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幅精美绝伦的宗教艺术画,太美了!

20幅精美绝伦的宗教艺术画,太美了!

摘自麦琪的礼物

(意)乔托《东方三博士来朝》,200x185cm,湿壁画,1304-1306年,意大利帕都瓦阿利纳礼拜堂

这幅画是乔托装饰的位于意大利帕都瓦阿利纳礼拜堂内的系列作品之一。将这一系列作品串连起来的主题就是基督生平和受难的故事情景。画面中的三博士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拜见圣母子,因为他们预知这个婴儿将比自己更伟大。

(意)杜乔《基督降生》,44x44cm,木板油画,1308-1311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杜乔是他生活的年代锡纳画派的宗师,在木板画方面,他的画注重线条和色彩,有着强烈的情节表现力。这幅《基督降生》中,圣母玛利亚的蓝色和红色穿着表现非常引人注目,圣婴反倒显得有些次要,因为杜乔认为,这是属于圣母玛利亚的时刻。

(意)戈佐利《东方三博士的旅程》,湿壁画,145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里卡第宫

黄金铸就的马鞍和披风,透露出订制这幅画的赞助人的富有。三博士壮观的朝圣队伍仿佛就是帝王出游。画家使用金银锡箔等贵重颜料,将三博士参拜圣婴的场面铺陈得几近奢侈。陡峭盘旋的山麓由于色彩华丽而变得如同乐园,把严肃的主题过滤成一种享受。

(意)菲利普·里皮《圣母在树林中》,127x116cm,木板蛋彩画,1459年,德国柏林艺术博物馆

里皮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曾以妻子为模特,创作了多幅圣母像。而这幅画颇几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背景是一片意念中的树林,祈祷的圣母注视着刚刚出生的圣婴。上帝伸出双手祝福着,放射出星星的光芒。代表神圣的鸽子将光芒指向圣婴,凌厉的金光凝结了神的力量与祝福。

(意)乔凡尼·贝利尼《面缅的赞美》,80x105cm,木板油画,1460年,意大利威尼斯奎里尼基金会

耶稣诞生后的第40天,被送往神庙,献给上帝。在把耶稣献给上帝的神庙中,圣母遇见了先知面缅,面缅对刚诞生的耶稣进行了赞美。画面中,面缅正从圣母手中接过耶稣。贝利尼的画具有一种安静、冥想的气质,这幅画中人物的眼神很奇怪,似乎若有所思。

(意)曼太尼亚《三博士的赞颂》,80x161.5cm,木板蛋彩画,1464-146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馆

《圣经·新约》中说:耶稣刚一降生,就有几个东方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对人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见到他的星,特来拜他。”三博士在天上那颗星的引导下前往伯恒利,一直把他们带到约瑟家门前。他们进屋看见圣母和圣子耶稣。这幅画就描绘了东方博士来拜见圣子的场面,但事件的背景不是在马槽,而是在岩洞前。圣母子被一群小天使环绕着,远道而来的三博士手拿礼物,要敬献给耶稣。

(意)波提切利《东方三博士的拜访》,111x134cm,木板蛋彩画,1475年,意大利佛罗伦斯萨乌菲兹美术馆

画面描绘了神圣家族面前身穿盛装的三博士一行。据说跪在圣母子面前的盛装白发人是奠定了美第奇家族繁荣基础的老科西莫,左面是豪华王洛伦佐,右面是波提切利,站在右侧墙边的白发人就是此画的委托者德尔·拉玛。

(法)吉兰达约《牧羊人朝拜》,167x167cm,木板油画,148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三一教堂

吉兰达约对古代的艺术很感兴趣,他经常在其绘画作品中加入古典元素作为装饰。在这幅画中,躺着的圣婴后面是一只装草的马槽,马槽上刻着拉丁文,拉丁文下面作为装饰的植物是古代艺术品中经常出现的。这些拉丁文的意思是“前面躺着的婴儿是救世主。”

