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概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关节

心脏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4.《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B5.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6.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着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2018年最新版】毛概第一章

【2018年最新版】毛概第一章
3.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点: 1.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 现中都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 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 亟需解决的问题 。”
—1938年,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 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在这种主义的命名上,涉及两人以上时,以第一贡献者 名命,是一种通例。
马克思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贡献者,这一点,连恩 格斯本人也一再多次声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党早期的领导人都曾经提 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 的思想。但幼年时期的党, 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 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 认识。
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
在古田会议(1929年)上, 毛泽东提出:第一、用马列 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 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第 二、要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 调查研究。1927年《湖南 农民运动调查报告》、 1930年《寻乌调查》等。
•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 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 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概论(2018版)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概论(2018版)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重要知识点小结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1-1935)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6、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组成她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相对主义诡辩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县令断案
“我不是我”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 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 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 人闹到县衙,县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 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县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
Y1 O

Z
1
Z
X1
X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50 C
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 汽


0 C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巍 巍 青 山 两 岸 走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滔 滔 江 水 向 东 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概论》2018版第一章

《概论》2018版第一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
➢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抗 日战争时期
❖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完善; ❖ 统一战线的理论更加完善; ❖ 党的建设的理论更加完备; ❖ 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
思想的充分发展; ❖ 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 表现:
❖ 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实现了建 立全国政权的伟大目标。
❖ 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 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年代
产业工人数
1894年
9.8万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913年 1919年
117 . 6万 200万左右
1923-1927年
约261万
年代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次数 14
11
11
8
17
23
30
19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 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