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

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在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后不可避免引发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治疗经验对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回顾。
结果在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时,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器具等因素非常容易引起不同的并发症。
结论充分了解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掌握相应的处理办法,在发现并发症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的维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防治措施运用局部麻醉药,例如:普怒卡因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来使患者的身体暂时性地阻断某一部分的神经末梢和纤维传导的感觉,在缓解某区域疼痛的同时,其他部位的感觉并不会伴随消失,患者同样能够以非常清醒的神智进行相关治疗,这种方法就是成为局部麻醉。
该方法多应有于口颌面外科手术中,例如对患者进行拔牙、牙槽骨修整术以及进行清创缝合等较为小型的手术。
在口腔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有冷冻麻醉、传导阻滞麻醉、浸润麻醉以及表面麻醉四大方法。
由于麻醉面积不大因此对患者所造成的生理干扰也相对较小,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局部麻醉药物本身或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某些并发症,严重情况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因为,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掌握相应的处理办法。
现将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总结如下:1 注射针折断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运用浸润或传到阻滞两种麻醉方法来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注射针通常非常细小或者由于针头较短,因此在使用时,导致针头被折断而进入到患者口腔组织内。
该情况,通常出现在对齿槽神经进行传导阻滞麻醉的过程中1。
而导致注射针折断则主要是由于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注射针头,或者注射针头出现了锈蚀,同时针头缺乏弹性等也会导致该情况的发生;在进行阻滞麻醉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注射针深入到口腔内部并刺入到组织中,这时若冒然进行移动,就可能都导致注射针被折断;或者是由于操作不当,将针过分弯曲超过了其承受能力,进而引发注射针折断;当注射针进入到韧带、骨孔、骨管时操作力量过大,或者由于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而引起注射针被折断。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临床表现及治疗

并发症
• 晕厥 • 过敏反应 • 中毒反应 • 注射区疼痛 • 血肿 • 感染
• 麻醉后的黏膜病变 • 注射针折断 • 暂时性面瘫 • 感觉异常 • 暂时性牙关紧闭 • 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全身并发症 >>晕厥
• 晕厥(Fainting)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 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一般可由患 者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 以及疼痛等因素诱发。
2024/7/24
全身并发症 >>过敏反应
• 过敏反应有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两种类型 • 即刻反应是用极少量药物后,立即发生严
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轻者、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甚 至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 延迟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偶 见荨麻疹、药疹等。
2024/7/24
全身并发症 >>过敏反应
• 防治:术前仔细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酯类 麻药如普鲁卡因可出现过敏反应。目前多 用酰胺类的利多卡因,一般无过敏反应。
• 进行局部麻醉时,推注药物速度要慢,注
意观察,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注
射,反应轻者按晕厥处理,严重者应立即
抢救,给予静脉推注安定,给氧、解痉、
• 发作的前驱症状是患者感到头晕、胸闷、 恶心等。临床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全身冷 汗、呼吸短促,早期脉搏缓慢,继而脉搏 快而弱。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血压下降、呼 吸困难以及短暂的意识丧失。
2024/7/24
全身并发症 >>晕厥
• 防治:术前检查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如 患者身体虚弱、饥饿、疲劳或局部疼痛明 显应暂缓手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在局 部麻醉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有晕厥 发作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放平 椅位,使患者头低、脚高。松解衣领,保 证呼吸通畅,情况严重者可针刺或指压人 中,氧气吸入,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并发症的临床应急操作

30
麻醉区域及效果 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
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 应的颊侧软组织可被麻醉
31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药注射入
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又称
腭大孔: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的重点,软硬腭交 界前约0.5cm。(覆盖其上的小粘膜可见凹陷)
