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架空线路分坑测量
输配电线路杆塔分坑测量

五、有位移转角杆塔基础的分坑测量
四、无位移转角杆塔基础的分坑测量
三、不等根开、等坑口宽度基础(矩形)的分坑测量
(4)分坑步骤:(分坑方法同正方形坑)
S1——转角桩O至塔位桩 O1之间的位移距离;
正面图
平面布置图
5( L2 - L1 )
六、V形拉线坑位测量和拉线长度计算
二、根开不等、坑口宽度也不等的分坑测量
一、根开相等、坑口宽度相等(正方形坑)的分 坑测量
1、分坑图:
2、已知条件 x——根开; a——坑口长; A——线路方向桩; O——线路中心桩;
3、计算公式: L0=0.707x l1=0.707(x-a) l2=0.707(x+a)
4、分坑步骤:
二、根开不等、坑口宽度也不等的分坑测量 1、分坑图:
φ
O
H
ΔD
D0 D
(3)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测量示意图
(4)分坑步骤:(分坑方法同正方形坑)
六、V形拉线坑位测量和拉线长度计算 1、直线杆V形拉线图
正面图
平面布置图
2、V形拉线基础坑位几何关系图
3、平坦地形的V形拉线坑位测量
4、V形拉线基础坑位地面高于杆位中心桩地面的几何关系
φ
H
O
ΔD
D0
D
5、 V形拉线基础坑位地面低于杆位中心桩地面的几何关系
(4)分坑步骤:
四、无位移转角杆塔基础的分坑测量 1、分坑图:
E a
x
2、已知条件 x——根开; a——坑口长; E——线路方向桩; O——线路中心桩;
3、计算公式: L0=0.707x l1=0.707(x-a) l2=0.707(x+a)
4、分坑步骤:(分坑方法同正方形坑)
线路基础复测;铁塔基础分坑;基础操平找正

⑸ 对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杆塔间有跨越物,或者有 设计要求开方时,必须复测杆塔中心桩,地形凸起点,被 跨越物的标高;风偏对地距离可能不够处也应进行复测, 以与设计进行核对。
5.1 分坑前的准备工作 ① 分坑测量前必须编制分坑的明细表。该表内容有 杆塔型式、基础根开(正面和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 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 ② 对于终端、转角、换位等特殊杆塔,应依据设计 单位规定的中心桩位移值及位移方向列出明细表。 ③ 准备合格的木桩,规格为40mm×40mm×400mm。 ④ 必须在路径复测确认后方准开始分坑测量。 ⑤ 坑口宽度的计算,应结合基础型式和尺寸、坑深 及安全坡度来计算。
2、线路桩位复测项目 复测的主要项目有: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转角杆塔 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丢桩补测。 ①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 依据设计勘测标定的两相邻直线杆塔中心桩为基准, 用正倒镜分中法(即重转法)检查杆塔中心桩是否正确。 对丢失的直线杆塔中心桩可用正倒镜分中法测量补钉,其 操作步骤如下:见图1所示。
③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 线路塔位桩间的档距和标高要用视距法进行复测。特 别是对相邻间有凸起地形和交叉跨越时,必须进行复测, 防止线路竣工后产生导线对地,对跨越物安全距离不符合 安全限距要求,造成返工浪费。其复测的步骤为: ⑴ 将仪器安平在Z1桩上,在Z2桩立视距尺,同时量 出仪高hi(望远镜中点到Z1桩顶点的垂直距离); ⑵ 将望远镜内的上、中、下三根横线对准视距尺, 读数点分别为a、b、c;同时读出垂直角φ;
•
•
•
• Z1
Z2
•⊙
⊙
•
图1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
DL516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8-2016施行日期:2016年7月1日目录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1)DL/T5168-2016 (1)表2.0.1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类别划分表 (3)表3.0.3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范围划分表 (4)表A.0.1 路径复测记录表(线记1) (6)表A.0.2 普通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2) (7)表A.0.3 岩石、掏挖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3) (8)表A.0.4 施工基面及电气开方检查记录表(线记4) (9)表A.0.5 交叉跨越检查记录表(线记5) (10)表A.0.6 OPGW现场开盘测试记录表(线记6) (11)表A.0.7 OPGW接头损耗测试记录表(线记7) (12)表A.0.8 OPGW纤芯损耗测试记录表(线记8) (13)表B.0.1 现浇铁塔基础(含插入式)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1) (14)表B.0.2 杆塔拉线(含锚杆拉线)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2) (15)表B.0.3 预制装配式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3) (16)表B.0.4 