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与极化作用

合集下载

电解与极化作用小结

电解与极化作用小结

(A)都溶解
(B)Fe(s)不溶,Cd(s)溶解
(C)都不溶解
(D)Fe(s)溶解,Cd(s)不溶
答 (B) 设构成电池 Cd(s)|Cd2+||Fe2+|Fe(s)
则 电池反应为 Cd(s) + |Fe2+ = Cd2+ + Fe(s)
E
=
EO

RT 2F
ln
a(Cd 2+ ) a( Fe2+ )
解:
(1)
ϕ Cd 2+/ Cd
+
RT
F
ln
a Cd
2+
= −0.403 +
RT ln 0.01 = −0.4621V 2F
ϕ Cu 2+ / Cu
=ϕO Cu 2+ / Cu
+ RT F
ln
a Cu
2+
= 0.337 +
RT ln 0.02 = 0.2868 V 2F
仍不会有 H2(g)析出,问溶液的 pH 值应控制在多少为好? 已知 H2(g)在 Zn(s)上的超电势为 0.72V,并设此值与溶液浓度无关。 (设 γ±=1)已知: ϕ O (Zn2+/Zn)=-0.7628V .
解: φ(Zn2+/Zn)= ϕ O (Zn2+/Zn) -RT/2F×ln 1/a(Zn2+) = -0.8811 V
例题 12 298K, pO 下,以 Pt 为阴极,电解含 FeCl2(0.01mol·kg-1)和 CuCl2(0.02mol·kg
-1)的水溶液。若电解过程中不断搅拌,并设超电势可略去不计,已知ϕ O (Fe2+/ Fe)

10-电解与极化作用

10-电解与极化作用

阳,析出 阳,可逆 阳
3、极化曲线的测定
超电势或电极电势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反映了电化
学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
测定超电势的装置
如右图所示:
A
电极1为待测电极,
测定分解电压时的电流-电压曲线
二、分解电压的测定
当外压增至2-3段,氢 气和氯气的压力等于大
气压力,呈气泡逸出,反电
动势达极大值 Eb,max。

E外 Eb,max IR
流 I
再增加电压,使I 迅速增 加。将直线外延至I = 0 处,
得E(分解)值,这是使电解 池不断工作所必需外加的
最小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2)电化学极化
以铜电极为例: 电极反应进行缓慢
作为阴极:则由外电源输入阴 极的电子来不及消耗,即溶液 中Cu2+不能马上与电极上的电 子结合,变成Cu,结果使阴极 表面积累了多于平衡状态的电 子,导致电极电势比平衡电极 电势更小。
-
- 电源 +
e-
+
e-
Cu
Cu
CuSO4
电解池
作为阳极:类似的,作为阳极时,会使阳极表面的电 子数目小于平衡状态的电子,导致电极电势比平衡电 极电势更大。
Ag ,Ag
-
RT F
ln
1 c,e
c,e c0
阴,不可逆 阴,可逆
c'
扩散层
在浓度梯度作用下(ce’ < c0)Ag+向 电极表面的迁移
阴极浓差极化的结果是阴极电极电势比可逆时变小。
(1)浓差极化
阳极: Ag Ag++e , v扩<v反,c0 < ce`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1)浓差极化——扩散过程的迟缓性而引起的极化。
浓差极化是在电流通过时,由于电极反应的反
应物或生成物迁向或迁离电极表面的缓慢而引起的
电极电势对其平衡值的偏离。
阴极:Ag++eAg,
v扩<v反,
m,<m=m
’ Ag


