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常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大多数人的运动和脑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偏瘫是最常见的。
脑卒中偏瘫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本研究发现,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下降,有较高的认知障碍,且有较大的负面情绪,会对病人的生存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康复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和运动功能,而传统的药物和基础康复训练仅注重康复运动功能,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恢复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疗法通过训练饮食、运动等生活能力,采用针刺疗法、物理康复等来调整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激活休眠的神经组织,实现代偿,重建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1]。
本研究分析了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
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61-78(65.12±2.21)岁。
观察组男42例,女24例,年龄61-76(65.45±2.24)岁。
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2 运动疗法的实施方式 3 疗效评估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事件,
01
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
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偏瘫等症状
下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常见
02
➢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 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进行了为期12周的对比试 验,其中60例接受了运动 疗法。结果显示,接受运 动疗法的患者在平衡能力 、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能 力方面有显著改善。这表 明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 患者的肢体功能,还能提 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疗效评估
➢ 在一项对70例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 研究者发现接受为期8周 的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的 患者在平衡能力、肌肉力 量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 改善。这表明针对下肢功 能的特定训练可以有效地 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 活质量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 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个体化运动疗 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Fugl-Meyer运动评估得分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步行速度和步幅也有显著改善。这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 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防止肌肉挛缩
主动运动:患者通过自主 收缩肌肉来完成的动作, 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
抗阻训练:使用外部阻力 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通过调整身体 姿势和重心来提高平衡感
步行训练:针对步态的纠 正和改善,提高行走能力
3
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
对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多项研究已经进行了评估。以下是 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
运动康复在卒中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运动康复在卒中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运动康复在卒中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探讨了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病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引起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相较于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肢体功能: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2. 促进神经再生: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3. 提高认知能力:运动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灵活性等。
4. 调节心理状态:运动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5.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运动康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为了实现有效的运动康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病情、运动能力、认知状况等,然后根据
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康复效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在卒中后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讨运动康复的作用机制和最佳实践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脑卒中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
影响:1. 运动疗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运动疗法通过恰当的运动模式和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和协调性,这对于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疗法改善认知功能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认知功能的受损,如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等。
而运动疗法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3. 运动疗法促进心理健康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诸多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身心的放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机制解析:1. 神经再生和重塑运动疗法通过刺激运动皮层和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和增强,加速大脑的重塑。
2. 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运动疗法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脑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清除,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
3. 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保护运动可以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激活神经保护机制,减少脑卒中引起的细胞损伤。
4. 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交支持运动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
此外,参与运动疗法的群体活动还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疗法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有专业的指导和监督。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运动疗法的最佳实施方式和持续时间,以及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78期 105·临床研究·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郭祥翔1,黄明月2(1.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康复医学科,新疆 奎屯;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新疆 奎屯)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肢体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不同康复训练后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FMA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经肢体康复训练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训练后恢复良好的有23例,恢复差有5例,恢复良好率为76.7%,而对照组训练后恢复良好的患者13例,恢复差的患者11例,恢复良好率为43.3%,试验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效果明显,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恢复;效果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8.062本文引用格式:郭祥翔,黄明月. 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105.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其死亡率也在提升[1]。
临床上脑卒中治疗后经常会有后遗症如偏瘫、语言及认知障碍等,甚至会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中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多见的后遗症,脑卒中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还给家人带来很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2-3]。
分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分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张瑞丽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9期【摘要】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B组为实验组,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
