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无机化学及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化学专业无机化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化学专业《无机化学》主要参攻读物配套教材1、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编写的教材,理论阐述深度适当,讲解清楚;并注意运用基本理论去解释无机物质的变化规律。
)2、申泮文.近代化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共有四部分: 基本化学原理;溶液平衡和化学分析;元素化学;近代化学热点。
)3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覆盖面较广,知识点讲解详细,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今后报考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时,用做复习资料。
)4、傅献彩.大学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化学理科,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教学内容融合,上册以化学原理为主,将定量分析纳入化学平衡;下册以元素化学为主。
)5、天津大学.无机化学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6、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992年由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 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1998年由高教社出版, 2000年被列为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唐宗熏.中级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介于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之间的中级水平的无机化学教材。
系统介绍了现代无机化学所涉及的新理论、新领域、新知识和无机新型化合物。
)8、傅献彩.大学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教学内容融合,上册以化学原理为主,将定量分析纳入化学平衡;下册以元素化学为主)9、申泮文.无机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编写者均为名校专家,以专题形式撰写无机化学的近代成就与发展现状,各专题选录文献水平为当代国际前沿。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目标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1、《化学实验规范》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综合设计实验8个24学时考试6学时其中:基本操作实验10个29.5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8个23.5%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23.5%综合设计实验8个23.5%四、大纲内容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无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材

⽆机化学实验-电⼦教材实验 3 溶液的配制和酸碱滴定实验⽬的1. 学习溶液的配制2. 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法3. 学习正确判定滴定终点4. 练习滴定操作,掌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法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对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性要求的所不同,可采⽤不同的仪器进⾏配制。
若准确性要求不⾼,⼀般利⽤台称、量筒、带刻度的烧杯等低准确度的仪器进⾏粗略配制;若对溶液浓度的准确性要求较⾼,在配制溶液时必须采⽤精确度较⾼的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准确配制。
⽆论是精确配制还是粗略配制,都应计算出所⽤试剂的⽤量,包括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体积,然后进⾏配制。
酸碱滴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测定酸或碱浓度的⼀种容量分析⽅法。
因为在酸碱中和反应的等物质的量点,体系的酸和碱正好完全中和,此时中和反应达到了终点。
根据达到终点时所⽤酸溶液(或碱溶液)的体积及标准碱溶液(或酸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就可以计算出待测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可借助指⽰剂颜⾊的变化来确定。
指⽰剂本⾝多为⼀种弱酸或弱碱,在不同的pH 范围内显⽰不同的颜⾊。
例如,酚酞的变⾊范围是在pH<8.0 时为⽆⾊,pH>10.0 时为红⾊,pH 在8.0~10.0 之间时呈浅红⾊。
⼜如,甲基红的变⾊范围是pH=4.4~6.2 ,在pH 〈4.4 时为红⾊,pH 〉6.2 时为黄⾊,pH 在4.4~6.2 之间时呈橙⾊或橙红⾊。
在强碱滴定强酸时,常以酚酞作指⽰剂;在⽤强酸滴定强碱时,常以甲基红作为指⽰剂。
显然,利⽤指⽰剂的颜⾊变化所指⽰出的滴定终点与实际酸碱滴定的终点(等物质的量点)可能不⼀致。
例如,以强碱滴定强酸时,等物质的量点pH=7 ,⽽⽤酚酞做指⽰剂,变⾊范围是pH8.0~10.0 ,这样要达到滴定终点(溶液由⽆⾊变为浅红⾊)就需要多消耗⼀些碱,因⽽就可能带来滴定误差。
但是根据计算,这种滴定终点与等物质的量点不⼀致所引起的误差是很⼩的,对待测酸碱溶液的浓度影响不⼤。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 16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有机化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医学及护理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与药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达到为学生在今后课程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上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一般光学仪器胶头滴管、移液管、量筒、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明确并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实验内容:胶头滴管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移液管与吸量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粗盐提纯的结果;写出常用化学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练习台秤和量筒的使用;掌握溶液的配置与稀释方法。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学科类通修课程无无机化学〔一〕Inorganic ChemistryⅠ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
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根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肯定律。
1.2热化学: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恒容反响热Q和恒压反响热ρ1Q ;焓与反响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响焓5ν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响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响焓、由键能估算反响焓。
959普通化学参考书目

959普通化学参考书目摘要:普通化学参考书目一、无机化学1.《无机化学》(第五版)2.《无机化学教程》3.《无机化学实验教程》二、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第五版)2.《有机化学教程》3.《有机化学实验教程》三、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第五版)2.《分析化学教程》3.《分析化学实验教程》四、物理化学1.《物理化学》(第五版)2.《物理化学教程》3.《物理化学实验教程》五、生物化学1.《生物化学》(第五版)2.《生物化学教程》3.《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六、化学工程1.《化学工程原理》2.《化学反应工程》3.《化工热力学》正文:普通化学参考书目在学习和研究普通化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们为您推荐了一些在化学领域广受好评的参考书目,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各个领域。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基础部分,它主要研究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我们推荐的经典教材有《无机化学》(第五版),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无机化学教程》,该书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合广大化学工作者和化学爱好者阅读。
