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浮针疗法治疗2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浮针疗法治疗2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浮针疗法治疗2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比较浮针疗法、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浮针疗法组、火针疗法组和电针疗法组各22例。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无痛握力测试(PFG)评分。

结果:治疗前三组V AS、Mayo肘关节功能及PFG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V AS评分下降,而Mayo肘关节功能及PFG评分增加(P<0.05);浮针疗法组和火针疗法组V A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低于电针疗法组(P<0.05);浮针疗法组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和PFG评分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

结论:浮针疗法可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局部疼痛,恢复其前臂握力和肘关节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perficial needle therapy,fire-needle therapy and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for lateral epicondylitis. Methods:Sixty-six lateral epicondylit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uperficial needle group,a fire-needle group and a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ith 22 cases each. The pain degree,Mayo score and PFG sco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 AS,Mayo and PFG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V 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yo and PFG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 AS scores in both the superficial needle group and fire-needle group (P>0.05)and The V AS scores in the superficial needle group and fire-needl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P<0.05). Mayo scores and PFG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superficial needle group than the other groups (P<0.05). Conclusion:Superficial needle therapy can relieve local pain and restore a good elbow function and grip strength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patients.KEy WORDS lateral epicondylitis;superficial needle therapy;fire-needle therapy;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網球肘”,以疼痛和活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慢性、劳损性疾病。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

2 结 果

显效 1 , 效 8例 , 7例 有 无效 1 , 例 总有 效 率 9 %。 6
甘 厚 味者 , 热 蕴结 , 液为 痰 , 痰 浊 内盛 , 加 丰 隆 以清 热 化 湿 炼 致 故 脾 必 脾 故 ‘ 陈 某 ,男 , 岁 ,02年 2月 5 日初 诊 。诊 见 :患 儿 身 高 痰 。而 饮食 不 节 , 失健 运 , 脾病 及 肾 , 肾 阳虚 , 加 阴 陵泉 8 21 10m, 重 3k , 胖 边有 齿 痕 , 濡 细 。家 长 代诉 患 儿 曾 5 以温 阳健 脾 。亦 有情 绪 郁 闷者 , 气 郁结 , 机 不 畅 , 微瘀 积 , 2c 体 5g 舌淡 脉 肝 气 精
伸 腕 和前 臂旋 转 功 能 障碍 为 主要 临 床表 现 ,是 临 床 常见 多 发 病 肱 骨 外上 髁前 缘 凹陷处 ; 一 穴 为肱 骨 外上 髁髁 体 后 缘 凹陷 处 。 另 之 一 , 发 于 网 球运 动员 、 瓦工 、 工 等 前臂 劳动 强 度 较 大 或 1 . 作方 法 : 好 的阿 是 穴上 , 好 砖 木 .2操 3 在选 用碘 伏 局 部 消毒 , 手 固定 左 经 常参 加 前臂 运 动 的人 群 。 本病 在 临床 上 治疗 方 法 较多 , 疗 效 穴 位 , 手 握 持 针具 , 针 尖 及 部 分针 身 在 酒 精 灯 上 烧红 后 , 但 右 将 对 大多 欠 理 想 , 且容 易 复 发 , 而用 火 针治 疗却 有 独 特 的疗 效 。我科 准 局 部 阿是 穴 , 迅速 垂 直 刺 人 病 所 , 即急 速 出 针 , 随 出针 后 如有 于 20 年 0 月 一0 2 o 08 1 2 1 年 3月 间 ,运 用 火针 治 疗肱 骨 外 上髁 炎 出血 , 用 消毒 棉 签 按 一 下 针 孔 , 可 当天 不 要 用 水洗 , 持 创 口干 保 3 例 , 得 了较 好 的 效果 , 总结 报 道 如 下 。 8 取 现

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

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

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李文纯;谢文娟;曾文璧【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针灸治疗,治疗组以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次后进行评定,观察其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09【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毫火针;浮针【作者】李文纯;谢文娟;曾文璧【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常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可伴有前臂放射性疼痛,前臂旋前时疼痛加重。

该病发病缓慢,虽有自愈性,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逐渐表现为患肢前臂肌力下降,不能抓持重物,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本研究旨在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8.92±5.72)岁;病程15d至2年,平均病程(8.4±1.5)周。

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29岁,平均年龄(37.29±5.12)岁;病程18d至2.5年,平均病程(8.1±1.7)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1]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

