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研究
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高阳,宋誌△【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
子宫腺肌病在某些方面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特征,如血管生成与侵袭行为,具有恶变潜能。
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腺癌居多。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异常、高雌激素状态、雌孕激素受体、代谢酶的异常、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
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可诊断此病。
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
预后尚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
现就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Research Progress o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Adenomyosis GAO Yang ,SONG Zhi.Tianjin Central Hospital ofGynecology Obstetrics ,Tianjin 3001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Yang ,E-mail :wintersun1118@【Abstract 】Adenomyosis is a kind of common benign gynecologic endometriosis disease,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of malignant in certain aspects,such as the angiogenesis and invasion behavior,and has the potential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The main histologic type is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The pathogenesis may be related to abnormal smooth muscle cells,high estrogen status,female progesterone receptors,metabolic enzyme abnormalities,gene mutation and epigenetics and so on,but remains unclear.The clinic manifestations are not typical.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and vaginal bleeding after menopause are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adenomyosis.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especially an early one,which leads to the high rate of misdiagnoses and the erroneous diagnosis.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uld determine the diagnosis.Surger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The prognosis is unknown,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progresso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adenomyosis,intending to provide new way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 】Adenomyosis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herapy ;Prognosis(J Int Obstet Gynecol ,2018,45:171-174)作者单位:300100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通信作者:高阳,E-mail :wintersun1118@ △审校者·综述·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异位子宫内膜所致的疾病。
ER、PR和NF-κB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ER、PR和NF-κB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杜艳芳;孙燕【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UA 组(实验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和非IUA组(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和NF-κ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IUA相关性.结果:ER、PR的表达在实验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而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组中,重度组ER、PR的表达低于轻度组(P<0.05),NF-κB的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实验组的ER、PR与NF-κB的表达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UA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高表达,ER、PR低表达,可能与IUA的发生有关,其可能成为IUA术后临床激素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4页(P580-583)【关键词】宫腔粘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核转录因子-κB【作者】杜艳芳;孙燕【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科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由宫腔操作、感染、放射线等多种原因造成宫腔或颈管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内膜异常修复致宫腔内或颈管瘢痕或粘连带形成,导致子宫形态失常的一种病变[1]。
文献报道,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所致的IUA发生率高达25%~30%[2],已经成为月经量减少和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手术治疗IUA可以恢复子宫腔的形状,但子宫生理功能的修复仍然困难,临床上常用口服雌孕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雌孕激素治疗效果。
李明江简介

李明江简介简况:李明江,男,1963年出生。
医学博士。
山东省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教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
大学以上学业经历:1981-986年青岛医学院医疗系(5年) ,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7-2000年山东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2000-2003年山东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6.7—1993.4 泰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1993.4—2001.4 泰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讲师2001.4—2003.7 泰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副教授2003.07—2007.10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03.07—至今山东大学副教授2004.12—至今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2005.01—至今山东大学临床医学教师2007.10—至今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2008.02-2008.08受外专局资助公派在Harvard Medical School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高级访问学者2008.08-2009.03 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和妇科内分泌:1986年毕业后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1996年定妇科专业,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均为妇科肿瘤和妇科内分泌。
现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和妇科内分泌,主攻方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
科研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60)课题:PI3K/PTEN/Akt/IκB和PKC/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经费25万。
2006.01-2008.12。
课题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7)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TGFβ/Smads旁分泌调节内膜样腺癌生长机制的研究(30640076),经费10万。
