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及特点
考点5 欧美代议制的比较及历史特征

第二,在英国历
1295年,爱德华二世正式建立议会,它是作为一种限制王权的 组织而出现的,其手段就是利用法律来限制王权。15世纪以后,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 越大,机构也日趋健全,它对王权的制约作用也不断加强。通 过向国王提交请愿书,议会成为立法的角色。从1500年起,议 会开始起草自己的法案。从亨利四世起,每个国王的称号由议 会决定。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是英国实行绝对君主制时期,亨利 八世和伊丽莎白女王是有名的铁腕君主,但即使在这段时期, 议会的权力也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成为巩固君主制的工 具。1534年确立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最高首脑,对一切 宗教事务具有最高权力的“至尊法案”也是由议会通过的。伊 丽莎白一世在1601年面对议会强烈反对滥授专卖权,不得不作 出让步。英国国王要补充收入,征收特殊捐税也必须得到议会 的通过。这一历史传统继续演化,很自然的就成为君主权力缩 小,“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大部分权力的君主立宪制。
第五,君主立宪制是英国革命本身发展的结果。
英国革命大大打击了王权,使得国王的权力一再被削弱,
不得不同议会妥协。1648年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 判决书上写明他的罪状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 国善良人民的公敌。”二月至三月间,下院正式通过废 除国王政权和上议院的决议,并且颁布了相应的法律。 此时,英国事实上已成为一个没有国王的共和国了。到 了5月19日,议会又通过了一个正式的文件,宣布英国为 共和国。文件说:“……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 1660年君主制复辟。但是查理二世的继位是有条件的, 他在4月4日在荷兰的不列达发表了一个“不列达宣言”, 宣布在内战期间被没收的王党和教会的土地不予变更, 停止实行宗教迫害,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外,其 他反对过国王的人一律不予追究。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 国王威廉三世和玛丽是议会邀请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国王地位的来源已经变成了议会,这就使他不可能还保 留原来的权威,以议会取代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已成为 势所必然。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欧美代议制(共23张PPT)

俾斯麦
三次王朝战争的领导者,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宰相。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 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1864~1871年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德意 志帝国成立。 1864 · 普奥攻丹 1866 · 普奥战争 1870 · 普法战争
惯例? 首相遭议会反对时,或辞职向议会谢罪,或报请元首解散 下院,提前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
2、代议制的完善——议会改革
工业革命 (1)原因:随着_______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 力量壮大。英国群众斗争的推动。 1832 (2)概况:时间_____年议会改革。 选民 内容:减低选民 财产资格 ___限制,增加___人数;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无 首相 首相任命 议会
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间接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的任期方式 任期制(4年) 有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阁员如何产生 国家的政权中心在哪 相同点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
是否存在优劣之分?
三、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考纲要求: 德国统一与帝国 的建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 立宪政体的确立 及其历史影响。
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的统一
随工业革命的扩展,德意志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原因和背景 各邦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凯恩斯说
考纲要求: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 峻形势; 1787年宪法的颁布; 美国联邦制以及共 和政体的确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原因 松散的邦联体制
市场、债务、安全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的由来:“光荣革命”前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
2、权力的加强:“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3、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4、责任内阁制: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如果议会对政府通过了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内阁制”。
5、确立时间:19世纪中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是“统而不治”。
3、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4、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1)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政体。
局限:①建立起的是松散联盟。
②州保持很多的重要的权力。
③国家没有元首,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
(2) 1786年,谢司起义后,统治者有了新的认识。
(3)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原则(1)联邦制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
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主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3、“三权分立”的表现(1)国会(立法权)组成:参政院议员: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文化:西方思想文化传强国行列。 • 局限性: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泛滥。
2.原则:法律至上、议会至上 3.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4.意义
①权力由国王转到议会。 ②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 则。 ③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 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 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 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大国崛起·解说词》
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 两党制 议 国 会 王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内阁(首相)
欧美四国代议制比较 英国 德国 法律文献 政体 掌权机构 产生方式 掌权机构 产生方式
美国
法国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掌权机构
产生方式
政府与议会关系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特点 本质相同点
欧美四国代议制比较 英国 德国 法律文献 政体 掌权机构 产生方式 掌权机构 产生方式
4、内阁和议会相互制约。
有权威人士这样说“如果上下两院做出决定,即使将女王的 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
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
议会大厦
两个内容: 议会制(代议制) ——确立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内阁制 ——其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最终形成 三个重要机构: 议会、国王和内阁
近代史政治史专题(世界史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史政治史专题(世界史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先后确立。
由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不同,反封建的彻底性各异,各国政治民主程度发展并不平衡。
但其本质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通过议会立法,限制君主或总统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本专题具体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内容体现】【典型例题】一、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治制度及主要特点。
(2)分别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3)概括说明两国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原因。
答案提示:(1)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主要特点:英国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是共和制为根基,总统制、联邦制为表现。
(2)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革命胜利后新旧势力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没有传统势力的包袱,但各地利益存在激烈冲突,是各种现实利益冲突妥协的结果。
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革命后,一直沿袭中世纪的议会选举制度,议席每郡和自治市一律选派两名代表。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么? 不会。
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2)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成。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 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
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
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行使权利的 主体
建立在社会主义 公有制基础上
全体人民
建立在资本主义 私有制基础上
民主共和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实行,而中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所以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这种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法律文献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权利法案>
《得意志帝 国宪法》 1787年宪法
国王、世袭 皇帝、世袭 总统、
权利受限制 拥有至上权 统而不治 利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意义) 以法律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议会的权力超过王权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实现由“人治”向 “法治”的转变。 2、发展:责任内阁制: 首相逐渐取代国王成为实际最高决策者和统治者
1721年第一任:沃波尔,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得不到议会信任要辞职。 1783年小皮特:开创一个先例——议会不信任时,也可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选民裁决。 19C维多利亚女王: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成为 “统而不治”者;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疑难突破 拓展升华
5、法兰西共和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国内: ①法国封建制度历史长久,专制主义影响深远。 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③小农经济发达长期存在,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国际:法国大革命时,欧洲大陆基本上还是封建国家,反法同盟势力强大。
一、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首相及内阁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英国内阁(政府)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一、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主要机构的基本职能 议会:最高立法机关 (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内阁:最高行政机关 国王:按内阁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英联邦元首)
一、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①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1867年、1884年: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超半数 ③1918年:妇女选举权(30岁以上;财产) (1928年:21岁;1969年:18岁) (3)两党制的形成
项目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任期
元首的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方式
行政权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立法权
法国共和制
总统
议会选举(可连任)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概括: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议机关。
实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确保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权利法案》)(一)君主立宪制建立背景经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要求限制王权历史渊源:长期的议会传统;政治前提:以“光荣革命”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理论武器: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的影响。
例:1、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切贵族都可以拿起武器,向暴君要求自由,由于贵族和国王二者的地位始终不相上下,从而形成长期抗衡的局面,自由思想渐渐根深蒂固,并越出“贵族自由”的藩篱,成为英国社会从上层到下层普遍共有的价值取向。
这表明,近代英国宪政政体体制的确立()A 蕴含明确的制衡机制B 受到主权在民的影响C 是贵族与国王妥协的产物D 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二)发展历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1832议会改革:完善形式任命例:2、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三)特点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主要特点);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代议制政府掌握实权;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只是国家元首、国家象征和英联邦首脑。
(四)影响积极影响: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是历史一大进步;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