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总复习教案
中专不等式复习教案

中职数学备课教案模板观察法直接写出答案,如:63.1531< 作差法分三步:先添括号(遇到多项式)再作差变形判断正、0、负实数性质解大小2、区间两数之间成区间。
用数轴表示很关键。
“—∞”永远左开,“+∞”永远右开。
集用区间“画轴”求,数形结合“交、并、补”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传递性c a c b b a >⇒>>,性质2:加同同向(加法性)c b c a b a +>+⇔>性质3:乘法性乘正同向乘负反向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性质4:反对称性a b b a <⇔>补充性质(不作要求,技能高考班高三时可补充)d b c a d c b a +>+⇒>>,(同向可加性)00,0>>⇒>>>>bd ac d c b a (同向同正可乘性)ba ab b a 110,<⇒>>(同号两数比较,较大的数其倒数反而小)4、不等式(组)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去、去、移、合、1”[注意]:“去、去、移、合”4步同向(不等号不变),“系数化为1”的“正系数化1”同向,“负系数化1”反向(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格式按例题执行)原不等式化为“0>a ”的不等式解对应方程02=++c bx ax ,并说明根的情况(2交点,1交点,无交点)画出简图写不等式的解集0>a0>∆0=∆0<∆一元二次函数cbx ax y ++=2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2=++c bx ax 的根 有两实根21x x x x ==或有两相等的实根21x x x ==无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2>++c bx ax 的解12,x x x x <>或2b x a≠-的全体实数全体实数。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
教案:基本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够解决基本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与学生进行一段对话,了解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程度,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解释:
通过例子及图示,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3. 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介绍几个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将不等式转化为方程、利用数轴图解法等。
4. 练习与巩固:
通过对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进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求
解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注意解题步骤和思路。
5. 拓展应用:
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不等式问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
求解方法,并在解答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归纳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并强调
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7. 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作业。
五、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不等式教案范文

基本不等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b.掌握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c.能够解决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b.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加减和乘除性质;2.不等式的证明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不等式的证明方法;2.复杂不等式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通过解决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2.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和解决方法;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a.导入问题:小明计划购买一款手机,他想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可以花在手机上。
请问该怎样计算?b.引导学生讨论,并给予提示,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探究不等式的性质a.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b.给出以下几个例题:(1)若a>b,b>0,则a+b>b;(2)若a > b,b > 0,则ab > b;(3)若a>b,b>0,则a/b>1c.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规律。
d.分组展示结果,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e.教师总结不等式的加减和乘除性质。
3.不等式证明a.讲解不等式证明的一般方法,包括逆否命题法、反证法等。
b.通过案例讲解不等式证明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c.给出以下例题:(1)证明:若a>b,b>0,则a+b>0。
(2)证明: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1c.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证明方法进行解答,然后进行讨论。
4.解决不等式问题a.讲解不等式的解决方法,包括绝对值法、区间法等。
初中不等式的基本内容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基本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 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
2. 解不等式的思路。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等来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2x > 3。
