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2024湘西铅锌矿勘查设计报告

2024湘西铅锌矿勘查设计报告

2024湘西铅锌矿勘查设计报告一、前言由于近年来铅锌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为了解湘西地区铅锌矿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矿产开发计划,本报告对湘西地区进行了铅锌矿的勘查和设计工作。

二、勘查区域选择本次勘查工作选取了湘西地区的A县B乡C村作为勘查区域,该地区具有较高的铅锌矿潜力。

三、勘查目的1.确定铅锌矿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依据;2.评估铅锌矿矿石的品位及品质,为矿石加工提供技术支持;3.研究铅锌矿的地质条件,探讨铅锌矿形成的地质背景。

四、勘查方法1.采用地质调查方法,通过地层剖面和岩心分析等手段,确定矿层的分布范围和性质;2.运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寻找潜在的矿层;3.进行大规模地面采样和分析,获取矿石样品,并通过化验分析等手段,测定矿石中的主要元素含量。

五、勘查结果分析1.勘查地质部分:根据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结果,确认勘查区域存在丰富的铅锌矿,并初步划分出了矿床的分布区域和形成类型;2.勘查地球物理部分:地震勘探和重力勘探结果显示,勘查区域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铅锌矿体,值得进一步探明;3.勘查化验部分:经过大规模的地面采样和化验分析,确定勘查区域矿石的平均品位为铅45%、锌35%,品质较好。

六、勘查设计建议1.根据勘查结果,建议增加地质调查工作量,进一步确定铅锌矿的规模和赋存方式;2.加大地球物理勘查力度,通过电磁勘探等方法,找出潜在的大型铅锌矿体;3.加强对矿石品位的研究,探索提高品位的技术手段,增加矿石的商业价值;4.进一步研究铅锌矿形成的地质背景,为进一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总结通过对湘西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设计工作,初步确认了勘查区域存在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建议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深入研究铅锌矿的形成机制和储量规模,为有效开发和利用铅锌矿资源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翠宏山多金属矿铅锌矿床地质报告【对内蒙古狼山式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分析】

翠宏山多金属矿铅锌矿床地质报告【对内蒙古狼山式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分析】

沉积成矿的硫多金属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和富集。第二方面为重结晶作 之间的耦合作用。狼山群的矿床中可见火山岩夹层,但是在矿床中火山岩
用使有的矿物颗粒增大从而有利于筛选。变质作用的产物即矿区随处可见 夹层的岩性特征存在差异。本矿区的热水喷流成矿作用不均一,过程比较
的金属硫化物,此外还有大理石、石墨、石榴石等矿产也是其产物。
状构造。
的热液改造促进了成矿元素在矿体中的进一步富集。
矿床位于华北台地多金属成矿地带内,地处华北板块北侧西端,狼山
背。矿体受
狼山群二岩组操纵岩性组合为海相碎屑岩、泥炭岩、碳酸盐岩。而且在本
矿区的富硫矿石具有典型的霍什布拉克的 SEDEX 型矿床相像的特征和构
是不同的时代、其次和规模的褶皱和断裂的不同配置,形成了不同的构造 的轴心部位,则矿层会加深加厚,品位变富。
旋回和构造群落等。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本区内的各种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 除了上述影响操纵成矿的因素外,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
有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本区的构造总貌是呈"西仰东伏" 的。本区矿床有特别明显的地层操纵特征,这一点可以通过矿体的外形观
可见薄层的绿泥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灰色的薄层白云石英黑云母片岩。上覆 地的沉积作用,也为成矿溶液提供了路径。褶皱构造对于成矿的影响也是
地层为李三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下伏的二岩组呈整合接触。
特别明显的。南北两个成矿带就明显的受到了背斜翼部的操纵。含伟晶岩
矿区的构造比价冗杂,也很具有特色。褶皱和断裂均有发育,且分别 的铌等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背斜的轴部地段,而在两翼部分中的次级褶皱
:A 内蒙古狼山-查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为中元 古带被动陆缘热水喷流成矿带,它的成矿作用和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在本 区还有东升庙、霍各乞、炭窑口等铅锌矿床,在北东方向上和白云鄂博矿 区相连,与河套平原相接。 1、铅锌矿国内外讨论现状 从含矿岩系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砂页 岩熔矿的沉积〔沉积-变质型矿床〕;与火成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 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型矿床;SEDEX 型;MVT 型;VMS 型和非硫化物 锌矿床。而矿床学家划分的三种铅锌矿床分别是产于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Valley-type,简称 MVT)铅锌矿床以沉积岩为 主的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SEDEX);以火山岩为主的块状硫化物型〔VST〕。 本讨论区内的铅锌矿床与 SEDEX 矿床相像。所以不再细致介绍其他类

