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圈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圈是指东亚地区的文化共同体,包括中国、日本、朝
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历史、宗教、哲学、艺术、语言、饮食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首先,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中国的文化传播密不可分。
中国古
代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文化遗产。
其次,东亚文化圈在语言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汉语、日语、朝
鲜语、越南语等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通之处,这种语言联系也促
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道教、儒教等东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在
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
此外,东亚地区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有着共同的传统
和特点,如中国的书法、日本的浮世绘、朝鲜的汉字文化等,都是
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
共同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答:东亚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国及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受中华法系影响的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地域相近区域。
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道教、中国化佛教(汉传佛教)。
年代秦汉以后定位世界四大文明区之一一般把世界划分为四大文明区:(1)东地中海文明区(包括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希腊等);(2)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包括印度及其周边地区);(3)东亚文明区(包括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4)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包括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存在着若干个文明与科学的中心。
以这些中心为内核,出现了若干文化地理板块,叫做“文化圈”,即由主要文化特质相同或相近、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群体(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共同构成的有机文化体系。
儒家文化圈

儒家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又称为儒家文化圈,又称东亚文化圈。
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
其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并不使用口头语言的汉语官话作为交流媒介)、文化、习俗相近的区域,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时至今日,日语中仍使用大量的汉字作为书写符号,韩国一般的高中毕业生也能认识1800个左右的汉字。
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
一般认为,汉字文化圈包括的国家是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包括古琉球王国)和越南。
儒家社会的特征:1、以人伦道德构建儒家社会。
2、注重家庭。
4、敬天、奉祖。
5、主要关心现世世界,而不是鬼神来世。
6、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节。
汉字文化圈与世界全球有三大国际性文化圈,即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
基督教社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伊斯兰社会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南部和北非等地,儒家社会主要分布在东亚等地。
在近代,近代科学技术和自由民主的现代理念从西方传入儒家文化圈,同时传入的还有共产主义等各种思潮。
在中国大陆、朝鲜、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官方信仰共产主义。
而在其他地区,则实行西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
在儒家社会地区,往往同时伴随佛教、道教的传播。
儒家社会往往采用汉字,有人称为汉字文化圈,但某些儒家社会国家已经废除汉字,并不采用汉字。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语言科学宗教艺术哲学语言:1.国外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高校开设汉语课科学: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进步贡献巨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3,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内部交流, 为欧洲的教育、政治、商业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而使尔后的文艺复兴成为可能, 正如一位外国学者说的那样:“造纸一事, 尤为重要, 即谓欧洲文艺复兴之得力于纸, 亦不为过。
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多元而又共同的文化群体,由各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组成。
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首先,语言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在东亚地区,汉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广泛使用,这些语言具有相似的文字系统和语法结构,相互间存在一定的相通性。
例如,汉字是东亚地区各国共同使用的文字,这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其次,宗教也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儒教和道教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在东亚各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与当地的文化发展相互影响。
例如,儒教对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塑造东亚地区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此外,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共同的传统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尊敬长辈、重视教育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并对社会、家庭的运行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东亚地区的国家都注重孝道、尊老爱幼,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和践行。
在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中还可以包括传统艺术、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东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彰显了东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东亚地区的服饰、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东亚文化圈内部的联系和共通性。
综上所述,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涵盖了语言、宗教、传统价值观、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共同的文化特征使得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东亚文化。
这种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基础。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汉字虽然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但它将渗透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其它各个广泛领域里。
汉字作为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化圈,又在这些国家的文字系统中以多样而复杂的语言形式发展下去。
一、东亚文化圈(一)东亚文化圈的概念文化圈理论是德国的格雷布(1887年~1934年)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1868年~1954年)提出来的。
