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大棚建造标准要求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温室采用钢骨架结构日光节能温室,每栋温室长58米,宽7.2米,建筑面积636.7平方米,温室东侧另建管理房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6.7平方米,并配套卷帘机、防寒被、滴灌等设施。
温室总工程量1305立方米,其中土方1860立方米,石方525立方米,砼方45立方米。
材料量:木材45立方米,水泥59.3立方米,钢材7.7立方米。
项目区拟建3栋育苗日光温室。
1.温室方位为偏西5o--7o;2.温室地基采用砼结构,深50厘米,宽30×30厘米;3.温室采用钢骨架,跨高1米;4.每栋温室规格为554平方米,每栋长55.6米,宽12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
日光温室大棚标准化建设技术(一)节能日光温室大棚的特点1、采用拱圆形采光屋面,采光率提高6—10%,采光时段优化,早晨升温快,夜间保温性能更优良。
2、采用钢架结构,通过多点焊接,使得整个温室大棚骨架连为一体,温室大棚结构更为稳定,使用寿命延长(可达8—10年)。
3、便于无损压膜,温室大棚密闭性提高。
4、温室大棚高度提高,无立柱设计,有效地减少了遮荫面积,增加了作物生长空间,温室大棚作业性能大幅度提高。
二)场地选择和规划1、场地选择:(1)要求温室大棚区地形空旷,阳光充足,东南西三个方向没有遮荫物。
(2)选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排水,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
(3)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供电方便,必须有井灌条件。
(4)必须布置好输电线路,灌排水渠,交通道路。
(5)避开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2、场地总体规划:(1)温室大棚方位、长度、跨度。
温室大棚方位坐北向南偏西50左右,土地无法调整的可接近正南方向建造,温室大棚长度应以60米为宜,不得少于40米,跨度7米。
(2)温度间距:前后两排温室大棚的间距以7—9米为宜,东西两排温室大棚中间留道路及渠系。
3、材料准备: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建造材料归结为“五度”、“三材”,(1)五度:指温室大棚的几个关键的角度和尺度,即角度、跨度、长度、高度、墙体及屋面厚度。
冬暖节能型日光温室建造要求及方法

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合理的日光温室是实现蔬菜反季生产,尤其是深冬生产的先决条件。
为确保菜农建成的温室结构标准合理,现介绍伊通县冬暖节能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技术,供各地借鉴参考。
建造基本要求:一、温室建造时间:温室建造一般应在雨季过后,上冻前完成,否则因墙体没有全干透,一方面扣膜后湿度大,升温慢,作物易感病,温室性能降低;另一方面,上冻后墙体会膨胀,缩短温室使用寿命。
二、温室建造场地:温室属于固定设施,又属现代设施农业,蔬菜种植技术对场地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避风向阳、排灌水方便、水电源好、交通便利、远离高大建筑物及污染源,同时土地比较集中,以后能够连片开发。
三、温室方位:伊通县温室方位为座北朝南偏西5—8度,这样能够延长午后的日照时间,加大储存热量,提高室内夜间温度。
(其它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四、间隔距离:集中连片建造的温室,为防止相互遮阴,前后栋间隔距离应不小于温室高度的2倍。
五、温室结构:1、温室跨度:指从温室南侧前沿起到后墙内侧的水平距离,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夜间覆盖保温管理,跨度6.5—7.0米为宜。
2、温室高度:指地面到温室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跨度相同的温室,随着高度的增大,采光量也在增多,实践证明,较高的温室,室内空间大,蓄集热量也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升降速度缓慢,对恶劣天气的缓冲能力较强。
蔬菜大棚建设因此,温室宜高不宜低,一般跨度6.5—7.0米,高度2.8—3.0米。
3、温室长度:指温室东西山墙内侧之间的距离以50-80米为宜。
过短,东西山墙在室内会形成较大阴影区,影响蔬菜生长;太长,温室又不易调控.六、屋面角度:1、前窗底角:指竹片底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一般60-70度。
2、温室前屋面角:指前柱到脊柱间的透明屋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由下至上又分为主采光屋面角、中段拱角和顶角,三个角度分别与前柱、腰柱和脊柱高度及南北位置有关。
主采光屋面角越大,太阳光进入室内的光照越多,作物生长越好,故以30—32度为宜。
蔬菜温室大棚建造规范

