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物理1-1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重点总复习(共42张PPT).ppt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重点总复习(共42张PPT).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明确研究对象(方法:隔离法.整体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分析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接着分析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3)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4)最后分析外力(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注意
• ①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它物体 的受力混淆
• ②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 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
△x = x2 – x1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图 注意: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

v/(m/s)
(推广到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3、分力的唯一性以及作图法求最小分力的两 种情况(P58)
七、力的平衡及其应用(状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1)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合外力为0或物体的加速度为0
推广:n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平衡,则 任n-1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n个力等值反向
(2)解题方法:
力的合成、分解(P58)、力的正交分解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注: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物理 量的正负号】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a是恒量(不变) 2. 运动学基本公式: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3. 几个重要推论: (1)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
恒量:
VS S2 S1 S3 S2 L Sn Sn1 aT 2
(3)判断在平衡状态下几个力的夹角变化过 程中某些力如何变化(函数表达式法和作 图法)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目标要求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会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及推论解题.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如图所示,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v02=2ax.3.公式选用原则以上三个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有四个物理量.选用原则如下:不涉及位移,选用v=v0+at不涉及末速度,选用x=v0t+at2不涉及时间,选用v2-v02=2ax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量相同.( √)1.基本思路→→→→2.正方向的选定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通常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时取正,相反时取负.考向1 基本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的应用例1 (2022·全国甲卷·15)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A.+B.+C.+D.+答案 C解析由题知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则列车进隧道前必须减速到v,若用时最少,则列车先匀减速到v进入隧道,再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出了隧道再匀加速到v0.则有v=v0-2at1,解得t1=,在隧道内匀速有t2=列车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v+at3解得t3=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t=+,故选C.例2 对某汽车刹车性能测试时,当汽车以36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18 m的距离被刹住;当汽车以54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34.5 m的距离被刹住.假设两次测试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从看到障碍物到做出刹车动作的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问:(1)这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多少;(2)某雾天,该路段能见度为50 m,则行车速率不能超过多少.考向2 两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从开始刹车起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单位:m)与时间(单位:s)的关系式为x=30t-2.5t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刹车过程中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是5 mB.刹车过程中在相邻1 s内的位移差的绝对值为10 mC.从刹车开始计时,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80 mD.从刹车开始计时,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9 答案 D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v0t+at2,可得初速度v0=30m/s,加速度a=-5 m/s2,刹车过程中在相邻1s内的位移差的绝对值|Δx|=|a(Δt)|=5m,从刹车开始计时到停下的时间t m==6s,8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 m==90m,选项B、C错误;把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逆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过程中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t02=2.5m,从刹车开始计时,第1 s内和第2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9,选项D正确,A错误.例4 (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 s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 s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 sD.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 m/s答案ABC解析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a=-5 m/s2,当物体的位移为沿斜面向上7.5m时,x=7.5 m,由运动学公式x=v0t+at2,解得t1=3 s或t2=1 s,故A、B正确.当物体的位移为沿斜面向下7.5 m 时,x=-7.5 m,由x=v0t+at2,解得t3=(2+) s或t4=(2-) s(舍去),故C正确.由速度时间公式v=v0+at,解得v1=-5 m/s、v2=5m/s、v3=-5 m/s,故D错误.考向3 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例5 假设某次深海探测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科考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匀减速运动并计时,经过时间t,“蛟龙号”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为( )A.vt0(1-) B.C. D.答案 B解析“蛟龙号”上浮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逆向思维法,可知“蛟龙号”在t0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为h=a(t-t0)2=,故选B.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此公式可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位移差公式: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Δx=x2-x1=x3-x2=…=x n-x n-1=aT2.不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x m-x n=(m-n)aT2,此公式可以求加速度.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4∶9∶…∶n2.(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见思想方法及选取技巧考向1 平均速度公式例6 如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其中元洪航道桥的A、B、C三根桥墩间距分别为AB=132 m、BC=196 m.一列高速列车匀加速通过元洪航道桥,车头经过AB和BC的时间分别为3 s和4 s,则这列高速列车经过元洪航道桥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0.7 m/s2 B.1.4 m/s2C.2.8 m/s2 D.6.3 m/s2答案 B解析高速列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44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49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a=≈1.4 m/s2,B正确.考向2 位移差公式例7 (2023·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检测)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差是8 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 m/s2B.第2 s内的位移为6 mC.第2 s末的速度为2 m/sD.物体在0~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答案 C解析根据位移差公式得x4-x2=2aT2,可知a==m/s2=4m/s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第2 s内的位移为x2-x1=at22-at12=×4×(22-12)m=6 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第2 s末的速度为v=at2=4×2m/s=8 m/s,故C错误,符合题意;物体在0~5s 内的平均速度=== m/s=10m/s,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考向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式例8 (多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A.v1∶v2∶v3=3∶2∶1B.v1∶v2∶v3=∶∶1C.t1∶t2∶t3=1∶∶D.t1∶t2∶t3=(-)∶(-1)∶1答案BD解析因为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故t1∶t2∶t3=(-)∶(-1)∶1,选项C错误,D正确;由v2-v02=2ax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速度之比为1∶∶,故v1∶v2∶v3=∶∶1,选项A错误,B正确.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C.1∶3 D.1∶4答案 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知,x AB =,x AC=,所以AB∶AC=1∶4,则AB∶BC=1∶3,故C正确,A、B、D错误.