/ Ag


RT F
ln1 m' Nhomakorabea


即: 可 逆 > 不 可 逆 阴极极化的结果是阴 极电极电势变得更负。
η阳 j(电流密度)
E可逆 -ΔE不可逆
η阴
E可逆

电极电势

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原电池与电解池极化的差别
当有电流通过电解池, 电解池的端电压大于平 衡电池电动势。
即:E = E平 +ηa +ηc
当有电流通过原电池, 原电池的端电压小于平 衡电池电动势。 即:E = E平 -ηa-ηc
影响超电势的因素
(1) 电流密度J 一般 , J越大 , 超电势越大。不同的物质,其 增大的规律不一样。 (2)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 以氢电极为例:
J= 100 A/m2时,
若电极材料为Ag,η= 0.13V;
若电极材料为Pt(光滑),η= 0.16V;
若电极材料为Pt(镀有铂黑),η= 0.03V。
(3)温度 温度升高,超电势减小。 一般,每增高1度,超电势减小2mV。 除了以上因素外,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的杂 质对超电势均有影响。所以,超电势的重现性不好。 一般说来析出金属的超电势较小,而析出气体 (特别是氢、氧)的超电势较大。
§10.2 极化作用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10.5 化学电源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第10_电解与极化作用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第10_电解与极化作用
9
无电流
ϕ可逆
= ϕy Ag+ |Ag

RT F
ln
1 aAg+
有电流
ϕ不可逆
= ϕy Ag+ |Ag

RT F
ln
1 aAg+ , e
η阴
= ϕ可逆
− ϕ不可逆
=
RT F
ln aAg+ aAg+ , e
>0
aAg+ , e < aAg+ ϕ不可逆 < ϕ可逆
阳极上的情况类似,但 ϕ不可逆 > ϕ可逆
的金属先在阴极析出,这在电镀工业上很重要 例如,利用氢的超电势,控制溶液的pH,实
现镀 Zn,Sn,Ni,Cr 等
25
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发生还原 (1) 金属离子 的物质: (2) 氢离子 (中性水溶液 aH+ = 10−7 ) 判断在阴极上首先析出何种物质,应把各 种可能还原的物质的电极电势求出来(气 体要考虑超电势,金属可不考虑超电势)
2H+ + 2e- = H2
ϕ可逆
=ϕΟ H+ |H2
− RT 2F
ln
pH2 / p Ο a2
H+
= −0.059pH = −0.414V
ϕ不可逆 = ϕ可逆 −η = −0.414V − 0.584V = −0.998V
Zn2+ + 2e- = Zn
ϕ可逆
=ϕΟ Zn2+ |Zn
− RT 2F
1 ln
=−
RT 2F
ln
aH2 a2
H+
−ηH2
设 pH2 = p Ο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

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电解与极化作用习题及答案电解和极化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电化学、电解池和电池等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电解和极化相关的习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习题一:什么是电解?请简要解释电解的过程。

答案: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通过外加电压使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过程中,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习题二:什么是极化?请简要解释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答案:极化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电解池中,极板表面产生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会向电极移动,导致电极表面聚集正负离子;同时,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电极上生成一层物质,阻碍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移动,从而引起极化。

习题三:电解铜(II)硫酸溶液时,正极和负极上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Cu2+离子还原为Cu金属,反应方程式为:Cu2+ + 2e- -> Cu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水分子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2O + 2e- -> H2 + 2OH-习题四:在电解银氨溶液时,正极和负极上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g+离子还原为Ag金属,反应方程式为:Ag+ + e- -> Ag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水分子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2O + 2e- -> H2 + 2OH-习题五:电解池中,正极和负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在电解池中,正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是从电解质溶液向电极流动,负极上的电子流动方向是从电极向电解质溶液流动。

这是因为正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需要电子供给;负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需要电子接受。

习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对电解过程有何影响?请简要解释。

电解与极化作用

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前边讨论的电池与电极都是可逆的,那么应用能斯特公式来处理电化学体系时,它的前提就是该体系必须是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但是对于一些现实的电化学过程来说一般都是不可逆过程,因此应用Nernst 公式研究电化学问题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事实上当原电池或电解池,只要有电流通过,就有极化作用发生,该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及其规律性对电化学工业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讨论不可逆电极过程。