蔬菜温室大棚建造规范日光温室建造规范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日光温室建造,增强抗灾减灾能力,保障设施蔬菜生产安全,提高种植效益,特制订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一、建造原则日光温室建造要结合当地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建造日光温室的区域内水源、大气、土壤等不能有污染,符合无公害、绿色等优质蔬菜生产的条件。
选择排灌方便、特别是不易发生内涝的地块建造温室,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温室结构类型。
二、主要结构参数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根据地块大小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方便操作和生产安全考虑,一般建议日光温室跨度在12m左右,高度5m左右、长度100m左右,原则上棚内跨度越大,后墙墙体越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安全性和降低墙体的建造成本,往往会增大后屋面的长度,降低墙体高度。
按照棚内跨度10m、11m、12m、13m、14m、15m等六种类型,分别列出相应主要结构参数如下:为防止前后温室遮阴,前后温室之间的间距应为温室高度2倍。
可适当下挖,有利于保温,一般下挖50cm左右。
三、墙体建造(一)土墙体建造1.选址。
日光温室采用土墙体应具备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夏季降雨不会发生内涝等条件。
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建设土墙体温室,一方面易淹水坍塌,另一方面潮湿低温不利于生产。
沙土松散不易夯实,沙土地也不宜建设土墙体温室。
2.地基。
土墙体地基要均匀一致。
部分墙基在比较宽的坑沟处,墙基沉降不均易引起坍塌,应整体挖平后再夯筑。
一般墙体底座宽4.0~5.0m。
3.夯筑。
土墙体一般用挖掘机挖土堆积、链轨车分层夯筑(压实),每次夯筑(压实)土层厚度不要超过半米,夯筑(压实)要充分均匀,否则墙体不匀不实易坍塌。
墙体顶部宽1.5m~2.0m。
墙体内面要用挖掘机切平。
4.防护。
夯筑墙体过程中遇到降雨要用薄膜覆盖整个墙体,防止雨水把土墙灌湿造成坍塌。
墙体建好后要对墙体做好防护,墙体外面覆盖毛毡和薄膜,并用钢丝压实。
5.安全。
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日光温室建造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建造的选址与布局、结构与配套设施设备、建筑尺寸及材料、结构设计载荷、环境调控及灌溉施肥要求和验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北京市区域内农业生产用途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以下简称“温室”)的新建或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选址与布局4.1选址温室建设应符合温室建设用地的要求,选址应符合NY/T 3024的规定。
4.2园区布局园区主干道宽度应不超过6 m;邻栋温室有缓冲间侧东西间距宜为5 m〜8 m,无缓冲间侧东西间距宜为3 m〜5 m;前栋温室北墙外侧至后栋温室前底角外侧距离宜为前栋温室脊高的2. 1-2. 6 倍;在干道侧应设置排水渠。
5结构与配套设施设备要求5.1结构要求5.1. 1温室主要由前屋面、后屋面、骨架、北墙(后墙)和东西山墙、前基础墙和配套设备等组成,并配有缓冲间和作业通道。
墙体宜采用复合墙体或柔性保温材料等结构形式,温室结构示意图见附录A o5.1.1 1.2在保证温室强度条件下,温室宜减少立柱或选择无立柱,以适宜机械化要求,空间应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7.1.3在温室东山墙或西山墙外宜设置缓冲间,缓冲间应为单层,建筑面积应不超过22.5 m2;温室内部通道宽度不宜超过1 m o7.1.4前屋面上通风口至屋脊位置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塑料薄膜兜水的现象。
5.2配套设备5.1.1温室宜配置具有主动式蓄热、辅助应急加温、降温、通风、补光、施肥、植保、作业省力化等功能的设备。
5.1.2在温室通风口处应安装防虫网,防虫网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GB/T 19791的规定;生产季节宜配置粘虫板(带)、光诱杀虫灯等物理防治设施设备。
5.1.3温室前屋面保温覆盖材料应符合DBl 1/T 820的规定。
5.1.4卷帘机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性能应符合DBl 1/T 550的规定。
5.1.5温室灌溉系统应按NY/T 2132和NY/T 2533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日光温室建造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建造结构、荷载、采光、保温等主要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建造钢骨架日光温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65-200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DB11/T 292 日光温室钢骨架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日光温室 sunlight greenhouse一种充分利用太阳能为主要光、热能源,南侧前屋面白天为采集、透入日光能源屋面,夜间需要覆盖保温覆盖物,北侧后屋面为保温屋面,北墙及东、西山墙为保温蓄能围护墙体,主要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农业设施。
