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语言教育是一项关系到人们语言能力培养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工作。

在我多年的语言教学和教育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三心二意”的教育心得。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心得。

首先,“三心”即指教师需要具备的三个心态。

第一个心态是“爱心”,即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

“爱心”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困惑和迷茫,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真正去爱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个心态是“责任心”。

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我们要对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负责任。

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能力。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鼓励和指导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只有具备责任心,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三个心态是“学习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

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只有具备学习心,我们才能保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了“三心”,还有“二意”。

第一个是“教育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潜力。

在语言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从教育的意义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二个是“教育方法”。

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情况,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在幼儿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三心二意”这个词汇或许会让人感到疑惑,因为通常情况下,“三心二意”被视为一个贬义词,代表着不专注、不认真。

然而,在幼儿教育的独特语境中,我们可以赋予“三心二意”全新的、积极的内涵。

所谓“三心”,首先是“爱心”。

幼儿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教师用满满的爱心去呵护。

这份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更在于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幼儿因为失去心爱的玩具而哭泣时,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会给予温暖的拥抱,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当幼儿在游戏中取得小小的进步,爱心让教师能够及时送上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其次是“耐心”。

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理解一个简单的概念,掌握一项基本的技能。

比如学习系鞋带,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这时候,教师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耐心地示范,耐心地等待,不急躁、不催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慢慢成长。

再者是“细心”。

幼儿的世界充满了细微的变化和需求,只有细心的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

细心观察幼儿的饮食起居,是否有身体不适的迹象;细心留意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细心感受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二意”,一是“创意”。

幼儿教育不应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充满创意和惊喜。

创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习变得有趣。

比如,将数字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耍中认识数字;用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是“诚意”。

教师对待幼儿要充满诚意,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成长付出。

不敷衍、不应付,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流互动。

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时,他们会更愿意信任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拥有“爱心”,能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具备“耐心”,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成长;保持“细心”,能及时发现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在语言教育方面,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我认为,语言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单纯的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心二意”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爱心”,这是我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最基本的素质。

我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放在第一位,对每个学生都怀有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个性特点,因此我总是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我通过耐心倾听和有效的表达,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是“责任心”。

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我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语言学习目标。

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我也会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是“耐心”。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耐心地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希望和成就感。

我会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当学生有困惑和问题时,我会耐心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除了以上的“三心”,我还强调“二意”,即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要明确和具体的,学生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习语言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收益和机会。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同时,学习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总的来说,语言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我的“三心二意”教学方式,我相信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作者:曹宪霞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03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师德为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人格和权益,同时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在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并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范幼儿园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开展。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不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他人,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将“三心”(童心、爱心、慧心)相融合,进一步去温暖和感化幼儿。

一、以“童心”对童心通常来说,人们对待童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成人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灵,尊重幼儿的想法;另一种则认为幼儿的心情如何与成人无关,甚至无视幼儿的情绪情感,随意戏弄和践踏。

这两种不同的做法用在孩子身上会体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第一种会使孩子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促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种会对幼儿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幼儿感受到压抑,最终导致幼儿的心灵遭受创伤和扭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面对幼儿时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以包容、谅解、鼓励、关爱的态度去解读幼儿,以“童心”对童心,以“童趣”对童趣。

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一次午餐前,我答应幼儿午餐结束后带他们去三楼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

结果,由于班上几名幼儿吃饭速度太慢了,我忙于指导幼儿吃饭,忘了开餐前的承诺,吃完饭只是带着幼儿在一楼操场上转了一圈。

当我组织幼儿上床午睡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满脸不高兴,便上前询问:“你们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一名幼儿委屈地说:“老师,你明明说好今天带我们去看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结果吃完饭还是在一楼玩。

”听完幼儿的话,我立刻想了起来,心里顿时充满了愧疚。

答应幼儿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应付过去呢,这样岂不是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典范了?于是,我立刻向幼儿道歉,并答应午睡起床后就带他们去参观。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品质,它代表着教师要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教育学生,同时也要有一颗善良且宽容的心。

因为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只有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三心二意”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让我们来谈谈“全心全意”。

全心全意是指教师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有爱心,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感悟。