注射时 1、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60度 2、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腭粘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
0.4cm,下颌磨牙牙合平面上1cm。
注射时:
1、患者取坐位,
,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2、注射器在对侧下颌前磨牙区,
注射针与中线成450角向后外
方刺入进针点,深达2-2.5cm,
下颌神经后缘的 。
3、回吸无血,可推注药物2-3ml。
37
38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意事项
1、探及骨面后,边推边缓慢注射,可较好麻醉下 牙槽、颊、舌神经 2、要确保回抽无血后方能注射 3、注射前,应检查针头有无倒刺。 4、局麻注射应遵循先里后外的原则,以防将前部 污染组织带到深层组织,造成感染。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是将药物注射于
神经,又称
。
以麻醉上牙槽后
进针点: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口腔前庭沟(第二磨牙未萌出的 儿童,于第一磨牙远中颊侧前庭沟注射)
注射时:1、患者采取坐位,头微后仰,上颌牙平面与地平面成45 度,半张口。 2、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度,向上后内刺入。 3 、 进 针 时 针 尖 沿 着 上 颌 结 节 弧 形 表 面 滑 动 , 深 约 1516m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2mm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2)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
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
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
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
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
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减小组织创伤。
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请心血管科、血液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处理:若局部已出现血肿,立即停止注射,压迫止血,给予冰敷。
为避免局部感染和血肿扩大,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药。
避免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
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肿吸收消散。
(二)牙关紧闭(Trismus)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较为少见。
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而出现牙关紧闭。
另外,注射针刺破颞下窝内血管形成血肿、局麻药对骨骼肌的毒性作用、注射针头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以及注射针污染造成的深部组织感染也可造成牙关紧闭。
局麻所致的牙关紧闭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在2~3h内自行恢复。
血肿和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在血肿消退、炎症控制后,也会逐渐恢复。
局麻意外并发症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概述局部麻醉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牙科、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操作中。
然而,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并发症,如晕厥、过敏反应、中毒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及流程。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局部麻醉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2. 及时、有效地处理局部麻醉意外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局部麻醉意外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预案内容1. 晕厥(1)症状: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严重者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2)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注射,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放低,保持呼吸道通畅。
- 松解患者衣领,给予保暖。
- 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 针刺人中穴,观察患者反应。
- 如患者意识恢复,可给予少量糖水或葡萄糖液。
-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 过敏反应(1)症状: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低血压、休克等。
(2)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注射,观察患者反应。
-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嗪、钙剂等。
- 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 如患者出现休克,立即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补充血容量。
-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中毒(1)症状: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抽搐、昏迷等。
(2)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注射,观察患者反应。
- 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 静脉注射葡萄糖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静脉注射地西泮,控制抽搐。
-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4. 注射区疼痛、水肿或血肿(1)症状:注射区疼痛、肿胀、瘀血等。
(2)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注射,观察患者反应。