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刹车时第1 s内的位移为13 m,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可能为10 m/sB.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m/s2C.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一定为11 m/s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5 m/s2答案 C解析采用逆向思维法,由于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 m,根据x2=at22得,汽车加速度大小a==4m/s2,第1 s内的位移为13 m,根据x1=v0t1-at12,代入数据解得初速度v0=15m/s,则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v1=v0-at1=15m/s-4×1 m/s=11m/s,故C正确,A、B、D错误.3.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m),则它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 )A.8 m/s B.10 m/sC.12 m/s D.14 m/s答案 A解析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可知,v0=24m/s,a =-12 m/s2,则由v=v0+at可知,汽车在2 s末停止运动,故它在前3 s内的位移等于前2 s内的位移,Δx=24×2m-6×4 m=24m,则汽车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 m/s=8m/s,故A正确.4.(2023·广东潮州市高三月考)超音速巡航是指飞机在不开启后燃器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在1.5倍音速以上进行超过30分钟的超音速飞行.超音速巡航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快速突防的战术思想,因此,该技术在未来的超视距作战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超音速巡航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某第五代战机在一次直线加速飞行中,速度由270 m/s提升至510 m/s,耗时一分钟,假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则该过程飞行的距离为( )A.16 200 m B.23 400 mC.30 600 m D.46 800 m答案 B解析该过程飞行的距离为s=t=×60m=23 400 m,故选B.5.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摘金夺银,为国争光.其中在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我国选手谢思埸夺得金牌!在某次比赛中,若将运动员入水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时间为8t.设运动员入水后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x1,最后两个t时间内的总位移大小为x2,则x1∶x2为( )A.17∶4 B.13∶4 C.15∶4 D.15∶8答案 C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t时间内、第二个t时间内、第三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1∶3∶5∶…,将运动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员运动总时间为8t,则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第八个t时间内的位移,最后两个t时间内的总位移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前两个t 时间内的位移,故x1∶x2=15∶(1+3)=15∶4,故选C.6.(2023·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6 m/s,AB间的距离x1=3 m,BC间的距离x2=13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3.6 m/s2 B.4 m/s2C.4.2 m/s2 D.4.8 m/s2答案 A解析因为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6 m/s,可知从A到B的时间和从B到C的时间相等,有Δv=aT=6 m/s,Δx=x2-x1=aT2=10 m,联立可得T= s,a=3.6 m/s2,A正确.7.(2023·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10 m/s从斜面底端O冲上一固定斜面,A、B、C依次是斜面上的三个点,AC间距为8 m,B为AC中点.小球经过2 s第一次通过A点,又经4 s第二次通过C点,不计一切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B.OA间距为8 mC.第一次通过B点的速度大小一定为2 m/sD.第3 s末经过B点答案 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设OA间距为x,有x=v0t-at2,小球又经4 s第二次通过C点,有x+8 m=v0(t+4 s)-a(t+4s)2,联立可得a=2m/s2,x=16m,故A、B错误;B点为AC的中间位置,OB间距为x1=x+4m=20 m,由v B2-v02=-2ax1,得v B =2 m/s,故C正确;由x1=t1,得t1=(5-) s,故D错误.8.为了研究运动员起跑阶段的运动情况,用频率为2 Hz频闪照相机记录运动员起跑阶段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照片上运动员不同位置间的距离,已知照片与实物的尺寸比例为1∶50,运动员起跑阶段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起跑阶段的加速度为2 m/s2B.运动员通过照片中3 cm位置时速度为1 m/sC.照片中0位置为运动员的起跑位置D.运动员在照片前6 cm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答案 A解析频率为2 Hz频闪照相机,时间为T==0.5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2-1)×10-2×50 m=Δx=aT2,解得a=2m/s2,故A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运动员通过照片中3 cm位置时速度为v1= m/s=2.5m/s,故B错误;根据0位置到3 cm位置的速度时间公式,有v1=v0+a×2T,解得v0=0.5 m/s,即照片中0位置的速度为0.5 m/s,故不是起跑位置,故C错误;运动员在照片前6cm内的平均速度为=m/s=2m/s,故D错误.9.(2023·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高铁站台上,5位旅客在各自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每节车厢长均为l,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站在2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发现1号车厢经过他所用的时间为t,动车停下时该旅客刚好在2号车厢门口(2号车厢最前端),如图所示,则( )A.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为3tB.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平均速度为C.1号车厢头部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时的速度为D.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 C解析采用逆向思维,可认为动车反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动车1号车厢最前端经过2号候车线处的旅客的位移为l时,时间为t,有l=at2,动车1号车厢最前端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的位移为4l时,时间为t5,有4l=at52,解得t5=2t,选项A错误;动车1号车厢最前端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到停下总位移为4l,用时为2t,则平均速度为==,选项B错误;设1号车厢头部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时的速度为v5,则有4l=×2t,解得v5=,选项C正确;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过程,有0=v5-a×2t,解得a==,选项D错误.10.(2023·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月考)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 B.10 m/s2C.5 m/s2 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超声波从B发出到A与被A反射到被B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为x=355m-335 m=20m,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x1=5 m,x2=15 m,则超声波被A接收时,AB间的距离x′=335 m+5m=340 m,所以超声波从B发出到被A反射所需的时间t==s=1s,根据Δx=at2,可得15 m-5m=a×(1 s)2,解得a=10 m/s2,故B正确,A、C、D错误.11.(多选)(2023·吉林长春市模拟)一辆汽车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司机观察到前方人行横道有行人要通过,于是立即刹车.从刹车到停止,汽车正好经过了24块规格相同的路边石,汽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第1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0B.汽车经过第18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0C.汽车经过前12块路边石与后12块路边石的时间之比为1∶D.汽车经过前18块路边石与后6块路边石的时间之比为1∶1答案AD解析从刹车到停止,汽车正好经过了24块规格相同的路边石,设路边石的长度为L,则有0-v02=-2a·24L,解得a=,则汽车经过第1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v0,A正确;汽车经过第18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8==,B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比例关系可得:汽车经过前12块路边石与后12块路边石的时间之比为(-1)∶1,C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位移比例关系可得:汽车经过前18块路边石与后6块路边石的时间之比为1∶1,D正确.12.(2023·安徽省六安一中月考)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最近,某ETC通道的通行车速由原来的20 km/h提高至40 km/h,车通过ETC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为简便计算,假设汽车以v0=30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匀速行驶,如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d=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1=4 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设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忽略汽车车身长度.(1)求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如果汽车以v2=10 m/s的速度通过匀速行驶区间,其他条件不变,求汽车提速后过收费站过程中比提速前节省的时间.答案(1)894m (2)10.7s解析(1)设汽车匀减速过程位移大小为d1,由运动学公式得v12-v02=-2ad1解得d1=442 m根据对称性可知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x1=2d1+d=894 m(2)如果汽车以v2=10 m/s的速度通过匀速行驶区间,设汽车提速后匀减速过程位移大小为d2,由运动学公式得v22-v02=-2ad2解得d2=400 m提速前,汽车匀减速过程时间为t1,则d1=t1解得t1=26 s通过匀速行驶区间的时间为t1′,有d=v1t1′解得t1′=2.5s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总时间为T1=2t1+t1′=54.5s提速后,汽车匀减速过程时间为t2,则d2=t2解得t2=20 s通过匀速行驶区间的时间为t2′,则d=v2t2′解得t2′=1s匀速通过(d1-d2)位移时间Δt==1.4s通过与提速前相同位移的总时间为T2=2t2+t2′+2Δt=43.8s所以汽车提速后过收费站过程中比提速前节省的时间ΔT=T1-T2=10.7s.。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1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1张PPT).ppt