(意)安德烈亚·曼太尼亚《三博士来拜》,54.5x71cm,蛋彩画,1497-150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马里布丁·保罗·格蒂博物馆

好像“寿星老人”的三博士之一手中拿着一个明显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杯。青花瓷在15世纪中国的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发展到顶峰,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同时,通过阿拉伯的商人沿丝绸之路,大量传入中东和欧洲。

(德)大乌里希·阿普特《三博士的赞颂》,125x71cm,木板油画,约15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中的圣母穿着华美,高雅的气质倒有点像贵妇。参拜圣子的队伍浩大,在最前面的三博士面容庄重,繁复的衣饰显示其身份不凡。很多画家描绘“三博士的赞颂”为主题的宗教画,背景按照圣经中所说,发生在马槽,但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也将这一幕安排到繁华小镇,以精致的小屋代替了马槽,不见了牛和马的踪影。

(意)拉斐尔《圣母怀抱降生的圣子》,75x51cm,布上油画,

1507-1508年,德国慕尼黑现代艺术美术馆

愉快、优美的圣母怀抱着刚刚降生的圣子,如此的温柔而优雅。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既有着超脱尘世的梦幻,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他的画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意)杰可普·尼科瑞提《朝拜者与牧羊人的礼拜》,140x210cm,布上油画,1510-1525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尼科瑞提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个自学成材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层次丰富,人物刻画立体感强。这幅《朝拜者与牧羊人的礼拜》的画面中各元素齐备,人物神态安详,整体构图自然而严谨。

(意)费德利科·巴洛西《降生》,134x105cm,布上油画,1597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艺术博物馆

巴洛西是位宗教艺术家,画有许多表现“圣家族”为主题的作品。他的画,富有人情味,并以细腻,柔和的色彩,给观者不寻常的吸引力。画面中,基督是个可爱的婴儿,舒服地躺在马槽中。照看基督的玛利亚面容温和,外衣的衣褶和花边在圣光的照耀下显得轻柔动人。

在画面的背景处,初为人父的圣约瑟正兴高采烈地和牧羊人打着招呼。

(法)勒·伯安《牧羊人的礼拜》,91x117cm,布上油画,162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勒·伯安曾任法国国王藏画阁的管理,也成为卢浮宫第一位实际负责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这幅画描绘了天上人间都在庆贺主的降生。天上众天使升腾弹奏,地面上众人虔诚膜拜,圣母子在天使、众人围绕中,那么安详而神圣。

(荷)G.范·洪特霍斯特《圣诞》,164x190cm,布上油画,1622年,德国科隆瓦拉夫-理夏兹美术馆

这幅画偶尔被误以为是出自意大利巴洛克画派卡拉瓦乔之手,因为其作品风格充分发挥了卡拉瓦乔的风格。对光影运用独特而出色,神态各异的人们都发自内心地迎接圣诞的圣婴。

(法)乔治·德·拉图尔《新生》,76x91cm,布上油画,1645年,法国雷恩美术学院博物馆

画家没有表现那种意大利画家通常对圣母子的理想描绘,而是描绘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和真切的婴儿。他有着矮胖的鼻子和张开的小嘴、小脸蛋。画面中,一个老妪手持蜡烛正照亮着用长布包裹着的婴儿和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母亲。背景很简单,只是一片黑暗,因为这是一幅有象征意义的画,象征诞生的神奇和对生命的珍爱。

(西)尚·巴提斯塔·麦诺《牧羊人的祈祷》,143.5x100.5cm,布上油画,17世纪,圣彼得堡俄米塔西博物馆

画面的上部,绚丽的光线从上空像舞台灯光一样洒落,画面的下部却是朴素的乡村常见场景。麦诺在牧羊人中巧妙地加进了他的捐赠

者的肖像。众多的细节,例如人物的面部、卧在地上的牧羊人的伸向画外的脏脚和右下角的静物,都预示了精巧的写实主义的来临。

(意)乔凡尼·贝内德托·卡斯提里奥内《牧羊人的礼拜》,68x52cm,铜板油画,17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