- 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 如出现血肿,给予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穿刺抽吸。
- 如疼痛持续不缓解,可给予镇痛药物。
四、预案实施1. 医护人员应熟悉本预案及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摘要】口腔局部麻醉是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13%,其中大部分是可逆的,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2 大类。
不同类型较多在临床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因此,对于口腔医师来说,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是一项必备的口腔技能。
【关键词】口腔局部麻醉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口腔局部并发症是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仔细操作、合理控制麻醉剂用量,口腔局部麻醉技术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13%。
本文挑选一些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对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简要论述。
1.全身并发症1.1 晕厥晕厥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是口腔局部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主要是由伤害性刺激引起三叉-迷走神经反射,激活副交感神经导致短暂的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如果饥饿。
疲劳。
恐惧等情绪可以加重伤害性应激刺激反应,导致晕厥出现。
预防及处理: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晕厥后反应,对于反复发生晕厥的患者可以通过吸入或口服进行镇静处理,此外,可在注射点进行表面麻醉,或者注入少量麻醉剂后再进针以减少疼痛刺激,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意外发生。
1.2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突出的表现在酯类局麻药当并不多见,可分为延迟反应和即刻反应,延迟反应常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癫,即刻反应是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症状,是速发型超敏反应,是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预防处理: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局麻药变态反应史是预防变态反应发生的关键,对酯类局麻药有变态反应及其体质的患者均改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做皮内过敏试验,但皮试也存在假阴性的问题,皮试也必须在抢救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
局麻并发症处理

口腔科局麻并发症的处理局麻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操作,局麻并发症虽不常见,但也偶有发生,发生并发症后按以下流程处理。
1晕厥:为突发性.暂时性意识消失,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阙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
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时操作,发生晕厥后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椅位,置患者头低位,松解衣领,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给予吸氧及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2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晕厥,昏迷,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防治原则: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可预先行过敏试验,发生过敏反应后给予异丙嗪,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吸氧。
严重者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给予静注地西泮10-20mg,或分次静注2.5%硫喷妥钠,每次3-5ml,如呼吸心跳骤停则按心肺复苏抢救。
3中毒: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血压上升,严重者抽搐,缺氧,发绀。
防治原则:严格控制注射药物剂量,坚持回抽无血,缓慢注射药物。
放生中毒后应立即停止注射药物,置患者平卧位,松解衣领,重者给予吸氧,补液,抗惊厥,使用激素及升压药物治疗。
4注射区疼痛和水肿:常见原因为药物变质或混入杂质,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损伤组织及神经。
防治原则:注射前认真检查器械及药物,注射时注意消毒,发生疼痛水肿炎症时,可局部热敷.理疗.封闭,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5血肿:表现为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
防治原则:注射时针尖不能有倒钩,避免反复穿刺,如已出现血肿,立即压迫止血,并给予冷敷。
出血停止后热敷,可酌情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6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及全身症状。
防治原则:严格消毒注射器械及注射区,注射时防止注射针的污染及避免直接穿过炎症区,已发生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
7注射针折断:注射针质量差及暴力操作均可引起。
防治原则:注射前检查注射针的质量,注射时注射针不可全部进入组织内,操作时动作轻柔。
牙医必备:口腔局部麻醉8种局部并发症及防治

牙医必备:口腔局部麻醉8种局部并发症及防治注:2017年2月25-28日深圳站招生已结束二)临床表现:注射区红肿疼痛并出现局部肿胀。
消失。
三)防治原则:1?认真检查麻醉剂和器械,特别注意检查注射针头;2?认真消毒;3?进针时针头斜面朝骨面,避免刺伤骨膜并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发生后可热敷、理疗、封闭,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药品。
二、血肿:一)原因: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较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