混凝土杆预制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4) (17)表B.0.5 现浇铁塔基础(含插入式)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5) (18)表B.0.6-1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1) (19)表B.0.6-2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2) (20)表B.0.6-3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3) (21)表B.0.7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7) (22)表B.0.8 自立式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1) (23)表B.0.9-1 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2-1) (24)表B.0.9-2 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2-2) (25)表B.0.10 混凝土杆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杆1) (26)表B.0.11 钢管电杆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杆2) (27)表B.0.12导线、地线含(OPGW)展放施工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线1) (28)表B.0.13 导线、地线直线压接管施工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线2) (30)表B.0.14 导线、地线耐张液压管施工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线3) (31)表B.0.15 导线、地线(含OPGW)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表(耐张段线线4) (33)表B.0.16 导线、地线(含OPGW)附件安装施工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线5) (34)表B.0.17 接地装置施工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地1) (35)表B.0.18 线路防护设施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防1) (36)表C.0.1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统计表(线统1) (37)表C.0.1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统计表(线统1) (38)表2.0.1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类别划分表表3.0.3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范围划分表续表3.0.3注:а设计单位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表A.0.1 路径复测记录表(线记1)表A.0.2 普通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2)表A.0.3 岩石、掏挖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3)表A.0.4 施工基面及电气开方检查记录表(线记4)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A.0.5 交叉跨越检查记录表(线记5)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A.0.6 OPGW现场开盘测试记录表(线记6)监理:施工负责人:厂家代表:测试员:表A.0.7 OPGW接头损耗测试记录表(线记7)监理:接续施工负责人:测试负责人:测试员:表A.0.8 OPGW纤芯损耗测试记录表(线记8)监理:接续施工负责人:测试负责人:测试员:表B.0.1 现浇铁塔基础(含插入式)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1)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2 杆塔拉线(含锚杆拉线)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2)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3 预制装配式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3)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4 混凝土杆预制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4)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5 