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与护理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调节而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注重五行制化的原则,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维持病人的内环境稳定。
五行与脏腑经络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脏腑经络与五行相应关联。在八纲辨证施护中,护士可以根据脏腑经络 的五行属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于肝郁气滞的病人,可以采取疏肝理气的护理措 施,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功能,以促进气血生化。
饮食调护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及脏腑功能失调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辅助治疗和 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 质和免疫力,促进康复。同时,注意运动 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适量原则。
PART 05
诊断方法与八纲辨证施护 关系分析
REPORTING
望闻问切四诊在八纲辨证施护中应用
脉象变化可反映病情轻重 缓急,为治疗护理提供依 据。
辨别病邪性质
不同脉象可提示不同病邪 性质,如寒邪、热邪等。
确定病变部位
脉象变化可反映病变部位 ,有助于准确施治。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
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等实 验室检查,辅助判断病情 。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手段,明确病变部位和 性质。
PART 04
临床表现与八纲辨证施护 关系探讨
REPORTING
寒热虚实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寒证
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 喜暖怕冷等症状。护理措施包 括保暖、温补饮食、艾灸等。
热证
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等症 状。护理措施包括清热解毒、 滋阴降火、保持环境凉爽等。
虚证
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自汗等症状。护理措施包括益 气养阴、调补脏腑、适当休息 等。

八纲辨证与护理

八纲辨证与护理
答案:
1.是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2.属表证。
八纲辨证与护理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一)表证
临床表
辨现证要
护点理措

八纲辨证与护理
(一)表证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3.饮食护理 45..用其药他护:理加强锻炼,增强 机体抵抗力,抵御外邪入 侵。
八纲辨证与护理
(二)里证
临床
表护现理
【护理措施】
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用药和饮食护理
34..情 其志他护:理根据具体情况,配合针灸、
推拿、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
八纲辨证与护理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八纲辨证与护理
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一)寒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护理措施
八纲辨证与护理
(一)寒证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3.饮食护理 4.用药护理 5.其他:腹痛、吐泻较甚者,配合针灸、热敷、 推拿等方法以驱除寒邪。
(二)热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护理措施
(二)热证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3.饮食护理 4.情志护理 5.用药护理 6.其他:配合针灸、药浴、推拿等调护方法可 助降温。
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一)虚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护理措施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一)虚证 【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2.饮食护理 3.其他:根据具体证候,配合针灸、推拿 等调护方法以增强疗效。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二)实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护理措施

八纲辨证与护理

八纲辨证与护理
增减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
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
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 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 5、对症处理
精选ppt
精选ppt
64
5、用药护理 实证多采用泻实祛邪之法, 服药后应加强观察。攻下药沉降下行,宜 空腹服用,以利药达病所,但应中病即止, 以免伤及正气。
精选ppt
15
4、用药护理
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宜加 水浸透后武火急煎,沸后5—10分钟即可。
药宜温服,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 以取汗。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 以免伤及正气。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 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为表证未解, 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
精选ppt
11
表证的护治原则
辛散解表
精选ppt
12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象的变化,
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表寒 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 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或有汗, 苔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 有汗或微汗,苔薄白质淡,脉浮细无力。
注意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 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精选ppt
32
4.饮食护理
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 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 姜糖水趁热服下,或在食用的蔬菜中 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 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食用 温补类药膳,以助阳散寒。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
26
(一)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
27
寒证临床表现
恶寒、畏冷、肢凉 冷痛、喜暖,口淡 不渴,倦卧,痰、 涎、涕清稀,小便 清长,大便稀溏, 面色白,舌淡苔白 而润,脉迟或紧等。
.
28
寒证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
29
寒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
第六章 辨证与护理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
.
1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
2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 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 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
3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 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里证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
21
里证的护治原则
以“和里”概括。 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症
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
.
22
里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5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 划分为八个区域。
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 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 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
6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 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辨证施护标准化程度不高
目前,中医辨证施护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医 院、不同医生之间的护理方案存在差异。
护理人员中医素养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对中医理论和技能掌握不够深入,影响了八 纲辨证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患者接受程度有限
由于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不足和接受程度有限,可能会 影响八纲辨证在中医护理中的推广和应用。
脏腑经络理论基础
脏腑功能