在这一部分除了讨论电解池中的极化作用外,还要简单介绍一些电解在工业上的应用上及金属的防腐和化学电源等。

§9-1 电极的极化1、不可逆条件下的电极电势一个不可逆电池所具备的条件有两个:①电池反应在充电与放电时互为逆反应;②通过电池的电流I →0,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池。

显然组成可逆电池的两个电极都是可逆电极,那么可逆电极的电极反应都是在可逆的条件下发生的。

这时电极所具有的电势就称为可逆电极电势。

可逆电极电势对许多电化学和热力学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在实践当中许多电化学过程,如进行电解和使用化学电源做电功时,并不是在可逆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有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此时的电极反应就是不可逆的了,不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用“I ϕ”表示,当然这个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r ϕ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就把电极在有限电流通过时所表现的电极电位I ϕ与可逆电极电势产生偏差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

偏差的大小(绝对值),称为“过电势”。

用“η”表示,||r I ηϕϕ=-,对于原电池,在可逆放电时,两电极的端电压是最大的,这个端电压就是电动势E ,它等于两个可逆电极的电位差。

()()()()r r r r E ϕϕϕϕ=-=-正阳阴负在不可逆条件下进行放电,两电极的端电压用E I 表示,它一定要小于原电池的电动势E ,E I <E ,E I =E-△E其电动势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引起的,当有电流通过时, ①电池具有一定的内阻R 的消耗电位降IR ;②不可逆条件电极要产生极化,也会造成电动势下降,所以不可逆电池两电极的电位差通常就叫端电压。

物理化学课件6.3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物理化学课件6.3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实验材料
电解槽、电极、电源、电解质溶液等。
电解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配置电解质溶液。
2. 将电极插入电解槽中,连接电源。
电解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3. 观察并记录电极反应现象,测量电流和电压。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极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极化作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理解极化作用的原理。
电解分离与提纯
总结词
电解分离和提纯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混 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 法。
VS
详细描述
电解分离是通过电解过程中不同物质在电 极上的吸附、氧化还原反应等特性差异实 现分离。电解提纯则是利用电解过程将杂 质去除,实现物质的纯化。
05 极化作用的应用
电化学反应器
电解槽
利用电解原理进行物质转 化的设备,如氯碱工业中 的隔膜电解槽和电解水制 氢装置。
详细描述
电镀是将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在阴极表面,用于表面防护和装饰。电冶金则是利 用电解过程提取金属,从矿石或盐类等原料中分离和提纯金属。
电解制取气体
总结词
电解水是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常用 方法,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
详细描述
通过电解水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 氢气和氧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 析出。电解水制取的气体可用于 燃料电池、医疗、潜水等领域。
电极反应的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是描述电极电势与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可以用来研究电极反应的动 力学过程和机理。
在极化曲线上,可以根据电流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电极反应的速率快慢,以及电极电 势偏离可逆电势的程度。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可以研究电极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过程。

电解与极化作用

电解与极化作用

物理化学论文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工093班姓名:李寒萌学号:12 号电解与极化作用一、分解电压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

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是电解。

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亦随之变化。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HCl 溶液时,使用图9.1 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与电流强度的关系曲线。

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气泡逸出。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阴极2H+(a H+)+2e.→H2(g, p)阳极2Cl-.(a Cl-)→Cl2(g, p)+2e. 图9.1 分解电压的测定装置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2和Cl2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2和Cl2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零,稍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2和Cl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自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H2(p)→2H+ (a H+)+2e-(+) Cl2(g)+2e-→2Cl-(a Cl-)此时,电极上进行反应的方向正好与电解所进行的反应的方向相反。

