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植物活性成分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疾病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各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抗菌活性研究。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因此,首先需要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如白芷、薄荷等,然后对其进行提取。
提取方式包括水、醇、醚和酸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白芷提取物的制备,可以采用水提取法。
将白芷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再过滤,收集过滤液,然后挥发水分得到白芷精油。
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并且能够得到相对纯净的提取物。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植物活性成分一般是混合的化合物,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分配、层析、色谱、微波萃取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以白芷为例,白芷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白芷醇”的化合物。
以色谱法对这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得到纯度高达90%以上的白芷醇。
三、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其中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
采用标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可以对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薄荷和白芷为例,研究发现,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细菌抑制圈试验表明,薄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白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呈现出中等的抑菌活性。
四、总结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然后对其进行提取和分离,最后研究其抗菌活性,可以得到适合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的植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需要对这些植物活性成分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毒理学测试、临床疗效试验等,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药物或保健品使用。
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与开发

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与开发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其生命过程中会分泌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活性成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必需物质,也是植物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功效,能够用于医学、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因此研究和开发植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活性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多种有益影响。
比如,茶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对人体的兴奋作用被广泛认可;芦荟的黄酮类成分具有祛痘、美白的功效;罗汉果中的龙脑香醇则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等等。
在医学领域,植物活性成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中药和现代药物都源于植物活性成分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多西环素是一种由土霉素发展而来的抗生素,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而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起到了镇痛、降热的作用。
除了药物领域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可以用于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皮肤上的很多问题,比如痤疮、色斑等,都可以通过一些植物成分进行改善。
例如,茶多酚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此外,多种油脂、果汁、蔬菜、酒类等日常食品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活性成分。
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研究工作并不简单。
首先,由于植物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研究成本较高;其次,植物成分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因此提取技术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再者,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式和分离纯化方法也需要根据化学特点进行选择。
最后,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植物活性成分的效果进行临床和生产实践的验证。
在研究和开发植物活性成分时,我们需要对植物生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这些成分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点,以及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功能性食品学第四章第六节 改善抑郁症功能性食品

第六节改善抑郁症功能性食品
十一年记者生涯,十年主持人经历,使崔永元成为中国电视行业的名嘴。追求完美,让崔永元对自己很苛刻,而观众对《实话实说》冀望过高的心理需求,造成了崔永元身心的疲惫,特别是为节目不能满足观众出彩的需求而忧虑,让崔永元在完成轻松幽默风趣的主持之后,却承受着心理抑郁和严重失眠的双重折磨和摧残。
10.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一份心理测试测出你是否有抑郁症
本方法可适用于
具有忧郁情绪障碍的成年。
按照过去一星期内您的实际情况或感觉,在适当的格子内划一“√”,分别为:
没有或几乎没有(出现这类情况不超过一天)
少有(1~2天内有)
常有(3~4天有)
几乎一直有(5~7天有)
3.疲劳感,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

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植物药理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起源、化学成分以及其对生物体药理作用的学科。
而植物药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内容。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定义与分类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指具备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霉菌素、甾醇、挥发油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用于制备药物。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1. 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药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比如罂粟碱可以作为镇痛剂使用,洋金花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脏、肝脏等脏器有保护作用。
例如,大黄素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和代谢性疾病,而芦丁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3. 多糖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在植物药物中广泛存在。
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例如,灵芝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芦荟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4. 霉菌素霉菌素是植物药物中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例如,红霉素可以作为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青霉素则被广泛用于抗菌治疗。
5. 甾醇甾醇是植物药物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比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葛根素可以降低血脂。
6. 挥发油挥发油是植物药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驱虫、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
例如,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檀香油可以用于舒缓精神压力。
三、植物药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植物药物由于其来源广泛、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特点,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
植物药理学的研究对于发现新的植物活性成分、解析其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新的药物非常重要。
