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上肢肌力0级到5级训练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偏瘫上肢肌力0级到5级训练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偏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导致了上肢肌力受损。
上肢肌力的恢复对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重建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偏瘫患者上肢肌力从0级到5级的训练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提高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训练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从0级到5级,每个级别的训练方法都有所不同,考虑到患者的程度和康复能力,提供渐进式的训练计划。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不同级别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理疗、电刺激等多种康复手段。
这些方法将帮助患者逐步提高上肢肌力,增强肌肉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虽然每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本文提供的训练方法和原则可以作为康复过程中的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更有效的上肢肌力恢复方法,并对研究和技术的应用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偏瘫上肢肌力恢复的训练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和支持。
康复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也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介绍偏瘫上肢肌力从0级到5级的训练方法。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引言:首先对偏瘫上肢肌力训练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讨论其对康复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接下来,将详细介绍0级到5级的不同训练方法。
每个级别的训练方法都将被单独讨论和说明,包括适用的锻炼动作、重要注意事项以及训练的进阶和调整。
2.1 0级训练方法:介绍适用于偏瘫上肢肌力为0级的训练方法。
包括恢复肌力和活动度的基本锻炼,如主动和被动运动的训练等。
2.2 1级训练方法:介绍适用于偏瘫上肢肌力为1级的训练方法。
包括强化肌肉力量和增加活动度的具体锻炼,如使用轻负荷进行肌肉锻炼等。
2.3 2级训练方法:介绍适用于偏瘫上肢肌力为2级的训练方法。
包括进一步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等。
偏瘫康复训练(医学知识)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的抗痉挛模式
图1 躯干抗痉挛模式
图2 上下肢的痉挛(A)和抗痉挛模式(B)
医药医学
55
3 上肢抗痉挛模式
(1)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医药医学
56
步行时患者抑制偏瘫臂的屈肌痉挛(右侧偏瘫)
医药医学
57
(2)患侧上肢训练
1)滚筒训练
医药医学
58
2)木钉板训练
医药医学
59
3)上肢操球训练
医药医学
27
(四)站立平衡训练
医药医学
28
利用手杖的立位平衡训练
A,指示患者双脚分开站立,双侧同时负重 B,指示患者左右移动重心 C,使用手杖保持平衡,同时使躯干前屈 D,将手杖向前上方举起,维持片刻,保持平衡再逐渐延长时间,直至可维持3~4秒
医药医学
29
七、身体转移训练
(一)床-椅子的转移训练
1、进食训练
医药医学
69
2、使用自助具
医药医学
70
加粗手柄及弯成角的匙、叉
有利于抓握的勺、叉
医药医学
带盘档的盘子
71
3、更衣训练
穿开身上衣
医药医学
72
脱开身上衣
医药医学
73
穿套头上衣
医药医学
74
脱套头上衣
医药医学
75
(3)穿脱裤子训练 1)卧床患者穿裤子
医药医学
76
2)坐位穿裤子
医药医学
77
(4)穿袜、穿鞋的训练 1)患脚穿袜子
医药医学
78
2)健脚穿袜子
医药医学
79
3)穿袜自助具
医药医学
80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患者肢体的功能受损。
肢体康复对于偏瘫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辅助设备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热敷:通过热敷患者的肢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僵硬,提高肌肉弹性。
•冷敷:冷敷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感。
•电疗:电疗包括电刺激和电脉冲治疗,可以刺激肌肉收缩,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也是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训练方法:•主动运动训练:患者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肌肉训练,例如进行手指屈伸、肩膀抬举等动作,旨在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被动运动训练:患者通过外力辅助进行运动训练,例如使用弹力带、健身器械等,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放松和生理促进。
•功能性大运动训练: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例如坐起、站立、行走等,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肢体的功能性。
运动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并在专业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
3.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是帮助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辅助设备:•弹力带:用于辅助肌肉的放松和伸展训练。
•平衡板: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平衡感训练,提高肢体的协调性。
•活动器:通过外界力量的辅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训练。
•矫形器:用于支撑和矫正患者的肢体,促进康复。
辅助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确保适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 心理支持除了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心理支持也是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偏瘫患者需要获得适当的心理支持,包括以下方面:•康复教育:通常由康复专家提供,帮助患者了解康复的过程和目标,增强康复的信心。
偏瘫患者被动锻炼方法

偏瘫患者被动锻炼方法偏瘫是指中风、脑梗塞等导致的脑部损伤后造成身体偏瘫的一种症状。
偏瘫患者常常面临肌肉无力、活动不便等问题,特别是对于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被动锻炼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被动锻炼方法,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外力促使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的活动度。