铅锌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分析

铅锌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分析

四川铅锌矿储量也较为丰 富,主要集中在攀枝花、 凉山等地区
甘肃铅锌矿储量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白银、金昌等 地区
内蒙古铅锌矿储量较少, 主要集中在赤峰、通辽等 地区
铅锌矿主要分 布在中国、澳 大利亚、秘鲁
等国家
中国铅锌矿主 要分布在云南、 广西、湖南等
地区
澳大利亚铅锌 矿主要分布在 昆士兰州、新 南威尔士州等
资源量估算的影响 因素:地质条件、 开采技术、市场需 求等
资源量估算: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估算铅锌矿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品质评价:通过对铅锌矿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评价其品质和价值。
可开采性评价: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经济因素等,评价铅锌矿的可开采性和经济 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铅锌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 境保护措施。
成矿深度:铅锌矿通常形成于地下深处,深度通常在1000米以下 温度:铅锌矿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在200摄氏度以上 压力:铅锌矿的形成还需要较高的压力,通常在5000大气压以上 地壳运动:铅锌矿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如板块碰撞、地幔上升等
成矿流体:包括 地下水、岩浆、 天然气等,是铅 锌矿形成的重要 条件
化学成分:铅锌 矿的形成与地壳 中的铅、锌等元 素密切相关
温度和压力:铅 锌矿的形成需要 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条件
岩石类型:铅锌 矿通常形成于特 定的岩石类型中, 如石灰岩、砂岩 等
铅锌矿的主要矿物组成: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 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方铅矿与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物的共生关系 矿物分布规律:不同矿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分布规律 矿物形态和结构:不同矿物的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质
国内铅锌矿开采存在环境污染 问题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矿产资源富集地,其中铅锌矿资源十分丰富。

某铅锌矿作为云南省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地质特征独特,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

本文将对该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于怒江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

该地区地处滇藏结合部,地势起伏,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地质构造活跃,矿产资源丰富。

二、矿体特征某铅锌矿的矿体呈短短走向,形状不规则,矿体呈层状产出并富集在断裂带内。

矿石以方解石和闪锌矿为主要成分,含有大量铅、锌等有价金属,是一种高品位的硫化矿石,开采价值极高。

三、矿床类型某铅锌矿属于热液型矿床,是由热液在地质构造活跃的断裂带中沉积富集而成的。

矿床形成与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而在构造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热液的活动也较为活跃,从而形成了这种类型的矿床。

四、地质构造特征某铅锌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属于滇藏造山带内的构造地质带。

地质构造受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断裂、褶皱等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态。

这些地质构造对矿床的形成和富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矿石赋存状态某铅锌矿中的矿石主要以脉状和层状产出为主,矿脉呈放射状伸展,矿石赋存呈现出多层叠加的状态。

在断裂带内有明显的矿化带,矿石分布比较集中,矿体形态复杂,富含有价金属。

六、地质环境特征某铅锌矿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属于高原山地地形,多山丘起伏,雨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地表水资源丰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这为矿区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独特的热液型矿床特征,矿体形态复杂,矿石富含有价金属,地质构造活跃,矿石赋存状态良好,地质环境条件优越。

