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及防范

合集下载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体检中心是人们进行日常健康检查和体检的重要场所,静脉采血是其中一个常见的检查项目。

静脉采血是通过针头刺入患者的静脉,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进行检查。

虽然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规的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由于静脉采血过程中需要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或者出现出血和hematoma 等并发症。

对于静脉采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脉采血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和护理操作的重视,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加强对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的研究和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可以帮助提高工作人员对护理过程的认识和护理水平,减少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还将强调加强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并提出加强培训和指导的建议,以确保体检中心静脉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体检中心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1. 静脉穿破:在插管或抽血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静脉穿破,引起出血或血肿。

2. 血管损伤:在插管过程中,如果插入的角度不正确或操作不准确,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引起血管内出血。

3. 血栓形成:长时间停留针头在血管内,或插管时针头不稳定,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血液流动。

4. 感染风险:在插管或抽血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可能会造成感染,引起红肿、发热等症状。

浅谈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及防范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是体检者最怕的,也必备的一项操作。

而采血室作为体检中心的窗口单位,是护士与体检者接触最密切的地方,也是体检中心容易发生风险的场所[1]。

如何做到既保护受检者的安全,减少或避免意外发生;同时也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避免本身的职业风险危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风险因素1.1 护理风险因素1.1.1护士风险意识不够,对抽血室风险的发生预计不足,制度不够严密,预防措施不到位。

如抽血前未询问体检者晕针晕血史,抽血后未告知按压穿刺部位注意事项等。

1.1.2服务意识薄弱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回答问题不耐心。

1.1.3操作技术不熟练护士在采血时反复穿刺,或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血标本溶血、凝血、采血量不够做试验室检查等。

1.1.4护士责任心不强进行操作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条形码错漏不能及时发现,条形码贴错试管,漏检项目等护理差错。

1.1.5体检人员过多,护士过于疲劳,增加差错风险。

1.1.6体检人员不按照护士介绍的方法按压针眼处,导致穿刺部位瘀血、肿胀甚至血液外溢等引起体检者不满。

1.2 护士职业风险因素1.2.1针刺伤:采血过程中,除下针帽、穿刺、将采血针尾插入负压试管、换试管、拔针、将污染采血针丢入利器盒中,每一个步骤均有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1.2.2皮肤粘膜的职业暴露:采血室护士每天需要为大量的体检人员采血,静脉穿刺及拔针瞬间的血液飞溅,采血针各处破漏,试管破裂引起的抽血时血液外漏、拔针后体检人员按压不正确引起的血液外溢,都可能污染护士的皮肤粘膜[2]。

1.2.3自我防护意识差:采血室护士每天采血操作完毕均要对采血室内所有使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医疗垃圾、污染的利器盒,有些护士在操作中不谨慎,导致针刺伤等意外发生。

2.预防风险措施2.1 防范风险的措施2.1.1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了解抽血室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的意义,实施以预防为主的防范措施,而不是发生风险事件后消极的处理问题。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已成为常规的医学操作之一。

虽然静脉采血是非常常见的操作,但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因为会涉及到很多风险。

因此,为了提高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和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护理团队必须对静脉采血实施风险管理。

一、静脉采血的风险1.伤口感染静脉采血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若没有正确操作,则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导致严重的疾病。

2.静脉病变静脉作为重要的血管,如果连续多次被针刺可能会导致静脉病变,进而引发其他疾病。

3.疼痛静脉采血时使用针头进入静脉,如果操作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疼痛。

二、风险管理的应用1.掌握正确的静脉采血技巧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正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前医护人员可通过培训、模拟操作、展示视频等方式实现技能掌握,避免在实际操作时造成危险。

2.选择合适的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也是保证操作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体检中心应该采用经过认证的采血设备,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

3.遵守消毒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消毒药物,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染疾病的风险。

4.开展培训和教育持续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更加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管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施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因为操作过程中的疏忽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病人出现意外情况。

三、总结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静脉采血安全性的必要措施,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设备,掌握正确的采血技巧及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采血相关疾病和伤害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门诊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

门诊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

门诊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门诊采血室是医院中常见的诊疗环节之一,但在该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护理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事件包括:
1. 采集患者的血样时,由于护士操作不当或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血管坏死、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由于采血室的环境条件较为拥挤,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由于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可能会出现操作疏忽、工作失误等问题,导致采血失败或者误伤患者。

为了防范门诊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 对护士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其采血技能和操作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对采血室的环境进行卫生消毒,做好交叉感染的预防工作。

3.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疏忽和失误的发生。

4. 采用先进的采血设备,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对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总之,门诊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和防范对策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1 -。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是非常常见的检查项目,在保障病人健康的护理人员也需要重视采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采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输液反应风险以及采血后可能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静脉采血的操作规范和护理技能,保障病人在接受静脉采血时的安全和舒适。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采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在采血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在消毒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针头进入患者的血液中,引发感染。