根据他们的叙述,文化圈大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2]:①世界上存在若干个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包含一定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在内;②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文化收容区)这两个要素构成;③核心影响边缘,边缘反过来作用于核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诸多要素的影响,核心与边缘的位置有可能会置换;中国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3]称文化圈是一种‘文明系统’,系统中的诸多国家享有基本共同的传统文化属性﹑文化特征﹑但它并不排斥现代性之下的普世性和多元性,所以在强调同质性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异质性。
东亚文化圈即属于地域概念,也属于语言概念和文化概念。
它包括曾受汉字文化和传统儒教文化影响的亚洲东部一些国家。
东亚文化圈的地理范畴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其边缘地区包括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地区。
东亚文化圈不是由单纯的政治或者军事力量而形成,而是以地理环境为优先条件,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相关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是世界文化圈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大概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中衰以及裂变、兴起等阶段。
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也是以深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背景为基础。
东亚文化圈起源于中国的华夏文化,后来渐渐扩展到周边国家,并与其他文化交融到一起。
它的核心文化是中国文化,边缘文化是越南﹑日本﹑韩国、北朝鲜等地区的文化。
东亚文化圈的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化不断向周边扩展和被接受的过程,也是其他地区的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并不断深化和丰富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过程。
东亚的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东亚的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东亚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给予这片土地以独特的文化特征。
通过长期的交流互动,东亚文化圈渐渐形成。
此文将从语言、思想、艺术等角度,介绍东亚的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首先,语言是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语言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
东亚地区的主要语言包括汉语、韩语、日语等。
尽管这些语言有各自的文字和语法系统,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由于汉字的传播,韩、日两国的文字系统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许多汉字在这两个国家都有相似的发音和含义。
因为这种共同性,东亚地区的人民在语言上更容易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其次,思想传统也是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跨越了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责任与义务,注重道德、家庭、教育等价值观念,对东亚地区的社会结构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东亚地区的各国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即家庭、社区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为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次,艺术表达也是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的书法、绘画和传统音乐。
这些艺术形式在历史上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交流传播到韩国和日本,并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中国的书法、绘画在东亚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东亚地区的人们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艺术形式来加深联系与交流。
此外,韩国的传统音乐和日本的歌舞伎戏剧也在东亚地区受到赞誉与影响力。
总结起来,东亚的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语言、思想、艺术等方面的互动促进了东亚地区各国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虽然东亚地区各国均有各自的独特文化,但是这些文化之间存在着共同性,使得东亚地区的人们更容易理解与欣赏彼此的文化。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不只是东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更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同发展的结果。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影响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影响作为全球不同文化社会区域的一个特殊地区,东亚文化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对象。
这个地区不仅拥有最大的人口和经济实力,还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东亚文化圈由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组成,这些国家都受到彼此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赋予,共同创造着一个独特而繁华的文化圈。
一、文化圈的形成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这些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历史上的中国对周边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影响,例如,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到了18世纪,中国、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此后,日本逐渐成为文化的中心,而后韩国和朝鲜也逐步参与了这一过程。
文化交流是东亚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作为东亚文化圈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从宋代开始扩散到周边国家,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日本和朝鲜的传统文化就是在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
例如,朝鲜的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都来自中国,尤其是朝鲜象形文字的演变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影响。
此外,朝鲜的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也广泛受到中国的影响。
在日本,中国文化也对传统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音乐、戏剧、文学等。
它不仅借鉴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并且赋予了日本独特的风味和风格。
另外,地理位置的相似和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是文化交流的原因之一。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递,还促进了商品、技术和习俗的传承。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始走向繁荣,这使得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迅速。
当时,中国的商品和货物经东海、渤海、黄海等通道向周边国家出口,而周边国家的商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这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二、文化圈的影响文化圈的形成和存在对东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东亚文化圈成员国对文化交流的开放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日本近年来对韩国流行文化的热衷,导致韩国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是东亚文化圈对全球流行文化的一次积极贡献。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回复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回复标题: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起源、发展与影响一、引言东亚文化圈,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风貌,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个文化圈的核心,便是中国。