【关键一点】
质 ①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
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
点 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② 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 “点”.
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情况中,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位 移 与 路 程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平 速度: 均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速
度 、
1其、定平义均式速为度::v 位 移xt 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规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从而确定已知
律 量和未知量的正、负号,对于无法确定方向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此
解 量方向为正方向;
题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步 骤
(5)判断结果是否合乎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练 习 题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直 线 2.基本公式
3.推导公式

动 vv0at

规 律
v x v t
2
2

结 v2 v02 2ax


变 速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加速度为恒量且运动轨迹
直 为直线,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线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必要的时候画出物体
运 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
例.判断下列四幅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
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A
Ff A
F
B
F
B
a
A
Ff
B
F
a
Ff A
F
B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一起向右做 A、B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关系:x=v0t+
1 2
at
2
若 v0 0
速度与位移关系:v2 v02=2ax 若 v0 0
v at
x= 1 at 2 2
v2=2a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v gt
x 1 gt2 2
v2 2g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 1T 末、2T末、 3T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
v1 : v2 : v3 :: vn 1: 2 : 3 :: n
②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的位移之比
x1 : x2 : x3 :: xn 12 : 22 : 32 :: n2
知识梳理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 ……、第N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 xⅡ : xⅢ : : xN 1: 3 : 5 : (: 2N 1)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重要推论
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2021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2021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主干梳理对点激活知识点° 参考系、质点I1 . 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01|参考的物体。