现浇铁塔基础(含插入式)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5)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6-1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1)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6-2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2)承台编号设计强度检查结果连梁编号设计强度检查结果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6-3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6-3)桩号基础编号桩基型式塔型基础型式桩孔号成孔方式钻孔直径钻孔深度浇制温度℃灌注日期:年月日时起~年月日时止混凝土强度等级试块强度MPa 坍落度 cm材料用量(kg/m³)水水泥砂子石子掺和料外加剂水泥品种砂子规格石子粒径 mm 钢筋骨架直径 m 钢筋骨架长度 m 箍筋间距 m 主筋规格、数量及间距Φ×:间距: mm 加强筋间距护筒顶标高m 孔底沉淀层厚度m 漏斗体积m³导管截面积 m²导管编组情况导管总长m 封水方法首批压浆后导管埋设深度(>800mm)m灌注时间拆管混凝土灌注量孔内混凝土标高(m)拆管长度(m)埋管深度(m)图例时/分次序罐数折算量/ / / /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7 灌注桩基础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基7)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8 自立式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1)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9-1 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2-1)监理: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表B.0.9-2 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塔2-2)监理: 专职质检员: 施工负责人: 检查人:表B.0.10 混凝土杆组立检查及评定记录表(线杆1)桩号塔号杆型呼高(m ) 15.4m 施工日期 2015年09月21日 全高(m )21m检查日期 2015年21月22日序号 检查(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允许偏差) 检查结果评级 1 部件规格、数量主控 符合设计要求2 焊接质量主控符合现行GB50233-2014《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7.3.3条规定3 混凝土杆纵向裂缝 主控 不得有4转角、终端杆拉线点向受力反方向偏斜 (%) 一般大于0,并符合设计要求5 导线不对称布置时拉线点向受力反方向侧偏斜(%H ′a)一般 大于0,并符合设计要求 6 横向裂缝(mm ) 一般 普通杆:0.05;预应力杆不得有7 结构倾斜(%) 一般 0.3 8 焊接弯曲(%L b) 一般 0.29横担高差 (%) 一般110KV 0.5220KV ~330KV0.3510 螺栓与构件面接触及出扣情况 一般 符合现行GB50233-2014《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7.1.3条规定 11 拉线安装检查 一般 符合现行GB50233-2014《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7.5.4条规定 12 锲形、UT 型线夹连线的拉线一般 符合现行GB50233-2014《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7.5.1条规定13 螺栓防松 一般 符合设计要求 14 螺栓防卸 一般 符合设计要求 15爬梯或脚钉一般符合设计要求下端12管压接后推荐值: 液压 mm 。
线路施工复测和分坑测量

180°1‘的偏差是允许的。ຫໍສະໝຸດ 180° 1′Z1
Z3
2号 Z2
测回法
a
5
两法在操作上有区别
重转法 正镜后视Z1——倒转望远镜——前视Z3
水平旋转 倒镜视Z1——倒转望远镜——前视Z3
测回法 盘左Z1——水平旋转 盘左Z3
倒转望远镜盘右Z3 ——水平旋转盘右Z1
a
6
转角杆塔桩位的复测
偏差量不应大于1′30″
Z6
左转
Z5
J2
180
180
右转角
右转
a
7
复测值允许偏差1’30“ 注意测回法允许偏差:两个半测回不超过1’ 左转角,右转角
a
8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
送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是依据地形、交跨物的标高和导线的最大弧垂以及杆塔 的使用条件来确定的。
主要考虑安全电气距离够不够。
a
9
测2,3间档距及Z2点标高 仪器放在Z1,也可以在c 前视Z2或后视 C点放视距尺,用正倒镜测竖直角和视距距离 计算h1,D1
a
2
直线杆桩位的复测 转角杆桩位的复测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
补桩测量 钉辅助桩
a
3
直线杆塔桩位的复测
仪器放在Z2,正镜后视z1,然后倒 转望远镜前视A点。 再水平方向旋转望远镜,即倒镜视 z1,再倒转望远镜视B点。 取A,B中点比较偏移量
A
Z1
Z2
C
3号
D
z3
B
重转法
a
4
测回法测z1和z3之间的角度。
a
13
线路复测注意事项
a
14
第二节 杆塔基础坑的测量
