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思维空间

2013-02-23 1008

5d56b7b40102e3kj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典诗词哲理诗篇鉴赏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的比喻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原意联想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唐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拟古(明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清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唐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题目】寄兴(宋戴复古)【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宋卢梅坡)【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明杨基)【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唐杜牧)【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人生失意,不过如此

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宠辱不惊,随遇自然安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永不因挫折而颓废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永不为富贵而折腰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别沉溺于逝去的美好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认清“不圆满才是人生”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8.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快乐与否,存乎一心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中没有绝境

10.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1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定的人生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浮躁的人生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度眼界决定境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心态决定状态

3.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谦虚以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浮躁的人生

人非生而完美,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弱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很难被察觉。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或许等到你在某些方面吃了大亏,才会反求诸己,但这时恐怕为时已晚。与其扼腕长叹,追悔莫及,不如及早发现自身在性情上的隐患,在问题中逐渐完善自己。另外,发现真正的自己,并力图改变不良方面,更能让我们看清世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观,去浮躁、养性情、明事理、晓规律,这样人生的拼搏才会更有目标和动力。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度,眼界决定境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古以来,登高而歌乃迁客骚人之最爱,关于登高情境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然而,这首《登鹳雀楼》仍能从无数璀璨的珠玉之词中脱颖而出,成为“五言千古绝唱”,诗中的意境更是千百年来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提起,可见诗人王之涣确有其非凡之处。

王之涣是我国盛唐时期声名远扬的诗人,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三人被同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其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尤擅长描写边塞风光,所作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可惜由于散逸严重,王之涣今仅存诗6首。然而诗词贵在质高而不在量多,正如一首《枫桥夜泊》成就了张继一般,《登鹳雀楼》也为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诗名。

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前去观瞻的骚人们不胜枚举。因此,当年以《登鹳雀楼》为题的诗也是极多,而其中王之涣的这首五绝可以说是最负盛名之作,没有“之一”。另一首公认的同题好诗乃晚唐诗人畅当之作,其诗云“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亦十分壮阔,却在韵律和抒怀感上远逊于王诗。更重要的是,王诗在思想性上相较畅诗而言更是独高一筹。登高,作为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的最爱,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只有登高,才能看得更远,而这正是中国士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王诗里的主旨便在于此,而畅诗中其实并未提及,这也就显出了王诗确实是更胜一筹。

荀子在《劝学篇》里写道“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可见登高能给人以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对于人全面而客观地去看待问题,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助益。在我国江苏省,有一座叫做“盱眙”的小县城,自秦代便开始设县,并使用这俩字儿作县名,不知道大家伙儿能把它们认全吗?其实它们念做“XUYI”(第一个字读第一声,第二个字读第二声),其中“盱”字是“张目”的意思,“眙”字是“举目”的意思,“盱眙”二字取的是登高望远之意,意在鼓励当地人不断登高眺望,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可见,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先人们便有此意识,“登高望远”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刻入了我们民族的基因中,融入了我们民族的骨髓里。而在国外,牛顿也曾把自己的成功解释为“我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只有不断地登高,站在了高处,有了比一般人更高的视界,才看得更多、看得更广,对问题的理解自然也就更为深入和透彻。

那如何方能不断登高直至达到“人上人”的境界呢?登高之路,虽然可能会有捷径,但终究离不开踏实地进取。正如古谚语中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事前的积累和拼搏,大自然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把美好景致相送呢?站在低处,虽不劳力而省心,却恐怕永远只能待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做着夜郎自大的迷梦,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般可笑,从而错过世间的万千风景。而若我们心中能藏有一个“欲穷千里目”的追求,哪怕付出再艰辛的努力和代价,当不断地“更上一层楼”而达到巅峰的位置时,这种境界自是不足为井底之蛙们知道的。

有人认为,人生的登高需要登山队员一般的强健体魄。其实不尽然,只要有一颗足够坚强的内心和一个永远向上的信念,任何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力的巅

峰。

多少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贤达先驱,为了一个“登高望远”的理想,不断开拓不断奋进。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因为人类不断地进取而格外地饱含生机和活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景致或许能够用视野穷尽,但不断进取之路却是永无止境,这大概也是我们不断探寻登高之道的原因吧!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心态决定状态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仙”李太白因得罪权贵而遭受谗毁,被排挤出长安,西行入蜀。蜀道艰难,自古如此,又逢上太白政治道路遭遇艰险,一时间感慨颇多,义愤难挡,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太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第一人,生性豪放不羁,自然是不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才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绝世名句从他口中脱出。