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进一步探究植物活性成分与疾病的关联,在药理学水平上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降低血脂含量 抑制LDL的氧化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抑制炎症反应
【食物来源】
主要有绿茶、各种有色水果及蔬菜、大豆、 巧克力、药食两用植物等。
【摄入量】
不同人群每日摄入量20~70 mg。
【生物学作用】
抗氧化作用 抗肿瘤作用 保护心血管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抗微生物作用 其他作用:抗突变、抗衰老、增强免疫、抗辐射、
雌激素样作用
抗氧化作用
黄酮和黄酮醇类:槲皮素、芦丁、黄芩素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甘草素和小水飞蓟素 黄烷醇类: 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类:大豆苷、染料木素和葛根素 双黄酮类:银杏黄酮、异银杏素 花色素类:葡萄皮红、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 查尔酮类:异甘草素、红花苷 其他:黄烷类、山黄酮类、二氢查耳酮等
类胡萝卜素多酚黄酮类植物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有机硫化物等多酚在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最高茶多酚明显降低抽烟者的dna氧化性损伤类胡萝卜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皂甙有机硫化物植酸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蒜素具有抗微生物作用芥子油甙的代谢产物有抗微生物活性水芹金莲花辣根混合食用治疗尿路感染浆果如树莓蓝莓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皂甙在肠内与初级胆酸结合形成微团减少胆酸吸收多酚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胆酸减低血中胆固醇浓度植物固醇去的小肠内胆固醇减少吸收生育三烯酚白藜芦醇可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调节血压血糖和血凝以及抑制炎症等作用叶黄素在维持视网膜黄斑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植酸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在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课程讲解》-02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小结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
植物化学物 抗癌 抗氧化 免疫调节 抗微生物 降胆固醇 其他
类胡萝卜素 十 十
十
视觉
植物固醇
十
十
十
抗炎
皂甙
十十
十
十
十
血栓
芥子油甙
十 双向 十
十
抗炎
多酚/黄酮 十 十
十
保心等
蛋白酶抑制剂 十 十
十
保心等
单萜类
十十
十
镇痛等
植物雌激素 十 十
保心等
有机硫
十十
十
十
代谢
Ⅰ相代谢(如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催化的羟基化和去甲基化) Ⅱ相代谢(如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及甲基化反应等)
排泄
尿道和胆道排泄,主要是以代谢物的形式
【分类】
• 类胡萝卜素 • 植物固醇 • 皂苷类化合物 • 芥子油苷 • 多酚类化合物 • 蛋白酶抑制剂
• 单萜类 • 植物雌激素 • 有机硫化物 • 植酸 • 其他动物性来源的食
二、生物学作用 (一)降低胆固醇作用 (二)抗癌作用 (三)调节免疫功能 (四)其他作用
第四节 皂苷类化合物
一、结构与分类
根据皂苷元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 甾体皂苷 • 三萜皂苷
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最多见,如大豆皂苷
• 较常见的有大豆皂苷、人参皂苷、三七 皂苷、绞股蓝皂苷、薯蓣皂苷等。
食物来源 • 广泛存在于植物茎、叶和根中。
• 甾体皂苷:薯蓣科和百合科 • 三萜皂苷:豆科、石竹科、桔梗科、
五加科
摄入量 • 平均每日膳食摄入约10mg。 • 食用豆类食物较多的可达200mg以上。
第二章第六节植物活性成分

第六节植物活性成分概述:200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肯定了水果蔬菜对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包括葱属蔬菜、胡萝卜、绿叶蔬菜、番茄以及柑桔类水果等。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可有效预防退行性疾病,使心脏病、中风和某些肿瘤的发物率降低。
些外,药食两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大多数具有不同强度的抗氧化、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具有一定功效。
因此,有关植物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二十八醇(自学)二、植物甾醇1.结构与分类:2.生理功能①抗炎作用、退热作用机理:类似氢化可的松的消炎作用和阿斯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
优点:无致溃疡性,而临床应用的抗炎药都有致溃疡性。
②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的含量机理:抑制肠道对胆的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异化在肝脏内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
3、应用情况:①谷维素(阿魏酸与β-谷甾醇相结合的酯)作为植物神经调节药物作为降血脂食品护肤生发,机理:植物甾醇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保持皮肤表面的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的炎症,防止皮肤老化等。
②β-谷甾醇抗炎镇痛药物:如牙周宁。
治疗前列腺增生:美洲蒲葵(主要药效物质为β-谷甾醇)降胆固醇保健食品:欧州和澳大利亚开发出降胆固醇的人造奶油、片剂、咀嚼片,阿根廷推出一种降胆固醇奶。
美容护肤产品:面膜、保湿霜、浴液、洗发液。
4.安全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均无问题。
其它如抗原性、变异原性试验均无异常。
你知道吗?《书剑恩仇录》里的香香公主,天生喜欢吃草原里的花卉,所以她成了金庸小说中最漂亮、最好闻的女人。
据科研机构测定,鲜花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并含有维生素A、B、C及铁、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如菊花能安肠胃、利血气;金银花清热解毒、养血止渴;茉莉花长发养肌;梨花清热化痰;栀子花清肺凉血;玫瑰花活血理气,驻人容颜;芍药花能行血中气;月季花能消肿疗疮。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食物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植物活性成分则是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很多植物都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分离和鉴定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变得尤为重要。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定义和分类植物活性成分是指植物中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对人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植物活性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酚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二、分离植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分离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萃取、色谱层析、质谱分析等。
首先,研究人员会选择适当的溶剂对食品进行萃取,以提取出植物中的有益成分。
然后,通过色谱层析的方法,将提取物中的复杂化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最后,通过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目标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种类和含量。
三、鉴定植物活性成分的技术手段鉴定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技术手段的选择非常关键。
常见的鉴定技术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等。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快速鉴定方法,它通过检测样品中吸收和发射的红外辐射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性处理,能够快速获得准确的结果。
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鉴定方法,它通过检测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这种分析方法对样品的要求较高,需要非常纯净的样品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质谱分析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鉴定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非常详细的样品信息。
四、植物活性成分的应用前景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中的功能成分。
植物活性成分作为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并对人体产生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 •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 •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 •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 作用; •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 •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 •奎宁有抗疟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 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5.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 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 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 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6.雌性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 能是因为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