01
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共同
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经络系统
02
经络是连接脏腑、体表和全身各部位的通道,负责传输气血、
调节机体平衡。
脏腑与经络关系
03
脏腑与经络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体复杂的生理系
统。
脏腑经络在八纲辨证中应用
辨别脏腑病位
热证。治疗时采用清肺热、止咳化痰的中药,同时调整肺经经络,达到
治疗效果。
02
案例二
脾虚泄泻。症状表现为大便稀溏、食欲不振、乏力等。通过八纲辨证,
确定为脾虚证。治疗时采用健脾益气、止泻固脱的中药,同时调整脾经
经络,改善脾虚症状。
03
案例三
肝郁气滞。症状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通过八纲辨
证,确定为肝郁气滞证。治疗时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中药,同时
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八纲辨证,护士可以对护理效 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关系
与脏腑辨证关系
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互补充,脏腑辨证侧 重于辨别病变脏腑及病因病机,而八纲辨证 则是对脏腑辨证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与六经辨证关系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病例2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经辩证分析得出是心 火上炎的病症,通过清热降火来治疗。
病位分类
根据疾病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 焦等不同位置。
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
1
经络辨证
2
根据经络的病理变化,判断病人的脏腑功
能和气血运行情况。
3
时空辨证
4
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时间和位置,判断
病人的体质和疾病性质。
5
阴阳辨证和调
节阴阳平衡。
7
痰湿辨证
8
根据病人体内痰湿的表现,诊断病证和调 理痰湿的方法。
八纲辨证原则
通过对病人体质、病位和病因的分类,来诊断 病症和选择治疗方法。
基本概念与分类
阴阳学说
根据事物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将人体 的生理、病理等现象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病因分类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外感、内伤、 情志等不同类型。
形态学分类
根据病人的体质特征,将其分为四类:阳虚、 阴虚、气虚、痰湿。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 辨证
中医辩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以对人体阴阳、虚实等病理现象的分 析,来确定疾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八纲辨证是中医辩证 中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病人体质、病位和病因的分类,来诊断病症和选 择治疗方法。
基本理论
中医辩证
通过分析人体阴阳、虚实等病理现象,确定疾 病发生的原因。
脏腑辨证
根据病人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诊断病证 和确定治疗方法。
六经辨证
根据疾病在不同经络的表现,判断病人体 内阴阳升降的情况。
天人辨证
根据天气、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判断 病人的体质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血气津液辨证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生金法等,以调节机体平衡。
调整阴阳五行以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 应自然阴阳消长规律。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五味属性及个人体 质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者宜 食温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情绪 波动导致阴阳失调。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刺激 经络穴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失调判断
观察面色、形态、舌脉等
分析病因、病位
面色红润、形态自如、舌脉和缓为阴 阳平衡;面色苍白或萎黄、形态异常 、舌脉弦紧或细数则为阴阳失调。
根据八纲辨证确定病因,如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等,以及病位深浅,如表 证、里证等。
辨别寒热、虚实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热证面红 目赤、口渴喜冷饮;虚证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实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选择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薏米等。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患者的 情志活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常用的情志护 理方法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
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八纲辨证施护,护士能够针对 病人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传承中医文化
八纲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的精髓 ,其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医文 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八纲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关系
互补性
现代医学以病因、病理生理学为 基础,而八纲辨证施护以证候为 依据,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等中医经典著作,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 系。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也在不 断发展创新,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服务。
02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理论基础
阴阳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阴阳理论,分析病人的阴阳状况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观察病 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 断其阴阳属性,如阳虚则温阳散寒, 阴虚则滋阴清热。
表里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表里理论,分析病人的病情深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确定护理目标:包括改善体质 状况、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等。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饮 食调理、起居调理、运动调理
、心理调理等。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 和时间表。
实施护理方案
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 方案和具体措施,确 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 状况和护理效果,及 时调整护理方案。
监督患者按照护理计 划执行,及时调整和 优化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虚证病人护理上以补虚扶正为主,如 补充营养、休息等;实证病人护理上 以泻实祛邪为主,如通便、利尿等。
03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方法与步骤
收集病情资料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包括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和里”概括。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症的 不同,分别选方用药。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如实热证病人应注意观察发热、神志、汗出和脉象变化等。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随
病情的不同以及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休息,病情严重
者应卧床。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轻 重,体质强弱,鼓励其做适当的活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
驱除寒邪,如风寒痹证患者,除应注意局部保暖外,
还可用针灸、拔火罐等方法解除邪,或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
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恶寒喜冷,口渴欲饮,面红目 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 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寒证、热证四诊鉴别比较表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做出纲领性的 辨别。但是,这不意味着八纲辨证只是把各种证 候简单、截然地划分为八个区域。八纲之间不是 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 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 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 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因此,临床辨证时,不仅 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 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 综合性的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 确地认识,以便为治疗和护理指出方向。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 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
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
咳嗽等症状。 由于邪气性质不同,人体正气差异,表证有表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 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 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 骨为里等。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深浅,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 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 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病邪 由表入里,是病势逐渐增重;病邪由里出表,是病势逐渐减轻。 因此,前人有所谓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 层的认识。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涉
及到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等,为此所表现的证
候也不同。如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 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故一般 很难说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但总的
来说。凡非表证均是里证。其基本特点是:起病
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以脏腑气血失调
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其主要鉴别如表。
表证鉴别表
证别 症 状 苔 脉 表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项背强痛 苔薄白,脉浮紧 表热 恶寒轻,发热重,多有汗,头痛,口渴 表虚 有汗或微汗、恶寒或恶风为特点 表实 无汗为特点 舌薄黄,脉浮数 舌淡,脉浮细无力 苔薄白,脉浮有力
【护治原则】 辛散解表 【护理措施】
四诊 寒 证 热 证

