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
历史背景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

历史背景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概述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本文将对该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导致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其对英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的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背景与原因农业革命十八世纪,英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
新耕地系统、肥料使用以及农具和技术升级等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可用于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增加。
商业扩展与殖民帝国英国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在殖民化活动中获取了大量财富,并积累了广泛的海外市场。
这促使商人投资于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提升,同时也刺激了市场需求。
科学与技术进步十八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机械动力得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业革命影响经济变革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和全球经济格局。
传统手工业瓦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带来了空前的生产力和产能增长。
工业化带来了工厂制造,并加速城市化过程。
社会结构演变随着农村劳动力被迁移到城市,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贫民窟与富人区之间出现巨大的阶级分化。
工人们面临着艰苦的劳动条件、危险环境以及低待遇等问题,导致出现了劳资关系紧张和社会不稳定。
科技创新与文化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创新,并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交通运输、通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进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
政治变革工业革命促使了政治体制的改变。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开始逐步实现民主化,工人运动争取更好条件和权益的发展也成为时代的特征。
结论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以科学技术、商业扩张和社会变革为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对英国和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社会形态。
第11课工业革命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 题”,加剧了环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 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 来了。这个现象说明
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
100 80
比 60 例 40
20
0
1760年
1851年
年代
工业人口 农业人口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器制造 ) 3.交通运输:1814年蒸汽机车(火车)和1807年
轮船
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气作为工作介质 的热机。当时蒸汽机的工作原理,都是 利用蒸汽冷凝形成局部真空,而后靠大 气压力做功,实际上是大气压力机。所 以,蒸汽机从科学理论上是起源于对真 空和大气压力的认识。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人)
动 力 : 人 力
引发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革命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与条件 1.政治前提: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经济条件:市场 资金 原材料 劳动力 技术 3.科学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1765年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 2.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机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的领域----棉纺织业
时间
人物
重大发明
影响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时间 2领域 3核心 4特点 5影响
经济全球化 1背景 2含义 3原因 4表现 5影响 6对中国影响,以及在中国如何应对?
1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表现在 A.全力追求现代化 B.每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都一样 C.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挤全球化 D.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3充当制定世界市场规则主角,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问题, 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分配 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① 世界性战争第二次分裂 轴心国和②
⑵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 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 的变化?(2分) 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2分)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 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 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 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 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 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个成员国。 (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吧!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
本文仅就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
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
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三世。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2、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人民有请愿权;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
其中规定:威廉三世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詹姆斯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
安娜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忠于新教的汉诺威选侯继承。
同一法案又规定国王的法令必须由有关大臣的签署才能生效,所有大臣必须执行议会的决议,不同意议会的决议,大臣就须辞职。
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 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与后果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与后果18世纪末,英国经历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变革,这就是著名的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对英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都非常复杂,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原因1. 自然资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是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煤炭、铁矿石、水力和羊毛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英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煤炭和铁矿石更是重要的燃料和建筑材料。
2. 商业文化英国商业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崛起也是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
商业文化促进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资本主义文化则鼓励人们用更高效的方式利用资源。
3. 新技术英国工业革命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新技术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包括纺纱机、织布机、科学制造法和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生产率。
4. 市场需求这个原因很简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消费者需要更多、更便宜、更好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二、后果1. 经济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经济的巨大变革。
生产率大大提高,许多制造商使用机器代替了手工艺人,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这些生产成本的降低反过来促进了订单的增加,而订单的增加又促进了生产和创新。
2. 社会变革英国工业革命也导致了许多社会变革。
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人涌入工业城市,他们遭受了很多痛苦,因为他们需要在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里长时间工作,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
但另一方面,工业城市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
3. 科技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科技变革。
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福利和医疗服务的发展,这对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 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还导致了一些政治变革。
随着人们的关注度上升,这种变革使扩大了人们对自由派价值观的支持,这导致了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并引领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时期。
它标志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大规模爆发的事件,为后来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解析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一、农业革命的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中,农业革命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8世纪的英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农民阶级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
这一系列变革释放了劳动力,使得英国工业化进程迎来了劳动力的充足供应。
二、商业和殖民扩张英国的商业和殖民扩张也是促进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8世纪,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同时,英国的商业也蓬勃发展,金融体系完善,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这一时期,由于科学的发展,如机械制造技术、纺织业的改进和蒸汽机的发明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尤其重要,它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持续且廉价的能源,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工人。
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促进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商品需求的扩大,商业和工业部门逐渐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整合。
在这一背景下,工业革命迅速兴起,带动了国内外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