27例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27例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关 键词 : 浮针 疗 法 ; 肱 骨外上 髁 炎; 针 灸 电针 疗法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6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6 ) 1 1 — 0 1 3 4一 O 1
肱 骨外 上髁炎 的发 病较 为缓慢 。在发 病初期 , 患 者会在 肘关 节外 ( %) 表示 , 采用 检 验 。P< 0 . 0 5 表示 差异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 上方 活动 时感 到疼 痛 , 当患者 在 用力 握 物 、 拧毛 巾和提 壶 时会 加 重疼 2 结 果 痛感 。在发 病后 期 , 患 者不 仅 在伸 碗 或执 筷 时会 感 到疼 痛 , 在 阴雨 拉时 , 会使 患者 出 现 不 同程 度 的 急慢 性 积 累 性损 伤 。本 次选 取 2 0 1 2 观察组 总有效 率 为 9 2 . 3 %, 对照 组 总 有效 率 为 7 1 . 4 % 。两 组 总
患 者采 用浮针 疗法进 行 治疗 , 对照组 患者采 用针 灸 电针 疗 法进 行 治疗 , 观 察两组 患者 治疗效果 。结果 : 观 察组 总有效 率为 9 2 . 3 %, 对照 组总有
效率 为 7 1 . 4 % 。 两组总 有效 率 比较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结论 : 浮针 治 疗 法治疗肱 骨 外上 髁 炎具有 良好 的疗效 , 能 够在 短期 内减轻 患者 的痛 苦 , 是 一种 简单 、 廉价 和安全 的方 法 , 适合基 层 医院推 广 、 运 用。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 比较 [ n ( %) , %】
天时 患者 的病 情也会 加重 。当前臂伸 肌群 发生反 复或 强烈 的收缩 、 牵 有效率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见 表 1 。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基础研究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黎沛裕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 浙江省台州市 317523【摘 要】目的:讨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32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均实施针刺联合手法治疗。

结果:显效的患者为14例,有效的患者为17例,无效的患者的为1例,有效率为96.88%,且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程有关,刚发病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最显著。

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其临床意义较为深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针刺配合手法;肱骨外上髁炎;临床效果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肘外侧持续性疼痛、握物无力、易失手落物等情况,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骨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于该疾病,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达不到痊愈的目的,近年来,其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1],本文特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研究的方向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对32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32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为(41.2±3.1)岁,病程3d~35d,平均病程(16.2±2.1)d,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受伤史,有些却有打羽毛球或网球的情况,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肘关节外侧疼痛,病程较长的患者,其肘关节疼痛时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影响睡眠。

1.2 方法对以上患者均实施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其中针刺疗法方式为取患者的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针刺20min,而手法治疗,取患者的坐位,让患者的患肢前臂旋前。

腹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网球肘28例

腹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网球肘28例

为两组 。治疗组 2 8例 , 其 中男 l 2例 , 女1 6例 ; 年龄最小 2 3岁 , 最 大5 4岁 ; 病程最短半个月 , 最长 1 a 。对照组 2 0例 , 其 中男 8例 , 女 1 2例 ; 病程最短半个月 , 最长 1 a 。两组病例性别 、 年龄、 病程 、 病情轻重 比较均无显著 } 生差异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失, 持物无疼 痛 , 肘部活动 自如 ; 好转 : 疼痛减轻 , 肘部功能改善 ; 无效 : 症状无 改善。
3 . 2 治疗结 果( 见表 1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共观察 4 8例 患者 , 均 为柳 州 市 中医 院针 灸 门诊 患 者 , 随机 分
参考文献 :
[ 1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S ] .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4 . [ 2 ] 薄 智 云. 腹针疗法 [ M] . 北 京: 中 国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1 9 9 9: 9.
两组均 2周为 1疗程 , 隔3 d再 进行下一疗 程 , 2个 疗程 后
上, 也是 胃经之穴 , 胃经多气多血 , 针 刺该穴 有推动 气血运 行 的 作用 , 腹 针中用于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 的疾 患 ; 上风湿点是经验 穴, 在腹 部全息图 中对应肘 部 , 可疏通 患肢 经气 。诸穴 合用 , 以
达调节气血 、 补益脾肾 、 疏通经 络之功效。而火针集毫针激发经
中医外治杂志
2 0 1 3年 4月第 2 2卷 第 2期