常见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包括:- 被动活动踝关节:将患者脚部置于床上,以手掌操控脚掌进行前屈和背屈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 被动活动膝关节:让患者平躺,将手放在膝盖上,通过手的推动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 被动活动肘关节:让患者坐在床沿或椅子上,将手臂放在桌面或靠背上,以手托住患者手臂的下方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2. 被动肌力锻炼被动肌力锻炼是通过外力刺激患者的肌肉,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增强。
常见的被动肌力锻炼包括:- 电刺激疗法:使用电刺激仪器刺激患者的肌肉,帮助恢复肌肉力量。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刺激过度或造成其他不适。
- 水疗法:将患者放入温水中进行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肌肉的负担,同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导引医师指导下进行水中相关运动。
3. 辅助器械锻炼辅助器械锻炼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辅助器械,帮助偏瘫患者进行肌肉训练。
常见的辅助器械锻炼包括:- 功能电刺激仪:使用电刺激仪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锻炼。
通过贴在患者身上的电极,产生微弱的电流刺激患者肌肉,从而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康复训练器:利用现代科技研发的康复训练器,通过模拟真实运动环境,帮助患者进行特定肌肉的训练。
这些训练器能够通过电子传感器捕捉患者的动作,给予实时反馈和模拟场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4. 姿势纠正训练姿势纠正训练是通过扶正、矫正姿势,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助于患者肌肉的恢复和力量的增强。
1偏瘫的康复训练

小结
定义
病因
偏瘫
功能 障碍
运动 功能 康复
偏瘫上肢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上肢僵硬、运动不正常的患者。目的是减轻患侧上肢的僵 硬、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包括上肢负重训练、 推滚筒训练、砂磨板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等。
站立平衡训练
偏瘫患者行走动作的常见问题
• 站立相:伸髋及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小范围内的屈伸 控制差、骨盆过度水平偏移;
能自我保持站立平衡(肩带、膝踝矫形器)
患肢能主动屈伸
步行前准备
• 1、患侧下肢负重 • 2、患侧下肢迈步训练: • (1)膝关节屈曲训练: • (2)髋膝屈曲训练: • (3)髋内收、膝屈曲: • (4)迈步前训练:屈膝,踝背屈。 • (5)迈低步训练:膝关节轻度屈曲,来引导下肢向前方迈步。 • (6)足跟着地训练
• 摆动相:足趾离地时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屈曲范围小、 躯干后仰代偿髋关节的屈曲动作、重心不敢侧移等。
步行训练:
①步行前准备运动。 ②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然后扶杖步行(四足杖→三足杖→ 单足杖)到徒手步行。 ③改善步态的训练 。 ④上下台阶训练。 ⑤复杂步行训练。
步行的基本条件
患侧下肢能支撑身体3/4的重量(站立床、站立架、斜板站立)
健侧卧位
2.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 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 上举约100度,患腿屈曲向前放在 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 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 垂直于床面。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被动训练是一种通过外界力量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康复方法。
它适用于偏瘫患者,特别是那些自身无法主动运动的患者。
被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增加被动关节运动幅度、提高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最终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被动训练方法。
(一)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外界力量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旨在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恢复正常关节功能。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1.人工被动训练:治疗师通过手动施加力量,使患者关节活动。
例如,可以用手放在患者的膝盖后弯曲患者的膝关节,或者将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之前将患者的肩关节向上提起。
2.机械被动训练:利用专门的机械装置,如关节活动器、电动床、被动运动器等,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稳定地施加力量,控制运动幅度和速度,提高训练效果。
3.气动被动训练:利用气动设备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气动装置可以通过产生连续性和恒定的气流,帮助患者进行肌肉的放松和关节的正常活动。
这种训练方法对于肌肉张力过高的患者特别有效。
(二)被动床上训练被动床上训练是指在床上通过外界力量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训练,以加强肢体肌肉力量和恢复肢体功能。
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坐起、站立或行走的患者。
常见的被动床上训练方法包括:1.被动抬腿训练:治疗师通过教具或自己的手,将患者的腿抬起,并帮助患者进行类似踢踏舞等动作。
这种训练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2.被动抬臂训练:治疗师通过教具或自己的手,将患者的手臂抬起,并帮助患者进行伸展、屈曲等动作。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力量。
(三)功能电刺激训练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外界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动作的康复方法。
它适用于那些因神经损伤而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的患者。
功能电刺激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表面电刺激: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引发肢体的运动。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偏瘫是一种瘫痪类型,通常是由于中风,脑出血,脑血栓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偏瘫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肢体运动协调性差等问题。
为了恢复肢体功能,偏瘫患者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1.主动活动肌肉主动活动肌肉是指患者能够自行控制的肌肉。
通过主动活动肌肉的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常见的主动活动肌肉锻炼方法包括屈伸运动、对抗运动、捻转运动等。
患者可以利用床上或椅子上进行这些运动,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强度。
2.被动活动肌肉被动活动肌肉是指患者不能主动控制的肌肉。
对于这些肌肉,患者需要通过外力进行锻炼。
常见的被动活动肌肉锻炼方法包括被动伸展、被动屈曲、被动旋转等。
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这些运动,但要注意力度和稳定性,避免过度拉伸肌肉或关节。
3.平衡和协调训练偏瘫患者常常会出现平衡和协调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患者可以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单腿站立训练、走路训练等。