分坑测量包括分坑数据计算和坑位测量 杆塔类型和基础类型相互配合 杆塔类型明细表和基础根开 考虑操作裕度和安全坡度(和土质相关) 坑口尺寸根据底面情况,坑深,坑底操作裕度及安全坡度计算。
DLT5168—-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估规程DL/T5168—目录1 范畴2 规范性引用文献3 通用规定4 质量检查评估范畴5 质量检查评估原则及检查措施6 原材料及器材检查附录A 途径复测、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登记表附录B 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评级登记表附录C 线路工程施工质量评级登记表1.0.1 本原则系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评估原则,涉及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线路防护设施与原材料及器材检查等方面,规定了质量检查评估原则及检查措施。
1.0.2 本原则合用于110kV~500kV交流和直流架空电力线路新建工程旳施工质量检查及等级评估,对其他电压等级无专业原则旳工程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献…目录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到合同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 772 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T775.2 绝缘子实验措施第2部分:电气实验措施GB/T 775.3 绝缘子实验措施第3部分:机械实验措施GB 1001 盘形悬式绝缘子技术条件GB/T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T2315-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GB/T 2317.4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GB 50205 钢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33-1990 110 - 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83-1999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措施DL/T696-1999 软母线固定金具JGJ 4-1980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53-1992 一般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3 .0 .1本原则将一条或一种标段旳架空电力线路工程定为一种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中又分为若干相似单元工程;每个单元工程中有若干检查(检查)项目。
线路施工复测和分坑测量_2022年学习资料

线路施工复测和分坑测量
转角杆塔基础的分坑测量-o无位移转角杆塔-o有位移转角杆塔-。位移杆塔中心桩是否是杆塔位桩
仪器位于0点-前视后视线路方向,水平读盘置零-测出180°-a/2,钉出ABCD-A由-线路前进方向-90 B电-Z电-图6-16无位移转角塔基础的分坑测量
有位移转角-转角塔的塔位中心桩位移距离,是由于转角值较大,受转角塔的导线横担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在导线挂线 ,引起线路方阿的变化,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必须将转角塔位中心-桩向线路转角内侧的角平分线方向,平移一适当的距 。-1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基的分坑测量。图514是等长宽横柑转角塔塔位桩位移-图,图中$为中心桩位移的距离,其 为-8=号+cg号-〔5-13-式中-D一横担的宽度:-C一挂绝缘子串的金具长度;-图5-14等长宽機担转 培塔位柱位移图-0m—-线路的转角值。
转角杆塔桩位的复测-偏差量不应大于130"-Z6-左转-Z5-J2-0WC=B-180°-=180°-B转角
o复测值允许偏差Βιβλιοθήκη '30“-o注意测回法允许偏差:两个半测回不超过1-0左转角,右转角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送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是依据地形、交跨物的标高和导线的最大弧垂以及杆塔-的使用条件来确定的。 主要考虑安全电气距离够不够。-乙0号-图6-3复测档距和标高
o测回法测z1和z3之间的角度。-0180°1的偏差是允许的。-土-180°1'-Z1-Z3-口-2号-Z
o两法在操作上有区别-。重转法-0正镜后视Z1一倒转望远镜—一前视Z3-水平旋转倒镜视Z1——倒转望远镜— 视Z3-测回法-○-盘左Z1一水平旋转盘左Z3-倒转望远镜盘右Z3一水平旋转盘右Z1
1.根开相等抗口宽度相等的分坑测量-根开相等坑口宽度相等的基础如图6-10所示,四个基础坑中心所构成一个正 形-正方形铁塔基础,由于基础坑口尺寸也都-相等,因此,塔位中心0点到四个基坑对角-线内、外顶点的距离也分别 等,由图-6-10可知,0等于45°,从几何关系可得-2-l0=-6-4-4=--a)-sin45-6-5 s+a-电-sin45°-x+a-根开相等坑口宽度相等基础分坑测量-6-6】-以上三式中-。一塔位中心桩至 坑中心的距离;-1一塔位中心桩至基坑内对角线顶点的距离:-2一塔位中心桩至基坑外对角线顶点的距离。