4 7・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观察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观察

口 非药物 疗 法 口
火针 治疗 肱 骨外上髁炎 3 3例观 察
王松 清
( 深圳 市春 天 医院 , 东 深圳 5 80 ) 广 1l1
[ 中图分类号] 26 2 [ R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O4— 84 2 o )2 7 3 O 1o 2 l (0 8 1 — 8 一 2
效率比较, 也有显著性差异( = .7P< .5 。 50 , o0 )
5 讨 论
性别 、 年龄 、 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0 0 )具 有可 P> .5 ,
比性 。 2 治 疗 方法
肱骨外上髁炎西 医有两种学说 。损伤学说认为 由
于 长期 劳损 , 肌腱 起 始 处 肌纤 维 撕 裂 , 部 轻微 出血 , 伸腕 局
两 组痊 愈率 比较有 显著 性差 异 ( = .2 P< .5 ; 有 6 4 , 00 ) 总
共6 6例, 均为门诊患者 , 分为两组。治疗组 3 3例 , 男
l 例、 l 例 , 侧 1 例 、 侧 1 , 7 女 6 左 9 右 4例 年龄 2 6 0~ 5岁 , 病 程 1 月~ 个 2年 。对 照组 3 , l 例 、 l , 侧 1 3例 男 6 女 7例 左 8 例、 侧 l例, 右 5 年龄在 1 ~ 0岁 , 程 1 8 7 病 0天 ~ 2年 。两组
(82 , 1.%) 总有效率 8 8 1 %。两组痊愈率及 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 0 o ) P< . 5 。结论 : 火针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临床 疗 效 髁 炎 ; 针 ; 火 阿是 穴 ; 照 治疗观 察 对 肱骨 外上 髁 炎 是 前 臂 伸腕 肌 群 的起 点 部 反 复 受 到 牵 病变部 位 , 手持酒 精灯 。将 针 置于 火焰 的外 13 , 加 左 /处 先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11-30T05:48:24.25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8月15期作者:于文静陈芳[导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于文静陈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某医院康复医学科符合要求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隔姜灸+浮针)和对照组中(隔姜灸)各自30例。

在治疗前后通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法、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观察两组病人伸肌总腱厚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的各项疼痛得分均下降,各项功能得分均有所提升,并且实验组疼痛减轻显著,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而实验组的疗效则显著好于对照组,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恢复有着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浮针疗法;隔姜灸;肱骨外上髁炎;疼痛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和肱桡关节滑囊炎,是一种因为前臂的伸肌起点处受到多次反复牵拉受损从而导致肘关节外上髁处疼痛,进而影响手腕功能活动和肘关节活动的一种劳损性疾病[1]。

根据肱骨外上髁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发病率高达1%~3%[2],该病往往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肢的功能活动,而且该病往往难以治愈,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一、研究现状该病往往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肢的功能活动,而且该病往往难以治愈,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针灸、体外冲击波、电刺激、手法、局部药物及血制品注射等,中医中治疗本病有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和中成药膏等方法。

近年来,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陈霞等人研究指出,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操作简单,经济廉价,效果明确,在临床应用广泛[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文纯(1987-),男,汉族,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与机理。

E -mail :lee-wenchun@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李文纯谢文娟曾文璧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佛山528300【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针灸治疗,治疗组以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次后进行评定,观察其VAS 评分及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 评分、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毫火针;浮针【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9-0118-03Clinical Observation of 30Case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Supra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with theFloating -needle and the Femtoneedle LI WenchunXIE WenjuanZENG WenbiShunDe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oshan 528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on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Methods 60patients with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VAS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fter 3times of treatment.Results VAS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on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 wa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Supra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Fire -needle ;Floating -needle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常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可伴有前臂放射性疼痛,前臂旋前时疼痛加重。

该病发病缓慢,虽有自愈性,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逐渐表现为患肢前臂肌力下降,不能抓持重物,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本研究旨在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3 57岁,平均年龄(38.92ʃ5.72)岁;病程15d 至2年,平均病程(8.4ʃ1.5)周。

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 29岁,平均年龄(37.29ʃ5.12)岁;病程18d 至2.5年,平均病程(8.1ʃ1.7)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1]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