二、不等式的性质(15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0分钟)1. 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 通过示例演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让学生练习解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四、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介绍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让学生练习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进步。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学会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解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题。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3的证明;2.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不等式知识;2. 提问: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同向相加,逆向相减;2.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同向相乘,逆向相除;3.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2. 让学生尝试解题,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2.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讲解不等式的其他性质;2. 介绍不等式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六、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应用(15分钟)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进行解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2. 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解题。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运用;2.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解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复习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2. 讲解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解题;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解题;4.让学生尝试解题,并给予指导。
七、不等式的性质3和性质4的应用(15分钟)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和性质4进行解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优秀3篇)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Ⅱ)讲授新课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4,5,6;①10,8,6,4,2,…;②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对于数列②—2n(n≥1)(n≥2)对于数列③(n≥1)(n≥2)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即:即:即:……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数列②:(n≥1)数列③:(n≥1)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有关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等式有什么性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2.1 展示不等式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并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3.1 出示例题,讲解例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3.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练习4.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4.2 学生总结练习中的经验教训。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不等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练习1. 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并讲解,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十、布置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知识能否忆起]一、基本不等式ab ≤a +b2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 >0,b >0.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二、几个重要的不等式a 2+b 2≥2ab (a ,b ∈R );b a +ab≥2(a ,b 同号).ab ≤⎝ ⎛⎭⎪⎫a +b 22(a ,b ∈R );⎝ ⎛⎭⎪⎫a +b 22≤a 2+b 22(a ,b ∈R ). 三、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a >0,b >0,则a ,b 的算术平均数为a +b2,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 几何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 ≤ 平方平均数 21a +1b≤ab ≤a +b 2≤a 2+b 22已知x >0,y >0,则:(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是2p .(简记:积定和最小)(2)如果和x +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是p 24.(简记:和定积最大)[小题能否全取]1.(教材习题改编)函数y =x +1x(x >0)的值域为( )A .(-∞,-2]∪[2,+∞)B .(0,+∞)C .[2,+∞)D .(2,+∞)解析:选C ∵x >0,∴y =x +1x≥2,当且仅当x =1时取等号.2.已知m >0,n >0,且mn =81,则m +n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36 C .81D .243解析:选A ∵m >0,n >0,∴m +n ≥2mn =18.当且仅当m =n =9时,等号成立. 3.(教材习题改编)已知0<x <1,则x (3-3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为( )解析:选B 由x (3-3x )=13×3x (3-3x )≤13×94=34,当且仅当3x =3-3x ,即x =12时等号成立.4.若x >1,则x +4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x +4x -1=x -1+4x -1+1≥4+1=5. 当且仅当x -1=4x -1,即x =3时等号成立. 答案:55.已知x >0,y >0,lg x +lg y =1,则z =2x +5y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条件lg x +lg y =1,可得xy =10. 则2x +5y≥210xy=2,故⎝ ⎛⎭⎪⎫2x +5y min =2,当且仅当2y =5x 时取等号.