线路测量分坑指导书

线路测量分坑指导书路径复测、分坑、施工作业指导书1 编制依据1.1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1.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94);1.3 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质量保证手册》;1.4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施工图纸;1.5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设计交底;1.6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分坑手册》。
2 施工准备2.1 对测量工具的要求施工测量前对用于测量的仪器、工具等进行精度校验,本工程只允许使用精度为2″的经纬仪,测量工器具必须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严禁不合格的仪器及测量工具用于施工现场。
2.1.1 经纬仪施工前应对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查:a)水准管和垂直竖轴的垂直度;b)视准轴和水平轴的垂直度;c)水平轴和竖直轴的垂直度;d)望远镜十字线、望远镜水准管竖盘游标水准管等。
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仪器应进行校正,即使是新出厂的精密仪器,在使用前也必须进行检定校准后方可使用。
2.1.2 塔尺、钢尺:用于施工测量的塔尺、钢尺应符合要求,对于刻度不清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用于施工测量。
3 路径复测路径复测应以断面图和杆塔明细表为准,检查设计档距、高差、转角度数、塔基断面及危险点等,如有偏差应查明其原因。
3.1 路径复测的项目3.1.1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3.1.2 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3.1.3 档距和高差的复测;3.1.4 基础断面的测量(包括基础各腿基面对中心桩的高差);3.1.5 被跨越物、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高差及水平距离的测量;3.1.6 已丢失的桩位补钉。
3.2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3.2.1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以直线桩为基准,用正倒镜分中法来复测,复测时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的直线桩为基线,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高差偏差不超过±0.5m。
架空线路施工方案

5、架空线路施工(1)测位及定位分坑:1)根据设计档距使用RTK、经纬仪等设备测量确定电杆及拉线基坑位置,施工人员标定杆位桩及方向桩,方向桩根据现场施工环境,距离杆位桩为5米。
1)定位分坑的要求:施工测量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原设计无要求,对于10千伏及以上的线路使用经纬仪测定。
对于1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如长度小于500米,可使用花杆进行人工测定,大于500米时使用经纬仪测定。
1)对于特殊塔杆的更换工作,其定位应按施工设计进行,如无设计时应符合国家标准。
为防止中心桩发生位移,施工前应对所有设计桩位进行复测、对定线位的测量应力求准确,且以中心桩上的小钉为基点中心。
1)以杆位中心桩为准进行分坑测量时,应设立坑位方向桩和作为基础找正用的辅桩,还应在垂直线路中心方向设立辅助桩作为校核杆塔起立后是否迈步偏移的依据。
(2)挖坑:1)按灰线位置及深度要求挖坑。
核实杆位及坑深达到要求后,平整坑底并夯实。
坑深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0mm,-50mm;双杆的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大于20mm。
1)在基坑深度误差超过+100毫米以上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基坑其深部分应以铺石灌25号水泥砂浆处理。
1)水泥杆塔基坑深度超过规定值在100~300毫米之间时,其超深部分应填土夯实超过300毫米铺石灌25号水泥砂浆处理。
1)凡不能做填土夯实处理的基坑超深部分,如泥水坑、流沙坑、淤泥坑、石坑等均应以铺石灌浆处理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如超深对地面无影响及其他各种线下设施对线路交叉跨越无影响时,也可不做处理,但要做记录。
1)基坑深度因特殊情况,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并做好记录(有设计单位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1)供施工立杆用的杆坑马道,其方向和长度应满足立杆需要,一般马道的坡度不大于45℃,其长度一般为杆塔深度的2/3或者相同,宽度略大于杆根直径,其深度一般掌握在离底盘0.5米。
