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性甾体激素及其受体与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性甾体激素及其受体与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水 平 显 著 降 低 , 二 醇 水 平 无 显 著 升 高或 降低 ; 慢 性 水 平 显 著 升 高 , 酮 水 平 无 显 睾 著 升 高 或 降 低 。 陈 从 新 等 分 析 了 男 性 不 同 类 型 慢 性 肝 炎 包 括 慢 性 迁 延 型 肝 炎 、 性 活 动 型 肝 炎 和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患 者 慢 血 清 性 甾 体 激 素 水 平 的 变 化 , 现 与健 康 对 照 相 比 , 炎 后 肝 发 肝
雌 二 醇 水 平 则 显 著 高 于 H s g阴 性 组 。 张 伦 理 等 … 观 察 了 BA 7 7例 男性 不 同 类 型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血 清 性 甾 体 激 素 水 平 的 变 化 , 果 与 健 康 对 照 相 比 , 性 肝 炎 和 重 型 肝 炎 患 者 血 清 睾 酮 结 急
王 兵 彦 等 测 定 了 15例 男 性 H s g阳 性 患 者 和 年 龄 3 BA 匹 配 的 17例 男 性 H s g阴 性 者 的 血 清 睾 酮 和 雌 二 醇 水 平 , 0 BA
发 现 H s g阳性 组 血 清 睾 酮 水 平 显 著 低 于 H s g 性 组 , BA BA 阴 而
性 甾体 激 素及 其 受体 与 乙型 肝 炎 相 关 性 的研 究 现 状
史 慧慧 , 占卿 张
( 海市公 共卫 生 临床 中心 , 海 2 10 ) 上 上 0 5 8
[ 键 词 ] 性 甾体 激 素 ; 关 受体 ; 乙型 肝 炎 [ 图分 类号 ] R 52 6 中 0 1. 2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编 号 ] 10 84 (0 1 2 3 2 0 文 0 8— 8 9 2 1 )8— 6 6— 3 差 异 。研 究 者 认 为 , 激 素 受 体 降 低 及 雌 激 素 受 体/ 激 素 受 雌 雄 体 降 低 可 能 参 与慢 性 乙 型肝 炎 的发 生 和发 展 。 张达 利 等 研 究 了 4 9例 男 性 慢 性 乙型 肝 炎 、 炎后 肝硬 肝 化 代 偿 期 和 失 代 偿 期 患 者 血 清 睾 酮 、 二 醇 水 平 和外 周 血 自 雌 细 胞 雄 激 素 和 雌 激 素 受 体 m N 表 达 水 平 的 ,' , 果 显 R A 变化 结

甾体药物化学的新进展——甾体受体的研究近况

甾体药物化学的新进展——甾体受体的研究近况

甾体药物化学的新进展——甾体受体的研究近况
谭载友;廖清江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1997(021)003
【摘要】从近代分子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对甾体受体的基本结构与键合区域,甾体受体拮抗剂与激动剂及其作用机制等甾体药物化学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开环甾体维生素D的结构与活性,以及用于某些肿瘤检测,能与雌激素受体显影剂。

【总页数】12页(P136-147)
【作者】谭载友;廖清江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4
【相关文献】
1.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心血管安全性新进展:PRECISION研究 [J], 陈涵
2.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心血管安全性新进展:PRECISION研究 [J], ;
3.新型甾体激素核受体超基因子家族维甲酸受体 [J], 太光平
4.甾体药物化学的新进展——甾体转化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J], 谭载友;廖清江
5.甾体类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制备技术新进展 [J], 吴天飞; 潘建洪; 方从申; 陈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甾体雌激素

甾体雌激素

己酸孕酮(避孕一号)
己酸孕酮250
雌激素(mg) 炔雌醚3 炔雌醚3 戊酸雌二醇5
长效避孕药中的前药比较多。
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
一. 概述
1. 来源:
髓质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
皮质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
2. 分类(按生理作用特点分类)
盐皮质激素:主要影响水盐代谢和维持电 解质平衡。
本身的临床用途不确切,其代谢拮抗物作为
OH
H
比17α -体好。)
HO
化 学 名: 雌甾-1,3,5(10)三烯-3,17β -二醇
作用特点: 生物活性极强,治疗剂量极小(10-8~10-10mol/L显生理作用)。
不宜口服(口服后在肝脏迅速代谢失活)。 作用时间短( 17β -OH氧化代谢) 。
(二) 合成雌激素
雌二醇的活性已相当高,因而在化学机构修饰时研究的问题 已不是药效,而是希望获得使用方便、药效持久、作用专一的药物。
1. A环变动 蛋白同化活性增强、雄性活性降低 ——蛋白同化激素的发现
2. 17 β-OH成酯,代谢延缓,缓释 ——长效药物的发现
3. 17 α-烃基取代: (1) 17α-甲基 不易在肝脏内被破坏、口服吸收快 ——口服药物的发现 (2) 17α-乙炔基, 19-去甲
具孕激素活性 ; 降低雄性活性 ——19-去甲睾酮类孕激素
世界人口增长概况
世界人口 6000万左右
中国人口 1600万左右
10亿
20亿
40亿
9亿
50亿
12亿
60亿
12.78亿
四、避孕药
本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口服甾类避孕药,它的创制是人类 控制生育的重大突破。
服甾类避孕药优于其它避孕方法,成功率约为99.6%, 副作用低,安全性高。