此外,《无机化学实验教程》详细介绍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非常有帮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制备的学科。
我们推荐的教材有《有机化学》(第五版),该书内容丰富,论述清晰,是一本优秀的有机化学教材;以及《有机化学教程》,该书以丰富的实例和图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此外,《有机化学实验教程》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非常有帮助。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我们推荐的教材有《分析化学》(第五版),该书详细阐述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分析化学教程》,该书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合广大化学工作者和化学爱好者阅读。
《无机化学》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C0301014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无机化学教研室适用专业: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
学分:5学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并获得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实验单独设课)。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无机化学文献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该课程共十四章。
包括基本化学原理(第一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部分(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内容为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占70%,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按教务处有关要求)。
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许善锦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主要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第四版),主编:大连理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 年2.《化学》(Chemistry,Schaum’s) ,主编:David E. Goldberg,,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03.《无机化学》第三版,主编:武汉大学等校编,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4.《无机化学丛书》主编:张青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陆续出版5.《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6.《无机化学》(第二版),王夔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4月。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舒谋海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无机化学3、学时/学分:64/44、先修课程:化学原理。
5、面向对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化学相关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7、教材、教学参考书:Inorganic chemistry, 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北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主编,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二版)下册,宋天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8、已修课程基础《化学原理》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基础化学系列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配位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单质的制备方法及各主族、副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及其在化学分析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和思想、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在综合应用多门有关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原理,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通过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内容安排基于Inorganic chemistry,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0第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单元周期性(2 课时)主要内容:元素性质概论,元素性质的通论,非金属元素性质通论,金属元素性质通论。
重点与难点:元素的递变性规律以及与核外电子结构的关系第二单元氢(2课时)主要内容:氢元素及其简单二元化合物、氢气及氢能源重点与难点:氢元素的结构特征第三单元碱金属和碱土金属(group 1 & 2)(2课时)主要内容: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通性;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重要化合物;锂、铍的特性及对角线规律;常见s区元素的金属鉴定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2.
2.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傅献彩编,《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申泮文主编.《近代化学导论》(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尹敬执,申泮文合著. 《基础无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何凤娇编. 《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01
7.庞锡涛编,《无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大连理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竺际舜主编,《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1.
10.周井炎,李东风等编著,《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2.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安顺学院化学系无机化学实验编写组自编教材,无机化学实验,2005~2007.
参考书目:
1.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编,大学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
3.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4.6.
4.周宁怀主编,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2.
5.吴泳主编,大学化学新体系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8.
6.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合编,基础化学实验(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7.陈虹锦主编,实验化学,科学出版社,2003.8.
8.蒋碧如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9.李梅等主编,化学实验与生活——从实验中了解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10.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11.侯振雨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安顺学院化学系无机化学及实验
编写组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