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
必看的中国近代经典文学书籍

必看的中国近代经典文学书籍读书是一件完全没有捷径的事情。
你必须不断地读,不断地积累,不才会不断的进步。
中国的文学书籍是很多的,你看过哪些呢?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必看的中国近代文学书,欢迎参阅!必看的中国近代文学书1.《沉沦》作者:郁达夫内容推荐:郁达夫的小说虽然饱含抒情,但在那些浓烈的抒情氛围中你还能触碰出主人翁的灵魂与脉搏。
阴郁而压抑,在绝望中甚至有了一种彻底毁灭的冲动。
这些想为而不能为的“知识分子”成了作者笔下无奈的“零余者”的形象,在彷徨与迷茫中堕落。
2.《伤逝》作者:鲁迅内容推荐:一提到鲁迅,很多人估计都会想到中学时期语文阅读题那种标准答案“批判了人吃人的社会…在黑暗中需找光明”,对周先生俨然有了一种“苦大仇深”的刻板印象。
其实现实中周先生也没见得活得那么阴郁。
这本《伤逝》是他写的一部爱情小说,用现代的“年轻人的语言”说,就是刻画了一部属于“五四时期一代年轻人的小时代”。
小说既浪漫又现实。
那些勇于冲破重重旧制的青年人,秉持着想追求自我幸福的乌托邦式的梦想,却在现实的各种碾压中,无处屏息,最终爱情也失去原本觊觎的颜色,回到旧有的无奈中。
3.《子夜》作者:矛盾内容推荐:“本书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校指导委员会指派用书……”好吧,说实话。
我也是中学时期要参加个什么语文竞赛才“被迫”非常粗糙地浏览完这部小说的。
依稀现在还记得,但是对这本书的标准性答题范句是“阐释了民族资本主义在落后中国无法实现的根源,以及批判了买办阶级”(好吧…看似是一本“又红又专”的书) 先撇开这些旧有的偏见,再去读这本书,其实你可以看到作者是在试图展现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现象(或许又与现在的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咯)。
期间刻画主人翁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还算入木三分,故事的精彩更在于人物对抗意识之间的搏斗。
4.《家》作者:巴金内容推荐:总觉得巴金笔下的这个上世纪的“家”依然存活着我们这个世纪中,至少潮汕地区或出于传统保留的程度更深,所以读完这本小说自身也颇有感受。
中国近代影响巨大的革命文学作品

我国近代革命文学作品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我国社会变革的历程,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追求和探索。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愤怒,表达了他对旧我国的不满和对新我国的向往。
作品中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和对新文化的追求,展现出了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从而对我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家》巴金的《家》以家庭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富裕的封建家庭的沉沦与衰败。
小说中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的描写,表现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以及家庭成员对这种道德束缚的反叛。
《家》对我国传统家庭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呼吁人们摆脱封建的家庭桎梏,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精神境界,对我国的社会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红岩》《红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部经典之作,它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我国旧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以及人民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
小说的主人公在革命斗争中经历了磨难和考验,最终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
作品通过对革命斗争的描写,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新社会的向往,对我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另一力作,它以“祥子”为主人公,通过对其命运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下层人士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压迫和磨难。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旧我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表现了普通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作品通过对下层人士的生活困境的真实描写,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现状,对我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五、《茶馆》《茶馆》以茶馆为背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我国社会变迁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我国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近代著名文学作品

有关近代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关近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列举:1.鲁迅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2.沈从文的《边城》、《八骏图》和《看虹录》。
3.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月牙儿》。
4.巴金的《家》、《寒夜》。
5.钱钟书的《围城》。
6.张爱玲的《传奇》。
7.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8.郁达夫的《沉沦》。
9.萧红的《呼兰河传》。
10.鹿桥的《未央歌》。
11.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12.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
13.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和《桥》。
14.徐訏的《鬼恋》。
15.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和《将军底头》。
16.艾芜的《南行记》。
17.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18.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
19.钟理和的《原乡人》。
20.白先勇的《台北人》。
21.汪曾祺的《受戒》。
22.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和《十年十癔》。
23.宗璞的“野葫芦引”系列。
24.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
25.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和《心灵史》。
26.张炜的《古船》、《九月寓言》和《柏慧》。
27.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28.阿城的《棋王》。
29.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30.贾平凹的《废都》。
31.陈忠实的《白鹿原》。
32.莫言的《红高粱》。
33.余华的《活着》和《兄弟》。
34.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35.王安忆的《长恨歌》。
36.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近代文学讲义课件

