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建筑的文化内涵与保护开发研究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振成楼有一个规矩,小孩出生时的胎盘要埋在土楼一楼的门坎下。
长大了,家长会告诉孩子,这里就是他的根。
因此,无论他走到天涯还是海角,土楼都永远跟他在一起。
陆彩荣在福建西部,也就是简称闽西的大山深处,留存着成千上万座封闭式的民居。
这些民居或圆或方,或五角或八卦,形状不一,但都是用当地的黄土经反复捣固,加上竹片木块等建造的,因此,又称为土楼或围屋。
土楼或围屋里住着从河南、山西、陕西等中原各地躲避战乱、灾荒而来的中原汉民,因此又称客家人。
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从西晋到清代共5次大规模南迁而来的,因此,他们又都古风古意,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
客家人后来又不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足迹遍布世界,目前已经有过亿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生存并发展着。
2008年,以永定、南溪为主的福建土楼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奇妙的创造智慧、浓郁的东方文化风韵,秒杀了世界各国专家评委,一举获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也就因此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然,当地人更愿意以另一个版本来渲染土楼成名的原因,这个版本说的是某年,美国卫星忽然发现福建西部山山水水间有一些疑似核弹发射架的建筑,美国军承启楼。
摄影/郭晓勇方甚是不安,遂密派要员前往侦察,于是福建土楼就出了名。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福建土楼已经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2010年,仅永定一县,旅游人数已经突破180万,农民人均年收入也从四五年前的四五千元,增长到一万元左右。
在福建漳州、龙岩等地,路边标语牌上时常可见“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的口号,表达了当地人对旅游的认知。
土楼建筑文化两大看点深秋时节,借用去厦门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机会,友人邀约前往土楼一探。
土楼成千上万,但土楼中的名楼屈指可数,当中尤以漳州“四菜一汤”建筑最为出名。
上网查阅福建土楼,多半都能看到这“四菜一汤”的靓姿。
车出厦门,一路西行,在高速公路南靖出口下高速,又穿越崇山峻岭,经过绿柚飘香、柿子火红的山岭人家,约摸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四菜一汤”的所在地,一处山间高地。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摘要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
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是制约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处理好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将使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本文通过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现状的研究,论证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是必然选择。
以“福建土楼”为例,通过对福建土楼文化、艺术、社会、旅游价值的分析,总结出了其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论证了加强对其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着重分析了福建土楼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实现福建土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字: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保护;旅游开发AbstractAs the treasure fortune for human-being, the world heritages have the highest scientific and social value, aesthetic and touristic value. The contradiction 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is main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f we can not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world heritages will suffer truculent destroy.This paper refer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prove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Used “Fujian Tulou”as an example, account for cultural, artistic, social and touristic value. Because of these value,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is significant. Paper focuson problem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ai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The research have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Fujian Tulou”. Key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Fujian Tulou;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一、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概述文化遗产是凝聚了特定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物质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制度形态和思想意识基础。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土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楼,也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之一。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建永定土楼,介绍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福建永定土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是依山而建的独特建筑群。
明代时期,永定地区的土客族(土楼建筑的主要建造者和使用者)在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下,创造了土楼这种耐久坚固的建筑形式。
福建永定土楼恰逢其时地诞生,并得到了土族人民的广泛应用。
二、建筑特点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点突出在于其独特的构造和防御功能。
土楼采用了独特的“夯土墙”、“鹰嘴墙”以及多层高耸的楼层设计。
整个土楼由内至外,分别为天井、圈层、楼层和外围墙体。
天井是土楼的核心部分,起到通风、照明的作用。
圈层是各个楼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便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楼层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厨房、卧室和存储空间。
外围墙体是整个建筑的保护层,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三、文化贡献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美德。
土客族人民通过建造土楼展现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敬重。
同时,土楼也是土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是他们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楼内的祖先厅堂和家族祭祀仪式等传统习俗,都展现了土客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总结: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福建永定土楼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土楼,福建永定土楼不仅展示了土客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