六、英国政府的支持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推动了科学研究、教育发展以及技术创新。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专利法,保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成果,从而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一、引言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场重大变革。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并分析该革命对英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二、原因1.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英国工业革命前,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例如,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伏尔塔电池的发明,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具。
这些科学成果为后来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知识。
2. 改进的农业生产18世纪农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通过改进耕作方法、引进新的农业机械和创新的耕种技术,农民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的释放,为城市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3. 奠定商业资本基础英国作为当时的海洋霸主,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海外贸易网络,通过殖民地贸易和奴隶贸易获取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市场。
这些成功的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
4. 法律和政府支持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法律和政策措施,鼓励工业化的发展。
例如,《乌斯特陆军法》(Enclosure Acts)改革将传统耕地重新划归,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率化。
还有专利法和公司法的制定,为创新提供了保护措施,激发了创新活力。
三、影响1. 经济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
此举推动了大规模工厂和现代制造业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增长。
英国经济的崛起也带动了全球贸易和市场的扩张,确立了英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地位。
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迁往城市,成为无产阶级工人。
工厂制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工会运动,为劳工权益争取了更多保护。
3. 技术影响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中国的原因分析
电13 苗键强2011010645 众所周知,自先秦时代到明朝,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然而,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的工业革命却发生在了英国。
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原始资本积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资本原始积累就是指工业革命前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也就是1500-1763年这段时间中,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种种方式积累财富的过程。
”而英国在此期间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第一点,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15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发现了美洲,开辟了新航路。
同时,英国对于美洲的殖民扩张也拉开了序幕。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英国打败了其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幅员辽阔的殖民地。
英国从它的殖民地中获取黄金、钻石以及大量的自然资源,这些掠夺使得英国的财富迅速膨胀。
而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随着美洲殖民地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长,英国大量从事了贩卖黑人奴隶的罪恶活动、17世纪,英国成为了贩卖黑奴的主要国家,形成了贩卖黑奴的三角航程。
第二点,圈地运动和手工工场的兴起。
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适应当时的毛纺织业对于羊毛的需求,用暴力抢占农民的土地并将土地变成牧场。
结果使得资本主义形式的农场和牧场得以出现。
同时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又被迫沦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而这些导致的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而在此期间,中国则完全没有进行与英国相似的资本积累活动。
明朝时,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等海外探索壮举,然而却是本着“宣扬国威”的目的,每次远洋都会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
而在清朝,政府甚至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切断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因此,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原始资本积累使得工业革命的进行有了大量的物质和财富基础。
二、经济发展水平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英国完成了商业革命以及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为价值革命。
在英国对美洲殖民掠夺的过程中,随着金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因而,当时签订了长期租约的农场主获利,而农民的实际利益受损。
这就直接带来了社会分化,从而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规模的扩大,商业组织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创新。
比如合作制、股份制等有效的商业形式得以推广,同时特权公司出现。
在新的商业模式下,贸易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在贸易拓展的背景下,由于不同地区在贸易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通过商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使得世界的经济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而在此期间,中国由于受到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地影响,商业发展一直相对缓慢。
没有了商业为经济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经济在明朝之后就逐渐停滞不前。
因此,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使得它具备了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三、利益动机
在工业革命初期,由于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对于工业成品的需求无比巨大。
而手工工场的生产速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
因此,在更大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工场主自发的寻求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在利润的吸引下,技术改良拉开了序幕。
反观中国,一直以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从事生产的产出除供一家人的口粮外,已经剩余不多,而往往还要缴纳繁重的税务,所以农民常常是不得温饱的。
因此,农民必须通过家庭手工业来补充个土地的产出,通过出售手工业产品获得收入以补充口粮的不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手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在市场刺激下的主动反应,而是迫于生活压力的被动应对。
另一方面,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阻碍商品生产,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成长。
因此,世界市场带来的利润刺激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技术条件和人才储备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技术革命,所以技术条件是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原动力。
在工业革命期间,珍妮纺纱机、蒸汽机、动力织机、科尔尼锅炉、蒸汽机车等一系列设备的发明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能够在方方面面顺利进行。
而手工工场等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像瓦特、史蒂芬孙等人原来都是工厂中的工人,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发明或改良了技术和设备。
而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培根、牛顿等。
这其中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这些人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而中国却因为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足被工业革命拒之门外。
中国并不缺少科学知识,但中国缺乏把科学知识大规模运用于生产和实践的精神。
而在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兴文字狱,结果残害了大量的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从而扼杀了中国的创新精神。
因此,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上的优势使得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得以迅速发展。
五、制度保障
除了经济因素,制度保障也是在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重要因素。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不再受到一个人的控制,经济增长也不会因为有可能威胁到国王的个人权力而受到压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使得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有了政治可能。
而在此之后,英国通过多次政治努力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府。
政府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促使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环境的形成。
在氛围下,英国的经济制度也有了质的创新。
例如金融制度的建立;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清算制度的建立以及股票市场的形成。
同时,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也为英国的商业活动设定了规则,从而使得市场能够持续运行和健康发展。
在这样一种有利的环境下,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也有了政治上的保证。
相较于英国,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则落后许多。
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就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考虑的最主要是稳定自己的政权。
因此,一切可能会影响到政权稳定的经济活动都会被加以限制。
而在清朝大力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切断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得中国商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也就没有了大规模生产以及进行工业革命的动力了。
因此,英国实行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使得其贸易和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结语
鉴于以上原因,英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以及提供了一系列有利的条件,使得工业革命在英国能够顺利开展。
通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在世界市场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而在此期间,中国由于仍然处于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下,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对外经济更是遭到了扼杀,因而工业革命也离中国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