患者可以依靠支持物或他人的帮助进行这些训练,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
4.功能恢复训练功能恢复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来锻炼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常见的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握力恢复训练、握力释放训练、吮吸和咀嚼训练等。
家属或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功能恢复训练方案,并进行适量引导和辅助。
总之,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持续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下,患者的肢体功能才能得到有效恢复,并提高生活品质。
同时,患者还需要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偏瘫带来的挑战。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7)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护士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可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做患侧。
一般从肢体的近端到肢体的远端,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
髋关节伸和外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
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拉伤患者。
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次,每个关节做3~5遍。
要注意做两侧关节的练习,以维持健侧肢的功能。
(8)早期离床活动: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患者要尽早离床主动训练,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废用综合征。
康复护士要积极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离床前康复训练的心理护理,做好早期训练的心理准备,在日常护理中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持健侧的功能。
如与患者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避免患者的患侧被忽视,不利于患侧的康复。
2.恢复期康复护理恢复期是指病情已经稳定、功能开始恢复的时期。
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无进行性加重后的1~2天,患者就可以开始主动康复训练,以康复第一,治疗第二。
先从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带开始,按坐位、站立和步行,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训练,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抑制痉挛,建立随意控制运动的能力;加强ADL训练,为回归家庭、社会和职业做好准备。
患者康复训练虽然大多数情况是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在体疗室完成的,但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维持和巩固其目的就是要运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监督、协助患者保证康复计划的完成。
(床上训练)①翻身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学习翻身动作后,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学到的翻身动作运用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指导、协助患者翻身。
翻身的方法介绍如下:●向健侧翻身:通过躯干的旋转和肢体的摆动来完成躯干功能的训练。
患者仰卧位,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肘关节伸展,双膝关节屈曲,护士或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指导患者利用健肢的力量带动患肢进行左右躯干摆动,治疗师或护士可以给予口令或标志物加以引导,同时一手扶着患者的手,另一手扶着患者膝部,给予助力,翻向对侧取侧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
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
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
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c.足踝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小腿足踝上端,另一手握患者足背(手心对足心),做足踝前后与旋转活动
d.膝关节弯曲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膝上大腿部,另一手握患者小腿,做膝关节弯曲与旋转活动、
e.髓关节上抬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两手握患者小腿,做髋关节上抬与旋转活动。
f.每日被动练习1次,每个关节进行10 ~ 20次被动活动。
言语康复治疗
言语障碍的康复主要是通过训练使患者动用和提高残存的言语功能,补充多种其他交流途径,改善实际交流能力。
1、失语症的康复影响失语症预后的因素:(1)背景:年龄、利手、病前智力和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病后环境(如家庭、对事业的态度及医患关系等)。
(2)病情:原发病的性质、有无并发症、全脑功能;失语症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开始康复的时间、对错误的自知和自我纠正能力等;心理状态,包括对康复训练的欲望及态度。
在诸多影响失语症预后的因素中,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欲望是关键性的。
失语症的康复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失语症治疗方法是经典疗法或刺激疗法。
失语症的康复是促进和刺激言语,而不是教授。
刺激疗法的六原则
(1)适当的语言刺激:根据失语症类型、程度、选择适宜难度的刺激,循序渐进;(2)强听觉刺激及多途径的言语刺激:进行听刺激的同时,辅以视、触、嗅等刺激;(3)反复刺激: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提高其反应性;
(4)每次刺激:应引出相应反应,一次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这可评价刺激是否恰当,并提出反馈以调整下一次刺激;
(5)强化正确,反对正确,反应要肯定和鼓励;
(6)矫正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要校正刺激,但注意避免患者的不满,本方法强调有足够的听刺激,分为直接和间接训练两种。
直接训练针对损害的言语,根据失语症评定的主要障碍(如表达、流利性、复述、理解、执行指令、命名、阅读、书写等)针对性进行治疗,在发音练习中针对舌尖音、舌中音、舌后音的缺陷进行练习等。
间接训练针对训练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选择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即通过非言语交流方式(如书写、手势、身体语言等)提高患者的实际交流能力。
2、构音障碍的康复脑干病变、大脑广泛病变或两侧性病变时出现,可与失语症、言语失用症并存,言语理解能力存在。
其功能训练的要点为:
(1)呼吸功能训练,即延长呼气功能训练;
(2)口面部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3)发音训练;
(4)鼻音控制训练等。
3。
言语失用的康复没有与发音器官有关的肌肉麻痹、肌张力降低、失调,不随意运动。
有意识有目的的说话不正确,无意识的说话反而正确。
可用暗示、提醒、放松等心理治疗,可用旋律性语言先让患者开口,逐渐过渡到诗词和普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