结果相对于A组,B 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脑卒中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常伴有偏瘫、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所以,为了保障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当患者出现偏袒的症状时,应采用科学的方式治疗,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帮助。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 组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26±5.67)岁,B组为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71±6.42)岁,所有患者全部为首次患病,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的药物疗法,即定期向患者服用相应药物等。
B组患者治疗时,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
主动运动疗法。
通过该治疗方法的应用,加强对患者感觉器官的刺激,主要包括:患者处于卧位状态,重复做翻身运动;处于坐位状态,重复做躯干平衡运动。
待身体好转后,做一些简单的全身运动,如穿衣等[1]。
被动运动疗法:在护士的帮助下,更换患者体位,1小时1次;由枕头向前方踮起上举100°;从上肢开始,顺、逆时针不间断的旋转患者肢体,并按压患者各个关节;在大腿外侧处,安放较硬的枕头,避免大腿外旋,同时顺着四肢的指向方向拉伸[2]。
如果患者身体经常痉挛,则还要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桥式运动等,运动内容包括:将患者放置于仰卧状态,且双腿屈立,缓慢抬高臀部,使臀部脱离病床,并与膝盖相平行;初始运动时,在偏瘫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伸髋肌无力的症状,使其偏向健侧,因而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适当的力度,拍打患侧臀部,逐渐恢复伸髋肌的功能;患者处于侧卧状态,头部放置在枕头上,头部略微前曲,躯干略微后曲,且上肢和躯干之间,呈30°左右的夹角,手指拉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下肢拉直,在膝盖的下方,放置较硬的枕头,以使下肢微曲。
临床观察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运动疗法效果

临床观察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运动疗法效果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脑卒中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运动障碍和康复挑战,因此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探讨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运动疗法的效果。
一、脑卒中康复患者的特点脑卒中康复患者通常面临着肌肉无力、运动失调、意识障碍等问题。
他们的身体各个系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康复阶段,他们需要系统、个体化的治疗,以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运动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各种形式,通过刺激患者的运动系统,以恢复肌肉功能、增强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康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按摩、温热疗法、电疗等,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物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肌肉强度和灵活性,促进神经再生和康复。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不同强度和难度的锻炼,如抬腿、屈膝、走路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
康复训练旨在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在临床观察中,通过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效果。
1. 改善肌肉功能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肌肉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患者的肌肉酸痛感减轻,肌肉强度和协调能力得到提高,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明显增强。
2. 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脑卒中常常会导致患者的平衡和协调障碍,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运动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减少摔倒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
3.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运动疗法,脑卒中康复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到日常生活中。
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行走、扶物、上下楼梯,减少疼痛感,并减少日常活动的不便。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
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运动疗法。
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两组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药品品种和用量均无较大差异。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 以及barthel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运动疗法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析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业,多发于中老年人[1]。
脑卒中偏瘫便是脑卒中所引发的后遗症之一[2]。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就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
随机分成了实验组32例,对比组31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87岁;对比组:男性2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63岁。
p>0.05,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1.2.1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共32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运动疗法。
具体包含:①肌肉训练;②平衡性训练;③动作协调性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1.2.2 对比组对比组患者共31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具体为按摩性治疗。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3 评分标准 fugl-meyer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66分,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
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运动疗法。
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两组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药品品种和用量均无较大差异。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 以及barthel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运动疗法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析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业,多发于中老年人[1]。
脑卒中偏瘫便是脑卒中所引发的后遗症之一[2]。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就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
随机分成了实验组32例,对比组31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87岁;对比组:男
性2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63岁。
p>0.05,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共32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运动疗法。
具体包含:①肌肉训练;②平衡性训练;③动作协调性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 对比组对比组患者共31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具体为按摩性治疗。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3 评分标准 fugl-meyer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66分,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barthel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3 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程开始前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疗程开始前,实验组、对比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例) fugl-meyer平均分 barthel平均评分
实验组 32 31.25 44.96
对比组 31 32.24 44.23
2.2 疗程结束后评分对比,见表2。
表2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对比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例) fugl-meyer平均分 barthel平均评分
实验组 32 57.12 84.09
对比组 31 50.04 72.39
3 讨论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0%[3]。
很多患者在现代发达医学科技的帮助下,避免了脑卒中死亡,却落下的终身残疾。
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成为当今医学的一大重点课题。
目前,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大多是通过药物改善脑部微循环,对于药物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尚无明显突破[4]。
本文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
由此可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宗友,李雪.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57-60.
[2]陈艳红,余光菊,陈敏,等.输液状态下变换体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1):65-68. [3]郁丽芬.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2):80.
[4]崔红缨,王忠华,邓景元,等.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