这些地质特征使得该矿区成为了一处极具开采价值的铅锌矿矿产资源,对于云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开发中,能够充分发挥该矿区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摘要:铅锌矿产的勘查及开发是我国工业冶金、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及电信行业发展的一种可靠利用资源,资源需求量极大。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未来对于铅锌矿产的需求量将更进一步增加,大力开发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将是我们开拓发展空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地质勘察,详细介绍了某铅锌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矿田地质特征;并结合其地质条件,对其矿床特征、关键词:地质勘查;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控制因素1 区域地质背景该铅锌矿位于三江造山带的唐古拉一杂多玉树一义敦一中甸岛弧隆起带东侧,属三江成矿带中的玉树一中甸矿带范畴,晚二叠一三叠纪期问紧靠东侧的活动大陆边缘发生强烈凹陷,在印支末期和燕山早期造山运动席卷全区致使普遍隆起,燕山一喜山运动使早期同生断裂再次复活,在该山侵入岩体内部及与三叠系地层接触边缘产生强烈韧一脆性剪切构造带,深源含矿地热水沿构造剪切带上升,于浅部岩体内张裂隙、短小张性断层发育的碎裂岩带内部、岩体与围岩接触边部及三叠系地层内层间裂隙空间充填,近南北向陆内造山带及与各阶段相应的成矿时空分布特点,其受酸性侵入岩基,在空间分布上受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及北北西向磨西河断裂带制约,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深源构造一热液成因,并具有多期成矿特征,即形成该山式热液充填型或细脉浸染型Cu、Pb、Zn、Ag矿床。

2、矿床地质特征2.1 区域地质概况该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

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2.2 矿体特征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如下:1.矿床类型:云南某铅锌矿是一种层控型铅锌矿床。

主要存在于沉积岩或变质岩中,矿床形态呈层状或脉状,以脉状矿床为主。

2.地质构造:云南某铅锌矿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该矿床常出现在断裂带、褶皱带或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段。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对矿体的形成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3.矿石性质:云南某铅锌矿的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黄铅矿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为铅灰色至铅黑色,硬度为2.5,密度为7.6-7.7g/cm³。

闪锌矿为半金属光泽,颜色为黑色至铜红色,硬度为2.5-3,密度为4-4.3g/cm³。

4.成矿作用:云南某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有关。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活动导致的地下水受热和溶液的迁移,使其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通过流体运移和沉淀而形成矿体。

岩浆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到地壳中,通过热解、融化和沉淀作用形成矿体。

5.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片麻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变质岩中。

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硅、铀、钨、锡等金属元素,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物质基础。

6.矿床分布:云南某铅锌矿广泛分布于云南的各个地区,其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这些矿床一般呈规模较大、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

7.矿床形成时代:云南某铅锌矿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中。

这些地层是地史上发生重要地质事件的时期,矿床形成与这些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云南某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成矿作用主要有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矿床多分布于变质岩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

雁丹图铅锌矿地质报告

雁丹图铅锌矿地质报告

雁丹图铅锌矿地质报告(一)交通位置雁丹图铅锌矿位于阿克塞新县城129°方向,直距约33公里处,距肃北县城较近,位于其250°方向直距约21.5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94°38′ 23″,北纬39° 26′ 47″。

敦煌—肃北公路于五个庙道班处有便道可通行雁丹图村,行程21公里。

从雁丹图村至矿点7公里,交通较方便。

(二)研究程度1958年肃北县对此矿进行守开采,1959年甘肃省地质局公婆泉地质队进行过详查,研究较详细,评价依据较充份。

1972年甘肃省地质局酒泉地质力学区测队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着重对矿床形成条件及分析规律方面进行了研究。

此次资源调查工作也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对矿区的含金性进行了调查评价。

(三)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在构造上属于阿尔金山由北东东向断褶带,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

1、地质区内出露地层为长城系党河群下岩组(Chdh°)的结晶片及大理岩,以及第四系(Q)砂层。

区内地层呈北北东欧国家向展布,地层产状为倾向北西西。

倾角30°党河群下岩组在本区分三层:上层(Chdh a3):灰白色厚层状含透辉大理岩夹条纹状混合岩,厚度大于4米。

中层(Chdh a2):灰黄色薄层状白云石英片岩夹透辉大理岩,厚15米。

下层(Chdh a1):灰白色中厚层状含透辉大理岩与灰黄色薄层状白云石英片岩互层,厚度大于50米。

2、构造矿区位于阿尔金山北东东向断褶带中,由于扭动和挤压,在矿区北面产生一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弧形斜冲断层,使长城系党河群变质岩与中新统砂砾岩石呈现断层接触。