(图1 为日光温室横剖面简图)。
骨架 structure用以支撑温室整体屋面并承受各种附加荷载的全部(除墙体外)建造构件单元(按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安装组合或焊接架设而成的建造结构体。
桁架 truss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温室用以承载屋面和各种附加荷载的类似拱形的主要建造构件单元。
只有上弦而无下弦的桁架称为单拱桁架;同时具有上、下弦和腹杆的桁架,称为双拱桁架。
前地锚 front anchor与温室骨架的桁架向阳(南)坡着地端互相连结、固定的基础预埋构件。
后支座板 back bracing plate全称为桁架后支座板。
它焊于桁架后坡弦底部着力端,向后墙传递顶部荷载并承受后墙的支座反力。
北墙 north wall形成日光温室北侧以承载、蓄能和保温的围护墙体。
是由砌筑材料和保温材料复合砌筑的建筑墙体结构。
DB11/T 291—20052北墙高度 north wall height日光温室后坡内表面与北墙内表面的交线至水平面与室内设计标高之间的距离。
日光大棚建造标准要求

内保温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及流程内保温日光温室具有以下特点:透光性能良好,光照利用率高;增温快,保温性能良好;易于操作和通风排湿,便于管理;结构牢固,防风抗雨雪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易于建设,且相对投资较少。
一、日光温室主要技术标准:1、选址:日光温室建造宜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适中、排灌方便、前方和东西两侧没有高山以及高大建筑物遮挡。
避开洪、涝、泥石流和多冰雹风口、有污染等地段。
配套给排水、道路、电力等设施的规划建设。
2、温室间距:日光温室间距在呼包地区一般为前方建筑物高度的3倍之间,间距太小冬季容易遮阳,造成光照不足,间距过大土地利用率下降。
3、温室方位:实践证明,日光温室应建成坐北朝南方向,并偏西(阴)3-5度为好。
这样的方向,接受阳光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
若因地形地势等原因,达不到以上要求,也应尽力调整。
在使用锣盘定位时注意各地磁偏角不同,用实际角度减去磁偏角再偏西3-5度。
4、温室墙体结构:温室墙体是温室的最主要构件,它不但能支撑封闭温室,起到保温作用,而且它还具有白天蓄积热量,夜晚释放热量,稳定温室夜间温度的作用。
墙体结构一般我们采用厚墙体结构方式,方式1、采用砖夹土结构,用两堵24cm砖混墙中间夹1米宽的土。
方式2、机建墙体结构,一般为下宽5-6米,上宽2-2.5米之间的贴土碾压而成,三面墙体,一面向阳。
温室内地面采用下挖式地面,一般下挖0.5-1米之间,大大提高保温效果。
5、日光温室高度、跨度及采光角: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
因为高度与跨度决定着温室采光面的角度,采光面的角度又左右着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要保证阳光有较大的入射率,其入射角应小于40度。
因为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
其入射角在0-40度范围内,随入射角的增大,光线的入射率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度以后,随入射角的增大,其透光率明显甚至于急剧下降。
温室采光面的角度=900-太阳高度角-阳光入射角(40°)。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日光温室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业生产的设施,其建设标准
直接关系到温室的使用效果和生产效益。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主要包
括选址、结构设计、材料选用、通风设施、遮阳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在选址方面,日光温室应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通
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选择低洼地带,以免积水影响温室使用。
另外,周围环境要清洁,避免周围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阳光。
其次,在结构设计方面,日光温室应考虑结构稳固、抗风能力强、透光性好等因素。
温室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考