它产生了一个与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 b。

由于电极上的产物扩散到溶液中了,需要通过极微小的电流使电极产物得到补充。

继续增大外加电压,电极上就有H2和Cl2继续产生并向溶液中扩散,因而电流也有少许增加,相当于图9.2 中I-E 曲线上的1-2段。

此时由于p H2和p Cl2不断增加,对应于外加电压的反电动势也不断增加,直至气体压力增至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电极上就开始有气泡逸出,此时反电动势E b达到最大值E b, max将不再继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3/28
浓差极化
• 以锌电极为例: • 阴极反应: Zn2+ +2e- → Zn •
E E


0 . 05916 2
lg
1 a ( Zn
2
)
(298K)
• 溶液中电极附近的锌离子首先到电极上去反应, 若溶液内部的离子来不及扩散到电极附近 ,将 造成电极附近浓度底于溶液内部体相浓度,使 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
解池作为可逆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
E (理 论 分 解 ) E (可 逆 )
2018/3/28
分解电压的测定
使用Pt电极电解H2O,
加入中性盐用来导电,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逐渐增加外加电压,
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
别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
度I 和电压E,画出I-E曲 线。
2018/3/28
分解电压的测定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 在阳极OH-可以去放电,也可以发生金属的溶解。 • 在中性水溶液中,a(OH-) =10 -7,故有
E
OH

, H 2 O/O
E
2
OH

, H 2 O/O

2
RT 2F
a ln (p
O
2 OH
-
/ p
2
)
1/2
aH
2O
若p(O2) =100kPa,25℃时E ⊖ (OH-,H2O/O2) = 0.401V E (OH-,H2O/O2) =(0.401-0.05916lg10-7)V = 0.815V 若不考虑氧的超电势,凡是极化后的电极电势小于 0.815V的离子或金属都可以先于OH-到阳极去放电。
2018/3/28
实际分解电压
要使电解池顺利地进行连续反应,除了克服作
为原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外,还要克服由于极化在
阴、阳极上产生的超电势 (阴 ) 和 (阳 ) ,以及克服电 池电阻所产生的电位降 IR 。这三者的加和就称为实 际分解电压。
E ( 分 解 ) E ( 可 逆 ) E ( 不 可 逆 ) IR E ( 不 可 逆 ) (阳 ) (阴 )
7 H

E
H

/H

2
RT F
ln 10
1
7
0 . 414 V
若不考虑氢的超电势,则凡是电极电势大于-0.41V的 离子都可以先于H+到阴极放电并沉积出来。 若考虑到氢的超电势,许多电极电势比H+小得多的离 子,如Zn2+、Cd2+,甚至Na+都可以先于H+到阴极放 电沉积出来。
2018/3/28
2018/3/28
浓差极化

E E

0 . 05916 2
lg
1 a ( Zn
2
)
(298K)
0 . 05916 2 lg 1
因为存在浓差极
化,此时
由于a表< a本 ∴ Ei<Er
Ei E

a

( Zn
2
)
2018/3/28
极化的类型
(2)电化学极化 电极反应总是分若干步进行,若其中一步反应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阳极上的反应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发生 氧化的物质通常有:(1)阴离子,如 C l , O H 等, (2)阳极本身发生氧化。