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表达及意义研究刘杰【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B组)及80例子宫内膜癌(A组)的ER、P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
结果ER、PR在C组、B组、A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学分级来看,低分化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癌组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
ER、PR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结论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7【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癌【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山东 253400 山东省宁津县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肠癌[1]。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与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相结合,对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致癌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增加无对抗性雌激素暴露的任何因素,均能增加内膜癌的发生风险[2]。
现就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于子宫内膜癌基因表达及激素失调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综述,并从其发生、发展、浸润、转移、预后等多个阶段、不同层次及多个方面揭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演变过程及预后的相关因子。
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 4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a r Me d i c a l Co l l e ge , 2 0 07, Vo l , 2 8 No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孕 激 素 受 体 亚 型 在 子 宫 腺 肌 病 异 位 内膜 中
合 并子 宫肌瘤 的患 者共 3 0例 ( 其 中晚增 生 期 和 中晚 分 泌期 各 1 5例 ) 。分别 取其 子宫 侧 壁 内膜 及腺 肌组 织标本 各一 块 , 石 蜡 包 埋 。对 照 组 选 择 同期 宫 颈 癌 0 ~l I a 初诊性 手术 治疗 病例 的子 宫 内膜标 本 2 8例 。
的相关报 告 。本研究 检测 局部 孕 激 素受 体及 其 亚 型
在 子 宫腺 肌 病 的表 达 , 探 讨 孕激 素及 其 受 体 亚 型 在
子 宫腺肌病 发病 中的作用 。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研 究 对 象 所 选病 例 为 2 0 0 3 ~2 0 0 5年 因“ 痛 经” 行 子宫切 除并经 手术 病理 确 诊子 宫 腺肌 病 , 除 外
参 考 文 献
[ 1 ] 李国华 。 王 荣 国. 儿科 疾 病 诊 疗 标 准 [ M] . 上海 : 上 海 医科 大 学
出版社 , 1 9 9 7 : 1 1 4
c AMP , 促使 c AMP水平 增高 , 提高 c AMP / c G MP比 值, 抑 制肥大 细胞介 质 释放 , 使 支气 管舒 张 。2 ) 镁 离 子为钙 离子 拮抗剂 , 可 减少 细胞 内游 离 钙 , 使 呼 吸道 平 滑肌 松弛 , 抑制 哮 喘发 作 。3 ) 镁 离 子 是 机 体 代 谢 过程 中许 多 酶 的激 活剂 , 它 能够 消 除非 特 异性 炎 症 , 有类 似 激 素 的作 用 , 其 抗 炎 作用 与其 能 够 阻止 嗜 酸 性 粒 细胞 的趋化 和激 活 , 增加 细 胞膜 的稳 定性 , 使 血 管通透 性下 降及增 加粘 多糖 的代谢 有 关 。4 ) 镁 离 子 也使 因缺氧 而 发 生 痉 挛 的 毛 细血 管 与 小 动 脉 扩 张 ,
雌、孕激素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显周期性变化。结论 E R表达并非子 宫腺肌病 的主要致病 因素 ; M M P一 2 在异位 内膜的高表达可
能使 异位 内膜 具有 更 高的侵 袭性 , 并且 在增 生期 表达 活跃 。 关键 词 子 宫腺肌 病
R 7 1
基质金 属 蛋 白酶 一 2 雌 激素 受体
文献标 识码 A
孕 激素 受体
o s i s( U A M) . Me t h o d s I m mu n o h i s t o s e m p l o y e d t o d e t e c t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s t r o g e n ( E R) , p r o — g e s t e r o n e r e c e p t o r ( P R) a n d Ma t i r x Me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一2 ( MMP一 2 ) i n t h e e c t o p i c e n d o me t r i u m a n d t h e e u t o p i c e n —
中图分类 号
EXPRES S I ON AND S I G N I FI CANCE OF ER .
PR AND M M P 一2 I N UTERI NE ADENOM YOS I S
G u o G u i l a n , S h a r e n G a o w a , X u Q i y i n g , R e n Y u a n ( T h e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Q i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i n g , 8 1 0 0 0 1 )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De a t n fGy e oo y Mae n la d Ch l at s i l fZ u a i , h h i5 9 0 , h n ; . p t n fP t oo y . pr me t n c lg , t r a n i He l Ho p t h h iC t Z u a 0 0 C i a2 De a me t a h l g , o d h ao y 1 o Ma e n l n h l at s i l f u a i , h h i 0 0 C i a t r a d C i He l Ho p t h i t Z u a 1 0 , h n a d h a o Zh C y 59
e xpr si t ut es on wiho pe i di c nge a e t r o c ha , nd c opi c endo e rum nd nor alend m ti a m om e r a i s ER. t i lts ue PR e xpr s o e e es i n w r
应差 的原 因。子宫腺 肌病患者异位 内膜 、 在位 内膜 组织 中 E F G R表达水平增强 , 提示 E F G R在子宫腺肌病 的发生发展 中
起着重要作用 , 能为靶 向生物治疗提供一 个新的靶点 。 可 【 关键词 】 子宫腺肌病 ; 激素受体 ; 雌 孕激素 受体 ; 表皮 生长 因子受体
a e o o i e p e s o ,s we la d n my ss x r s i n a l s ER, R,EGF n P R a d AM a h g n ss M e ho mmu o it c e c lS t o s p to e e i. t ds I n h so h mi a P me h d w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孕激素受体亚型(hPR)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24例)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19例)子宫内膜标本中孕激素受体亚型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半定量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
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hPRs 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位或异位内膜中,hPR-A含量均高于hPR-B;而在mRNA水平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hPRs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而在mRNA水平上却无显著性差异;hPR蛋白的活性可能受转录后调节。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hPR) isoforms in adenomyosis.Methods Western blot and RT-PCR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PR isoforms in ectopic lesion from adenomyosis and normal endometrium from puter densitomit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he hPR isoforms at protein and mRNA levels.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hPR isoforms are lower inadenomyosis than in endometrium(P<0.05).The concentration of hPR-A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PR-B in both adenomyosis and endometrium.(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hPR isoforms are lower in adenomyosis than in endometrium.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was found between the PR-mRNA in these two tissues.Our data suggest that PR activity can be regulated post-transcriptionally.【Key words】Adenomyosis;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s; Western blot; RT-PCR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在其中生长所致,其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地影响生育年龄妇女的健康。