圣婴基督虽然降生在于嘈杂、凌乱的马厩中,但整个世界都在庆贺,天使吹响了号角,不远处的牧羊人和村民都跑来拜见。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圣子的不凡。卡斯提里奥内以生动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圣子诞生的一幕,既庄重神圣又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法)路易斯·勒南、马林·勒南《牧羊人的礼拜》,油画,1630-1632年

17世纪,艺术家的欣赏品位向一般的平民生活转移。路易斯·勒南和他的家人的作品,在这方面无人能出其右。他强调在柔和的光线和阴影的空间中呈现严肃性主题。半明半暗的光线从画中的人物侧面照过来,显得立体,并且带着一种忧郁地等待被画的感觉,传达出一种忍耐贫困、拒绝奢华的尊严和哲学意义。这幅画中,老妇人脸上的表情和手势就是这种朴素凝重风格的典型特征。

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3-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形成,随之美术创作也逐渐发展繁荣,聚集在这里的画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与教会神权文化斗争。 14~16世纪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美术的重要画家,皆诞生、学习或工作于佛罗伦萨。而佛罗伦萨画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堤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其绘画标志着中世纪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的过渡。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较多的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景,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的表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即: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 主要影响 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的中心,它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画家们在作画技法上很讲究步骤。由于意大利气候的原因,画家们较多地使用画布来作画。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十三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撅起,成为当时意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时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由各行会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的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15世纪时,佛罗伦萨为新兴撅起的巨商美第奇家族所统治,掌握了当时的政治与经济权利,之后的三百年中,佛罗伦萨的历史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使得佛罗伦萨聚集了众多文艺人才,这些卓越的艺术家们为其创造了大量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使得佛罗伦萨一时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也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装饰画风格的美术倾向,而佛罗伦萨画派则成为了这一倾向的主流画派,这是与新兴资本主义阶层在佛罗伦萨的撅起分不开的。艺术家高举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与宗教神权文化进行斗争,从而确立了一种新型的世俗文化。此时的绘画展现出了新的人文主义面貌。而佛罗伦萨画派的出现便是这一变革的标志。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佛罗伦萨画派侧重表现宗教题材,整个画面显得神圣、崇高而肃穆,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威尼斯画派注重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

热贡

热贡 开放分类:唐卡、热贡、黄南、热贡艺术 热贡是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该艺术流派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传入到民间的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同仁有"藏画之乡"的美誉。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热贡艺术的发源 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是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是藏传佛教美术的转变期,也是热贡艺术的发源时期。这一时期,日渐民族化的藏传佛教已经取得了广泛信仰,因此,作为其形象说教的藏传佛教美术,也开始自觉地从外来风格向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方向转变。 转变期的藏传佛教美术遗存,比较丰富,以绘画而论,如阿里古格王国的《历代赞普和王子世系像》壁画,造型质朴,设色单纯而稳重,呈现出浓厚的西藏高原的文化色彩。还有日喀则那当寺的《那当建庙喇嘛》、《滚嘎吉泽喇嘛》等富于装饰风味的唐卡。 热贡艺术也发源于雪域文化的中心西藏地区,但主要是先后三方面渊源而来:一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尔学画后到安多热贡定居传播佛画艺术;二是在四、五世纪时萨迦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们在热贡地区传播佛画艺术;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卜楞寺时,他的曼唐派画法传人热贡地区,所以源渊的不同使热贡艺术的画匠们有各自的特点。 热贡艺术不断走向外部世界,艺人们在早期长年累月地到处作画,足迹遍及青、藏、甘、川、新疆和蒙古地区,以及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国,广泛接触到西藏塑绘、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民族或友好国家的艺术,吸收了丰富的养料,经过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细腻生动、富有热贡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传佛教画坛上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流派。 二、历史发展 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绘画带有较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庄重沉稳,设色清新浓郁,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神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同时开始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成为热贡艺术承前启后的辉煌鼎盛时期。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很多早期、中期优秀的绘塑作品已不复存在,但现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务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里见到早、中期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术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20世纪40年代曾随师受聘协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反响。热贡艺术作为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蒙娜·丽莎》——达·芬奇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富商,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各种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大全