(3)配电线路水泥电杆埋深:水泥电杆的埋设深度无设计要求时,一般应符合规定:特殊地质条件要经过验算方可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1-9-3
变通井字法
在以上所说变通的井字法中,距离为水平距离, 在实际中,由于地形原因,采用的是钢尺量距, 是斜距, 因此需要计算丈量的斜距。公式中S1为斜距, 因此需要计算丈量的斜距。公式中S1为斜距, S为水平距离,h为两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经纬 为水平距离,h 仪求得: h1=v1- h2=v2- h1-2=v1h1=v1-i,h2=v2-i,h1-2=v1-v2
20112011-9-3
有位移的转角杆塔分坑: 有位移的转角杆塔分坑:
引起的原因:
有位移是由于转角、横担宽度、 不等长横担以及直线杆塔换位等 原因引起的。 当转角杆塔的转角较大时,导线 的横担较宽或不等长时,使导线 挂线后,会引起线路实际角度的 变化,当直线杆塔换位时,由于 导线的位置变化而引起直线杆塔 及其绝缘子串上的附加水平力, 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必须由塔位 中心向设计确定的位移方向上平 移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杆塔 的位移。
20112011-9-3
(2)不等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
其公式为:s=s1+s2 其公式为:s=s1+s2 S =(b/2+c)tanθ/2+(L2-L1)/2 =(b/2+c)tanθ/2+(L2其中s2为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L1、L2分别为转角杆塔、短、 其中s2为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L1、L2分别为转角杆塔、短、 长横担长度。 以上是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且横担等宽转角塔的位移值,按 上述公式计算。 当三相导线的横担宽度或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各不相同时, 其位移方向和数值,以应两侧直线杆塔上的控制相的转角最 小为原则进行位移,或以各相转角最小为原则作平均位移, 位移值计算后,其位移桩、辅助桩的测量方法与上述等宽横 担转角塔的施测方法完全相同。 一般设计会给出这一数值。
20112011-9-3
斜距分坑法(方法二) 斜距分坑法(方法二)
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各塔 腿施工基面与塔位中心桩 地面的相对高差、各塔腿 的半根开值,计算出各塔 腿基础45° 腿基础45°分角线与通过 中心桩的横线路方向线的 交点与塔位中心桩的距离 (即右图中OE、OF、OM、 (即右图中OE、OF、OM、 ON)。 ON)。
20112011-9-3
使用斜距法进行分坑时,会产生一定的操作误差。 为了提高精度必须注意:(1).钢尺必须丈量两次, 为了提高精度必须注意:(1).钢尺必须丈量两次, 两次测量值偏差不大于4mm;(2).用经纬仪测量 两次测量值偏差不大于4mm;(2).用经纬仪测量 垂直角时必须用正倒镜进行读数,闭合差不大于 30″;(3).对以上测量数据取中进行运算。 30″;(3).对以上测量数据取中进行运算。
输电线路知识
分坑测量、跨越测量、交叉角测量、 弧垂测量及计算
分坑测量
定义: 定义: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根据基础类型依照设计图纸规定 的尺寸进行坑口放样工作,称为分坑测量。也就是根据设计 要求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 寸)。 分为: 1)带拉线直线单杆的分坑 1)带拉线直线单杆的分坑 2)直线双杆分坑 2)直线双杆分坑 3)带拉线双杆(转角双杆) 3)带拉线双杆(转角双杆)的分坑 4)方形塔基础分坑 4)方形塔基础分坑 5)矩形塔基础分坑: 5)矩形塔基础分坑: 6)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 6)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 7)中心点位移的转角塔分坑: 7)中心点位移的转角塔分坑: 主要就6 主要就6、7进行说明一下!
一般方形塔塔腿方向确定:
20112011-9-3
分坑测量步骤: 分坑测量步骤:
有如下六步:
设计图纸计算
桩位复测
初步分坑
降低基面、平整基础施工面
砼中心找正 检验
20112011-9-3
设计图纸计算: 设计图纸计算:
1、认真阅读图纸资料 2、根据设计图纸及说明计算各腿的半根开、 半对角线根开等。
20112011-9-3
桩位复测
根据线路复测时所钉立的顺线路方向横线 路方向辅桩,检查塔位桩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有偏差应重新钉立塔位桩。(直线塔及 转角塔横线路方向桩确定)
20112011-9-3
初步分坑: 初步分坑:
基础一般为矩形( 基础一般为矩形(正方形)基础。 目的:按设计要求确定降基的范围及深度。 不等高基础的根开一般分四个腿分别给出 正侧面根开,分坑时候进行单腿分坑,按 照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 照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种分坑测量方法:
20112011-9-3
方法1 方法1:变通井字形分坑法