虽然,它表现为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但是,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研究发现,临床上该疾病孕激素治疗仍存在着疗效反应差的现象,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推测可能由于孕激素受体亚型(hPR)存在着不同的转录活性及其组织特异性所致。
本研究通过对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耐药机制。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标本24例作为研究组,平均(43.7±4.3)岁;另取同期住院因子宫肌瘤或宫颈病变行子宫切除19例作为对照组,平均(44.3±5.4)岁。
两组均为绝经前妇女,有临床症状但月经周期规律,术前至少6个月未接受性激素治疗,通过末次月经时间和术后子宫内膜病理证实为增殖期。
两组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标本处理取研究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病灶组织、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各0.5 g低温(-70℃)冻存。
分别行组织蛋白及总RNA的提取。
1.2.2 主要试剂和引物小鼠抗人孕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北京市肿瘤所免疫室提供;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华美生物公司;辣根酶标记链亲和素,中山生物公司;中分子量蛋白标准及DAB显色试剂盒,华美生物公司。
Trizol 试剂盒,Gibco公司;逆转录酶MML-V,Promega公司;Taq酶,Promega公司;随机引物,Promega公司;dNTP,Boehringere Mannheim公司;PCR分子量标准,华美生物公司。
根据孕激素受体的cDNA序列[2],应用赛百盛公司的引物设计软件包,设计并合成引物序列如下:hPR-B特异cDNA区域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CATGACTGAGCTGAAGGCAAAG-3、5-GAGCTGTCTCCAACCTTGCAC-3;hPR-A和hPR-B共同cDNA区域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CATGAGCCGGTCCGGGTGCAAG-3、5-CGGGGTGGACGAGGCACAGG-3;内参照β-actin的上、下游引物序列为:5-ATCTGGCACCACACCTTC-3、5-AGCCAGGTCCAGACGCA-3。
1.2.3 Western blot实验将组织蛋白提取液定量测定后,依次行SDS-PAGE 电泳、湿式转膜、抗原-抗体反应、显色,用GEL DOC1000图像分析系统对条带进行扫描,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
1.2.4 RT-PCR实验取组织RNA提取物进行逆转录为cDNA,行PCR扩增反应:hPR-B特异序列的扩增条件:94℃预变性1 min;循环条件,94℃变性1 min,58℃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后延伸5 min。
hPR-A 和hPR-B共同序列的扩增条件:94℃预变性5 min;循环条件,94℃变性1 min,56℃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后延伸10 min。
β-actin的扩增条件:94℃预变性6 min;循环条件,94℃变性30 s,57℃退火40 s,72℃延伸40 s,共35个循环;72℃后延伸6 min。
PCR产物分析: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色,GEL DOC1000图象分析系统对条带进行扫描,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
1.3 统计学方法两均数间采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hPR及各亚型蛋白印迹条带积分光密度值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发现,hPR-A,hPR-B在研究组异位病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均有表达。
异位病灶中hPR及各亚型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而研究组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RT-PCR 实验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hPRs mRNA条带积分光密度值的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发现,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hPRs mRNA条带积分光密度值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孕激素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后,与相应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影响其他蛋白的转录。
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研究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
体外研究实验表明:PR-B的转录活性强而PR-A是转录抑制性亚型,能抑制甾体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3]。
由于hPR各种亚型的转录活性不同,其组成的比例直接影响孕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研究组织中hPR亚型的差异,对明确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提供临床药物治疗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hPRs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 P<0.05),而在PR-A与PR-B的共同表达中,PR-A始终是优势亚型,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由于在孕激素拮抗剂的作用下,过量hPR-A的抑制作用可阻断hPR-B介导的孕酮类作用[5-6],因此,该结果可以成为支持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理论依据。
本实验运用RT-PCR研究A、B亚型的mRNA发现,无论在腺肌病的异位病灶或是在位内膜中,PR-A与PR-B亚型mRN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且两种组织的hPR mRNA含量间亦无显著差异。
对于hPRs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表达的不一致性,有学者认为PR蛋白的活性受转录后调节,这是对A、B 两种启动子转录功能差异的补充[6]。
本研究结果发现,hPR及其亚型在蛋白水平均表现为异位内膜孕激素受体蛋白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尤其是PR-A蛋白的低水平,使得孕激素不能充分发挥其抑制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间质不能产生抑制信号而致内膜上皮持续增生,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异位内膜组织中PR的低表达,致使其与外源性孕激素类药物结合发挥作用的能力减弱,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孕激素治疗不敏感有关。
参考文献[1]KettelLM, Murphy AA, Morales AJ, 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RU-486).Fertil Steril, 1996,65(1):23-28.[2]Kastner P, Krust A, Trcotte B, et al.Two disdinct estrogen-regulated promotors generate transcripts encoding the two functionally different 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 forms A and B.EMBO J,1990,9(5):1603-1614.[3]Mulac JB, Conneely OM.Reproductive tissue selective act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s.Reproduction, 2004, 128:139-146.[4]Moto PA, Balleine RL, Mcgowan EM, et al.Colocalizat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s A and B by dual immunofluorescent hisochemstry in human endometrium during the menstral cycle.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9, 84:2963-2971.[5]Misao R, Fujimoto J, Nakanishi Y, et al.Expression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and their mRNAs in ovarian endometriosis.Gynecol Endocrinol, 1996, 10:303-310.[6]McDonnell DP, Shahbaz MM, Vegeto E, et al.The 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 A-form functions as a transcriptional modulator of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1994,48(5-6):4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