在矿区内,北西向互相平行的斜冲断层也较发育。

另外还有一组北北东向张扭性断层,发育程度不如前者。

这些断层与地层走向交角为45°-60°,它们原是隆起褶带中的两组初次扭裂面,当扭动继续作用时,因边界条件的变化,扭裂面的力学性质也发生了转变。

北西向一组扭裂面转变为压扭性,断层面倾向220°,倾角50-°60°,南西盘上冲,并向南东方向发生平移;而北北东向一组则转变为张扭性,断层而倾向340°,倾角50°,北西盘下降,并向南西方向相对移动。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铅锌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

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矿床的成因、矿石的赋存状态以及后续的选矿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的滇东南地区,属于石灰岩型铅锌矿床。

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情况表明,该矿床的铅锌矿石主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包矿脉和斑状矿体。

该矿床的石灰岩属于寒武系,主要由灰色的晶质石灰岩和板状的页岩组成,岩层呈波浪状、褶皱状和断裂状分布。

在地质构造上,该矿床所在地区受到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节理和裂隙系统。

这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

在矿床的成矿过程中,石灰岩经历了多期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多期次的矿化事件。

这些变形和活动不仅对石灰岩岩层产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破碎,也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场所。

岩浆活动还向矿床中输送了大量的热液和气体,这些热液和气体中含有丰富的铅锌矿物化学物质,促进了矿石的沉积和富集。

在矿床的矿石赋存状态上,铅锌矿主要以黏土矿石和硫化矿石的形式存在。

黏土矿石主要是以含铅、锌的粘土矿物的形式赋存于石灰岩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或包矿脉。

硫化矿石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和菱锌矿,它们以斑状的形式存在于石灰岩中,与黏土矿石相互交错、混杂分布。

该矿床的铅锌矿石具有较好的品位和赋存规模。

经过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证实,矿石的含铅量在5%以上,含锌量在6%以上,属于中高品位的矿石。

并且矿床的规模较大,矿石的赋存量可观,对于未来的选矿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石灰岩型特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成矿条件良好,品位较高,规模较大。

这为未来的选矿开发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前景。

其地质勘探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铅锌矿预查地质报告壹、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采取了全面收集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各种大量信息;了解到预查区内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情况和矿石品位,物理成份,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和贫、富集特征;同时了解了水文地质环境等。

通过大量的槽探工作,使西藏自治区昌都江达铅矿预查取得了重大发现,已知14平方公里矿体规模达到大型(总储量达到1.8千万吨),获得333-334岩金资源量(3800公斤),银资源量(600万公斤),固定矿体七个成因型为火山岩浆积型,按其产出地貌单元可分为沿山坡铅矿带和河床流域边温坡铅矿带。

二、区域范围及地理经济条件预查区位和西藏和四川、青海交界处,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管辖,探矿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2。

26’00”~32。

28’OO”;东经97。

20’0O”~97。

23’00”,面积为14km2,交通不甚方便,距公路四十余公里,从公路到矿区仅有简易小路可通往矿区(小车可通行)。

预查区地处三江深切割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险峻,平均海拨4500米,主要矿带在4200米区域;相对高差大。

区内主要水系波结涌河属通天河支流,工作区内气候属高原季节凉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4度。

7-8月多雨,年降水800MM,但因位于原始森林地区,不缺氧。

区内人烟稀少,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带,基本为藏民,以牧业为主。

区内水利、森林及铜、铅、锌、砂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以往各勘查单位在预查区内工作程度不深,1965年----1970年间青海省地质测量队在完成1:100万玉树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本区东北部进行了小比例尺的路线穿越和普查找矿工作。

