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社会行为的特征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 社会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01知识管理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注意: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似点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通过信息进行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
区别是人类社会行为要比动物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需要由道德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来进行交流等。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蚂蚁、蜜蜂、白蚁、狒狒、象和鹿等。
注意:并不是所有生活在一起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判断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是否具有社会行为,就要从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首先要营群体生活,其次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不同的等级。
3.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等级划分依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
“首领”的权利和义务: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反应。
信息交流方式: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意:动物的信息交流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的,如乌贼释放墨汁,就不是信息交流。
5.探究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制订计划:①可以给蚂蚁提供水果汁、白糖等作为食物。
②本实验中,蚂蚁如果是从蚁穴里捕获的,需要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实施计划:按照修改完善过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注意:是否要用同一蚁穴的蚂蚁?是。
能否直接用手移动“桥”呢?不能。
初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校生物必背学问点整理归纳,期望大家喜爱!学校生物必背学问点整理归纳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协作完成各种活动。
【特殊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爱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整、掌握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围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掌握和调整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协作下(供应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力量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简单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坚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敏捷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掩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削减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惊。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备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社会行为 教学

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属于
捕食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养鸡场内
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属于繁殖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乌贼
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
出叫声,并用力摇晃树枝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昆虫分泌的
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B、C、D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
交流。
3.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
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一些这只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这种交
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 (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触觉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知识点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的概念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3.典型的社会行为(1)白蚁的社会行为
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乌贼遇到天敌时喷出
墨囊里的墨汁是为了逃避敌害,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来分析。
易错点 社会行为的判断
例 (2018湖北恩施中考)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运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结构或器官,都要消耗能量B.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一个动作只需要一块骨骼肌就可完成C.群居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一定具有社群行为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
2024年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二篇)

2024年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生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初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下面是初一生物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种有机体,具有生命现象,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可以通过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动物是指多细胞的有机体,可以运动、呼吸和感觉。
植物是指自养的生物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和气孔等特征。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胞浆,包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用来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的一代传给另一代的特点和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遗传物质是指DNA,它储存在细胞的细胞核中。
DNA通过遗传基因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变异是指个体间因为遗传物质不同而出现的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还是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来源。
4. 生物的营养和消耗: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营养和能量的吸收。
动物通过消化系统摄取食物,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主要通过呼吸和新陈代谢来获取能量。
5. 呼吸与循环:呼吸是生物体与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完成气体的交换。
植物通过气孔和叶肉进行气体交换。
植物没有呼吸系统,只有气体交换的过程。
循环是指生物体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运输过程。
动物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完成物质的输送和循环。
6. 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重量、数量的增加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生物的社会行为知识点

生物的社会行为知识点一)营群生活的动物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是群体生活的生物。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社会行为的概念及特征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四)、例析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1.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2、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3、分析鸡群和羊群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五)、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
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三节社会行为

多数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可以考虑用醋、 香水等挥发性物质干扰其嗅觉。
提示3:
把白纸片换成树叶,或印刷过的纸(有油墨味) 会怎样?
要求: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
以下知识你知道吗
有些昆虫靠气味进行通讯,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 能分泌吸引雄虫的具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性外激素。 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 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根据这种特性人 们制造出许多有气味的药品。有的能干扰雌雄交配; 有的能吸引害虫前来,然后捕杀他们;有的能使害虫 逃避,可以保护人和动物不受虫害。
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探究问题提示:
1.蚂蚁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会发生战争吗?)
2.蚂蚁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蚂蚁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
提示1: 在哪可以找到蚂蚁窝呢?
在垃圾箱的附近、树林里、路边土壤干燥的地方, 看到有松松的小土堆就可以找到蚂蚁窝;大雨来 临前常可碰到群蚁搬家,可以说在公园、树丛、 马路边无处不在。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 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动物为什么要 结群生活?
极地生活的企鹅, 常常是成千上万 聚集在一起,因 为它们身处的是 冰天雪地的世界, 虽然身上有着厚 厚的脂肪,但集 群无疑可以相互 取暖,这种集群 对御寒有好处。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 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 单只的狼见到野猪恐怕连逃都来有及,哪里还会 有什么非分之想,但群狼似乎什么都不怕,这就 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蚁王 (雄蚁)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 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社会行为》课件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 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五、作业
按小组探究蚂蚁的 社会行为,写成科技 小论文,一周后交齐。
谢谢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 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 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 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 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 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大家知道牧羊人是 怎么放牧的吗
牧羊人只要只要管理好“领头羊”就可以 了,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这只“领头羊” 走。
不一样的,工蚁的 智能是筑巢、喂养雌 蚁、雄蚁和兵蚁。兵 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 。雌蚁是专门的“产 卵机器”,也叫后蚁 。有时它的腹部膨胀 得很大,不能移动。 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 下的卵并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如上图 的狒狒。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 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 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B、工蜂跳8字型舞蹈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D )
A、动物的个体间无法取得联系
B、觅食和御敌比较困难
C、不同性别个体交配繁殖受到影响 D、立即死亡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如电话、 传真、网络等),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 息的呢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动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知识点考点总结人教版

社会行为知识点1:社会行为的特征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典型的社会行为(1)白蚁的社会行为(2)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①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②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③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④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3.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4.社会行为的意义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性动物均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牛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抵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知识点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动物间交流信息的方式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为了维持群体的活动,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的作用及用途(1)性外激素雌性蝶蛾类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可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有特殊的气味,可通过空气传播。
昆虫的触角上有嗅觉感受器,雄虫依靠它能感觉到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并会飞过去与雌虫交尾。
(2)性外激素的应用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也可以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信息交流对动物生活的意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如果没有信息交流,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防御敌害都非常困难,不同性别的动物交配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动物种群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
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
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