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吴起者 卫人也翻译赏析
吴起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居武城。
魏文侯时,起为将,伐中山,攘地数百里,封于中山之左,号曰西河。
起少时,家贫,母死,不得葬,起变姓名,逃难,居卫。
魏文侯闻起贤,任以为将,使伐中山,中山王恐,使人请和。
起曰:“中山王不知吾志,吾志在吞中山也。
”遂攻中山,中山王遂降。
起迁为西河守,治中山,使之富强。
【译文】吴起,卫国人,居住在武城。
在魏文侯时期,吴起担任将领,征讨中山国,夺取土地数百里,被封在中山国的左边,号称西河。
吴起年少时,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因无力安葬,吴起更改姓名,躲避灾难,居住在卫地。
魏文侯听闻吴起贤能,任命他为将领,派他去征讨中山国。
中山王害怕,派人请求和平。
吴起说:“中山王不了解我的志向,我的志向是吞并中山。
”于是继续攻打中山,中山王最终投降。
吴起被提升为西河守,治理中山,使中山国变得富强。
【注释】1.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善于用兵著称。
2. 卫人:指吴起是卫国人。
3. 武城:卫国的城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4. 魏文侯:魏国的君主,名斯,在位时期(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87年)推行变法,使魏国强盛。
5. 将:指军事将领。
6. 中山: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7. 拦地:夺取土地。
8. 封:指授予土地作为封地。
9. 西河:指中山国左边的地区,成为吴起的封地。
10. 起少时:指吴起年轻的时候。
11. 变姓名:更改姓名,以躲避危险。
12. 逃难:逃离灾难,躲避战乱。
13. 请和:请求和平。
14. 吞并:指用武力征服并吞并。
15. 迁:指提升官职。
16. 西河守:指管理西河地区的官员。
【总结】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以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闻名。
他在魏文侯时期担任将领,成功征讨中山国,使中山国成为魏国的附庸。
吴起治中山有方,使中山国富强,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此传简述了吴起的事迹,反映了战国时期军事将领的英勇与智慧。
吴起闻魏文侯贤全文翻译

吴起闻魏文侯贤全文翻译原文: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的文言文及翻译

吴起者,卫人也。
少时家贫,好学不倦。
尝从曾子学,学成,欲出仕,以济其志。
时齐人攻鲁,鲁君欲用吴起为将,以御齐师。
起之初至鲁也,其妻乃齐人也,鲁君疑之,起遂杀其妻,以明其心迹,鲁君乃信之,任以为将。
吴起为将,严于治军,赏罚分明,故士卒乐为其用。
有一士卒病疽,吴起跪而吮其脓,伤者之母见之,痛哭失声。
人问之,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曾吮其父之创,今吾子病,将军又为之吮脓,吾是以泣。
”其母闻之,曰:“将军于吾子如是,吾安得不泣?”吴起为将,非独以仁义服人,亦以智谋制敌。
与齐战,大破齐师,鲁国赖以安。
齐人闻之,曰:“吴起为将,鲁不可敌。
”乃罢兵而去。
吴起为将,其行不苟且,所至之处,必先治其政,然后施以兵。
故其所向披靡,敌人皆望风而靡。
吴起之才,实为一代名将。
吴起虽有大才,然其性猜忍,不喜见人。
尝游于卫,与其母诀别,咬臂出血,誓曰:“吴起不贵为卿相,不复归卫。
”及母卒,起竟不归奔丧。
曾子以其不孝,绝之师友之谊。
起遂至鲁,从曾子学兵法,事鲁君。
吴起为将,其信如山,其勇如虎,其智如神。
鲁君疑之,起杀其妻以明志,鲁君乃信之。
吴起之将才,实为一代之雄。
【译文】吴起,卫国人也。
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
曾跟随曾子学习,学成之后,想要出仕,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当时,齐人攻打鲁国,鲁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来抵御齐国的军队。
吴起初到鲁国时,他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君对他有所怀疑,吴起于是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自己的心迹,鲁君才相信他,任命他为将军。
吴起担任将军,对军队管理严格,赏罚分明,因此士兵们乐意为他效力。
有一位士兵生了病疽,吴起跪下来亲自为他吸出脓液,受伤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痛哭失声。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泣,她回答说:“吴起曾经为我丈夫吸过脓液,如今我的儿子生病,将军又为他吸脓,我因此哭泣。
”这位母亲听说后,说:“将军对我儿子如此,我怎能不哭泣呢?”吴起担任将军,不仅以仁义服人,还以智谋制服敌人。
与齐国交战时,大败齐军,鲁国因此得以安宁。
古诗吴起传翻译赏析

古诗吴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吴起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穣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orG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史记·吴起传》原文及译文

《史记·吴起传》原文及译文《史记·吴起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吴起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译文吴起是魏国人,喜欢带兵打仗。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任用吴起做将军,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因而鲁国猜疑他。
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鲁国终于任命他为将,率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心狠毒辣。
《史记·吴起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吴起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吴起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吴起传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吴起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译文:吴起是魏国人,喜欢带兵打仗。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任用吴起做将军,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因而鲁国猜疑他。
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鲁国终于任命他为将,率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
参考范文:《史记·吴起传》原文及译文

《史记·吴起传》原文及译文《史记·吴起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吴起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译文吴起是魏国人,喜欢带兵打仗。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任用吴起做将军,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因而鲁国猜疑他。
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鲁国终于任命他为将,率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心狠毒辣。
吴起文言文详细翻译