可是说得轻巧,到底要如何才能在狂风大浪中不断前行,直挂云帆而乘风破浪呢?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你自身。

想要乘风破浪,首先就要怀着梦想,找准目标与方向。毕竟人生在世,犹如航船,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总要有一个前进的目标。否则就容易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还容易走了歪路、弯路。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是原地踏步,做着黄粱美梦罢了,给他人徒增了笑柄。而当你有了梦想、目标与方向,你就不会轻易放弃,而且能充满动力地勇往直前,挑战狂风与海浪,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留下勇者的身影。就像台湾著名歌手郑智化的《水手》里唱的那样“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倘若没有理想,就只能“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而真正的勇者才会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其次,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要相信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才有可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倘若对自己不自信,对于困难过高估计,对于未来过多恐惧,难免会束手束脚,畏步不前,驻足观望,很难真正迈出乘风破浪的第一步,更遑论其他了——不过都是如同镜花水月一般,全是梦幻泡影罢了。信心这玩意儿啊,说来也怪,只有拥有了它,才能坚定不移、永不言弃地奋斗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彼岸的曙光。所谓天道酬勤,怀着信心,不断向前奔跑,终将跑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最后,我们还得掌握乘风破浪的技巧,巧妙地把握住机遇。冲浪的时候,面对滔天巨浪,冲浪之人绝不可能随意找个地方猛冲一番了事,那只怕会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事实上,他们总是用心观察,找寻那惊涛骇浪中最弱的地方,把它当作突破口,不断尝试,最终突破巨浪的束缚,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冲浪如此,人生中的乘风破浪亦是如此。

综合以上的三个方面,乘风破浪应该也不算什么难事,只是倘若最终还是由于运气原因,时不与我谋,天命弄人,暂时遭遇失败和打击,也不必后悔与懊恼。就像李太白一般,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政治理想,但他却从来没有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也没有因为挫折和失败而颓废丧气、自我放逐,而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不断奋斗,直至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而言,尽管前面歧路甚多,崎岖艰险,但仍应该充满信心,相信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印证那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人如果时时处于这样的状态,套用一句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他继续前行了。

3.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谦虚以养性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白居易是年已经五十三岁了。这年五月,他杭州刺史任期满,离开杭州,除太子右庶子。不久后,白居易返回洛阳,自求分司,于是授予他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乐天一开始住在洛阳东南方向的履道里,那是已故的散骑常侍杨凭的宅子,买房子的时候钱款还有欠缺,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两匹马抵债。白居易此时已过知天命的年岁,半生颠沛流离,饱受羁旅之苦,终于能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安定下来,殊为不易。念及这房子确实不错,清幽娴静,花费颇巨也便罢了。《旧唐书·白居易传》中就有记载,说它“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清代著名地理学家徐松也有按语云“居易宅在履道西门,宅西墙下临伊水渠,渠又周其宅之北。”包括白居易自己,也在当年写下一首名为《洛下卜居》的诗来对它进行描述“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可见那宅子环境着实不错。有老树,有寒泉,有清池,有竹林,对于历经世事磨难的乐天来说,是颇为向往宁静淡泊的生活的,他想要跳出官场是非之地。既然无力相抗争,又不愿同流合污,那不如远嫌避祸,求得一己之安。而这儿实在是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好地方。在这宅子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似乎又有所开悟。于是在竹林下,清池畔,他又有一篇七言律诗佳作问世——《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诗的首联是对自己居所的直接描述,“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贯穿了篱墙,环绕着屋舍是满目的萋萋碧草,一片盎然绿意,足有十亩之广的庭院里一大半为池塘所占。环境如此清幽,更难得的是主人的心情也是如此悠闲,“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吃饱睡足之后,推开窗一看,美不胜收,更是精神百倍,这便出门,脚步轻快,独行于竹林下,无忧无虑,不思不想,好不轻松自在、惬意万分啊!而后跳出写景,直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水性淡泊,可为益友;竹子虚心,可为良师。既然有如此良师益友,我又何必劳心费神地在世上寻觅亲朋知交呢?有水和竹即可!此两联切物切景,合情合理,最后还对世态人情暗蕴了一种绵里藏针的讽刺,着实巧妙啊!