此后西藏地质壹大队对三江以北地区展开了解1:50万地质调查。

90年代初由西藏区域地质大队完成了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近年来有不少地质队伍前往踏勘,但工作程度都不深。

四、预查工作程序及方法1、在综合分析普查区已有累计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找矿及研究成果,总结该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2、对成矿有利地带且开展1/1万地质调查及地表揭露工作。

3、评价区内找矿前景,圈定了进壹步工作区域,提出了进壹步工作建议。

4、工作布置1)1/1万路线地质调查:在已知蚀变区进行,用于了解矿区基本地质情况且发现新的铅矿(化)体。

2)探槽:对地表发现的矿(化)体利用探槽进行初步揭露,探槽深度1-3米,共计1600多米长。

3)综合已有成果资料,和典型矿床对比,初步建立起了找矿标志和总结成矿规律,为下壹步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5.11/10000万地质调查通过填图,大致查明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和矿化带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分布规律及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和变化。

5.1.2以地形、地貌为参照物,将1:10万地形图放大制成1:10000的底图,且用GPs定位技术进行了校正。

5.1.3以地质观察线和观察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填图。

观察路线的布置,实际操作中从垂直于主要岩层走向,采用以穿插法为主配合追索的方法进行。

地质观察点布置在有地质意义的部位。

点、线的记录内容包括:编号、位置、标高、枉质;基岩出.露情况、岩性、产状、构造特征、矿化特征、蚀变特征、标本样品编号、素描图、照片及其编号、点间关系及路线地质情况。

5.1.4、利用罗盘定向,GPS定观测点,点线的精度按1:25000规范确定,具体要求按《钢、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执行。

5.21/2000地质剖面测量在矿区内,测制1/2000实测地质剖面1—2条,剖面位置安排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较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清晰、基岩出露较好的地段。

用半仪器法测制,GPS定端点,罗盘定方位,测绳量距离。

重点在于岩石地球化学样品的采取和岩石蚀变矿化分带的研究。

地质观测记录和制图按《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执行。

5.3槽探5.3.1布置原则及施工要求对已知矿体(带),进行初步揭露及对已知矿(化)体延伸方向上进行追索控制。

、探槽采取尽量垂直矿(化,)体走向,长度视矿化具体情况而定,部份地方揭穿了矿体顶、底板围岩。

槽俩壁坡角壹般不小于75。

,槽底宽不少于O.6Om。

5.3.2编录要求。

(1)、所有探槽工程,坚持了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槽探编录文字资料收集齐全,素描地质体轮廓等就地勾绘,确保地质编录的客观真实性,严禁凭记忆在室内作文字记述或作图。

(2)、素描图以能清楚反映工程所揭示的地质现象为原则,比例尺为1/1OO,均用米厘纸绘制。

素描图上应描绘地质方面的内容有:植物生长层及残坡积层;各种岩(石)层的分界线;不同类型蚀变岩石的分界线;围岩中的矿化现象;矿体和围岩的分界线,矿体厚度、产状,贫矿、富矿的分界线;矿体中夹石的界线;矿体中氧化带和原生带的分界线;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片理、劈理及破碎现象,标明产状。

素描图上仍应有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起点、端点(拐点)坐标、高程(标注于该点上方);基线方位、坡度;样品、标本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列于取样位置所在的素描图上);图例(均使用统壹图例);编录、检查人员的姓名,编录、检查日期。

(3)、编录文字描述:野外编录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且将其记录在专门的“记录表”中。

地质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物质成份,化石,蚀变,矿化,岩(石)层厚度,产状,形态变化,各种构造形迹特征以及其他地质现象。

特殊地质现象,放大了比例尺的素描的照相,且注明位置,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登记造册。

(4)、素描图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

如果规定壁揭露情况不好,、允许改绘对壁,但在展开图中应将槽底图放于上方,槽壁图放在下方。

采用坡度展开法绘制壹壁壹底,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用水平投影法取平均宽度绘制规则底,或按实际形态水平投影绘制。