①起病缓慢,肘外侧疼痛,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拧毛巾、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②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桡关节处有明显压痛点;③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s 征)阳性;④X 线检查多属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或骨膜肥厚影像。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 60岁,男女不限;③近1周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④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①惧怕针灸,有晕针病史;②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异常,或是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病患者或妊娠期妇女;④拟施针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1.5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①符合纳入标准纳入后,因个人原因或其它不可抗力因素不能接受治疗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能遵守研究的基本规则;③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接受试验。

1.6治疗方法1.6.1对照组:参照《针灸治疗学》[2]颈椎病的针刺治疗方法。

①针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73244,规格为0.30mmˑ40mm)。

②取穴:以肘关节局部手阳明经腧穴为主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③操作:手阳明经穴按常规针刺,阿是穴作多向透刺后作温针灸,留针30min。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1.6.2治疗组:(1)浮针治疗:①针具选择: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次性浮针针具(生产批号:20171122,规格:中号)。

②进针点定位:首先标记患侧肱骨外上髁局部压痛最明显点A,然后沿伸肌肌群走行,距离A点约6 8cm处,标记为进针点B。

③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患侧肘关节屈曲约90ʎ,用医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左手将进针点皮肤提捏,右手使用进针器将浮针与皮肤呈15ʎ 25ʎ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进入皮肤。

将针芯退至卡槽处,右手持针柄,以进针点为支点进行扇形扫散动作,幅度大约40ʎ,每分钟扫散60次,大约扫散2min。

扫散同时配合相应的再灌注活动:患者屈肘30ʎ同时嘱患者用力屈曲前臂,同时医者予相反方向同等力量的外力抗阻;治疗完毕后抽出针芯,用医用输液贴固定软套管,嘱患者留置软套管4h后自行拔出软管并按压针孔3min。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2)毫火针治疗:浮针治疗完毕后,患者继续取仰卧位,将患侧肘关节屈曲约90ʎ,在A点处常规局部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酒精灯靠近A 点,右手持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73241,规格为0.30mmˑ25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通红,然后迅速刺入A点,并快速拔出,重复针刺2 3次(每针只用1次),针刺后用跌打万花油(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3475)涂抹A点,针刺当日针刺处不能接触水。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1.7观察指标观察两组VAS疼痛视觉评分。

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

1.8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

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有效:主要症状部分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有改善;无效:症状、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

1.9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ʃ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VAS评分比较两组VAS评分均符合正态分布。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对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两组VAS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7.14ʃ1.16 3.50ʃ1.69治疗组307.23ʃ1.18 1.67ʃ1.23*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和73.3%(P<0.05)。

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对照组30598846.773.3治疗组308128266.7*93.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一般是因急慢性劳损所致,肘部不正确或过度作前臂旋前动作,使肱骨外上髁部位软组织出现牵拉、撕裂,继而出现无菌性炎症,最后导致本病。

反复的肘关节运动可使前臂伸肌腱、肱桡肌肌腱、肱三头肌内侧头肌腱以及旋前圆肌肌腱等肌腱发生损伤,从而导致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

骨膜和肌筋膜的病变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病变组织。

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机制包括微血管神经束的卡压、桡神经分支受累学说、炎症变性学说等假说[4]。

肱骨外上髁炎在中医学范围内属于“肘劳”、“筋伤”、“痹症”范畴,《素问》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之所闭,不得通行而痛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中医学认为,长期从事伸腕、旋前等活动,使经筋损伤,瘀血内阻等均能导致肘部经气不通;劳累汗出,营卫不调,寒湿热侵袭经络,使气血堵塞,不通则痛,从而生本病。

根据肱骨外上髁炎属于经筋病范畴,临床中运用针刺痛点治疗筋痹[5],有疏通经络、通畅气血的作用,从而改善局部经筋的病理状态。

有研究显示,在病变部位或附近部位浅刺,能有效改善疼痛的程度,且粗针的疗效较佳[6]。

本研究采用浮针结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其中浮针是运用特制针具在病变附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结合再灌注手法的一种疗法。

其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其操作难点在于目前需凭借医者指下触摸的经验寻找患肌,通过扫散及再灌注,从而缓解患肌的痉挛状态,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其中扫散用以消除肌筋膜触发点,解除局部病变组织对血管的压迫,从而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进入病变组织;再灌注是对病变组织进行牵张,为血流的循环提供动力,进一步改善患肌缺血缺氧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