全诗中,尤其这一句值得细细品味“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这一句曾被清大臣、学者、文学家阮元集从《池上竹下作》中摘下,改为沈阳故宫衍庆宫的对联。联语以水、竹的特征为喻,进而融入的哲思,形象

而深刻地提出修身养性、治学待人所应采取的态度。上联的意思是以水的清静淡泊的品格为友。水无色无味无臭,天然纯洁。“淡”,既指水性,也是以水比人的淡泊;反过来也可以说,只有淡泊之人才能细水长流,安宁长寿。《汉书·叙传上》就曾有云“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当然,淡泊并不是要如同神仙修道,无情于人世间,而是要保持内心的无限安宁与平静。有时候,清澈白净亦是一种美,清澈如水,方显生命真正的纯度。心如止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种境界啊!下联的意思是要以竹的“心虚”品格为师。“虚心竹有千千节”,唯有那些虚心的竹子,才能不断地朝上生长,从初生之笋,最终长出千万个节来。所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说的就是竹子无论地位的高低,依然保持“心虚”的道理。这里的“心虚”并非指因惧怕或谎言而造成的胆怯,而是指内心空明,对自己有清新的认知,谦虚而不自满。白居易在其另一篇诗文《养竹记》中也品评道“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清代郑板桥也为竹子自题一联,盛赞竹子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可见中国历代文人多少都对这虚心的竹子有些许偏好,尤其是郑板桥先生,特别喜欢画竹、写竹。总而言之,此联点明了水能保持淡泊纯真、竹能明白谦虚容物的道理,实际上这也是乐天择友选师的标准。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也对竹子心虚的特点颇为感兴趣,多次在小说里加以运用。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向洪七公解释她那碗“好逑汤”时,就有“竹解心虚,乃是君子”之语。他甚至还为了诠释竹子的这一特点,而创作出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出来——虚竹。听这名字,你就知道金老爷子是何用意了吧。明朝大才子、大学问家解缙小时候即被视为神童,他曾接下了一位老先生出的极为刁钻奇怪的对子,所对下联即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虚竹小和尚没学到竹笋的牙尖嘴利,反倒是把竹子的虚心和谦虚学了个囫囵。腹中空便腹中空吧,反而更能容物,因而无崖子、童姥、李秋水三位高手毕生的功力,唯虚竹得之。

孔老夫子也曾教育过我们这些后世学子,要“不耻下问”,这样才有希望真正地学有所成。可见虚心受教还是有颇多好处的,那就赶紧努力去做一个谦虚的人吧!

4.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以养德

晚唐年间,藩镇割据,宦官当道,奸佞横行,民不聊生。而晚唐的诗歌更是在盛唐、中唐的前辈光芒照耀下,颇有大不如前的趋势。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诗坛还是诞生了一位天才级的人物,他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都在为家国天下奔走,却苦于牛李党争,只能在其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个藩镇做着无甚意义的幕僚,郁郁而不得志,终至潦倒终生,最后在郑州抑郁寡欢而死。当真是命运弄人,可叹东方不亮西方亮!他虽在政治上不得施展抱负,匡扶国家社稷,却在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唐诗推上了又一次高峰,成就之大,一时无两。他的诗歌构思新奇,角度独特,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典丽精工、意境朦胧,为世人所传诵。但他的诗歌用典较多,有些诗的意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所以金朝大学问家元好问评论玉谿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近代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其1934年年底的一封信里也写道“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但是,今天所要提到的这首诗并非出自李商隐最为人所熟知的《无题》系

列,也没有谈及他诗作中最常提及的话题——爱情,但是用典的习惯却是不曾更改,八句诗中竟全部都有其背后的典故。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且看——《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说起这首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写作背景。李商隐一生先后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个唐朝帝王,可谓是“五朝元老”。从敬宗朝开始,这个庞大而空虚的帝国便逐渐步入衰落,其全面的社会危机已经显露无遗,宦官横行、奸佞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驭、战乱频繁、苛捐杂税、生灵涂炭,其衰败倾覆的态势已是不可避免。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心怀天下、顾念国事的李商隐忧心忡忡,他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他又是如此有心无力,只能寄望于借助咏史诗来传达微言大义,达到影响朝廷高层,改良朝政的目的。而这首《咏史》,正是李商隐目睹了在位十四年的勤勉优柔的唐文宗为改变大唐王朝日益严重的颓势,积极采取措施限制当时宦官专权,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果尚未达成目的就去世时的那段历史,遂于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的春天写就此诗。