各种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大全 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各种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大全。 一、年画 年画是中国传统的农村年俗之一,是以图画形式表现中 国民俗文化的一种绘画,并被称为“家喻户晓的寿字画”。年画广泛流传于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农村,是庆祝新年、祈求平安和美好生活的重要物品。 年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画面简练,内容多为祝福、寓意、神话、传说、传统艺术等。在制作技术上,年画常采用木板水印、彩线刻印和雕版印刷等多种方式,注重色彩对比和形象塑造,达到绚丽多彩的效果。 二、民间木板年画 民间木板年画是中国传统的彩绘品种之一。它是中国传 统绘画中常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内容。 从颜色来看,民间木板年画以红色、绿色、紫色和黄色 为主色调,运用单色或多色,以暗淡的底色为背景,突出鲜艳的主题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三、样板戏画 样板戏画,即以中国传统戏曲为模板创作的形象描绘。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戏剧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重要的

文化遗产。 样板戏画以中国传统的戏剧为题材,表现了戏剧中的卡 通人物、戏曲角色、场景和道具。它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民间文化特点,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样的魅力。 四、泥金画 泥金画又称金泥画、金粉画。它是以金粉、泥土、彩绘 为主要材料,绘制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泥金画通常创作于宗教场所,如寺庙、道观、佛教、道 教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文艺出版物、春联、书法作品和装饰品中。 五、窗花 窗花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剪纸技术制 作的窗户装饰。它起源于汉代,经过历史沉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窗花颜色鲜艳,图案多样,常用的是红、白、绿、黄、 蓝等颜色,其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对称,多采用对偶图案、撞色花纹等手法,充满了民间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六、刺绣 刺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女性手工艺制品。它是以均匀、 细致的针线为主要材料,在绸缎、缎子等织物上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鸟、山水、人物、佛像、甚至还有篆刻、书法等文化艺术细节。 在各地的刺绣风格中,湘绣红色花鸟、苏绣细腻多彩, 川绣、粤绣、满族绣等各具特色,细腻、美丽、女性化的表现手法,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欣赏与爱戴。 七、工艺画 工艺画是利用综合技术和材料创作的一种美术形式,它