虑到降雨量、风速等因素,确保温室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性。
材料选用是日光温室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温室的骨架材料应选
择耐候性好、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如镀锌钢管、铝合金等。
覆盖
材料要选择透光性好、保温性能优秀的材料,如聚碳酸酯板、玻璃等。
在通风设施方面,日光温室应设置合理的通风设施,保证温室
内外空气流通。
通风设施包括天窗、侧窗、通风扇等,通过这些设
施调节温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日光温室还需要考虑遮阳设施的设置。
在夏季高温时,适当的遮阳可以减少温室内的温度,防止作物受热过度。
遮阳设施可以采用遮阳网、遮阳布等材料,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综上所述,日光温室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结构设计、材料选用、通风设施、遮阳设施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保证日光温室的使用效果和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建造技术规范

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一、日光温室(冬暖大棚)结构参数与剖面结构图1、山东Ⅳ型(寿光型)日光温室(1)、结构参数脊高420cm~430 cm (室内地平面算起),后跨80 cm,前跨920 cm,耕作地面下挖30cm~40cm,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角度22.4°~23.5°,后墙下宽350 cm~450 cm,上宽100 cm~150 cm,后墙高300 cm~320 cm,后屋面仰角45°~5O°。
(2)、山东Ⅳ型(寿光型)日光温室结构图2、山东V型(SD—V)日光温室(1)、结构参数脊高420 cm~430 cm,后跨120 cm~130 cm,前跨970 cm~980 cm,有立柱,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角度23,2。
23,9。
,后墙高290 cm~310 cm,后屋面仰角45°~47°。
(2)、山东V型日光温室剖面结构图二、日光温室选址与场地规划1、选址条件(1)位置符合NY5010—2002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土壤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富含有机质,适合种植蔬菜的土壤,土壤的卫生标准应符合NY5010—2001的规定。
(3)其他周围无遮荫物;有较好的通风条件,但不要建在风口处;灌水、排水方便,水质符合GB 5084规定的标准;具备田间电源。
2、场地规划(1)温室面积日光温室长度以60 m~80m为宜,单位面积造价相对较低,室内热容量较大,温度变化平缓,便于操作管理。
(2)温室方位日光温室方位座北朝南,东西延长,其方位以正南向为佳;若因地形限制,采光屋面达不到正南向时,方位角偏东或偏西不宜超过5°。
(3)前后温室间距为防止前栋温室对后栋温室遮光,前后温室的间距应为前栋温室最高点高度的2.5~3倍。
三、日光温室的建造1、墙体(1)土墙可采用板打墙、草泥垛墙、土坯砌墙。
墙基部宽100 cm,向上逐渐收缩,至顶端宽8O 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保温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及流程
内保温日光温室具有以下特点:透光性能良好,光照利用率高;增温快,保温性能良好;易于操作和通风排湿,便于管理;结构牢固,防风抗雨雪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易于建设,且相对投资较少。
一、日光温室主要技术标准:
1、选址:
日光温室建造宜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适中、排灌方便、前方和东西两侧没有高山以及高大建筑物遮挡。
避开洪、涝、泥石流和多冰雹风口、有污染等地段。
配套给排水、道路、电力等设施的规划建设。
2、温室间距:
日光温室间距在呼包地区一般为前方建筑物高度的3倍之间,间距太小冬季容易遮阳,造成光照不足,间距过大土地利用率下降。
3、温室方位:
实践证明,日光温室应建成坐北朝南方向,并偏西(阴)3-5度为好。
这样的方向,接受阳光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
若因地形地势等原因,达不到以上要求,也应尽力调整。
在使用锣盘定位时注意各地磁偏角不同,用实际角度减去磁偏角再偏西3-5度。
4、温室墙体结构:
温室墙体是温室的最主要构件,它不但能支撑封闭温室,起到保温作用,而且它还具有白天蓄积热量,夜晚释放热量,稳定温室夜间温度的作用。
墙体结构一般我们采用厚墙体结构方式,方式1、采用
砖夹土结构,用两堵24cm砖混墙中间夹1米宽的土。
方式2、机建墙体结构,一般为下宽5-6米,上宽2-2.5米之间的贴土碾压而成,三面墙体,一面向阳。
温室内地面采用下挖式地面,一般下挖0.5-1米之间,大大提高保温效果。
5、日光温室高度、跨度及采光角:
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
