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燃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P9 1、冷却灭火 对于一般的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 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就会中止。用水扑灭 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 原因是水能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 后导致火焰熄灭。 2、窒息灭火 3、隔离灭火 4、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 自由基成为链式反应的媒介,使反应迅速进行。化学 灭火剂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自由基的浓度来 中止燃烧。例如干粉灭火剂,其表面能够扑获OH·和 H·,使之结合成水,使自由基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燃 烧中止。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P6) 1、一定浓度可燃物
如果可燃物与助燃物比例不当,燃烧不一定发生。 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4~75%之间时就能 着火甚至爆炸,否则不能发生着火或爆炸。 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测试表明,大多数可燃物在含氧量低于16%的空 气中不能燃烧。 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无论何种能量的点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 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 4、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可燃物的燃烧特点(P23)
一、气体的燃烧(P23) 1、特点:容易燃烧、速度快。 2、方式: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按闪点分类(℃举例)甲一级易燃<28 ℃如汽油、 苯、甲醇、丙酮;乙二级易燃≥28 ℃ ,<60 ℃如煤 油、松节油、樟脑油;丙可燃≥60 ℃如柴油、润滑油 、机油
3、固体的燃烧(P25) (1)特点: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过程,使 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
地发生燃烧。
(2)方式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其 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一、燃烧产物(P26) 含义:物质由于燃烧或热分解作用而生成的全部物质。 通常指气体、热量、可见烟。 (一)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 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二)热,对人体具有危害; (三)烟,指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 ,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 体的混合物。

01燃烧基础知识

01燃烧基础知识

化学自燃热自燃
点燃自燃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汽灯燃烧)闪燃(固体:石蜡、樟脑、萘)沸溢-原油:1、热波沸程宽2、乳化水成蒸汽3、原油粘度大
喷溅沸溢比喷溅早
蒸发燃烧-蜡烛、松香、沥青-先蒸发气体反应燃烧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分解燃烧--木材、煤、合成塑料、钙素材料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木材、棉、麻、纸张同时存在分解、阴燃、表面燃烧可燃物
助燃剂(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
着火
爆炸闪点(闭杯法测定)液体-闪点低危险大-与饱和蒸汽压有关燃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液体燃点高出闪点1-5度)
自燃点-发生自燃的温度
气体燃烧
液体燃烧固体燃烧燃烧条件燃烧类型
闪点、燃点、自燃点燃烧方式及特点燃烧产物略
燃烧基础知识带你一起过教材457524906 圆规免费资料共享。

燃烧基础

燃烧基础

26
化工安全技术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为了防火防爆安全,对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 物料,应该采取安全措施。应首先考虑通过工艺 改进,用危险性小的物料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比 较大的物料。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该根据 物料的燃烧爆炸性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密闭或 通风、惰性介质保护、降低物料蒸气浓度、减压 操作以及其他能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加料前必须开动搅拌,防止物料积存。 生产过程中,若由于停电、搅拌机械发生故障等 造成搅拌中断时,加料应立即停止,并且应当采 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对因搅拌中断可能引起事故的反应装置,应当采 取防止搅拌中断的措施。
34
化工安全技术
3.正确选择传热介质

1)避免使用性质与反应物料相抵触的介质 2)防止传热面结垢 3)传热介质使用安全
6
化工安全技术
3、燃烧过程
7
化工安全技术

1)、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a. 混合燃烧 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 (或氧气)混合,而后进 行的燃烧即为混合燃烧 b. 扩散燃烧 若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 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 则称为扩散燃烧。
8
化工安全技术

2)、可燃液体的燃烧
a. 蒸发燃烧 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 叫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难挥发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受热 后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 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14
化工安全技术

b. 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
15
化工安全技术Leabharlann 表 不同液体的燃烧速率16
化工安全技术

3)热值 指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 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 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热值有关。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知识点
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打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3燃烧知识点高频考点整理
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6、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7、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经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8、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持燃烧。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

如图1-1-1图1-1-1着火三角形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
1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