(5)、探槽很长方位变化<15。

时,连续素描,≥15。

时,外侧槽壁连续素描,内侧槽壁断开素描,槽底内侧画缺口表示。

另探槽很长、坡度很陡时,可采用分段画法,且附小比例尺复原图。

(6)、探槽素描图上√壹槽壁和槽底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cm 的间隔,以便注记产状、标本编号等。

(7)、探槽素描图上,应画上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和野外编录时所用的基线,基线上应按比例尺作长度分划且标注米距。

文字描述时所提到的米距应和基线壹致(壁和底的交线为准)。

5.3.3采样、化验及鉴定对探槽等工程见矿部位采用10×3cm刻槽法或刻线法取样,外调查中遇到的矿化现象采用打块法取样,对主要的岩矿石应采取岩矿鉴定样品。

样品种类包括基本化学分析样、岩矿鉴定、少量岩石全分析和矿石组合分析样以及小体重样。

在地质剖面上以采集标本样为主。

基本分析样分析项Pb、Zn。

组合分析样分析项Cu、Au、Ag、Mo、Bi、Si02、P、S、As。

样品测试、鉴定工作质量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

对采样进行了多点次化验,检出平均品位:铅28%,锌13%;预测深层品位更佳。

5.3.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收集区内的水文、气象、环境地质资料,在1/1地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观察测量,了解矿区地下水水位,含(隔)水层,主要构造破碎带,不稳定岩体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地表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大致了解可能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

初步了解矿区影响铅矿开采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矿床开采的地质环境影响因素。

五、矿体地址特征1,西藏昌都江达铅矿由探槽1/1万地址调查,1/2千地址剖面测量,结果可知,支山坡型铅矿主要产于区内出露地层:三叠系上统,亦有少量第四系,早元古界和印支期侵入体出露。

矿带自南向北,再向东连续分布。

区内出露三叠系上统XX组,岩性以变质砂岩、杂砂岩、千牧岩为主。

XX群为壹套变质砂岩,板岩及火山岩组合。

XX组为:套砂岩-灰岩-砂岩-灰岩的沉积组合。

XX组岩性为黑色薄层钙质岩板岩,基性火山石等。

Xx组岩性为变质石英砂岩等。

Xx主要为壹套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砾岩等。

区内出露印支期侵入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

工程样分析结果显示出品味高、规模大、矿体连续的特征。

该类型矿体共有7个,储量占总资源80%,工程勘探网度为1600—4M*20M,已达到阶段地质要求。

主矿带沿群自南向北至山再向东元古界宁多群连续产出。

工程控制区3200*40M,所求得333铅矿沿山坡型铅矿体走向。

2,区域内西南有印支期侵花岗闪长岩()出露,但和成矿无直接关系。

其中:组()紫红色中厚层长石英砂岩夹浅灰色岩屑砂岩。

组()灰色中层状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岩。

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西南220度左右,倾度45度左右,局部变化较大。

矿体产出于组和组地层之间,其规模和产状受断层破碎带控制。

矿石类型主要有含方铅矿,闪锌矿。

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块状结构。

河床边漫滩铅矿体呈带状分布。

产状近于水平总体向东倾斜,坡降《10%为层状矿体,矿体总长11公里,最小宽度45M,最大宽度350M,平均宽度197。

5M,中上部宽,俩端窄的成矿矿体。

六探矿矿体具有以下特点(1)矿层薄,表层最大厚度仅4。

5M;(2)矿体顶,底板纵,横,坡降大,岩层结构牢固,便于纵深开采;(3)铅矿石粒度大,矿石含砂率低,选矿性能好;(4)埋藏浅,半露点较多;(5)地表水丰富,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6)能源短缺,无电,无燃料,物资供应需从县城购进,110公里;(7)生产时间长,全年12个月都能够生产;(8)矿体平均海拔4200M,但在原始森林旁,不缺氧。

(9)矿体属临时放牧区,非主草场,铅矿开采对环境影响不大。

本矿体表层及周边近10平方公里以内无民房和工业建筑,对开采十分有利。

建议:根据矿体分布情况可露天开采,探硐走巷开采,同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