又xy =10,即x =2,y =5时等号成立.答案:21.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2.对于公式a +b ≥2ab ,ab ≤⎝⎛⎭⎪⎫a +b 22,要弄清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条件及内在联系,两个公式也体现了ab 和a +b 的转化关系.3.运用公式解题时,既要掌握公式的正用,也要注意公式的逆用,例如a 2+b 2≥2ab 逆用就是ab ≤a 2+b 22;a +b2≥ab (a ,b >0)逆用就是ab ≤⎝⎛⎭⎪⎫a +b 22(a ,b >0)等.还要注意“添、拆项”技巧和公式等号成立的条件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典题导入[例1] (1)已知x <0,则f (x )=2+4x+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2)(·浙江高考)若正数x ,y 满足x +3y =5xy ,则3x +4y 的最小值是( ) C .5D .6[自主解答] (1)∵x <0,∴-x >0, ∴f (x )=2+4x +x =2-⎣⎢⎡⎦⎥⎤4-x+-x .∵-4x +(-x )≥24=4,当且仅当-x =4-x ,即x =-2时等号成立.∴f (x )=2-⎣⎢⎡⎦⎥⎤4-x +-x ≤2-4=-2,∴f (x )的最大值为-2.(2)∵x >0,y >0,由x +3y =5xy 得15⎝ ⎛⎭⎪⎫1y +3x =1.∴3x +4y =15·(3x +4y )·⎝ ⎛⎭⎪⎫1y +3x =15⎝ ⎛⎭⎪⎫3xy +4+9+12y x =135+15⎝ ⎛⎭⎪⎫3x y +12y x ≥135+15×23x y ·12yx=5(当且仅当x =2y 时取等号),∴3x +4y 的最小值为5.[答案] (1)-2 (2)C本例(2)条件不变,求xy 的最小值.解:∵x >0,y >0,则5xy =x +3y ≥2x ·3y , ∴xy ≥1225,当且仅当x =3y 时取等号.∴xy 的最小值为1225.由题悟法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关键在于将函数变形为两项和或积的形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在求条件最值时,一种方法是消元,转化为函数最值;另一种方法是将要求最值的表达式变形,然后用基本不等式将要求最值的表达式放缩为一个定值,但无论哪种方法在用基本不等式解题时都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以题试法1.(1)当x >0时,则f (x )=2xx 2+1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天津高考)已知log 2a +log 2b ≥1,则3a +9b的最小值为________.(3)已知x >0,y >0,xy =x +2y ,若xy ≥m -2恒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1)∵x >0,∴f (x )=2x x 2+1=2x +1x≤22=1, 当且仅当x =1x,即x =1时取等号.(2)由log 2a +log 2b ≥1得log 2(ab )≥1, 即ab ≥2,∴3a+9b=3a+32b≥2×3a +2b2(当且仅当3a =32b,即a =2b 时取等号).又∵a +2b ≥22ab ≥4(当且仅当a =2b 时取等号), ∴3a+9b≥2×32=18.即当a =2b 时,3a+9b有最小值18.(3)由x >0,y >0,xy =x +2y ≥22xy ,得xy ≥8,于是由m -2≤xy 恒成立,得m -2≤8,即m ≤10.故m 的最大值为10.答案:(1)1 (2)18 (3)10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恒成立问题►(·山东)若对任意x >0,xx 2+3x +1≤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审题视点] 先求x x 2+3x +1(x >0)的最大值,要使得xx 2+3x +1≤a (x >0)恒成立,只要xx 2+3x +1(x >0)的最大值小于等于a 即可.解析 若对任意x >0,x x 2+3x +1≤a 恒成立,只需求得y =xx 2+3x +1的最大值即可,因为x >0,所以y =xx 2+3x +1=1x +1x+3≤12x ·1x=15,当且仅当x =1时取等号,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5,+∞答案 ⎣⎢⎡⎭⎪⎫15,+∞当不等式一边的函数(或代数式)的最值较易求出时,可直接求出这个最值(最值可能含有参数),然后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求解.【训练3】 (·宿州模拟)已知x >0,y >0,xy =x +2y ,若xy ≥m -2恒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由x >0,y >0,xy =x +2y ≥2 2xy ,得xy ≥8,于是由m -2≤xy 恒成立,得m -2≤8,m ≤10,故m 的最大值为10. 答案 10阅卷报告8——忽视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致误【问题诊断】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高考的重点,其中使用的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条件,而有的考生对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理解不透彻,使用时出现多次使用不等式时等号成立的条件相矛盾.,【防范措施】 尽量不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基本不等式,若使用两次时应保证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同时相等.【示例】►已知a >0,b >0,且a +b =1,求1a +2b的最小值.错因 两次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一致. 实录 ∵a >0,b >0,且a +b =1, ∴ab ≤⎝⎛⎭⎪⎫a +b 22=14. 又1a +2b ≥22ab ,而ab ≤14,∴1ab≥4, ∴1a +2b≥28=42,故1a +2b的最小值为4 2.正解 ∵a >0,b >0,且a +b =1,∴1a +2b =⎝⎛⎭⎪⎫1a +2b (a +b )=1+2+b a +2ab≥3+2 b a ·2ab=3+2 2. 当且仅当⎩⎨⎧a +b =1,b a =2ab ,即⎩⎪⎨⎪⎧a =2-1,b =2-2时,1 a +2b的最小值为3+2 2.——————[易错提醒]——————————————————————————1.解答本题易两次利用基本不等式,但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这显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故不正确.2.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其失误的真正原因是对其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忽视.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时,还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定”“等”的条件.【试一试】(·四川)设a>b>0,则a2+1ab +1a a-b的最小值是( ).A.1 B.2 C.3 D.4[尝试解答] a2+1ab+1a a-b=a2-ab+ab+1ab +1a a-b=a(a-b)+1a a-b +ab+1ab≥2 a a-b·1a a-b+2 ab·1ab=2+2=4.当且仅当a(a-b)=1a a-b 且ab=1ab,即a=2b时,等号成立.