走进福建永定土楼,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风采。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和外来文化的元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福建土楼民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移动的文物。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土楼民居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本文将对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福建土楼民居的保护意义福建土楼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们经历了风雨、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土楼民居是当地村民的住所,是他们的家园,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保护福建土楼民居,不仅是对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的尊重。
福建土楼民居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福建寻找文化遗迹,土楼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福建土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保护福建土楼民居,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尽管福建土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保护现状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传统的土楼民居在城市化的浪潮下逐渐被废弃,甚至被拆除,导致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丧失。
一些土楼民居虽然得到了保护,但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和损坏问题。
而且,由于土楼民居的建设方式和材料特殊,其修复和保护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福建土楼民居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针对福建土楼民居的保护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土楼民居的保护范围和标准,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强对土楼民居的管理和保护。
应当倡导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对土楼民居保护工作的重视,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集住宅、防御、社群活动于一体,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文化遗产。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福建土楼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本文从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浅谈福建土楼民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保护福建土楼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保护福建土楼不仅是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保护福建土楼不可移动文物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土楼的保护意识,健全相关的法规和保护体系。
通过立法、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
在法规制定方面,应该加强对土楼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对破坏、盗窃等行为进行严惩。
在科技研究方面,应该加强对土楼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土楼。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对土楼保护的人才培养,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队伍,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合理利用福建土楼民居的价值是保护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福建土楼的独特建筑风格和独特文化内涵给其带来了重要的文化旅游和经济价值。
通过合理利用福建土楼的价值,可以实现对土楼的保护和修复的经费来源,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土楼保护的认可和支持。
在文化旅游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土楼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可以举办一些与土楼相关的活动和展览,宣传和推广土楼的文化价值。
在经济价值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土楼民宿、特色餐饮、土特产品等,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还可以通过开发土楼教育资源,推动土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在土楼内部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人们提供学习和研究土楼文化的场所。
可以开展土楼文化课程和研讨会等,增强土楼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可以培养一批土楼文化传承人,扩大土楼文化传承的影响。
土楼调研报告

土楼调研报告土楼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土楼是福建省土地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瑰宝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我们组织了本次土楼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土楼简介土楼又称“土佛堂”、“风楼”,是福建土地上特有的集住宅和防御于一体的建筑形式,通常由砖、石和土土夯筑而成。
土楼一般呈圆形或多边形,呈层叠状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均有门窗,以防御为主。
2. 历史文化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经过宋朝和明朝的发展,至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土楼是福建一带少数民族居民的居住形式,如土家族、侗族等,这也是土楼独特的文化背景。
3. 建筑特点福建土楼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许多特点。
首先,土楼有着牢固的防御能力,楼体坚实可靠,可以抵挡强烈的风雨和洪水。
其次,土楼的内部结构合理,楼内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等级划分居住区域,保护隐私并方便管理。
最后,土楼的外观造型独特,周围有美丽的田园风景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
三、调研结果1. 土楼的保护情况在我国,目前有许多土楼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保护。
但是,也有一些土楼因为年代久远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而遭到破坏和损失。
2. 土楼的旅游开发由于土楼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福建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许多土楼已被改造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3. 土楼的传统文化价值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