近代文学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的元素,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反映了社会变革与进步的要求
近代文学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潮流,对于现代 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近代文学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注重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文学表达手法
近代文学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使中国文学的表达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3
促进了文学与其他艺术的融合
近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东方视角和独特文化体验
近代文学展示了东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为世界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步和发展。
近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01
总结词:文化传承
02
详细描述:近代文学作品不仅继 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吸收了西 方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总结词:艺术创新
详细描述:近代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上进行了 大量的创新和尝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03
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总结词
深刻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详细描述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通过一个“狂人 ”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和“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 建意义。
巴金及其《家》
总结词
展现封建家庭的腐朽与年轻人的 觉醒
近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清代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中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毅然走革命的道路,积极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王朝,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
许多爱国青年,接着先进人物的足迹,纷纷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留学热潮。
清政府迫于危亡形势,也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某些让步,实行“新政”,废八股,停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
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许多革命小团体。
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已走向高潮。
它和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和斗争。
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文学团体“南社”在1909年正式成立,参加者17人,其中14人是同盟会会员,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各种文学形式一时都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步的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以南社诗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马君武、周实等为代表,慷慨高歌民族民主革命。
秋瑾则是这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
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章炳麟取法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则采取通俗化的古文。
小说出现了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曾朴《孽海花》和歌颂革命的陈天华未完成作品《狮子吼》。
主张一般社会改良的著名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秋瑾、陈天华等用说唱形式宣传革命,以及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杂剧、传奇、乱弹等作品。
这一时期保守的传统诗文,主要在北京活动。
“同光体”诗人在北京创立诗社,隐然和“南社”对立。
中国近代文学100部作品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作品
《呐喊》和《彷徨》:这是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边城》、《八骏图》和《看虹录》:这些是沈从文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乡土气息和人性探索而著称。
《家》、《寒夜》:巴金的这些作品是对大“家”的挽歌和小“家”的哀歌。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月牙儿》:老舍的这些作品全面展示了市民世界的艰辛和磨难。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东方》、《李自成》(第二卷)、《将军吟》、《冬天里的春天》、《芙蓉镇》:这些是第一届(1982年)至第五届(2005年)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的一些作品。
此外,还有《平凡的世界》、《少年天子》、《白鹿原》(修订本)、《白门柳》(一二部)、《骚动之秋》、《抉择》、《尘埃落定》、《长恨歌》、《茶人三部曲》(1、2)、《张居正》、《无字》、《历史的天空》等作品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的文学体裁

中国近代的文学体裁
中国近代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种。
这些体裁的创作都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其中,诗歌是最早受到西方诗歌影响的文学体裁。
在近代,中国的诗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打破了古体诗的束缚,使诗歌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代表人物有胡适、郭沫若等。
散文在近代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受西方随笔、杂文等的影响,中国的散文开始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鲁迅、梁实秋等。
小说在近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受西方小说创作的影响,中国的作家开始注重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和社会背景的描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小说。
代表人物有茅盾、巴金等。
戏剧在近代也有了较大的变革。
受西方戏剧的影响,中国的戏剧开始注重舞台效果、人物塑造和剧情的展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戏剧。
代表人物有曹禺、老舍等。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文学体裁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体系。
