时配,超声溶解. 该用量可做40个数据) 。 样品溶液:选合适的溶剂(如甲醇、无水乙醇等),先配成1mg/mL的溶液试试。 2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1 操作方法(见图1) 2.2 注意事项 1 测试前,一定要检查试管是否干净,不净的试管不能用。正式测试前,盛装样品的容器(小瓶或试管) 必须用铬酸洗液洗净。 2 样品溶液加入到试管后,先彻底挥干溶剂,再用样品的残渣,进行实验检测(见:操作图解)。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有机溶剂都会产生数十倍的干扰。其原因中文献[1]已做详细说明。 3 最后显色时,如颜色太淡,可能是加热温度不够高; 4 加样:在10μL以下最好用进样针,插到瓶底;取样:力保均匀。 5 如平行样之间差别太大,系混合不均所致。两次水浴前,都要充分振荡。振荡时,用保鲜膜盖住管 口上下剧烈振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