特别在刺伤静脉丛后(特别是翼静脉丛,眶下神经血管束),可发生组织内出血。
二)临床表现:血肿部位快速肿胀、无疼痛。
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
数日后,血肿处颜色逐渐变浅呈黄绿色,并缓慢吸收消失。
三)防治原则:1?注射针不能有倒钩2?注射时不要反反复穿刺。
3?出现血肿立即压迫止血并冷敷,24小时后热敷。
三、感染:一)原因:1?注射针被污染;2?局部或麻药消毒不严;3?注射针穿过感染病灶,将感染带入深层引起。
二)临床表现:少数情况下还可能经血循环造成严重的全身感染,一般多在注射后1~5天,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较深部位4~5天后出现症状,表现注射区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防治原则:1?严格的无菌操作,严格消毒注射器器械及注射区;2?防止注射针的污染;3?避免穿过或直接在炎症区注射。
4?已发生感染者应按炎症的治疗原则处理。
四、注射针折断:>>>>一)原因:1?注射针质量差、缺乏弹性;2?注射时操作不当;3?病人躁动等引起。
>>>>二)防治原则:1?注射前检查注射针的质量,向病人解释清楚、得到患者配合;2?选择适当长度的注射针(至少应有1cm长度保留在组织外);3?发生断针后立即嘱患者保持张口位,避免下颌骨运动,如有针头外露,则直接取出,若断针完全进入组织内,应在X线定位下手术取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1、晕厥
由于某种原因刺激引发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并由此产生的一组综合征,亦称血管抑制性晕厥。
患者于注射时或注射后有“难受感”,随之出现头昏、恶心、口唇发白、全身出汗、四肢冰凉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短暂的意识丧失。
检查绝大部分病例呈缓脉,心音强、正常或稍弱,血压正常或稍下降。
上述症状一般在1~2分钟内可自行恢复,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晕厥的防治:
(1)降低麻药中肾上腺素的浓度
(2)推药前应注意回抽,观察有无回血,推药的速度不应过快。
患者如空腹就诊,应嘱其先进食或喝饮料后再行注射;精神紧张者要做好术前的思想工作,在检查及注射时动作应轻柔,以减少人为的刺激,必要时可先予以镇静剂治疗。
(3)一旦出现晕厥反应症状,应将患者座椅放平,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给温热开水喝即可逐渐恢复,重者按压或针刺人中。
若为低血糖所致可予50%葡萄糖静注,或予以糖水口服。
缓脉持续时间较长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禁止使用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
2、血肿
常见于上颌结节注射,为注射针头刺破小血管所致,在上颌结节注射区的外上方分布有丰富的翼静脉丛,注射时如进针未靠近骨面或过于上后方,就容易刺破小静脉而发生血肿;针尖弯曲呈钩状,或注射时动作粗鲁也会损伤小静脉造成血肿。
血肿一般发生在推药时,可见相应颌面部有明显的肿胀,发展速度较快。
此时应停止注射并拔出针头,术者可用手掌按压肿胀处数分钟,再用冰水冷敷以减少出血量。
血肿一般在1~2天后即可逐渐消退,此后在面颊部会出现皮下紫红色瘀斑,可用热敷促进吸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
但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打消不必要的疑虑。
3、注射部位感染
局麻2天后如注射部位仍出现疼痛、红肿及压痛等应视为感染。
注射部位感染多由于消毒不严或麻药中混进杂质,注射器未达到消毒效果等原因,亦可见于糖尿病患者。
因此,在局麻前应注意询问病史,有糖尿病史或可疑糖尿病者应先作尿糖检查,一旦发生感染应作血常规检查,并酌情使用抗生素。
在行局麻前应严格消毒注射部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是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抽取麻药时应防止安瓿碎末或其它异物混入,注射前避免针头接
触未经消毒的部位或其它物品。
在作传导麻醉时应将唇颊、舌等牵拉开或压住,以防止其触及针头将细菌带进注射部位。
4、过敏反应
临床上虽较少见,但仍应予以高度重视。
对局麻药的皮肤过敏试验,由于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因而注射前是否做试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但在临床上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体质及过敏史。
局麻过敏反应有迟缓型和速发型两种。
迟缓型反应于注射后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其症状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哮喘、过敏性紫癜等。
迟发型过敏的治疗可用苯海拉明25mg每日3次,强的松5~10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次。
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可出现喉头阻塞感,继之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淡漠或神志不清、肌肉抽搐、四肢冰凉;检查心率快、心音弱、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对速发型过敏症状一旦出现,应分秒必争的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并请内科医师协同抢救。
首先应建立静脉通道,注入地塞米松10mg、苯海拉明50mg,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推注;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并注射尼可刹米、山梗菜碱等;血压低可加入阿拉明10mg、多巴胺20mg 滴注。
5、神经损伤
多见于下齿槽神经麻醉,因注射针头刺伤神经或麻药中混入酒精等药。
下齿槽神经损伤的症状为:麻药退后仍出现口唇麻木、感觉异常等症。
一般可在数天后自行恢复,但个别损伤严重者恢复较慢甚至不能恢复。
上述症状观察数日仍不能恢复者可给予神经营养药治疗,如维生素B1、B12等,也可用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6、注射针折断
一般发生在针头与针帽交接处,可由下列原因所致:①进针过深,且有反复摆动等动作。
②反复使用针头,连接处有断裂未能发现。
③使用不合格的劣质针头。
针头折断如断端露在口内,可用镊子或持针器夹取,如断端在粘膜下则应采用外科手术取出。
7、其它并发症
局麻后个别患者尚可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暂时性面瘫。
主要原因为进针角度不正确,麻醉周围其它神经所致。
此外,极个别患者还会出现一过性腰痛等症状。
上述并发症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待麻药消退后即可恢复,但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消除疑虑,使患者能继续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