这些文学体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需求,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近代文学作品是指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叶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大量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阅读近代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背景,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近代文学作品的一些经典代表,分享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一、经典近代文学作品1. 《围城》《围城》是曹文轩于19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幽默的笔触和深入的洞察力描绘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况。
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刻画,小说展现了人们在现代都市中的困惑、迷茫和无奈感。
2.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于193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祥子这个市井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社会不公、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小说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主人公,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挣扎。
3.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凤姐对权力的追逐,成为了读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二、阅读近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历史背景近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往往与社会、历史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2. 关注主题和意义近代文学作品往往以某种主题或讨论某一社会现象为核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作品的主题,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培养思辨能力。
3. 分析人物和情节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关系。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文学绪论第一节:西学东渐的狂飙。
介绍中国近代社会最突出的现象——西学东渐。
如教育体制的变革、留学事业的发展,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传媒的进步。
第二节:作家主体的转型。
介绍中国近代作家在历史脚步急遽,文化思想更迭迅速,尤其是西学东渐狂飙的吹打下,其知识结构的变化,创作主体发生了转型,并指出近代文学的基本任务是反帝爱国。
第三节: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
介绍翻译文学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方面影响,促进文学观念的变化,带来新的文学类型,丰富了文学表现技法。
第四节: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介绍中国近代文体变革即文体通俗化和提倡白话文的要求。
第五节:近代文学流程。
介绍近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近代文学的分期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一)要点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近代文学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
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中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战线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2、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作家的影响在西学东渐狂飙的吹打下,近代作家呈现新旧错综的复杂状况,既有文艺思想和政治倾向较保守的学古、拟古的文学流派,又出现了一部分受进步思潮激荡的进步作家。
他们以内容新颖的创作,活跃于近代文坛上。
如受时代思潮影响、西学冲击,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三代作家。
第一代: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魏源,还基本未脱传统的士大夫型;第二代: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是新旧学的混合型;第三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柳亚子、秋瑾等,已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知识分子。
还出现了半专业化的新型作家群,如林纾、李伯元、吴趼人等。
3、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近代,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学作品逐渐被翻译过来,尤其在戊戌前后,因维新派的重视,有力推动了翻译作品的兴盛、翻译文学直接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变化,提出了改良小说与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小说地位空前提高。
也因翻译文学而使西方文学中较流行的悲剧观念也被吸收进来;翻译文学也给近代文学带来一些新的类型,尤其是小说方面,如侦探小说、言情小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翻译文学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学表现技法,如第一人称的限制性叙事、逆时性的倒叙、人物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不同程度地为中国作家所吸取。
(二)重点和难点1、近代文体革命适应近代斗争形势的要求,需要广泛的民众思想文化启蒙,使文化向更广大的范围内普及,近代文体改革伴随着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而逐渐展开。
龚自珍曾提出文学语言不必避俗,资产阶级改良派黄遵宪主张言、文合一,期望文章能接近通行的口语;梁启超亦强调“民智”,并带头创造了更自由更适应广大读者接受的新文体,有力地促进了文言向白话的转化。
虽然文学语言和文体的变革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传统观念、审美习惯的作用,其步履也是艰难的。
总之,近代文体变革毕竟对文言有所冲击,为“五四”白话文体革命创造了一定条件。
2、近代文学的分期近代文学创作呈现出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渡状态,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新文学演变的重要阶段。
近代文学发展的流程,依社会变革的阶段,大体以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西学的影响还不够明显,文学总体面貌变化不够显著,在诗文词领域较为敏感,反映出文学与现实趋于紧密的关系,反帝爱国思想得到突出表现。
此外,出现了个别带有新时期色彩的作家,如龚自珍、魏源。
后期,西学输入达到高潮,种种资产阶级观念涌入,士大夫知识分子进入转型期,整个社会思想风气和文学面貌都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新的文学风气与充满新思想的作品成为文坛主流。
小说被推到了文学的中心地位,在文学革命的影响下,种种新小说,新散文,新传奇杂剧纷纷诞生,白话文形成相当大的声势。