唐卡

浅谈唐卡 姓名:杨梓丹 学号:20100910121 班级:10美术学 藏传佛教可将唐卡作品分前弘期(8-9世纪)和后弘期(11世纪以后),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前弘期的作品几乎很少流传下来。目前,仅已经发现几处壁画遗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唐卡作品风格应该完全是印度式的。现在一般所说的唐卡都是指后弘期以后的作品。根据历史背景与时代风格,可将后弘期以后到现在的唐卡风格略分为“外来影响期”(11-15世纪)、“本土画派兴盛期”(16-18世纪早期)、“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等三个时期。 ●外来影响期 11-15世纪的画风主要受到外来影响,可以称之为外来影响期。 后弘期是从藏西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开始,其兴建寺庙的工匠大多来自东北印度(帕拉)或喀什米尔地区,目前在阿里地区发现的唐卡作品明显具有帕拉或中亚风味。 13、14世纪后藏地区的萨迦派因为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持,寺庙委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唐卡和铜像,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尼瓦人之手,这类作品可以统称为尼瓦作品或尼泊尔风格作品。15世纪噶举派得到明朝皇室的支持,噶举派的大宝法王以及几个比较重要的领袖都得到皇室的册封。元末明初,帕竹噶举在藏中地区建立帕竹政权,由于与汉地往来密切,汉地画风也传入西藏,并造成唐卡风格革命性的变化。 ●本土画派兴盛期 16世纪早期,西藏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因此16-18世纪早期可以称之为本土画派兴盛期。 勉塘画派: 15世纪中叶以后,西藏画家在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画风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第一个被公认而且影响后世巨大的画派是由活跃15世纪下半的勉塘巴·勉拉顿珠所开启的勉塘画派(menbris,或称门塘画派)。勉拉顿珠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师,他学过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等当时流行的各种绘画技法,并且都能按照该画派的特点画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他的儿子、侄子以及后继的门徒在16、17世纪将勉派发扬光大,使该派成为西藏流传最广的画派。勉拉顿珠本人的作品现下已经很难辨识,根据一些文献的描述,该派早期作品的特色是在尼泊尔构图的架构下加上较简略的汉式山水背景,17世纪以后该派产生许多分支,并衍生许多新派,保持其道统的画家被称为旧勉派,但其风格并不是那么明确。 钦则画派:与勉拉顿珠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位绘画大师钦则钦莫(mkhyen rtse chen mo),他和勉拉曾师事同一位画师,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差不多,当时正是多种外来画风薰染下正要冒出本土画风的时期。他和勉拉一样都技法高超,而且也开始开创自己的风格。和勉拉相比,他的布局和用色都较保守,但色彩浓郁,富有浓浓的宗教感,特别是忿怒相特别威猛有力,而勉派的善相比较优美,构图比较有层次。继承钦则画风的画家称为钦则画派(mkhyen bris),此派在17世纪时盛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 史画、宗教画2-苏少版

最后的晚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活动,了解达芬奇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与艺术成就。 2、通过观察分析,感悟、体验和发现,结合心理学特点,感受《最后的晚餐》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3、通过引领学生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追寻永无止境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解剖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解读其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渐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最后的晚餐》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宗教音乐,同时出示一些宗教绘画,使学生进入到庄严的宗教氛围之中,持续到上课。 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图组 师生问好!刚刚我们看到的绘画都和一个人有关,他们都来自于一本书。这种取自宗教题材的绘画叫宗教画。 师:宗教题材的绘画很多,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一幕。 揭示题目:最后的晚餐 1.2、想一想,在什么情形下,才能称的上是最后的晚餐? 如果你是画家,将要怎样来描绘呢? 活动2 对比赏析 2、1出示三幅达芬奇之前的最后的晚餐,简单介绍一下作品后出示达芬奇的最后晚餐, 在所有最后的晚餐当中,最为我们所熟知与追捧的,当属这一幅最后的晚餐——出示图片。链接小视频,如此了不起的一幅画,出自达芬奇之手,介绍作者达芬奇。 2、2试分析这幅作品和之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分析到构图、人物安排、画面的场景不一样。 达芬奇是如何思考的,他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幅画里面的奥秘。 活动3 分组赏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刻画 3、1初步分析 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召集十二门徒与他共进晚餐,期间耶稣平静的说了一句话,当耶稣说完这句话后,瞬间气氛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怎么了?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耶稣到底说了什么?教师

大都会精美绝伦的辽代三彩罗汉

大都会精美绝伦的辽代三彩罗汉 纽约大都会所藏的两尊易县辽代三彩罗汉 20世纪30年代由绍兴人寿鹏飞总纂成书的《易县志稿》载:“八佛洼在峨眉寺沟底之东北支,亦称百佛洞、百佛山……峨磨山在州西北五十里,有崖南俯,俗名白脸山……山半有洞名百佛洼”。 《志稿》又载:“寺中旧有佛像七十二,皆瓷制”,“峨眉寺百佛洼慈(瓷)佛在县西北五十五里峨眉寺后。百佛洼亦称百佛洞或称百佛山、八佛洼,山腰凿石虎,内有大慈(瓷)佛八尊,小慈(瓷)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阁,内有三彩慈(瓷)观音一尊,后为邦人盗去售诸国外,今在英伦者有三,彼邦人以为唐三彩慈(瓷)云”。易县三彩罗汉辽代 梁思成先生20世纪初留美期间在其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见到了易县八佛洼所出的一尊三彩罗汉像,在后来写成的名著《中国雕塑史》中他这样评价:“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皆由对于平时神情精细观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其第三量之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这组秘藏山中的辽代等身三

