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史地]七年级上册地理要点

初中地理要点(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

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

体。赤道半径6378千

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

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

线是20W和160E构成

的经线圈,昼夜半球的

分界线是晨昏线,水陆

半球中陆半球中心在法

国西部卢瓦尔河河口附

近,水半球中心在新西

兰以东安蒂波迪斯群岛

附近。

3、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

种运动方式,自转绕地

轴、一周24小时、产生

昼夜交替,公转绕太阳、

一周365天5小时48分

46秒、产生四季更替,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

轴与公转平面的夹角是

66.5度,且始终指向北极

星附近,但自转从北极

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

针。

4、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

线之间是热带、每年太

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

线上的点每年太阳直射

一次,南北回归线与南

北极圈之间分别是南温

带和北温带、既无直射

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极

圈内分别是北寒带和南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5、春分(3月21)秋分(9

月23)称二分日,太阳

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

分。夏至(6月22)冬至(12月22)称二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赤道上的任何一点无论哪天昼夜平分。

6、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

的连线叫等高线。在同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

高线密坡陡、疏坡缓,

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

低处凸出为山脊、重合

为陡崖。一般根据数值

判断海拔、根据形状判

断地形、根据疏密判断

陡缓。

7、地图三要素是:比例

尺、图例、指向标,相

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

大、表示的范围越小、

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

8、地表的五种形态是:山

地、高原、盆地、丘陵、

平原,山地的五种形态

是:山谷、山脊、鞍部、

山顶、陡崖。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就半球而言,世界陆地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七大洲特点为: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跨寒温热三带、气候最复杂多样,非洲—全在东半球、最热、南北回归线及赤道横穿、草原面积最广、热带野生动物最多、黑人最多、人口增长率最高,

北美洲--全在西半球、跨寒温热三带,南美洲—全在西半球、有最大热带雨林,欧洲—全在北半球、海拔最低,温带海洋气候最显著,大洋洲—跨东西南北半球、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最寒冷、海拔最高、全在南半球。

2、海陆变迁是因地壳运

动、海平面升降、人类

活动。

3、各大洲大洋面积(万平

方千米)亚洲4400、非

洲3020、北美洲2423、

南美洲1797、南极洲

1400、欧洲1016、大洋

洲897、太平洋17968、

大西洋9336、印度洋

7492、北冰洋1310。

4、东西南北半球陆地分

别占:东38%、西20%、

南19%、北39%.

5、七大洲除南极洲外成

瓣状分布:亚洲—大洋

洲、欧洲—非洲、北美

洲—南美洲,轮廓大致

呈三角形,北宽南窄,

岛屿多在大陆东岸。6、喜马拉雅山脉是三千

多万年前由印度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且还在长高,东非大裂谷是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分离拉伸且还在扩张,落基山脉的隆起和安第斯山的形成是因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日本、台湾多地震是因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长高和

地中海缩小是因亚欧板

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

压。

7、地球数字12345789:一

个转动方向:自西向东,

二极:南北二极,三大

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大

洋海岭,四大洋:太平

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五块大陆:亚

欧、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大陆,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太平洋板块,七大洲: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南极洲。八处洲界:乌拉尔山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

罗陀海峡、克雷特海峡、

海沟。亚洲的九种气候:

热带(雨林、季风、沙

漠)、亚热带季风和季风

性湿润、温带(季风、

大陆)、地中海、高原山

地、寒带气候。

8、跨两大洲的主要国家:

1.埃及:亚洲与非洲。

2.俄罗斯:亚洲与欧

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