中国的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多元文化元素,如同一条条流淌的文化血脉,滋养并塑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风貌。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传播中国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华夏文明,其深厚的农耕文化、儒家伦理、道家哲学、佛教思想以及科举制度等,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尤其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国力强盛,文化繁荣,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通道,中国的文化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
三、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古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文化输出。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汉字、儒学、佛教、科技等文化元素开始广泛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这些地区在接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亚文化。
2. 中世纪东亚文化圈的发展: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东亚文化圈不仅包括了朝鲜半岛和日本,还包括了越南等地区。
这一时期,东亚各国纷纷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回国后将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带回本国,进一步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发展。
3. 近现代东亚文化圈的变化: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东亚文化圈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中国依然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但各国也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现代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
四、中国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几点尤为显著:1. 汉字文化的影响:汉字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纽带,许多东亚国家的语言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例如,日语中的汉字、韩语中的汉字词等。
2. 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东亚各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
地域范围: • 传统看法:中国、蒙古、朝鲜、日本 • 地域扩展: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东 南地理上讲,指的是欧亚大陆太平洋岸的 边缘及大陆地带,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 越南、东南亚区域;从文化上讲,大体上是汉字 文化圈影响所及地区”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东亚作为一个区域的概念,是源自近代西方帝 国殖民主义的全球殖民的分区政策,无疑是一个 来自这个区域外的概念。但东亚也从一个来自他 者的概念,转换成自我认同。这个事实让我们有 理由推论,东亚在前近代是一个政治或文化的单 位。这也让我们联想到历史上的‘中华帝国’或 ‘中国文化圈’。”
甘怀真《导论:重新思考东亚王权与世界观》,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7年
东亚文化圈涵盖区域
大体上学者对 东亚文化圈的地域 范围的看法是一致 的, 即包括中国、 朝鲜、越南、日本。 仅有个别人提出还 应包括蒙古及东南 亚与南洋诸国。
东亚文化圈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汉 魏止) • 第二阶段,东亚文化圈的鼎盛期(两晋到隋唐) • 第三阶段,东亚文化圈的发展期(宋元明清) • 第四阶段,东亚文化圈的中衰期(18世纪初—— 19世纪初) • 第五阶段,东亚文化圈的复兴期(二战后至现在)
文化圈的划分
• 施密特 • 原始、初级、次级以及再次级 • 狩猎和采集等级 :中央或外婚圈、北极圈和 南极圈 • 初级文化圈包括父权游牧民族、外婚父系图腾 高级狩猎民族以及外婚母系定居初农民族 • 次级文化圈有自由父系圈和自由母系圈 • 再次级文化圈包括亚洲、欧洲和美洲最早最高 文明诸民族。
决不能用某一种文化的尺度作为基准 去划分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
• 西岛定生:汉字、儒学、佛教、律令制度 • 王介南:三个国家: 朝鲜、日本、越南 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四条纽带: 1)汉字的使用奠定共同心理基石; 2)儒学促进精神文化整合; 3)汉传佛教维系共同信仰; 4)天朝礼治体系维系区域政治秩序。
法国学者汪德迈在《新汉字文化圈》中说 道: “这一文化区域所表现的内聚力一直十 分强大, 并有鲜明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印度 教、伊斯兰各国内聚力来自宗教的力量; 又 不同于拉丁语系或盎格鲁———撒克逊语系 各国, 由共同的母语派生出各国的民族语言; 这一区域的共同文化根基, 源自萌生于中国 而通行于四邻的汉字。”
830
文化圈
Kulturkreis ,Culture Circle
• 表明一组相互关联的文化特质在特定传播 阶段的历史-地理层次。 • 由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的文化传播学 派提出并使用的概念。 • F〃格雷布尔内 W〃施米特 • F〃拉采尔 L〃弗罗贝尼乌斯
文化圈的形成
• 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不断分化和整合的 过程 • 整合趋向, 形成具有某种共性的文化圈; • 分化趋向, 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亚文化圈。
• 1826-1850年俄国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文化大 论战 •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夕 “兰学派” ( 西方派) 与国学派之争 • “ 中体西用” 、“全盘西化” 、“ 中西会 通” 、“全盘化西” • 东方文化热
以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为主体的比较文化研究, 为什么会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突出的热点?
五大文化圈
“ 把民族的或区域的文化排列成高低次序是不正 确的, 每个民族对人类共同文化都能做出特殊的贡 献, 但这却不是在一个‘单一的’范畴的基础上, 按照所选定的某个文化的标准做出的。” ——苏联 O· N· 吉奥也夫
文化圈产生和发展受下述条件制约: 1)地域条件 2)民族条件 3)社会条件
文化的区域——种族分化
• • • • • 孔子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希罗多德 《历史》 巴施提安1860年首次提出文化区域的概念 泰勒 《原始文化》 “文化范型” (本尼迪克特, 1934年在《patterns of culture 》一书中首次使用的概念)
• 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总是和民族文化的研究结合 进行的
随着儒学在各地的传播,东亚各地逐渐形成 相似的价值取向、伦理观念,这从深层面塑造出 东亚人特有的民族性。
日本律令的制定
名称
近江令 飞鸟净御原 令 大宝律 大宝令 养老律 养老令
卷数
22 22 6 11 10 10
编者
藤原镰足等人 不详
天皇
天智 天武
年代
671年施行 689年施行 701年制定
• • • • •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 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 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文化圈理论和文化中心理论的不足
• 文化圈构造的随意性 • 文化现象同人的割裂 • 优秀民族文化发生论,贬低了所有民 族的文化创造精神 • 忽视文化现象的历史变迁,否定历史 对它们发生的作用 • 传播引发的文化退化观
东亚文化圈
西岛定生 “东亚世界” “东亚文化圈” “汉族文化圈” “筷子文化圈” “儒教文化圈” “华北佛教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涵盖区域
• 汤因比 《历史研究》:中国为主要文明,朝、日、越为 卫星文明。 • 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 :中国为主要文明,朝、日 为次要文明或中国的边缘文明。 • 费正清《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东亚包括中国、日本、朝 鲜、越南。 • 高明士《唐代东亚教育圈的形成》 :以中国本土为中心, 包括今天的韩、日、越等地区。 • 汪向荣 :南至越南, 北至朝鲜, 其中包括日本。 • 亓鑫铭《泛亚论》 :东亚文化圈共分为三层 。
刑部亲王藤原不比等 文武
702年制定 718年制定
藤原不比等等人
元正
757年制定
文化特质
• 保持了源于中国文化的某些带有根本性的 传统精神。 • 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内在的张力 • 具有长期稳定的独立自主性
东亚文化圈的展望
• 经济上相互依存 • 新东亚文化逐渐形成 • 地域范围增大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