好的老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教师要有责任感,要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全心全意地教育学生,才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愿意去学习、去成长。

我们来谈谈“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是指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只有专心致志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来说说“善良与宽容”。

教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坚强后盾。

教师还要有宽容的心,对学生的过失和缺点要有包容和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宽容的事业,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与宽容的心,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指引前进的道路。

在实现“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摘要】在教育工作中,“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标志。

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构成了教师“三心”的基础,使其能够真正关爱学生,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承担起教育责任。

坚定的意志和热情是构成“二意”的关键,让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信心,不断努力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在教师培训和管理中加强对“三心二意”的培养,激励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引言: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重要性正文: 爱心, 耐心, 责任心, 热情, 坚定意志结论: 重要性, 培养, 好老师1. 引言1.1 什么是“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指的是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爱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关心;耐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耐心和耐心,不断重复解释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责任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责任,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引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则是指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2 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这五个要素是构成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而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呢?爱心是教师的基础,只有用心去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语言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三心二意”则是我在语言教育中总结出的一种心得。

下面我将围绕“三心二意”谈一下我在语言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三心”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心、教师的教育心和家长的关爱心。

学生的学习心是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学习动力。

在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育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

作为语言教育者,我们应该对学生认真负责,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的关爱心是指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应该与教师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其次,“二意”指的是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的二重性。

语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语言教育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语言时也要有“三心二意”。

首先,他们要有学习心,即对语言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

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他们要有目标心,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最后,他们还要有负责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三心二意”是指在语言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心理,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要有学习心和目标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有教育心,关心学生的发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要有关爱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语言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只有在“三心二意”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语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
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孩子每天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耐心:对待孩子,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教育活动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洗刷呕吐或大小便弄在身上的幼儿,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耐心。

班上有一个叫王以莛的孩子,患“奶瓶综合症”,即长期含奶嘴导致咀嚼功能退化,上下门齿几乎全为龃齿烂掉,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碰到一点硬的食物(芹菜、桔子、苹果、肉)就会被噎的呕吐不止,不会自己吃饭,本来愉快的进餐现成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他,班上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由教师一勺一勺地喂饭,对硬的食物将其捣碎捣烂,当他适应进餐时,渐渐叫他自己动手用餐,不逼不催,只许鼓励,允许其慢慢吃,常常一吃就是一、两个小时,并且老师一直在他身边陪着。

每次当他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完一碗饭时,那高兴劲儿简直就象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也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进餐,不要包办,日常多嚼口香糖,锻炼牙齿及咀嚼肌……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已能独立进餐和其他孩子一样了。

二意即:
诚意: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及言行。

当孩子退缩不前时,真诚地送上一句:“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当孩子有了丝毫进步时,一个真诚赞许的眼神、善意的笑容都会令孩子自信。

在某节语言课上,老师讲错了故事内容的顺序,一个孩子忽地站起来指正,得到的不是老师的肯定、表扬和真挚的谢意,而是一句“就你会,别瞎掺和,不许乱讲话……”一盆冷水浇到底。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竟利用孩子某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地伤害,自信也被抹杀。

日后在这样的教师面前,他还能够继续主动、
热情、积极吗?每天下午,我们利用孩子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总结哪个孩子哪方面有了进步或存在不足,然后蹲下身来和每个孩子一一拉勾相约:明天一定要更加好!当第二天孩子达到要求或稍有进步,我就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搂着孩子在他额头轻轻一吻。

得到了老师的亲吻,孩子的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大意:孩子的表现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总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时期也许有很大进步,另一个时期也许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对孩子日常的一些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都应给予必要的谅解。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而有的教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凭印象下结论,常以“朽木不可雕”、“反正他也改不好”、“这个孩子就是坏”……等来评价某些方面能力差的孩子,总揪住他们以前的过失不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些年幼稚气的孩子。

当孩子悄悄地把班上好看的玩具带回家时;当孩子不小心碰坏了幼儿园的易碎物品时;当孩子抓伤或咬伤同伴时;当孩子由于好奇折坏了电动玩具时;当孩子又一次故意拉撒在身上时,经过必要的批评教育后,我们是否能以“过往不纠”的心态对待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