在静脉针穿刺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正确选择穿刺点,可能会损伤到患者的神经血管,引起出血或者神经损伤。

如果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完全按照无菌操作要求,也容易造成采血部位的污染,引发感染。

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正确选择穿刺点,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还包括输液反应风险。

静脉采血后,如果护理人员在输液操作中没有正确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温度等因素,可能会引起输液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如果使用的输液液体不符合患者的病情需要,也会引起输液反应。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后的输液操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液体选择,以降低输液反应的风险。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还包括采血后可能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在采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头晕、出血过多等不良症状,甚至还可能会引起感染性疾病。

护理人员需要在采血后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民对于健康的要求及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医院也由原本单一医疗服务型向医疗保健综合模式转变,因此设置体检中心的医院比例越来越高,而未依托医院、独立成立的体检中心数量也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生临床事故风险逐渐提升,比如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针刺伤等意外情况,这需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受检者满意度,优化体检中心采血服务。

关键词:体检中心;采血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对策随着国民对于体检需求的不断攀升,不仅是各层医疗机构内开设体检中心,各种类型的专门体检中心也并不少见。

因此如何提高体检中心服务质量,保证体检服务质量就成了亟待解决的热门课题。

而采血是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采血归属于侵入性护理操作,因此很多参检人员因采血穿刺疼痛、晕血等原因出现恐惧、抑郁、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体检项目的完成可造成一定的障碍,或出现不良并发症,不利于参检人员的身心健康[1-2],因此需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以采血为代表的护理操作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采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参加人员的满意率。

现将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护理管理对策综述如下,旨在为体检中心采血室加强服务质量时提供依据。

1.护理风险1.1体检人员对于参检人员而言,其自身存在的采血相关护理风险主要内容如下:(1)对护理人员存有过高期待,希望一针见血,但若血管条件较差,未能初次静脉穿刺就成功,参检人员或多或少出现不满情绪,可能表现在语言或行为方面,甚至发展护患纠纷,干扰体检中心正常工作。

(2)部分参加人员体质较弱、晨间未进食或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在采血过程中晕针,以头晕、汗出淋漓、倒地后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3)依从性较差,在护理人员告知采血相关操作的配合方法之后依然不愿意主动配合,甚至导致采血局部出现瘀血、痛甚、肿胀等不良反应而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3]。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体检中心是人们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场所,其中的静脉采血实施护理是体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较为常见的医疗操作。

但在进行静脉采血实施护理时,由于人体的生理特点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做好静脉采血实施护理的风险管理,对体检中心的健康服务质量和患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静脉采血实施护理存在的风险在进行静脉采血实施护理时,存在着多种风险和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风险: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操作不到位,很容易带来感染风险,可能导致患者感染乙肝、丙肝等病毒。

2. 出血风险: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如果针头插入位置不准确或者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出血不止,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炎症、肿胀等情况。

3. 静脉穿破风险: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操作人员需要准确把握针头插入的深度和角度,否则可能导致静脉穿破,影响采血效果。

4. 误伤风险: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如果操作人员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不清或者操作手法不熟练,可能会误伤患者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以上这些风险,都需要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实施护理时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防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的首要措施。

体检中心应当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时能够熟练、规范地完成各项操作流程,降低因技术不当带来的风险。

2. 加强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时,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洗手、换装、穿戴手套等无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化,减少感染风险的发生。

3. 规范操作流程体检中心应建立健全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要求和约束,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要求,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4. 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安全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过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的意外伤害。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分析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体检的重要性,而体检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且必要的医疗行为,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护理风险,因此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一、患者的安全风险静脉采血过程中,护士需要穿刺患者的静脉进行采血,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静脉采血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他们的血管比较脆弱,采血时易出现血肿和血管破裂,甚至可能造成出血或组织损伤。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特殊性,采血时容易引起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甚至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采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避免采血过程中发生意外。

二、交叉感染的风险静脉采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

如果采血器具未经严格消毒,就会导致血液中的病原体和细菌进入到其他人体内引起感染。

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穿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对采血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护理操作风险静脉采血是一项医疗技术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操作风险,如不合理的操作方法、误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偏离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耐心,确保操作无误;同时要注意操作前后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信息安全风险由于体检中心需要对患者进行信息录入和管理,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保密信息,因此存在着信息安全风险。

如果信息管理不当,可能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为此,体检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保障患者隐私和管理信息的安全。

