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建筑介绍
福建土楼

这些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认为导弹发射基地的神秘土楼,其实是 客家人独有的山区民居,全部采用土石和木头的结构,圆形的墙围 起一个圆形的庭院。一层厨房和家畜,二层仓库,三、四层人居, 每层都有五六十间房屋。外围的窗户很小,像炮楼。据说这样封闭 的结构就是为了防止外来侵袭,主要是防狼那些野兽的。
• 五凤楼 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差距。 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 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 • 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 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国最大的八卦土楼 则为道韵楼。
•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 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 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 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筑物类型的特征,是先筑正方形或接近正方 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的其他建物。最后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 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 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
福建土楼介绍

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 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 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 族而居的特征。在永定范围内,无论是哪一座 土楼,楼内的男姓居民只有一个姓,而且都是 血缘关系较近的同宗同族人。一家之内,家长 说了算,一楼之内或全村同族之内,族长说了 算,这是土楼客家人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所严格 遵奉的一条原则。土楼中的祖堂是是土楼客家 人聚族而居的标志性建筑,处于全楼的核心地 位。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即是全楼居民祭祀 列祖列宗的场所,又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 有限的生存空间是土楼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 而居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内通廊式土楼(客家土楼):土楼内 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二层 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有 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 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 家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 单元式土楼(闽南土楼)。单元式土 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 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独立的门户, 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元式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闽南民系聚居 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华安县二宜 楼为其代表。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 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 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 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 在田楼,建于樟州市诏安县官陂乡大边村, 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义进行。主楼共分八 卦、八大部分,每卦八开间,合六十四卦 六十四开间。八卦八等分匀称,每等分之 间从一层直起泥墙作防火墙。八卦楼内门 户讲究,每家的家门都有门楣和堂号。门 框悬帖各种八卦平安符,楼上楼下除精美 镂雕花窗外,还有特殊的八卦保安厌胜吉 符意义的门窗彩画。
1 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 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 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 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 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 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 位置亦十分突出。 3 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 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 为数极个别。
福建土楼

2、单元式方楼
代表作:西爽楼 西爽楼位于平和县霞寨镇的西安村,方楼高2层,面宽86米,进深94米,长 方形平面的四角抹圆。环周由65个单元围合。每个单元占一个开间,面宽3~4 米。各户有单独入口,进门依次为门厅、小天井、餐厅兼客厅,最后是卧房。 西爽楼大门外是前埕兼晒谷坪。埕前是半月形池塘,两侧有壕沟,如护城 河般围绕方楼。
代表作2:二宜楼 龙见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的大地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年间( 1740年),圆楼直 径71.2米,由四层的外环楼与单层的内环楼组成。、 每个单元均从内院入口,单元内有天井、独用楼梯,自成独立的小天地。
二宜楼建筑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御系统构思独到,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 装饰精巧华丽。 其周边山水环境宜人、人文景观丰富,可谓福建圆形土楼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福建土楼概述
福建土楼类型:
按地区分:闽西土楼、闽南土楼、粤东北土楼——地域性差异 按民系分:客家人的土楼、闽南人的土楼、潮州人的土楼——居民 的文化差异 •土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黄汉民先生认为福建土楼应分为圆楼、 方楼与变异形式的土楼三类。这反映了福建土楼以圆楼、方楼为主 的基本形态与真实面貌。 • 圆楼与方楼按平面布局,各自又可细分为内通廊式圆楼、方楼;单 元式圆楼、方楼诏安县官陂镇大边村,为八角抹圆形的单元式土楼。 最大特点是圆楼中套方楼,且二者中轴线相互垂直。 如今损毁较为严重。
福建土楼的防卫系统:
自唐代陈元光平息“南蛮”骚乱,1000多年来,福建南部一直是战乱频
生之地。不论是汉人与畲族人的抗争、 “客家”与“福佬”两大民系的矛 盾、起义农民与朝廷的对立,还是沿海倭寇的侵扰、家族间的械斗,乃至 于山区盗贼、猛兽之侵犯,都使当地居民不得不重视住居的防卫功能。 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 聚众、屯粮,有自备水 井不虞缺水,可长期御 敌自保,能很好地满足 居住安全的需求,因此 土楼成为居民最理想的 住宅形式。 福建土楼适应固守的 平面布局、牢不可破的 土楼外墙、神奇绝妙的 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 筒与地下通道,构成牢 靠严密的防卫体系。
福建土楼知识点