本诗开篇首联即用典,这在一般的七言律诗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该典故出自《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问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李商隐化此典故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简洁有力地对国与家诞生与消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本联并无华丽辞藻,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

颔联“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两句各自用了一个典故。前一句来源于《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琥珀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说的是南朝宋武帝时期,宁州进献了一个雕刻精美的琥珀枕,光色艳丽,价值百金。恰逢当时大军北伐,军队作战金疮药紧缺,而琥珀正是绝佳的金疮药。于是宋武帝刘裕捣碎了琥珀枕,分发给诸位将领携带着出征。刘裕珍爱将士性命远胜于珍爱琥珀枕,终能成就其宋武帝的伟业!后一句则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讲到魏惠王曾经向齐威王夸耀自己有十颗可以照亮前后12辆车的大珍珠,齐威王却说,我的珍宝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用珍珠装饰的战车,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战车实际上没什么区别,与战争的胜负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用其乘载能人贤士,给予他们无上的荣耀,国家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啊!

颈联两句同样用了典故“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青海马在这里指的是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蜀山蛇指的是借用《华阳国志·蜀志》所载的当年蜀国五壮士拔蛇而导致蜀山崩塌,蜀路大开,最终使得蜀国灭亡的典故,暗指亡国的祸胎,横行无道的奸佞小人。这两句隐隐有亡国灭家是为天意之感,可见玉谿虽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却苦于仕途不顺,皇帝又为家奴所钳制,故而心生一种茫然无力之感,他无法解释国家衰亡的真正原因,只能“诬赖”于苍天。

尾联“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同样用了两个典故。南薰

曲,传说为舜所作《南风》,弹琴而歌之,天下太平之景象遂现。其中有句子说“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意思是“和暖的南风啊,可以解除我的百姓的忧愁烦恼”,喻指君王的求治之心。这里是指唐文宗有心励精图治,却为家贼国盗所困,难以施展抱负,夙愿难遂。苍梧,山名,即今日的九华山,相传帝舜南巡的时候,就是死在了苍梧之野,并埋葬于此。这一联,是表达了玉谿对于国家衰败至斯,不复尧舜盛况的慨叹。

整首诗的亮点还是在于它的首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蕴涵了深刻而简洁的哲理,揭示了千百年来朝代变迁的规律。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诗人纵览数千年历史,探寻出国家兴亡的原因全在“勤俭”二字上。其实,无论是为人、持家还是运作公司,勤俭都是很重要的原则。号称古今第一完人的晚清重臣曾国藩对此也颇为认同,反复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做了勤字箴言(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和清字箴言(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以自勉。

最后,送诸位看官一句司马光的名言以共勉“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5.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严谨以成就卓越

晚唐时期,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作诗通常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提炼诗句,可谓是“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了。对于一首诗,他们非常注意词句的运用,字斟句酌,经常抓住诗中细节的部分不放,修改某个诗句达数十次,甚至对整首诗进行大篇幅的重写也如“家常便饭”,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苦吟”诗人。“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诗人李山甫如是说。确实,好诗多是来自于苦吟,这一观念在晚唐之后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对于天纵资历、惊才绝艳如李太白者,或是文思敏捷、七步成诗如曹子建者而言,或许可以一挥而就,华彩辞章一气呵成。但对于剩下的那99.99%的诗人来说,不经历严谨的推敲和认真的探求,是不可能成就一首绝世好诗的。

“苦吟诗人”大多“苦吟”成癖,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把“苦吟”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态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其间的代表人物就有贾岛、孟郊、卢延让等人。有成语“郊寒岛瘦”,说的就是代表人物中的二位——贾岛和孟郊。“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削,这既是两位诗人身体形貌的特点,也是对二者诗风的总结,更是对苦吟风格的归纳。这种奇崛清凄,枯寂幽峭,格局狭窄,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的模式似乎给“苦吟”烙上了烙印。

早在北宋初年,文坛领袖欧阳修就在《书梅圣俞稿后》中说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至苏轼时,在《祭柳子玉文》里正式提出此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这也使得这两位在苦吟史上成了不可忽略的人物。其中关于贾岛苦吟,还有个“推敲”趣事。说的是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用得十分巧妙,正是贾岛苦吟的结果一天,贾岛骑着小毛驴,忽然脑子里就闪出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想着把“敲”改为“推”字,又觉得不妥,重新改回“敲”字,来回“推”啊“敲”啊,不知不觉竟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冲撞朝廷命官,这还得了!他立马被人抓了起来,押送到韩愈面前。贾岛苦苦解释,将这一字之思说给韩愈听,韩愈也不怪罪他,反倒是帮着