土楼不仅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居住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杰作之一。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土楼调研,我们对土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的旅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楼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保护好土楼的独特价值并传承下去。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土楼民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福建土楼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福建土楼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一、保护工作福建土楼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现存的土楼数量已经不多,更需要保护。
保护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立法保护土楼民居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相关立法工作已经非常完善。
文物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破坏、移动或者出售文物,土楼民居也一样。
同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以确保土楼民居的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维护土楼民居是非常古老的建筑,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
相关部门应该对土楼民居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破坏和损伤,如龟裂、脱落、生锈、霉变等问题,保持其原貌。
土楼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保护工作也应该包括文化保护。
文化保护包括挖掘土楼民居背后的文化内涵,普及土楼历史和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旅游等活动。
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土楼民居,才能促进其更好的保护。
二、利用工作与保护工作同样重要的是利用工作,土楼民居应该被赋予新的生命,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的转换。
(一)文化旅游福建土楼民居是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
土楼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
要做好文化旅游,首先要宣传土楼民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其次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体验,最后还要加入一些土楼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民宿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也不断深入人心,福建土楼民居已被开发成为具有民宿功能的旅游资源,因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旅游者喜爱的住宿方式。
但是其开发需要尊重土楼文化和保护土楼建筑,建筑修缮以及室内装修应该尊重土楼的特色和原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要素。
(三)文化创意产业福建土楼民居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福建土楼的传承价值
福建土楼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 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因此,对于福建土 楼的传承价值,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并加以弘扬。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土楼的价值。 这有助于保持和传承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 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土楼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进行记录和保 存,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
2、社会度提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福建土楼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土楼保护问题的,促进了土楼保护工作的开展。
3、面临的问题
然而,福建土楼仍然面临着保护不力的问题。例如,一些居民对土楼的破坏 和改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土楼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和管理;一些土楼内部的文 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
总之,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内容
福建土楼,这个被誉为东方古老建筑的奇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建筑风格。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妙的构造,成为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本 次演示以福建土楼为例,探讨其建筑特色、保护方法以及传承价值。
一、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 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 型锚固。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土楼既坚固耐用,又富有多样性。
3、成立保护组织
成立专业的保护组织机构是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 机构可以负责制定保护政策、监督保护工作、开展修缮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同时, 也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展研究工作等方式来推动土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土楼建筑的文化内涵与保护开发研究
作者:潘冰如倪蕾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福建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全国都远近闻名,成为众多游客的目的地。
文章对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其保护和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几点可行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关键词:福建土楼;文化内涵;保护;开发研究
一、福建土楼建筑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土楼是用土夯建而成的民居,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带。
福建土楼是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那种适应大家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建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1]。
目前,已经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共有3000余座[2]。
它们主要分布在龙岩、漳州、泉州三地市的永定、平和、南靖、漳浦、诏安、龙海、华安、南安、安溪县城一带。
最早的土楼是南迁的汉人为了杂居立家的需要,在传统的竹茅屋的借鉴基础之上,利用黄土掺草,制成泥砖,进而垒砌成泥土屋,然后盖上茅草。
相比竹茅屋,土楼增强了遮蔽风雨和抵御严寒的能力。
而居住在土楼的人中,不时有人中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扬此类土楼建筑,慢慢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3]。
进入明末清初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提高,使得永定县的客家人在当地利用石块混入泥土,建立更加扎实稳固精巧的土楼建筑,并慢慢将土楼建筑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形成圆形、方形、平面形等建筑风格[4]。