福建土楼知识点福建土楼是福建省独特的建筑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福建土楼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福建土楼起源于清朝,特别是明清时期。
它最早出现在福建省南部的山区,是少数民族土著人民根据自身居住和防御需求而创造出的建筑形式。
在当时,福建的山区频繁受到外来侵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财产和家族,开始建造这种坚固耐用的土楼。
二、特点1. 坚固耐用:福建土楼是以土、石、竹木等自然材料为主体,通过夯土的方式建造而成。
土楼的墙体厚度可达到数米,能够抵御外来的袭击和自然灾害,形成了坚固耐用的特点。
2. 独特的结构:土楼通常呈圆形或方形,楼内分为多个楼层,每一层都可以独立居住。
楼内设有厨房、厕所、洗衣间等功能区,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而楼外有走廊和休闲区,方便居民交流和休息。
3. 具有防御功能:土楼的围墙高大厚实,楼内外均设有枪眼和防御洞口,方便居民防御外敌。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些土楼曾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成为家族和部落的堡垒。
三、福建土楼的重要地位福建土楼不仅是福建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更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福建人民对于家族和家庭的重视,更展现了他们智慧的结晶。
此外,福建土楼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政府加大了对土楼的保护力度,修复了一大批老旧土楼,并加强了宣传和普及工作,以增强人们对土楼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福建土楼是福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展现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和部落的重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福建土楼,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土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楼,也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之一。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建永定土楼,介绍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福建永定土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是依山而建的独特建筑群。
明代时期,永定地区的土客族(土楼建筑的主要建造者和使用者)在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下,创造了土楼这种耐久坚固的建筑形式。
福建永定土楼恰逢其时地诞生,并得到了土族人民的广泛应用。
二、建筑特点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点突出在于其独特的构造和防御功能。
土楼采用了独特的“夯土墙”、“鹰嘴墙”以及多层高耸的楼层设计。
整个土楼由内至外,分别为天井、圈层、楼层和外围墙体。
天井是土楼的核心部分,起到通风、照明的作用。
圈层是各个楼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便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楼层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厨房、卧室和存储空间。
外围墙体是整个建筑的保护层,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三、文化贡献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美德。
土客族人民通过建造土楼展现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敬重。
同时,土楼也是土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是他们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楼内的祖先厅堂和家族祭祀仪式等传统习俗,都展现了土客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总结: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福建永定土楼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土楼,福建永定土楼不仅展示了土客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
走进福建永定土楼,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风采。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又被称为“云墙土楼”,是中国福建省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是福建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坚固耐用、防御功能强大而闻名。
土楼的外墙由坚实的土坯砌成,厚度可达一米以上,具有很强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土楼的内部则由多个圆形或方形的楼层组成,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大部分土楼都有一个中央庭院,用于集会和社交活动。
福建土楼的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土楼通常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面朝河流或田野。
这样的位置选择既能提供良好的防御条件,又能使居民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土楼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精巧。
每层楼都有多个房间,供不同的家庭居住。
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方便居民来往。
每个房间都有窗户,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房间的墙壁上还常常挂满了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福建土楼是土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团结和谐的象征。
在土楼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亲密的社区。
土楼里的人们经常一起吃饭、聚会、庆祝节日,共同分享欢乐和忧伤。
这种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让土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坚强和
乐观。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智慧,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和社区的深刻思考。
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一类独特的建筑,以其壮阔的外观、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而闻名。
福建土楼通常由石墙、土墙和木质结构组成,被设计成可以防御外敌进攻的大型多层建筑。
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并且在周围有蛇形河流和山脉的保护下,专门用于保护村庄居民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侵害。
作为福建土楼的代表,云水谣土楼群和鹤山土楼群成为了福建旅游的重要景点。
云水谣土楼群有四个主要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是高达五层,可容纳400多人,其建造始于明朝,大约于1644年完工。
整个土楼群分为四个村庄,总共有46个土楼,其中包括大型的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和环形土楼。
鹤山土楼群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包括299个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为南二楼,高达五层,建于1796年。
鹤山土楼群呈现出唯美的景致,常被用作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部最为独特的文化地标之一,以其壮丽的风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它们独特的建造方式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福建土楼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 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 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 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 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 “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 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 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 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 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
主要建筑
1
永定土楼
2
南靖土楼
3
华安土楼
4
平和土楼
5
诏安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 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 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 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 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 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 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 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 土木结构,高4层,直 径57.2米,内通廊式。Fra bibliotek大的圆楼—深远楼
• 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古竹 乡井头村,是客家土楼中 最大的一座圆楼。直径达 89米之巨,置身其中宛如 在一座城堡之中,让人叹 为观止。楼里四圈,直径 89米,周长289.5米,外圈 四层,房子532间;中圈三 层,房子250间;里圈一层, 房子30间。共有房子532间, 里头最多住着90户人600余 人。
福建土楼
概述
•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 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 箕形等,各具特色,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 华安,永定等地。
分布
• 福建土楼含 福建省永定 县的高北土 楼群、洪坑 土楼群、初 溪土楼群和 衍香楼、振 福楼,南靖县 的田螺坑土 楼群、河坑 土楼群和贵 楼、怀远楼, 华安县的大 地土楼群。
土楼介绍
土楼之王—承启楼
• 位于龙岩市高头乡 高北村,据传从明 崇祯年间破土奠基, 至清康熙年间竣工, 历世3代,阅世400 多年。其造型奇特、 古色古香,充满浓 郁的乡土气息,是 规模最大、环数最 多( 4 环)、居民 最多的圆楼,号称 “土楼王”。
2010年春节胡总书记与民 同乐,欢度除夕,来的就是 “土楼王”承启楼,还有就 是洪坑村的“土楼王子”振 成楼。
土楼王子—振成楼
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 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 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 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 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 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 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 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 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 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 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 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 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 建筑的杰作。
最大的方楼—遗经楼
• 遗经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 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 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 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 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 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 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 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 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 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 然 ,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 人努力方建成。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