当铁塔有减腿设计时, 基础各腿的半根 开控制桩不重合,应采用变通井字形分 坑法,分别对各腿单独钉桩控制,操作 方法同普通井字法。
20112011-9-3
变通井字法: 变通井字法:
在中心桩设站,以线路前进方向对零,度 盘顺时针转(180-θ)/2,并在方向上定出 盘顺时针转(180-θ)/2,并在方向上定出 与C、D腿的正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辅 助桩位点,即OC1=C腿的正面半根开、 助桩位点,即OC1=C腿的正面半根开、 OD1=D腿的正面半根开、反方向定出 OD1=D腿的正面半根开、反方向定出 OA1、OB1,度盘顺时针转90度,定出 OA1、OB1,度盘顺时针转90度,定出 与侧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OD2、OA2, 与侧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OD2、OA2, 同样倒镜定出OC2、OB2。在C1、C2、 同样倒镜定出OC2、OB2。在C1、C2、 D1、D2、A1、A2、B1、B2上设仪器, D1、D2、A1、A2、B1、B2上设仪器, 以中心桩方向为零,根据转向角度关系 定出C3、C4、D3、D4、A3、A4、B3、 定出C3、C4、D3、D4、A3、A4、B3、 B4等辅助桩。然后根据各腿辅助桩位 B4等辅助桩。然后根据各腿辅助桩位 定出各塔腿中心点及基础尺寸位置。 (图右为不等高基础无位移转角塔) 此种方法较复杂,仪器设站较多,容易 出错,但能解决在中心桩看不到各塔腿 中心的问题。
20112011-9-3
(1)等长宽横担: 等长宽横担:
位移值s1为转角桩O O1之间的 位移值s1为转角桩O至O1之间的 距离。s1=(b/2+c)tanθ/2 距离。s1=(b/2+c)tanθ/2 b为横担宽度,c为绝缘子金具挂 为横担宽度,c 线板长度,θ 线板长度,θ为转角。 具体操作: 1.将仪器设于O点上,以前视杆 1.将仪器设于O 塔方向为零,顺时针测设(180塔方向为零,顺时针测设(180θ)/2,并正倒镜定辅助桩C1、D1, θ)/2,并正倒镜定辅助桩C1、D1, 在线路转角内角(小于180度) 在线路转角内角(小于180度) OC1上量取OO1=S1,钉立转角 OC1上量取OO1=S1,钉立转角 塔中心O1。 塔中心O1。 2.将仪器设立在O1上,以C1方 2.将仪器设立在O1上,以C1方 向为零,水平转90度,在正倒镜 向为零,水平转90度,在正倒镜 方向上定A1、B1方向桩。 方向上定A1、B1方向桩。 3.其分坑按上述分坑步骤及实际 3.其分坑按上述分坑步骤及实际 情况选择。
20112011-9-3
砼中心找正: 砼中心找正:
根据初步确定的腿中心位置,各腿地脚螺 栓之间的小根开尺寸、基础立柱顶面断面 尺寸和基础底板尺寸等。确定降基的范围 及深度后,进行降基面,开出基础坑施工 基面并平整。 找正同初步分坑步骤相同,精度要求更高。 最好是仪器不要移动,采用角度法最好。
20112011-9-3
20112011-9-3
1.将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对准横线路方向,定 1.将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对准横线路方向,定 出各塔腿基础45°分角线与横线路交点即45° 出各塔腿基础45°分角线与横线路交点即45°分 角桩(即E 角桩(即E、F、M、N四点)。 2.将经纬仪移至45°分角桩,对准横线路方向,转 2.将经纬仪移至45° 角45°,定出45°方向桩。 45°,定出45° 3.以45°分角桩为起点,在45°分角线方向水平拉 3.以45°分角桩为起点,在45° 尺,以该腿侧面的半根开值,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 置。 4.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置后,测量各腿自然地面与 4.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置后,测量各腿自然地面与 塔位中心桩之间及相邻塔腿自然地面之间的相对高 差。并在其测点位置拉尺测量斜距,所测斜距应符 合设计计算值。测量时,如尺无法拉直,应将中间 突起点开沟,以保证测量精度。 能解决中心桩设站看不到塔腿中心情况, 能解决中心桩设站看不到塔腿中心情况,使用较高。
20112011-9-3
角度法分坑
角度分坑法可适用于任何基础,但测量 水平距离时必须方便,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在中心桩O 首先在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 基准线后依次旋转45° 基准线后依次旋转45°角度,分别按各 腿的半对角线根开钉出洞中心桩A 腿的半对角线根开钉出洞中心桩A、B、 C和D,以及方向桩a、b、c和d。 ,以及方向桩a 角度法分坑要求能通视,测量距离现场条 件在初次分坑时斜距分坑法(方法一) 斜距分坑法(方法一)
当采用角度法分坑测量水平距离比较困难时, 可结合采用斜距分坑法。其操作方法与角度 分坑法相似,只是由斜距来控制。该分坑法 可适用于任何基础,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 中心桩O 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基准线后 依次旋转45° 依次旋转45°角度钉出各腿的方向桩;然后 用钢尺测量斜距PQ和用经纬仪测量垂直角θ 用钢尺测量斜距PQ和用经纬仪测量垂直角θ, 通过计算当PQ*Cosθ等于半对角线根开时钉 通过计算当PQ*Cosθ等于半对角线根开时钉 出洞中心桩Q 出洞中心桩Q。见上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