他一块儿“推敲”。思索良久之后,他对贾岛说“‘敲’字妙矣!”确实,一个‘敲’字,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点轻微的声响。静中有动,以声衬静,妙极妙极!而“推敲”这个词也正是来源于此,现在多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斟酌。

其实,不仅我们后人说这些诗人苦吟,他们自己也常用诗作来表达苦吟的情感,比如上面提及的贾岛和孟郊。贾岛曾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也说“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而在这些对于苦吟体验的个性表述中最生动、最形象、最“滑稽”的要数晚唐诗人卢延让的《苦吟》了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诗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不要提作诗的事儿了,哪儿有比作诗还难的事儿啊?我为了安安妥妥地吟出一个字,往往要拈断好几根胡须(古代很多文人大多喜欢留须,捻须也是一些人思考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寻觅好句,搜肠刮肚,天空都沉闷了,海都枯竭了。作诗这事儿啊,哪儿像文赋那样容易,用些‘之乎者也’即可啊!”

全诗中最有意义的一句,当属颔联“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两句所描写的,其实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非常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思索妙字佳句时的情态,还颇具诙谐幽默的意味。由此可见,诗人创作构思时的艰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其实,诗人如此用心地去进行创作,一方面是说明了创作之艰难;另一方面也是诗人耗尽精神和心血,将生命投入进去,把诗歌当做自我生命的延续。而我们平时做事,或许还不至于如此,非得把自己折磨得凄惨不堪才算尽力。但是,做事的时候,秉持一种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也是最基本的啊!想想苦吟诗人们为了一个字而“呕心沥血”,可见严谨求实的光辉,古即有之,传承至今,更当恪守!倘若凡事不探究清楚就肆意妄为或是对待工作、学习、生活马虎了事,得过且过,纵使运气再好,上天再怎么眷顾他,怕是也不可能成功的!

苦吟诗人是“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相比于此,我们平时做事,不更应该用心、细致,更应该认真、负责而严谨吗?

六年级语文试卷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六年级语文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第五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都是蕴涵哲理的。让孩子多积累这样的古诗名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会提高作文质量。推荐一些名句,可以让孩子每天记住一句,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8、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2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6、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9、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30、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1、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34、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3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9、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0、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K12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哲理:人生路上会有挫折、风浪,但要坚强、自信、乐观,勇往直前,总会有实现理想、获得成功的那一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人生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应该做好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准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哲理:人要经过并克服许多艰难困苦,才能获得成功,取得成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哲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人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哲理:古往今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一生中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坎坷和遗憾,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努力向前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一种事物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失去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相信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古诗词赏析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

xx赏析xx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 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 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培养方法。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 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 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 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

[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精选

[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 精选 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精选: 1.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2.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在生命的尽头,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着。 3.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4.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5.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6.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7.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最美好的日子。 8. 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不能抢走的,那就是智慧。 9. 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10. 愚昧者怨天尤人,无能者长吁短叹, 儒弱者颓然放弃。 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大全: 1.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2. 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3.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何苦呢? 4. 知识是勤奋的影子,汗珠是勤奋的镜子。 5. 想干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干的人永远在找理由。

6.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7. 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嫉妒别人。 8. 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9. 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 10.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11.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12. 天生我材必有用,谁都不会是一无是处。 13. 不给自己留退路,就会有出路。 14. 勇敢地面对现实,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15. 人活着就意味着艰辛,苦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16. 如果你渴望成功,请先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17. 目标决定高度,远大的目标成就非凡的人生。 18.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不劳而获只能是个梦。 19. 人只活在当下,只活在呼吸之间,只活在心意之间!怎样的心意就有怎样的感受!就有怎样的人生! 20.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1. 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22.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23. 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4.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

