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分类

决策的分类
决策的分类

决策的分类、模式及体制决策的分类、模式及体制

一、行政决策的分类

行政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决策主体状况进行分类

按决策主体状况进行分类,行政决策的类型随决策主体的类型而变动。

依决策主体的行政管辖权限不同,分为国家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

国家决策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处理对全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的决策。地方决

策是指由省、市、县行政决策机关作出的各自管理范围内的问题的决策。基层决策是指由乡镇行政决策机关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行政问题作出的决策。

按照决策主体参与决策的规模分类,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是由行政领导集体做出并实施的决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凡是重大问

题,即关系到集体发展方向和行政管理的全局问题,应由行政领导集体做出决策,个别行政领导者不应擅自独断。集体决策是我国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决策方式。个人决策是由主要行政领导者通过个人决定的方式作出并实施的决策。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决策的最后决断由个人做出,二是个人对决策实施的后果负责。依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凡是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已经明确具体分工负责的行政管理问题,应由个人做出决策,不要事无大小都拿到行政领导集体的会议上去讨论决定。但是,个人决策应尽可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扬决策民主,采用专家献策、行政领导者个人拍板定案的方法为好。

(二)按决策行为分类

按决策行为分类,行政决策的类型随决策行为的类型而变动。

依据决策方法的不同,分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个人的知识、才干和经验作出的决策。经验决策是人们常用

的,但只能用于简单问题的决策,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不宜采用经验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科学决策的理论、程序、方法、设备作出的决策。科学决策是决策重大、复杂问题必用

的。但由于它的程序、方法比较复杂,一般而简单的问题不需用科学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各有长处,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在决策时,行政领导者应当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按照决策行为推行的进程分类,可分为原有决策、追踪决策

原有决策是为达到某一行政目的而从一开始就拟定的决策。原有决策实施后,发现决

策方案妨碍了行政目标的实现,这时就要对原有决策方案进行修改和改善或是根本性的改变,重新拟定决策方案,此时决策与原先的决策发生了变化,被称为追踪决策。追踪决策能够及时弥补原有决策失误造成的许多损失。

按决策制定的进程分类,分为一次性决策与渐进性决策

一次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

一次就可以达成决策。渐进性决策是指决策开始时,决策者的总体目标并不很清晰,往往是通过一系列递进的小决策趋向于一个大致的方向,从而逐渐地使目标清晰化,同时根据不断的条件变化来修正目标。整个决策过程是探索的过程,边寻求目标边进行及时决策。绝大多数重大的行政决策规划属于渐进性决策,因为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因素复杂,决策目标难以一开始就清晰地制定出来,决策者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决策环境也难以一下子全面认识清楚。

依据决策行为追求的目标分类,可分为最佳决策和满意决策

能够全面掌握客观事物的信息,并对各种变量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选择一种最

佳方案的决策,称为最佳决策。在信息不完全、不能全面把握变量变化的情况下,仅能选择

尽可能科学的利大于弊的决策方案,称为满意决策。在现实决策活动中,由于客观事物发展的多变性和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最佳决策是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行政决策往往仅能是满意决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