彩罗汉像,早年被认定为唐代作品,总计16尊。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的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二战期间旧藏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不幸毁于苏军攻克柏林的战火,迄今为止仍存世间者仅只10尊而已。 目前10尊三彩罗汉的藏地:美国波士顿荚术馆藏有1尊(头部补塑)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有1尊(残)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藏有2尊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雅坚斯艺术博物馆藏有1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藏有1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1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1尊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藏有1尊日本私人收藏家松方幸次郎旧藏1尊(明代)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一尊(仅存胸像) 可惜这批足堪代表唐代以来雕塑写实最高成就,堪称后人无法企及之典范的宗教美术巅峰作品已全部流散异域,国内早已荡然无存。这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第二尊易县三彩罗汉,较之第一尊,此尊罗汉年龄更大,内心世界的刻画也更显复杂。 易县三彩罗汉毫无中国宗教塑像中空泛虚无面目模糊的“神性”,充满了人性。每尊罗汉面目不同,表情各异,写实主义风格明显,体现了宗教塑像中不常见的观察入微。初见之时,

敦煌壁画欣赏

敦煌壁画欣赏 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着“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 一、崇高与优雅 在敦煌艺术中,最能体现优雅美学风格的是伎乐飞天、反弹琵琶、菩萨。如果说“伎乐飞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成为华夏艺术的乐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体现,那么“反弹琵琶”乐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则提供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美神,她们共处一窟,传达出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从而表现了“天籁”与“人籁”的互通效应。在“反弹琵琶”因其优雅动人的音乐舞蹈艺术所唤起的视觉美感外,还与画面的主体——人体美紧密相关。如果说,“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的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到了中唐则以“反弹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现了女性之美的艳影: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几躯裸体飞天而露出了赤足和丰乳肥臀,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总之,有性而无性的发展演变无疑本真的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 二、对称与和谐 对称的特征在敦煌壁画中处处都有所体现。首先从洞窟整体布局来看,敦煌壁画确实严格遵循了对称法则。一般说来,主要是以洞窟西壁为中心,南、北两壁相向的壁画之面积、位置等呈对称均衡状。 对称能产生整齐、稳定的形式美,但严格的对称也容易造成呆板,敦煌壁画中巧妙运用于对称中求不对称的艺术手法,在敦煌壁画中,大凡出现对称特征的地方,几乎都同时存在一种竭力追求不对称的情况,这就使石窟的每幅画充分满足了人们既希望在心理上建立秩序的终点,给心理一种归属感,但又希望不单调,有变化的心理需求。因此,敦煌壁画中大量运用对称含不对称的艺术手法,使宗教画变得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和谐,是中华审美文化之魂的经典表现,亦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典型特征,敦煌艺术作为融多门艺术类型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最为直观的美学理念即追求一种“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承德的宗教艺术:佛教与帝王的融合