土楼的结构十分规范,房间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墙壁十分厚重,基本可以做到冬暖夏凉,十分宜居。
而且楼内设有天井,旧时往往用来存储粮食,储粮一般可达半年之多[5]。
一般情况下,其外墙大致由勒脚、墙身、檐边共同组成,其中墙身最具特色:墙身的山墙是泥塑浮雕,具有对称性。
腰线用砖或石进行雕刻,墙窗更是花样繁多,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经常雕的是动物花卉之类的,檐边图案也往往是具有故事情节的。
福建土楼集居住、防御、工艺等功能为一体,不仅结构宏伟壮观,而且结实坚固,以其“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气度屹立于青山绿水间,以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称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茂木许一郎描绘福建土楼“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上”[6]。
二、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及开发研究现状
福建省政府从2000年以来,相继出台了《福建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等30多项文件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县级别的文物局和土楼保护中心,而且通过各级政府和人民共同筹资建立了土楼保护管理专项基金。
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化时代,建立了土楼文化管理信息系统。
虽然在我国早期,土楼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但通过政府设立的基金会筹资进行了修缮,还进行了福建土楼环境的整治,土楼现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2000年通过会议决定,把南靖、永定、华安三地土楼联合起来,以“福建土楼”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并于2008年7月申遗成功。
福建土楼以永定县为代表的旅游业也逐渐在各项建设之中发展起来,福建省政府通过与省旅游发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土楼发展与建设计划制定:对其中永定县土楼,想将其建设成“福建旅游西大门”,并随着相关计划的进行实现从原来的“游客观光旅游景区”向“旅游目的地”的角色定位转变,设立天园、地园、人园的主题景区;在初溪土楼古村落设立浪漫的公主花园,切实将其打造成为梦里初溪、爱情古镇;在此基础上,将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以东楼西湖为主线,打造世遗土楼游、客家文化游、山水永定游、休闲度假游等重点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特色乡村游、红色遗址游、风水堪舆游、宗教宗庙游、温泉休闲游、侨乡体验游六大特色游线路;同时联合其他景点推出各式类别的旅游路线。
用一年时间便增设与土楼相关的旅游实体产业200多个,很好地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7]。
为了提升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当地旅游管理中心进行了星级酒店和农家饭店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土楼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在致力于挖掘客家文化沉淀、彰显客家特色等方面入手,培育“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世界级旅游品牌。
三、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及开发建议
福建土楼建筑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物,能够体现我国悠久的文化风貌,应该要进行完备化的保护方案实施,让其在现代化经济中熠熠生辉[8]。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人从精神上意识到保护土楼的重要性。
土楼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承载着中国建筑文化的底蕴,应该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爱护。
可以将其编入小学教材,让学生在小时候就将保护文化产物铭记于心。
再者,需要通过媒体和网络等相关途径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人民的保护意识。
(二)应当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在原有保护机制上建立健全的保护法律体系,研究制定福建土楼建筑的扶持政策,并在相关地段设立警示标语。
对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区的游客进行刷身份证登记,然后在旅游区安装摄像头进行法律监控,对发现违法损坏或偷窃的相关人员据情节轻重予以相关惩罚。
通过法律进行强制约束,对待违法人员严格执法。
(三)对待土楼建筑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详细的文字和图片的保护措施档案,并对建立的档案进行相关分类,录入计算机登记系统,按照分类,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发现损坏或磨损的及时组织进行修缮。
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修缮保护基金委员会,专门筹集修缮保护资金。
(四)对待福建土楼建筑发展的区域,可对其区域周围建设商业步行街,禁止机动车辆的驶入,并规划专门的停车位。
在进行街道两侧改造的同时还要尽量保持两侧建筑的原态,展现更加真实的现代商业街。
(五)发展经济不忘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因此,在发展的道路上,切不可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
因此要建立福建土楼建筑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规划文件,并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四、结语
福建土楼所独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使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且它还为当地不断创造经济价值。
要做好对这“遗产”的“价值”保护工作,只有坚持上述五项原则,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公众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的良性循环。
因此,正确处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发展机制,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做到对这人类共同遗产的永续使用以及永久保存,才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汉民.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修订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35-346
[2]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为“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出贺信
[EB/OL].http:///m/show.aspx?ctlgid=285366&id=122379,2008-07-09.
[3]李凌.重塑土楼——龙岩行政办公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13,(05):93.
[4]陈志玉.福建土楼空间表现形式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4,(06):48-49.
[5]彭兴黔,徐刚,刘春艳,高志飞,杨馨.客家土楼的屋盖表面风压分布规律研究[Z].建筑结构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0.
[6]张长水.“福建土楼”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刍议——兼以南靖、华安两县“世遗”点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46-50.
[7]刘晓宏.客家土楼文化的现代设计观体现[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06):71-74.
[8]贺雅楠,陈志宏.土楼新村——初探闽西城中村住宅改造新模式[Z].中国民居学术会议,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