1、黄酮及其苷类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2、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 杨梅素、芦丁等
OH
HO O OH OH O OH
HO
O OR
OH
山柰酚
OH HO O OH OH OH OH
OH
O
杨梅素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O
槲皮素 芦丁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
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 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研究进展很快(总数达到4000个)。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6、二氢异黄酮类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氢 化的基本母核
RO O
O O
O O O
O
O
OCH3 OCH3
紫檀素 R=CH3 三叶豆紫檀苷 R=glc 高丽槐素 R=H
鱼藤酮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5、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 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R1 R2O O OR3
大豆素 O 大豆苷 葛根素 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 葛根素木糖苷
R1=R2=R3=H R1=R3=H R2=glc R2=R3=H R1=glc R1=H R2=R3=glc R1=glc R2=xyl R3=H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7.泻下作用 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 8. 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 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著的抗氧特点。 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 抗癌、抗突变等作用。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生物活性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 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中不少化合 物是常见的一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 为重要的生物活性。 •芍药苷是芍药(Paeonia albiflora)根中的 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 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 有镇静、镇痛、抗炎活性。
N H
H O
马钱子碱 R1=R2=OCH3
N+
黄连碱
O O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性状 •形态:多呈结晶状态,有一定熔点; 有的呈液态(小分子、无氧或氧呈酯键---菸碱、 槟榔碱); 个别小分子固体生物碱有挥发性---麻黄碱; 升华性 ---咖啡因 、川嗪。 •颜色:大多无色。小檗碱呈黄色、具黄绿色 荧光;血根碱呈红色(共轭体系)。 •气味:苦;个别具甜味(甜菜碱)。 •旋光性:大多有旋光(不对称碳原子或不对 称中心),且多呈左旋性。
R1 HO O
+
OH OH R2
OH 矢车菊苷元 R1=OH R2=H 飞燕草苷元 R1=R2=OH 天竺葵苷元 R1=R2=H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芦丁、橙皮苷等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 芦丁:是从我国独有的国槐的花蕾中提取的 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 植物药,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和 疗剂; 脆性的作用,是心脑血管保护药,是国内治 扩冠作用:芦丁、槲皮素、葛根素、人工合 疗心脑血管疾病制剂的主要成分,国外还大 成的立可定; 量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的生产当中。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樨草素。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常见的生物碱
O
H HO
H N
CH2 O H
H3C CH3
MeO N MeO
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碱
大叶千里光碱
MeO OMe
N
槟榔碱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H
R1
O
N H
+ OH N
小檗碱
O O
OMe OMe
R2
O
4、二氢黄酮醇类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 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 同一植物中
HO OH HO O OH OH O
OH
HO OH OH
O OH O
OH
二氢槲皮素
glc O
二氢桑色素
OH OH
O
黄柏素-7-O-葡萄糖苷
OH
O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异戊二烯 甲戊二羟酸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分类: 目前仍沿用经典的异戊二烯法则(isoprene rule),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分类。 •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 •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单萜 •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倍半萜 •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萜 •含有五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倍半萜 •依此类推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萜类化合物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极为广泛,藻类、 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及 被子植物中均有萜类的存在。 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物分 布得更为普遍,种类及数量更多,如被子植 物就在30多个目、数百个科属发现有萜类化 合物。
8 7 6 5 4 1 8 2 3 7 6 5 4 1 2' 2 3 1' 6' 5' 3' 4'
O
O
O 色原酮
8 7 6 1 2' 2 3 1' 6'
O 2-苯基色原酮
3'
O A
5
B
5'
4'
C
4
C6
C3
C6
具有6C-3C-6C的基本骨架,且常有羟基、甲 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2. 抗肝脏毒作用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等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儿茶素也具有抗肝脏毒作用,可治疗脂肪肝 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等引起的中毒性肝 损伤。 3. 抗炎 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等 具抗炎作用。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7、查耳酮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 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3' 4' 5' 6' O O 2 2' OH β α 6 5 3 4 H
+
O
OH-
2’-羟基查耳酮
二氢黄酮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8、花色素类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氧 原子以盐形式存在。蓝、紫、红等颜色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栀子苷存在于栀子中,栀子苷为主要成分, 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治疗肾炎水肿作用有 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作用,其苷元 京尼平(genipin)具有显著的促进胆汁分 泌活性。 •梓醇是地黄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 的利尿及迟缓性泻下作用。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总碱的提取 1.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法:可直接用水(提取盐、 季铵碱)或用0.5%~1%的酸水提取。 常用酸:盐酸、硫酸、醋酸、酒石酸等。 方法:浸渍法。 缺点:提取液体积大、杂质多,需净化。 (2)醇类溶剂提取法:适用于游离生物碱及生 物碱盐的提取。 方法:浸渍法和回流法。常含有亲脂性杂 质,可利用生物碱溶于酸水,杂质不溶的性质 加以分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
第五节
植物活性成分
主要内容: 一、生物碱(Alkaloids) 二、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三、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 四、植物甾醇(Phytosterols)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食品工程系
功能食品学-------生物活性成分化学与营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