护士也要严格遵守信息管理规程,确保患者的信息不受泄露和滥用。

同时,需要对信息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静脉采血是体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护士遵循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了解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及防范
发表时间:2017-01-06T15:19:47.7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8期作者:江舒琪[导读] 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是体检者最怕的,也必备的一项操作。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江苏南京 210042)
【关键词】体检;采血;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69-02 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是体检者最怕的,也必备的一项操作。

而采血室作为体检中心的窗口单位,是护士与体检者接触最密切的地方,也是体检中心容易发生风险的场所[1]。

如何做到既保护受检者的安全,减少或避免意外发生;同时也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避免本身的职业风险危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风险因素
1.1 护理风险因素
1.1.1护士风险意识不够,对抽血室风险的发生预计不足,制度不够严密,预防措施不到位。

如抽血前未询问体检者晕针晕血史,抽血后未告知按压穿刺部位注意事项等。

1.1.2服务意识薄弱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回答问题不耐心。

1.1.3操作技术不熟练护士在采血时反复穿刺,或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血标本溶血、凝血、采血量不够做试验室检查等。

1.1.4护士责任心不强进行操作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条形码错漏不能及时发现,条形码贴错试管,漏检项目等护理差错。

1.1.5体检人员过多,护士过于疲劳,增加差错风险。

1.1.6体检人员不按照护士介绍的方法按压针眼处,导致穿刺部位瘀血、肿胀甚至血液外溢等引起体检者不满。

1.2 护士职业风险因素
1.2.1针刺伤:采血过程中,除下针帽、穿刺、将采血针尾插入负压试管、换试管、拔针、将污染采血针丢入利器盒中,每一个步骤均有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1.2.2皮肤粘膜的职业暴露:采血室护士每天需要为大量的体检人员采血,静脉穿刺及拔针瞬间的血液飞溅,采血针各处破漏,试管破裂引起的抽血时血液外漏、拔针后体检人员按压不正确引起的血液外溢,都可能污染护士的皮肤粘膜[2]。

1.2.3自我防护意识差:采血室护士每天采血操作完毕均要对采血室内所有使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医疗垃圾、污染的利器盒,有些护士在操作中不谨慎,导致针刺伤等意外发生。

2.预防风险措施
2.1 防范风险的措施
2.1.1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了解抽血室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的意义,实施以预防为主的防范措施,而不是发生风险事件后消极的处理问题。

如抽血前询问晕针晕血史,对确有晕针晕血经历的体检人员可以采取卧位采血,准备好热水、糖块、50%葡萄糖等物品,采血后受检人员须休息观察五到十分钟后,无异常方可离开。

2.1.2竖立以“体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耐心向每一位体检者解释采血前后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消除体检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采血。

对待害怕采血的体检者,护士采取一边聊天一边抽血的方式,分散体检者的注意力,避免或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

采血选择血管时,要耐心、细心,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保证一针见血,减少体检者的疼痛。

穿刺不能一针成功时,向体检者道歉并取得谅解再重新穿刺。

2.1.3强化操作技术训练体检中心采血工作采血不但要求穿刺技术过硬,还要操作速度够熟练,操作中还要密切注意观察体检者状态的变化。

这就对采血室护士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科固定2名高年资、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长期担任采血工作,并采取老带新模式,提高采血成功率。

晕针晕血者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1.4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一人一巾一管一带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证体检者的安全。

采血室每天工作结束后,桌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1.5采血室要求有宽敞的房间、明亮的采光、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舒适的环境能减少体检者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更容易配合护士采血[3]。

2.1.6合理安排每天体检人员的数量,可有效避免护士因过劳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发生。

2.2 防范护士职业风险因素
2.2.1良好的沟通整洁的仪表、愉悦的表情、和蔼的语言、熟练的操作都能给体检者带来信任感、安全感。

如:“您好,您请坐,谢谢您的合作。

”等等。

2.2.2严格护理操作规范对新进或转科护士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有计划的安排全年科内护士培训,加强职业防护安全知识教育,将职业风险、标准预防、锐器伤防护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规范授课[4],提高护士的采血过程中防范意识。

2.2.3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这充分说明了在操作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同时佩戴手套也能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护士在采血室工作时皮肤粘膜被血液污染。

因此要求在做采血操作时护士必须佩戴手套。

3.讨论
体检中心采血室的风险因素不但威胁着体检者的安全,也威胁着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医院管理层不但要加强针对体检者的风险管理,也要加强护士对自身职业防护的管理,并且切实的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即给体检者营造一个放心、安全、舒适的体检环境,也使得护士能在安全的职业环境下安心的为体检者做好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2]刁建华,长素香.体检中心抽血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36.
[3]张景雪,孙利萍.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管理[J].中外医疗,2010,29(9):130.
[4]江丽萍,干秀萍,桑海进.消化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3):262-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