承德的宗教艺术:佛教与帝王的融合承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其中,宗教艺术是承德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尤其是佛教艺术给这座 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而这种艺术形式又与帝王文化相互融合。 佛教艺术在承德的传承源远流长。自唐代起,佛教在承德地区开始 传播,殿堂、寺院等建筑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建筑以古朴 典雅的风格为特点,融合了中原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同时吸收了蒙 古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承德佛教建筑风格。 在承德的佛教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普宁寺和大观寺。普宁 寺建于明朝,是江洲宗的发祥地之一,寺内供奉了释迦摩尼佛等佛祖。寺院整体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寺内的佛塔、佛像和壁画更是精美绝伦,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精髓。大观寺则是清代的建筑,以肃穆庄严的 气势闻名,被誉为承德古建筑的瑰宝之一。寺内有许多精美的木刻佛 像和彩绘壁画,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高度表现力。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 信仰的场所,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见证。 佛教艺术与帝王文化的融合是承德文化中的独特之处。在承德地区 的佛教寺庙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帝王文化元素。例如,在普宁寺和 大观寺中,许多佛像的造型和装饰都展现了慈悲的佛祖与威严的皇帝 形象的结合。这种融合既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蒙 古文化的交汇。 在一些佛教寺庙中,还可以见到与帝王相关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 了佛陀与帝王的相遇和互动场景,以及皇帝向佛陀行香等仪式。这些

画面揭示了佛教与帝王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示了佛教信仰在帝王统治下的地位和影响。 承德的宗教艺术不仅限于佛教,还涉及到其他宗教的文化表达。例如,道教在承德地区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建筑风格和造型特点与佛教有所不同,但同样富有魅力。这种多元宗教文化的存在,使得承德成为一个宗教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总之,承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充满了宗教艺术的瑰宝。佛教艺术作为承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展示了佛教的魅力和精髓,又与帝王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宗教艺术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宗教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示承德的独特魅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浅析丝绸之路中敦煌壁画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与运用

浅析丝绸之路中敦煌壁画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与运用摘要: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悠久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其壁画艺术 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 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敦煌壁画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 自身特色的体系,在对敦煌石窟的装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 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随着中国经济大发 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因而,现代的包 装设计也更倾向于注入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敦煌文化就是其中引入和灵感运用较多的一个。敦煌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彰显了传统文化特色,既是传承又是发展,优美生动的敦 煌壁画为现代设计注入了经典的血液,而现代的创新意匠又将壁画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丝绸之路;敦煌壁画;飞天;包装设计 一、丝路上的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起始于公元四世纪,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兴盛,其中,敦煌壁画是是东方与西方绘画 交融的典范,同样也是敦煌艺术最为主要和最为丰富的部分。敦煌壁画以其丰富多彩的图形 艺术最为耀眼,是中国独具的珍贵艺术资源,同样也是世界遗产。它向我们展现敦煌宏伟、 壮丽、优秀的艺术之美,在唐代时期,敦煌艺术就已经形成我们中华民族风格和独具特色的 艺术品味,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象,它是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敦煌艺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随着人们技术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也将古代艺术和现代 艺术完美交融。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科技的时代,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始终,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珍贵的艺术宝库,支撑着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 把传统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到现代的艺术设计中,显然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敦煌壁 画艺术也应当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让壁画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审美充分的结合, 展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无穷艺术美感。 二、解读敦煌壁画装饰元素 (一)煌壁画的装饰纹样 敦煌壁画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尊像画,有的是佛经里描绘的佛传、本生、因缘等 故事画,有的是根据佛经绘制的经变画,还有瑞像画,高僧画,佛教传播胜迹的史迹画,还 有出资开窟和造画的功德主画像以及各式各样装饰石窟的图案纹样。敦煌装饰种类主要分为 三大种,其一,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借助大自然中的植物形象,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 作主要有忍冬文和莲花文。(如图一所示)其二,动物纹样,在各类典型纹样中包含了诸多 动物纹样,其种类包括人类和鸟兽类,大都与佛教传说相关且画风写实。(如图二所示)其三,几何纹样,包含了多种形状的组合,如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几何纹样在敦煌图案中 的应用更加灵活多样,并与其他纹样相结合以作装饰使用。 图一莲花飞天藻井图二九色鹿经变图 (二)敦煌壁画构图特征和色彩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敦煌壁画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宗教情绪,可以说敦煌壁画其本身就是一种宗 教艺术。壁画采用自由的作用和美的规律,对画面元素进行整合分组,统一安排,表现出一 种秩序美,敦煌壁画构图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画面采用了均衡式、对称式、中心式和连环 式构图。 均衡式构图可以使整个画面平衡,用各种图形各种形态使得整体有力量支撑,从而使得作用 力均衡对比,达到一种和谐稳定之感。敦煌壁画大部分都是和洞窟中的一些雕塑共同构成完 成的主题,无论是围绕主题的整幅画还是某些描述主要情节的局部,其中的均衡形式也都会