2018古典诗词鉴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时代的作品。(战国) 【判断题】从中国古代文化区域来说,《诗经》属于荆楚文化。() 我的答案:× 【判断题】汉代儒生对《诗经》的解释是既有赞美的部分,又有批评的部分。() 我的答案:√ 【多选题】周代时期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典籍,包括()。诗经、周易、尚书、礼仪 判断题】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确认的朝代。() 我的答案:√ 【判断题】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我的答案:×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迩”的意思是()(近) 【多选题】以下属于《诗经》中《雅》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祭祀乐歌B、重要政治场合使用的乐歌C、地域性的歌谣D、贵族对时政的批评我的答案:ABD 【判断题】《诗经》形成早期,被看作是古代贵族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 《郑风·箨兮》一诗叙述的背景时间是()。 初春B、冬日C、秋日D、夏末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判断题】《郑风·箨兮》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整首诗看起来很有活力。()我的答案:√得分:分 【判断题】中国文化是一种宗教影响力相对薄弱的文化。()我的答案:√ 单选题】“子有钟鼓,弗鼓弗考。”一句中“考”的意思是()。 舞B、挂C、敲D、看我的答案:C 【多选题】诗经“六艺”中的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

赋B、颂C、比D、兴我的答案:ACD 【判断题】“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我的答案:× 【判断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源于《唐风·山有枢》中的诗句。我的答案:√ 【单选题】“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中“悄”可以解释为()。 忧伤B、忧愁的样子C、忧心D、缓缓的样子我的答案:B 【单选题】关于《陈风·月出》的理解,说法有误的是()。 诗的三章是重叠的B、三章更换的词不存在意义的变化C、诗的三章存在意义的递进变化D、三章描写了一个歌月怀人的故事我的答案:B 得分:分 【判断题】孔子之所以赞扬《关雎》,是因为他提倡用理性约束自然感情。() 我的答案:√ 【单选题】“南有乔木,不可休息”一句中“息”是指()。 休息B、少C、语助词D、思我的答案:C 【单选题】《周南·汉广》中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思泳B、不可方思C、不可求思D、不可思求我的答案:B 【单选题】“叔”在古代兄弟次序里排()。 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幺我的答案:C 【判断题】“不如叔也,洵美且武。”中“武”的意思是英武。() 我的答案:√ 【判断题】世界文学中通常会通过一个想象出的完美女性来寄托对人生的期待。 我的答案:√ 【单选题】《诗经》收录的作品,起止时间是()。 西周到战国B、春秋战国C、西周D、西周到春秋我的答案:D 【单选题】下列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篇幅前者较短,后者较长B、前者语言华丽,后者朴素C、前者用于吟诵,后者用于歌唱D、前者较之后者,感情更浓烈我的答案:A 【单选题】《诗经》和《楚辞》存在地域性的区别,《楚辞》更多地表现是()的文化。 黄河流域B、华夏C、长江流域D、中原我的答案:D 【判断题】《诗经》所体现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文本中经常出现神话故事。() 我的答案:×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7、言必信,行必果。 1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0、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有关于哲理的名言警句

有关于哲理的名言警句 有关于哲理的名言警句精选 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代人》顾城 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3.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爱因斯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6.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郭沫若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0.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 希特 有关于哲理的名言警句 1.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2.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6.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0.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 玮 1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12.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苏霍姆林斯基 13.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戴布劳格 林 14.勇于求知的人决不至于空闲无事。——孟德斯鸠 15.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卞之琳 16.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三五七言》(唐)李白 17.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 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 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8.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8、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2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6、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汇总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野草才能没马蹄。”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6、《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8、《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9《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0、《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11、《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1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3、《渡荆门外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以物喻人,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

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 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 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 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重视量的积累,因果联系; 22.瑞雪兆丰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 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6.唇亡齿寒: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断章取义: 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30.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1.未雨绸缪: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 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2.坐井观天: 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34.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是客观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39.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41.涸泽而渔: 唯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法: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

高考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练习

高考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练习 教学博苑 2010-11-06 2056 5d56b7b40100m5gp 高考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练习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的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1、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名言名句体现哲学道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完整版)哲学经典名言名句汇总

哲学名言名句汇总 哲学的意蕴就在于它以简单明了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意义,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 验。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 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福柯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

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

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 古典诗文 2009-05-14 1202 古典诗词鉴赏经典范例 范例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赏析】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蘋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中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更多精彩尽在《试题调研》第9辑《考前抢分必备》。 范例2: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题直叙,诗人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将要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驿车,驻足远望家乡。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但在诗人眼中鸟儿是“南翥”的,花儿是“北枝”的,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颈联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刹那间,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