甾体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甾体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甾体化合物的名词解释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的脂环化合物。

它们是体内合成激素、维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具有独特的环状形式,这使得它们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进行解释。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由四个螺环组成,其中三个六元环呈平面,一个五元环则向外突出。

这种结构使得甾体化合物具有平衡和稳定性,有利于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功能发挥。

这些化合物的命名常以“甾”字开始,如胆甾醇、类固醇等,以突出其特有的结构。

甾体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类固醇激素的调节作用。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甾体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它们通过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

此外,甾体化合物还参与胆汁酸合成、维生素D合成以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等过程。

甾体化合物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胆甾醇,即我们俗称的“胆固醇”,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类物质。

它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此外,胆固醇还是合成激素、胆汁酸以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对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高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了胆固醇外,类固醇激素也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维持人体内分泌平衡、性腺发育、骨骼健康以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度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或体内合成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骼疏松、肌肉萎缩等。

因此,在医学应用和药物治疗中,对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需要谨慎,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甾体化合物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

维生素D就是一种具有甾体结构的物质,它在人体中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类固醇激素5、甾体口服避孕药的研究成功,使人类生育控制达到了新水平。

4主要分类按药理作用分性激素皮质激素按化学结构分(甾烷母核结构)雄甾烷类(化学结构) 雌甾烷类(化学结构) 孕甾烷类(化学结构)按药学分甾体雌激素非甾体雌激素抗雌激素雄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孕激素甾体避孕药抗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5药理作用类固醇激素是一类脂溶性激素,它们在结构上都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

脊椎动物的类固醇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产生。

目前从肾上腺皮质提取液中分离的类固醇化合物有30余种,已知生理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调节糖代谢:抑制糖的氧化,使血糖升高;促进蛋白质转化为糖。

具有这种功能的包括皮质酮、11-脱氢皮质酮、17-羟基皮质酮(氢化可的松)和17-羟基-11-脱氢皮质酮(可的松)。

这类激素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是常用的激素药物。

②调节水盐代谢:促使体内保留钠离子及排出过多的钾离子,调节水盐代谢。

这类激素包括11-脱氧皮质酮、17-羟基-11-脱氧皮质酮和醛皮质酮。

其中醛皮质酮对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比脱氧皮质酮大30-120倍。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失常,将引起糖代谢及无机盐代谢紊乱而出现病症。

(2)性激素。

性激素属于类固醇类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类。

它们与动物的性别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关。

性激素的分泌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调节。

①雄性激素:雄性激素中重要的有睾酮、雄酮、雄二酮和脱氢异雄酮。

睾酮由睾丸的间质细胞分泌,是体内最重要的雄性激素。

雄酮、雄二酮和脱氢异雄酮是睾酮的代谢产物(睾酮→雄酮→雄二酮→脱氢异雄酮)。

肾上腺皮质也能分泌一种雄性激素,即肾上腺雄酮。

雄性激素主要是促进雄性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身体肌肉发达。

雄性激素中睾酮的活性最高,分别是雄酮的6倍和脱氢异雄酮的18倍。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多年来,雌激素受体(ER)被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征。

然而,异常的ER结构可能对于正确地评估ER 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虽然可以检测出异常结构ER的存在,但实际上它缺乏其功能,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同样,一些不能通过生化及免疫组化检测出来而实际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ER的存在也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因此,探讨ER的突变和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不需要配体就能传送雌激素信号的受体蛋白存在可能就会导致对内分泌治疗的抵抗;此外,功能不良的ER的突变也可能导致乳腺癌的预后不良。

一、野生型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ER基因定位于q24和q27之间的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由8个外显子组成。

野生型E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65 000,与雌二醇具有很高的亲和性[1]。

ER属于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的大家族,后者包括其他的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视黄酸受体、维生素D受体和大量尚未明确配体的所谓“孤立受体”。

用A~F 6个字母分别代表这些受体序列排列中的6个区域。

E 区主要组成了配体结合区,该区包括外显子4到8和装配配体结合的一个疏水区。

DNA 结合区包括二个锌指结构,使其能够与上游雌激素依赖基因启动区的特异性雌激素反应元件或单元(HRE)相协调[2,3],外显子2和3编码该区域,具有激活功能的为AF1和AF2两个转录区。

AF1包括A、B区的大部分,核受体含有两个转录激活功能(AF)区,分布位于受体C端的激素结合区(AF2)和N端区(AF1),AF2为激素依赖性,而AF1是激素非依赖的。

AF2还是核受体与其他转录介导因子(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等)相互作用的部位。