请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

请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 1.请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50至100字)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如果你觉得上面那个太生硬,那么下面这个 在我国西北部的荒漠中,有一座艺术宝库——敦煌壁画。敦煌壁画规模宏大、风格各异;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且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凝聚了我国古代画师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及卓越的创造能力。真可谓“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认为还要添一句:“不去敦煌真遗憾”! 2.【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材料要写篇以敦煌莫高窟为话题的散文,给写材料 莫高窟(Dunhuang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

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 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 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 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虽然 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莫高窟、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 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 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 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 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

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的雕像群(一)

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的雕像群(一) 大足石刻-- 精美绝伦的雕像群(一)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这龛造像是大足石刻寓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如果我们把宝顶山大佛湾的石刻比做“佛教基础理论教材”,那么这龛造像就是这部教材的开宗明义第一篇,讲的是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

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便出现了所谓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六道轮回图即是这种学说的形象体现。轮回之“轮”,是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抱轮的蓝面巨人为转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个名词概念。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极限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变化,刹那生灭的,佛教把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灭叫做“无常”。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无常鬼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六道轮回图无常鬼怒目獠齿 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即:业力所致的报应、遭遇不以众生意志为转移。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从里至外)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修行者,从其心际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这是典型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反映,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即:众生一切善恶行为都由思想意志所推动,发什么样的心,就导致造什么样的业。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各不相同,来世就会在不同境界之中轮回。佛教从来不认为宇宙间有任何操纵生命的力量存在,众生的一切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发善心就造善业,得好报;发恶心就造恶业,

不可不知的100幅世界名画,100幅美术作品。

不可不知的100幅美术作品 1.《被囚禁的马里尤斯》让-热尔曼·德鲁埃法国 画家把这一冲突性的场面,处理成象舞台剧一样,呈平面性展开:马里尤斯身披红袍,斜坐在椅子上,凛然地面对欲行刺的刺客,刺客掩面提剑欲刺之。画家捕捉的就是这一瞬间,并把它定格在画布上,体现了明显的新古典主义手法;大块面的造型,色彩整体凝重,背景处理为帷幕状,突出前面两人的紧张气氛;但忠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使两人之间徒具紧张的形式,而不具备紧张的神情。 2.《拍卖奴隶》让-莱昂·热罗姆法国 是一个西方艺术家眼中的东方场景。近东地区司空见惯的奴隶拍卖,引起了画家的注意。被剥去衣衫的女奴,裸体站在台上被拍卖,台下是争相竞价的商人,他们伸出手指--暗喻买奴隶的价格,女奴们茫然地望着这一切,听凭命运摆布……。可以看出,热罗姆是怀着同情与怜悯之心创作这件作品的,表明了他的良知与对奴隶制的不满。

3.3.《笛子演奏会》门采尔 整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好处。人物刻划主次、身份、等级分明。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陶醉于曲调中。 4.《玛利亚.美狄奇的教

育》鲁本斯 他的作品写实、写诗、写情、写力,突破古典的约束,歌颂人的力量,有着无止境的空间变化。 该画讲述玛利亚由阿波罗和水星带着进入音乐和演讲圣地。在米罗瓦身边学习朗读,希腊美惠三女神在水星的介绍下,参与了对玛利亚的教育,赋予她美貌。在画中鲁本斯重点突出了三女神的形体之美。 5.《贩卖孩子的商人》约瑟夫-玛丽·维安法国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人物造型严谨,肃穆而冷静。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无疑这是小天使),构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 1、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 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

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 75.5cm×99cm 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