原文:吴起者,卫人也。
卫灵公之世,与其母居魏。
魏文侯师之,与吴起友。
起为将,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二不胜。
自魏武侯以下,皆称起之为能。
起之与武侯,亲如兄弟,而魏武侯疑之。
武侯死,起见武侯子魏武侯,武侯子以武侯之怨,欲杀起。
起乃走大梁。
大梁人不知起行,以为起欺之,遂攻起。
起惧,乃伏剑自杀。
吴起死,其母闻之,曰:“起善用兵,有威名于诸侯,卒不得其死,命也夫!”起之母既葬,起弟亦死。
起弟死,其母嫁之,又生子。
其母曰:“起在军中,与之母通;起死,其母又嫁之。
吾不知起所生者何人,此非吾子也,吾谁归乎?”遂饮鸩而死。
翻译:吴起,是卫国人。
在卫灵公的时代,他与母亲居住在魏国。
魏文侯将他视为老师,并与吴起结为朋友。
吴起担任将军,与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剩余两次未胜。
从魏武侯以下,都称赞吴起的才能。
吴起与魏武侯关系亲密,如同兄弟,但魏武侯对他产生了疑虑。
魏武侯去世后,吴起见到魏武侯的儿子,魏武侯的儿子因为魏武侯的怨恨,想要杀死吴起。
吴起于是逃往大梁。
大梁的人不知道吴起的行踪,以为吴起欺骗了他们,于是攻击吴起。
吴起害怕,便拔剑自杀。
吴起死后,他的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说:“吴起擅长用兵,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望,最终却不得善终,这是命啊!”吴起的母亲安葬后,吴起的弟弟也去世了。
吴起的弟弟去世后,他的母亲又给他娶了媳妇,又生了一个孩子。
他的母亲说:“吴起在军中,与她通奸;吴起死后,他的母亲又给他娶了媳妇。
我不知道吴起所生的孩子是谁,这并非我的儿子,我归向何处呢?”于是喝下毒酒而死。
在这段文言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吴起的一生。
吴起是卫国人,与母亲在魏国居住。
他在魏国受到了魏文侯的赏识,并与之结为朋友。
吴起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赢得了魏武侯的信任。
然而,由于魏武侯的疑虑,以及与武侯儿子的冲突,吴起最终被迫逃亡。
在大梁,吴起因误会而遭受攻击,最终自杀身亡。
吴起的母亲在儿子去世后,也选择了饮鸩自尽,表达了对儿子命运的无奈和对自身处境的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吴起者卫人也翻译赏析文言文《吴起者卫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穣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无留心则必辞矣。
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注释】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①,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②,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③,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④。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①尝:曾经。
②取:同“娶”。
③就名:成就名声。
就,完成。
④不与齐:不亲附齐国。
与,亲附。
鲁人或恶吴起曰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②。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③。
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④,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⑤。
与其母诀⑥,啮臂而盟曰⑦:‘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⑧,而与起绝⑨。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⑩。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11),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12)。
①或:有的人。
恶:诋毁,说坏话。
②猜忍:猜疑而残忍。
③游仕:外出谋求作官。
遂:遂心、如愿。
④乡党:乡里。
《周礼》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⑤郭门:古代外城城门。
⑥诀:决绝、长别。
⑦啮(niè,聂)臂而盟:咬胳膊发誓。
⑧薄:轻视,瞧不起。
⑨绝:断绝关系。
⑩图:算计,谋取。
(11)鲁卫兄弟之国:鲁卫两国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国。
(12)谢:疏远而不信任。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①,然用兵司马穣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②。
①贪:贪恋。
此指贪求成就名声。
②拔:攻克,夺取。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②,起为吮之③。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④。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⑤,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①赢粮:剩余的军粮。
②病疽:患毒疮病。
③吮:聚拢嘴唇吸,嘬。
④非然也:不是这么说啊。
意思说,不是为其子受宠而哭。
⑤旋踵:快得看不见脚跟转动。
旋,旋转。
踵,脚跟。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①,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②,中流③,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④。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⑤,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⑥。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⑦。
”武侯曰:“善。
”①廉平:廉洁不贪,待人公平。
②浮西河而下:从西河泛舟,顺流而下。
浮,泛舟。
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④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要使国家政权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⑤德义不修:不施德政,不讲信义。
⑥放:放逐。
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同舟共济的人,也会都变成敌人。
敌国,仇敌。
(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0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①?”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②,韩赵宾从③,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④,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⑥?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0将:统率,统领。
①子孰与起:您跟我比,哪一个更好。
孰与,与……比,哪一个……。
②不敢东乡:不敢向东侵犯。
乡,同“向”。
面对着。
③宾从:服从、归顺。
实为结成同盟。
④加:任,居其位。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
委托、托付。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①,而害吴起②。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③。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④,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⑤,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
以此卜之⑥。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⑦。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⑧,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子而弗信也⑨。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①尚:匹配。
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
②害:畏忌。
③节廉而自喜名:有骨气而又好名誉声望。
节,气节、节操。
廉,锋利、有棱角。
④壤界:国土相连。
⑤延:聘请,邀请。
这句的意思是说,用请吴起娶魏公主的办法探试。
⑥卜:判断、推断的意思。
⑦轻:鄙薄,轻视。
⑧贱:蔑视。
⑨弗信:不信任。
【翻译】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穣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