判断在阳极上首先发生什么反应,应把可能发生 氧化物质的电极电势计算出来,同时要考虑它的超电 势。电极电势最小的首先在阳极氧化。
显然分解电压的数值会随着通入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018/3/28
2 极化作用
极化(polarization) 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 这时的电极电势分别称为阳极平衡电势 E (阳 , 平 ) 和阴 极平衡电势 E (阴 , 平 ) 。
在有电流通过时,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 电极实际分解电势值对平衡值的偏离也愈来愈大,这 种对平衡电势的偏离称为电极的极化。
2018/3/28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2018/3/28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2)原电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
正极是阴极。随着电流密度的
增加,阳极析出电势变大,阴 极析出电势变小。由于极化, 使原电池的作功能力下降。 但可以利用这种极化降 低金属的电化腐蚀速度。
不可逆电极过程
2018/3/28
不可逆电极过程
1 分解电压 2 极化作用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5 化学电源
2018/3/28
电解
• 施加电流通过化学电池,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 的化学反应过程叫电解。
典型的电解装置
2018/3/28
电解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是电能转变为化 学能的装置! ①直流电源;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
2018/3/28
氢气在几种电极上的超电势
2018/3/28
Tafel 公式(Tafel’s equation)
早在1905年,Tafel 发现,对于一些常见的电极反 应,超电势与电流密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下的 定量关系:
a b ln j
这就称为Tafel 公式。式中 j 是电流密度, a 是单位 电流密度时与电极的 性质,溶液等因素有关。
②阴、阳电极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2018/3/28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从电源 负极给出 电子流回电 源正极
电子进 入电解 池的 阴极
阳离子移向阴极 阴离子移向阳极
电子从 电解池 的阳极 流出
阳离子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阴离子失电子 (或非惰 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 以Zn2+为例,若Zn2+的浓度为1mol.dm-3,并用浓度 代替活度 • E (Zn2+/Zn) = E ⊖(Zn2+/Zn) = -0.763V • 其值小于H+的电极电势,应在 H+之后到阴极放电并 沉积出来 • 但考虑到电极的极化,一般金属的超电势很小,可 以不考虑,而氢在锌上的超电势最小为0.48V,故要 在锌上析出氢实际电极电势应为-0.894V • 此值低于Zn2+的电极电势,所以Zn2+先到阴极去 放电并沉积出金属锌,而不会析出氢气来。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超电势或电极电势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反映了电化 学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1)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两 电极上的超电势也增大,阳极 析出电势变大,阴极析出电势 变小,使外加的电压增加,额 外消耗了电能。
2018/3/28
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装置
- e- +
阴极
Cu


阳极
eoooo oooo oooo oooo oooo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

Cl2
单击电子流动
Cu2+
Cl

Cl
2018/3/28
1 理论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
电解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在数值上等于该电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 但随着锌的析出,溶液中Zn2+浓度降低,电极电势越来 越小 • 当Zn 2+的浓度降到3.7×10-5mol.dm-3时 • E (Zn2+/Zn) = -0.894V • 此时H+也开始到阴极去放电并析出氢气
• 要使氢气不析出来,则阴极电极电势不能低于 -0.894V
+
2
2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金属离子的分离 如果溶液中含有多个析出电势不同的金属离子,可 以控制外加电压的大小,使金属离子分步析出而达到分 离的目的。 为了使分离效果较好,后一种离子反应时,前一种 离子的活度应减少到1 0 以下,这样要求两种离子的析出 电势相差一定的数值。
7

z 1 z 2 z 3
E 0 .4 1V E 0 .2 1V E 0 .1 4 V
2018/3/28
E
RT zF
ln 1 0
7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 电解分离法: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离子在阴 极析出时电势φ阴高→低顺序进行,这时电解控 制外加分解电压由低→高 • 同时沉积(合金电镀):两种金属同时在阴极沉 积出,应满足条件是φ1=φ2
E (M
Z
|M) E

(M
Z
|M)
RT zF
ln
1 a
M
Z
E (H

| H)
RT F
ln
1 a
H

H
2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 在水溶液中有H+和OH-,需考虑H+和OH-的放电。 • 在中性水溶液中,a 10 取p(H2) = 100kPa,25℃时有
2018/3/28
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分解电压 确定了阳极、阴极析出的物质后,将两者 的析出电势相减,就得到了实际分解电压。因为电解 池中阳极是正极,电极电势较高,所以用阳极析出电 势减去阴极析出电势。
分 解 电 压 E (阳 极 , 析 出 ) E (阴 极 , 析 出 )
电解水溶液时,由于H 或 O 的析出,会改变 H 或 O H的浓度,计算电极电势时应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阴 ) E (阴 , 平 ) E (阴 , 不 可 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