喜缩足蜷卧,沉静,面色 苍白,目清唇淡白或青紫 、爪甲青紫,舌苔白滑而 湿润,舌淡胖嫩,痰多稀 白 静而少言声低
喜伸足仰卧,身轻易转,烦躁 不安,目赤,唇干或红,爪甲 红紫,舌苔粗糙而黄、或生芒 刺、或干黑,舌质坚敛苍老, 痰多黄稠 烦而多方声高


不渴或喜热饮、唾液多、 小便清长、大便溏泻
3.饮食调护 宜食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腻、 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可用姜、葱、蒜、胡椒 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
4.用药护理 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 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沸后5—10分钟即可。药宜温服, 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服药后应观 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如汗出 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 为表证未解,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 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 5.对症处理 头痛者可针刺合谷、太阳、风池穴;或耳穴 压脑、额、枕、神门,每次取2~3穴。无汗、发热者,在服 药同时可配合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穴;表寒证,可推拿 背部膀胱经;咽痛、口干者可用芦根30~60g煎汤代茶或冰 硼散吹咽喉部。
症状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内伤病。
里证鉴别表
证别 症 状 苔 脉
里寒 里热 里虚
肢冷不渴,恶寒喜热,腹痛便溏,尿清长 壮热口渴,目赤唇红,烦热不宁,尿黄赤 气弱懒言,食减倦怠,头昏心跳
苔白滑,脉沉迟 舌红苔黄,脉沉数 舌胖苔白,脉沉弱
里实
壮热气粗,谵语神昏,大便秘结
苔老黄,脉沉实
【护治原则】
曲靖市中医院内一科 李荣红
什么是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 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 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 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掌握了 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 加以概括,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所以分析疾病中的邪正虚实
关系,是辨证的基本要求,故《素问·调经论》有“百病之 生,皆有虚实”之说。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 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虚证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象的变化,以区 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 轻,苔薄白,脉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或有汗,苔 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有汗或微汗,苔薄白质 淡,脉浮细无力。 2.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 适宜。忌寒凉闭汗或汗出当风,以免邪遏于里不得外达。注意 随病情以及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被,汗湿衣服及时更换。患者一 般应注意休息,症状较重者应卧床。愈后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 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病邪有阳邪和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 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 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 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即所谓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这也说明,从病邪的属阴属阳或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不同的 角度分析,所得寒证、热证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一)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口淡不渴, 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 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 口渴与否等情况。另外要注意舌象、脉象以及涎、涕、痰、 尿、便等排泄物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静、室温应 适度偏高。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 加盖衣被。 3.情志护理 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 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 辣、滋腻动风之品。烦热口渴者,可多 饮清凉饮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5.用药护理 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其煎煮之法, 视药物不同而有别,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一般 药物每日一剂,分上下午各一次服。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加 服一剂,每日四次分服,服药相隔时间约3小时左右。 6.对症处理 高热患者,除用冷敷外,还可用冷盐水灌肠 或针刺大椎、合谷、曲池以清热;热扰心神者,可用紫雪 丹或安官牛黄丸等以清热开窍;热毒内盛,腑气不通者,
(二)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
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畴非常广泛,可以 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
范围,即所谓“非表即里”。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
内伤疾病之中。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袭表,表 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 位,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 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液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但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仍有浅深之别, 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轻浅;在脏、在下、在血者,则 较深重。
中医学在历史上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 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 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 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 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 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 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 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 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 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 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 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 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人深,认识疾病 的本质。
等,以利病情恢复。
3.情志护理 由于病人的性格、病情、环境、经济条件、家 庭情况等不同,造成病人的思想情绪也不一样。为此,护理 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精神护理。如危重病人,多悲观失望,则要给予其鼓励, 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帮助洗脸、擦浴、洗脚等,使病人感 到温暖。部分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的病人,精神压力很大, 忧心忡忡,护理人员则应满腔热忱、耐心地做好护理工作。 对意志脆弱、多愁善感、焦虑不安者,护理人员必须因人而 异,做好思想工作,以促使其疾病早日痊愈。 4.饮食调护 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里寒者, 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 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 滋阴养血等食品。 5. 对症处理 腹部冷痛,可艾灸神阙、气海、关元及足三 里。大便秘结,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高热者,可针刺曲 池、大椎或三棱针放血,或刮痧,以清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