⑵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的选取是[P2任意的,既可以是|03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04静止的物体,通常选[05地面为参考系。

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06同一参考系。

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C07不同,可能[08相同2. 质点⑴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09质量的点。

⑵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至大小和了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知识点2|| 位移、速度n1. 位移和路程2.速度和速率(1)速度:物体的L09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10时间的比值。

①定义式:v = 書,单位:m/s。

②矢量性:速度是迫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12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⑵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舟, 只能J3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是[14矢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3)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15某一时刻或〔16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或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能够卫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4)速率:丄8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5)平均速率:指物体通过的19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知识点•目I加速度n1.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卫2时间的比值。

2. 定义式a= _03弓,单位:04 m/s2。

3. 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_05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_06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一堵点疏通1.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 /s 时”都是指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3)速率:瞬时速度的 大小 叫速率,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与
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它是标量,
它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1.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速度
引入的物理量.
变化快慢

(2)定义:加速度是 速度的变化量 与发生这一变化 所用 时间 的比值.表达式为 vt-v0 . ,表示物体 末速度 与
速度的变化量Δv= 初速度 之差.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米每二次方秒 ,
符号是m/s2或
m·s-2
.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A.8 m/s
C.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24 m/s
24 m/s
B.24 m/s
D.24 m/s
8 m/s
12 m/s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 t=2 s 时的速度 v=6t2= 6×22 m/s=24 m/s, x 与 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 由 Δx x2-x0 19-3 再利 用平均速度公 式得 v = Δt = = m/s = 8 2 t2-t0 m/s.
度不同,因此合理地选取参考系会使解题变得更加简捷.
①参考系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因此,选 择合适的参考系.会使解题变得更加简单.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同一公式中的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都应相对于同一参考系.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变式1:河岸上有甲、乙两地,一汽艇顺着河流由甲
物体,叫参考系.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 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不同.通常以 地面 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质点 不同 ,
为参考系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 有质量 的点,它是一种
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
物体运动无影响.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大约快0.5秒,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
车以50 km/h的车速等速前进,则在0.5秒的时间内,后车 前行的距离大约为多少公尺( A.3 C.12 B.7 D.25 )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50 解析:公尺即为国际单位制中的米.由 x=vt 得 x= 3.6 ×0.5 m=6.94 m,故 B 正确.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3.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 直线 ,图象中曲线的 斜率
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要点精析
1.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 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2.质点是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的点;质点占有 位置但不占有空间.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考纲展示 1.参考系、质点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Ⅰ Ⅱ
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能力解读 1.理解质点、时间间隔、时刻、参考系、位移、速 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整理后有t=2t1t2/(t2-t1)=2×3×6/(6-3) h=12 h.
答案:12 h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2】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
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 瞬时速度和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它是静止的.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 系.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2.选取参考系的原则 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
简单为原则.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
来决定.例如研究地球公转的运动情况,一般选太阳作为 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 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研究物体在运动的火车上的运动 情况时,通常选火车为参考系.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不特别 说明,均认为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
1.对参考系的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 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 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Δv F 2.a=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 a=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 F 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 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是三个不同的物理 量,三者之间的大小无必然联系,匀变速运动中速度 变化量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x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 v = t 适用于任何运 v0+v 动;而公式 v =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此时 2 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 一个点 来 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2)时间是两时刻间的 间隔 一段线段 过程量. .在时间轴上用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2.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动的 初位置 物体 指向 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 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答案:B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 3】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 高度, 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 d=3.0 km 处进行一 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 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 Δ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 1 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v= km/s. 3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3.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 位移 位移 和所用时间的比
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Δx/Δt.平均速度是
矢量,其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 位置 (或某一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 时刻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描述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答案:B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高分通道
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中都同样适 用.本题的解答需要同学们严格区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的含义.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变式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 (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车灯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3.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所谓平动,就是物体
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随传送带的运动.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 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但我们关 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做质点. (3)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计时,不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其视为质点.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典例剖析
【例1】
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
从 队 伍 尾 以 速 度 v2 赶 到 排 头 , 又 立 即 以 速 度 v2 返 回 队 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①若以队伍为参考系,通讯员从队伍尾赶到排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法 2:以地面为参考系时,则根据通讯员与队伍前进 距离间的关系得出,从队尾赶到排头:v2t1-v1t1=l ① 从排头赶到队尾:v1t2+v2t2=l ②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高分通道 两种解题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过程的简便程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1)不管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
考系,但是,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后均认为是静止的,这也 说明静止是相对的. (2)当以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时,这样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仅适用于 惯性参考系.
第一模块 必修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