甾体激素受体的每个A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特异性特点,即使对于某一特定的靶基因而言,靶基因启动子的组成特性也能影响AF(特别是AF2)的转录活性。

D区包括核的定位信号,即所谓的“桥接区”,它并不依赖于配体结合。

甾体激素

甾体激素
黄体酮的化学名:孕甾-4-烯-3,20-二酮
二、雌性激素
雌激素是卵巢分泌的一类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共同完成女性的性周期、妊娠、授乳等。天然雌激素有雌酮(Estrone)、雌三醇(Estriol)、雌二醇(Estradiol)。其中以雌二醇活性最强。天然雌激素口服无效,雌二醇以其注射剂供药用,作用维持时间短。
1.天然活性激素:雌二醇
结构特点: C19-去甲基; A环为芳香环;C3-OH; C17-OH
名称:雌甾-1,3,5(10)-三烯-3,17β-二醇
结构修饰:因在胃肠道破坏,不能口服
引入C17-α-C≡C炔雌醇,可口服
C3-OH或C17-OH成酯,如17β-戊酸雌二醇,长效
C19去甲基,A环取代或并合,蛋白同化作用增强,如苯丙酸诺龙
2.代表药:甲基睾丸素
(四)孕激素类药物
由黄体所分泌,与雌激素共同维持女性生殖周期及女性生理特征,主要用于保护妊娠,与雌激素配伍用做口服避孕药,也用在雌激素替补治疗中,起抵消副作用
1.天然孕激素:黄体酮
一、概述: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体内存在的甾类激素,在体内的浓度极低,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甾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亲脂性的甾类激素进入血液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少量游离状态的可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产生生理作用。按其药理作用可分为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雌甾烷类,雄甾烷类和孕甾烷类。
孕激素等----孕甾烷
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抗炎)-----孕甾烷
盐皮质----孕甾烷
天然甾体激素的主要立体结构
3.甾体药物命名
取代基的构型-位置-名称-母核的名称-官能团的名称: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详解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详解

加速试验
在超常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以 预测甾体激素类药物在短时间内 的稳定性。
长期试验
在接近实际储存条件下进行长期 试验,以确定甾体激素类药物的 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05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生物 活性评价
细胞水平评价方法
细胞增殖实验
通过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估药物的抗增殖 或促增殖活性。
细胞凋亡实验
03 样品前处理技术
提取与纯化方法
液-液萃取法
利用样品与提取剂之间的溶解度 差异,将目标物从样品中提取出 来。常用的提取剂包括有机溶剂
、酸、碱等。
固相萃取法
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样品中的目标 物进行选择性吸附,然后用适当 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和纯化的 目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硅胶、
氧化铝、活性炭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人体试验评价方法
临床试验
在人体中进行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包括I 期至IV期的临床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
比较创新药物与已上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 代动力学参数,以评估其生物等效性。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指导合理用药。
06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代谢 与排泄研究
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
02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方法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对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离和鉴别。该方法具有操作简 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但分辨率和灵敏度相对较低。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实现 对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离和分析。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甾体激素类 药物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甾体激素受体(Steroid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甾体激素受体被广泛地研究,大家已经对它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甾体激素受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甾体激素受体的分类
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核受体分子,按其亲和性可分为雌、雄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矿物质皮质激素受体等不同种类。

这些受体在不同的组织中分布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以雌激素受体为例,它广泛分布于乳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组织中,对于调节内分泌功能以及性征的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
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种具有DNA结合、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因子。

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N端区、DNA结合区、C端区。

N端区中有两个重要的结构域:甾体激素结合域(LBD)和活化功能域(AF1)。

甾体激素结合域是受体与甾体激素结合的关键区域,甾体激素就是通过这个结构域来与受体相互作用的。

AF1则是受体的调节区域,它能够被许多不同的辅因子所识别并进行调控。

DNA结合区位于受体分子中心,它包含两个锌指结构域,在靠近C端的位置能够与靶基因的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结合。

C-端的结构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区域,受到多种辅助因子的调节,直接影响受体的转录活性。

三、甾体激素受体的功能
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种转录因子,主要作用是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最初,受体结合到甾体激素,这时候产生一个激活的状态,激活会导致受体从
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中,与相应的DNA响应元件结合,在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过
程中发挥作用。

此外,甾体激素受体还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尤其是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影响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研究表明,甾体激素受体的功能调节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直接调
节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还可以参与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调节作用。

例如,与多种辅助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受体的核转移和转录活性;与DNA结合后转录抑制因子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影响其调节作用。

四、甾体激素受体的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进,研究人员对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
入的认识。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深入了解甾体激素受体的各个方面。

例如,应用X射线晶体结构学技术和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技术对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进行解析;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对受体和甾
体激素的结合模式进行探索;利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分析受体和甾体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受体自身的研究外,甾体激素受体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
也被广泛关注。

例如,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过敏、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总之,甾体激素受体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对于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
正常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甾体激素受体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对于甾体激素受体的相关知识会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