因为高度与跨度决定着温室采光面的角度,采光面的角度又左右着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要保证阳光有较大的入射率,其入射角应小于40度。
因为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
其入射角在0-40度范围内,随入射角的增大,光线的入射率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度以后,随入射角的增大,其透光率明显甚至于急剧下降。
温室采光面的角度=900-太阳高度角-阳光入射角(40°)。
太阳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一般上午10点,下午2点时太阳高度角比正午可少6--7度。
因此,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度为好。
太阳高度角,由其所在地的纬度决定,不同地区因其所处纬度不同,其太阳高度角不同。
为提高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日光温室跨度一般为8-10米之间最为合理。
跨度太小相对造价及利用率太低。
跨度太大相对高度过高,设备运行及覆盖材料存在风险隐患,施工难度增加。
在内蒙古呼包二市地区考虑到根据当地的冬季光照角度和温室建造成本等因素,一般采光面的角度定为27°-30°之间,采光角小
于26°时温室冬季采光下降,升温较慢。
采光角大于30°,更有利于光线的进入,温度提升更快,但相对造价过高。
6、温室长度:
节能日光温室,其东西长60-80米比较适宜,若长度短于60米,则温室体积偏小,保温性能降低,遇到严寒天气,室内易发生冷害或冻害,并且相对造价较高。
若长度超过80米则管理不方便,部分设备运行存在问题。
7、日光温室骨架:
日光温室骨架类型较多,有竹杆骨架、混凝土骨架、圆钢骨架、扁钢骨架、几字钢骨架等。
通过多年实践使用和总结,目前采用热镀锌上、下圆钢采用专用连接件连接而成的骨架和热镀锌3*8扁钢一次性折弯产生的骨架从成本、强度、使用寿命及美观性最为合理。
内保温日光温室内架间距为2-2.4米,外架间距为1-1.2米。
内、外架在前梁上的距离为30-35cm,在后墙上的距离为60-80cm。
内架高度与后墙上度一致。
外架起后坡,后坡仰角为45度左右,后坡高度1.5米左右。
8、日光温室覆盖材料:
要采用透光、无滴、防尘、保温性能良好,且具有抗拉力强、长寿的多功能复合膜。
比较好的有聚乙烯长寿无滴膜、三层共挤复合膜、聚乙烯无滴转光膜、乙烯-醋酸乙烯三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聚氯乙烯无滴膜等。
9、内保温温室对保温材料的要求:
内置保温被要求防水、密闭、轻质、保温性能高的保温材料制造,目前使用较好的内置保温被为两层牛津布夹发泡PE复合而成的保温被,未来内置保温被还有待于研发和创新。
10、温室的通风口设置技术:
温室的通风口应该设置2条,1条在温室的顶部,1条在温室的前部1.2—1.5米高处,通风口处,配备防虫网。
这样设置通风口(顶风口和前风口),便于管理。
通风时,室外冷空气由1.2—1.5米高处进入室内,因被室内前部上升的热空气迅速加热,避免了冷空气直吹作物的现象发生,而且前风口与顶风口会形成空气对流,促进室内空气循环,利于热空气由顶风口迅速排除,既均匀了室内各部位的温度,又有效地降低了室内温度,并能避免害虫和鸟类从通风口进入室内。
目前,不少温室只设顶风口,不设前风口,多数通风口不设防虫网,这样做,会在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一是通风时,害虫和鸟类容易从风口侵入,危害作物;二是一旦室内出现高温,只靠顶风口通风,降温困难,只好扒开底膜,开底口通风。
这样做,室外冷空气,直吹室内作物,往往会造成室内前部的温度骤然猛降,引起作物叶片失水干枯,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1、日光温室常规配套的设备:
苗床系统、强制降温系统、补光系统、加温系统、灌溉系统、环流风机、CO2补气系统、外遮阳系统等。
二、内保温日光温室施工流程:
日光温室施工流程基本遵循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的原则,具体步
骤:定位设定标高放线做隐避标记
内保
温系统安装覆盖、放风系统安装。
1、基础建设技术标准:
(1)基础底部1米高、0.5米宽毛石砂浆砌筑砂浆标号M10;(2)后墙基础上部为24cm*30cm整体圈梁,侧墙为50cm或62cm*30cm整体圈梁,前梁为40cm*30cm整体圈梁。
(3)圈梁柱筋为12#螺纹钢,数量6根,绑套采用6号圆钢,套间距20cm,筑筋连接处焊接同时加加密套。
(4)混凝土标准达到C25标准。
2、具体步骤及管理要求:
(1)场地初步平整后开始放线,使用经纬仪确保角度精准无误,放线关键控制点必须引暗桩做为标记。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开槽,基础底部边开槽边超平,同时两面预留40cm工作面。
(3)砌筑石头基础时要求平面向下,沙浆饱满,石头与石头之间缝隙小于5cm,用拉接石拉接。
(4)石基表面超平后复线支模,筑钢筋,筑筋为8根14号螺纹钢,绑套采用6号圆钢,套间距20cm,筑筋连接处焊接
同时加密套。
(5)修复、超平模具,复线、超平挂线准备放预埋件,埋件与
筑筋焊接。
(6)浇筑混凝土,及时使用震动棒震实。
(7)基础保养,采用塑料膜覆盖保水或每天中午在梁上浇水保养。
(8)保养一周后取钢模,10天后进入下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