康有为,梁启超、秋瑾、柳亚子、李伯元、吴趼人等纷纷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总之,文学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新文学过渡的征兆。
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的诗文词第一节:介绍龚自珍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第二节:介绍龚自珍散文创作的成就。
第三节:介绍龚自珍诗、词创作的成就。
第四节:介绍了广泛汹涌的反帝爱国诗潮及其核心人物魏源、林则徐。
第五节:介绍了近代前期文坛上的一些传统风格流派: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及其他词人。
(一)要点1、近代前期反帝爱国诗潮西方国家的入侵,引起中华民族的极大愤怒与震惊,一大批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诗人如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朱琦、金和等,以诗作表现激烈的反帝情绪,形成汹涌澎湃的爱国思潮,他们的诗作除反映民生疾苦外,痛斥侵略,抨击投降,讴歌抗战,表现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以充实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时期的诗歌风貌。
其核心人物为魏源、林则徐、龚自珍。
2、魏源魏源和龚自珍齐名,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和诗人。
所作诗歌表现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政治弊端,揭露丧权辱国的投降派(《寰海》其九)。
还有一些描写山水,抒情言怀的作品,感情充沛,形象生动。
3、近代前期各诗文流派(1)宋诗派:偏于宋诗格调,崇尚苏轼、黄庭坚,主张诗歌要有独创性,主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以及曾国藩。
其中郑珍成就最高,其诗表现贫士生活较突出,不厌细琐、不避俚俗,意趣盎然。
(2)桐城派:近代前期,桐城派首先由姚门弟子扩展势力和影响,主要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等,思想较保守,主要偏于教化,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抨击现实弊端和反侵略的爱国立场。
梅曾亮成就较高。
曾国藩及其弟子活动的时期,桐城派古文一时复盛,扩大古文的传统,主张骈散兼容,提倡“雄奇瑰玮”。
曾国藩门下四大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给文坛带来新气象。
(3)新体散文:以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主要成就为报章文体,在散文发展史上和近代散文形成中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4)常州词派:早在近代以前已兴起,领袖人物张惠言推尊词体,提倡比兴,主张以婉约的风格隐曲地表现士大夫的幽怨之情。
到近代,由周济继续发扬其理论,更强调词的社会内容,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二)重点和难点1、龚自珍的文学成就龚自珍是最早要求改革现状的著名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其散文体式自由活泼,大胆抒写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
其文的突出内容是揭露专制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变革未来,反映了时代的重大课深题。
《病梅馆记》表现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人才的不满、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龚自珍的诗歌今存六百多首,用多种形式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交织着愤世伤时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首开近代新诗风;深受庄子、屈原等的影响、其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精神。
善用比兴手法。
龚自珍共存词一百五十余首,主要抒写理想的憧憬、失落的感慨以及乡情友思等,率直真切,不拘声律,发扬豪放派词的精神,开创了经世派作家的新词风。
2、龚自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讲读]一、龚自珍《咏史》1. 此诗是龚自珍七律诗的代表作,也是他抨击时弊的名篇。
诗中对清王朝政治的腐败透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当时官场的现状是朝廷大权被皇帝的左右亲贵所把持,国家经济命脉为地方幕府中的帮闲清客所操纵;士林的风气是文人士子自命风流却苟且无聊,专意追逐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对朝廷得失、国家安危漠不关心。
诗人之所以把种种社会危机形诸笔端,旨在唤醒世人,振起士风。
2. 此诗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
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
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
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二、龚自珍《病梅馆记》1. 此文写于作者辞官南归以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性小品文。
文中通过植梅的生活琐事,愤怒谴责了封建专制和病态社会对人性的戕害,表达了作者要打破一切桎梏、追求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审美理想,蕴含着冲决罗网、解放个性的深厚的社会思想内容。
2. 此文的艺术特点:(1)抉微发奥,匠心独运。
作者具有极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一般人不注意的问题中引申发掘,阐发妙论。
此文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普通文人画士所表现的梅之高洁与孤傲这一浅显的层面上,而是独运匠心,通过梅的被斧斫、删削而成为病梅和自己决心疗治病梅的艺术构思,反映了重大的社会命题。
这种新颖的立意是历来咏梅题材中所未有过的。
(2)托物言志,寓意深远。
此文采用比兴手法,借梅议政,讥评时弊,文章表面句句讲梅,没有一句题外话,但实际上却处处观照着社会、时时触及着现实,哲理溶入形象之中,如盐着水,不露痕迹。
全文主旨深刻而寄寓自然,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
(3)用笔曲折,跌宕有致。
全文围绕着梅这一中心意象,着重表现了三种人物对待梅的不同态度:文人画士欣赏病梅,投其所好的鬻梅者炮制病梅,以及作者自己的买梅疗梅,在反复映照中凸现作品主旨,同时也使得行文婉曲奇诡,引人入胜。
第二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一节:侠义公案小说。
介绍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及主要作品:《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荡寇志》、《施公案》等。
第二节:人情世态小说。
介绍人情世态小说的发展趋势及重要作品:《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第三节:近代前期的戏曲、介绍近代前期剧坛上的重大变化:雅部衰微,花部勃兴(全国五大声腔系统),京剧成为“国剧”。
(一)要点1、侠义公案小说近代前期侠义、公案小说合流,体现了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广大民众对清官与侠客的憧憬,并将这种心态纳入封建纲常名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清官统率侠客,表现了鲜明的取容于封建法权、封建伦理的倾向。
较出色的作品有《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另还有俞万春的《荡寇志》,无名氏《施公案》等。
2、人情世态小说上承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下启近代晚期谴责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为中国小说观念、小说模式的转型时期。
其主要发展趋势体现为:篇幅加长;视野扩大,是对畸形病态社会的写真;手法转换,由理想色彩颇浓的结撰转为平淡自然的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