答案 D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典题导入[例2] (·江苏高考)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y=kx-120(1+k2)x2(k>0)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1)求炮的最大射程;(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千米,试问它的横坐标a 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自主解答] (1)令y =0,得kx -120(1+k 2)x 2=0,由实际意义和题设条件知x >0,k>0,故x =20k 1+k 2=20k +1k≤202=10,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 所以炮的最大射程为10千米.(2)因为a >0,所以炮弹可击中目标⇔存在k >0,使=ka -120(1+k 2)a 2成立⇔关于k 的方程a 2k 2-20ak +a 2+64=0有正根⇔判别式Δ=(-20a )2-4a 2(a 2+64)≥0⇔a ≤6.所以当a 不超过6千米时,可击中目标.由题悟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1)问题的背景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物价、销售、税收、原材料”等,题目往往较长,解题时需认真阅读,从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2)当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若等号成立的自变量不在定义域内时,就不能使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此时可根据变量的范围用对应函数的单调性求解.以题试法 2.(2012·福州质检)某种商品原来每件售价为25元,年销售8万件.(1)据市场调查,若价格每提高1元,销售量将相应减少2 000件,要使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原收入,该商品每件定价最多为多少元(2)为了扩大该商品的影响力,提高年销售量.公司决定明年对该商品进行全面技术革新和营销策略改革,并提高定价到x 元.公司拟投入16(x 2-600)万元作为技改费用,投入50万元作为固定宣传费用,投入15x 万元作为浮动宣传费用.试问:当该商品明年的销售量a至少应达到多少万件时,才可能使明年的销售收入不低于原收入与总投入之和并求出此时每件商品的定价.解:(1)设每件定价为t 元, 依题意,有错误!t ≥25×8,整理得t 2-65t +1 000≤0,解得25≤t ≤40.因此要使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原收入,每件定价最多为40元. (2)依题意,x >25时,不等式ax ≥25×8+50+16(x 2-600)+15x 有解,等价于x >25时,a ≥150x +16x +15有解.∵150x +16x ≥2 150x ·16x =10(当且仅当x =30时,等号成立),∴a ≥. 因此当该商品明年的销售量a 至少应达到万件时,才可能使明年的销售收入不低于原收入与总投入之和,此时该商品的每件定价为30元.1.已知f (x )=x +1x-2(x <0),则f (x )有 ( )A .最大值为0B .最小值为0C .最大值为-4D .最小值为-4解析:选C ∵x <0,∴f (x )=- ⎣⎢⎡⎦⎥⎤-x +1-x -2≤-2-2=-4,当且仅当-x =1-x,即x =-1时取等号.2.(·太原模拟)设a 、b ∈R ,已知命题p :a 2+b 2≤2ab ;命题q :⎝ ⎛⎭⎪⎫a +b 22≤a 2+b 22,则p 是q 成立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命题p :(a -b )2≤0⇔a =b ;命题q :(a -b )2≥0.显然,由p 可得q 成立,但由q 不能推出p 成立,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函数y =x 2+2x -1(x >1)的最小值是( )A .23+2B .23-2C .2 3D .2解析:选A ∵x >1,∴x -1>0.∴y =x 2+2x -1=x 2-2x +2x +2x -1=x 2-2x +1+2x -1+3x -1=x -12+2x -1+3x -1=x -1+3x -1+2≥2x -13x -1+2=23+2. 当且仅当x -1=3x -1,即x =1+3时,取等号. 4.(·陕西高考)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时速分别为a 和b (a <b ),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 ,则( )A .a <v <abB .v =ab<v <a +b2D .v =a +b2解析:选A 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 ,则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为s a,从乙地到甲地所需时间为s b,又因为a <b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2ss a +s b=2ab a +b <2ab2ab =ab ,2ab a +b >2ab2b=a ,即a <v <ab . 5.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 n }满足:a 7=a 6+2a 5,若存在两项a m ,a n 使得a m a n =4a 1,则1m+4n的最小值为( )D .不存在解析:选A 设正项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7=a 6+2a 5,得q 2-q -2=0,解得q =2.由a m a n =4a 1,即2m +n -22=4,得2m +n -2=24,即m +n =6.故1m +4n =16(m +n )⎝ ⎛⎭⎪⎫1m +4n =56+16⎝ ⎛⎭⎪⎫4m n +n m ≥56+46=32,当且仅当4m n =n m 时等号成立. 6.设a >0,b >0,且不等式1a +1b +k a +b ≥0恒成立,则实数k 的最小值等于( )A .0B .4C .-4D .-2解析:选C 由1a +1b +k a +b ≥0得k ≥-a +b2ab ,而a +b2ab=b a +a b+2≥4(a =b 时取等号),所以-a +b2ab ≤-4,因此要使k ≥-a +b2ab恒成立,应有k ≥-4,即实数k 的最小值等于-4.7.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满足4x +3y =12,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12=4x +3y ≥24x ×3y ,∴xy ≤3.当且仅当⎩⎪⎨⎪⎧4x =3y ,4x +3y =12,即⎩⎪⎨⎪⎧x =32,y =2时xy 取得最大值3.答案:38.已知函数f (x )=x +px -1(p 为常数,且p >0)若f (x )在(1,+∞)上的最小值为4,则实数p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x -1>0,f (x )=x -1+px -1+1≥2p +1,当且仅当x =p +1时取等号,因为f (x )在(1,+∞)上的最小值为4,所以2p +1=4,解得p =94.答案:949.(·朝阳区统考)某公司购买一批机器投入生产,据市场分析每台机器生产的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y (单位:万元)与机器运转时间x (单位:年)的关系为y =-x 2+18x -25(x ∈N *).则当每台机器运转________年时,年平均利润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万元.解析:每台机器运转x 年的年平均利润为y x=18-⎝ ⎛⎭⎪⎫x +25x ,而x >0,故y x≤18-225=8,当且仅当x =5时,年平均利润最大,最大值为8万元.答案:5 810.已知x >0,a 为大于2x 的常数, (1)求函数y =x (a -2x )的最大值; (2)求y =1a -2x-x 的最小值. 解:(1)∵x >0,a >2x , ∴y =x (a -2x )=12×2x (a -2x )≤12×⎣⎢⎡⎦⎥⎤2x +a -2x 22=a 28,当且仅当x =a 4时取等号,故函数的最大值为a 28. (2)y =1a -2x +a -2x 2-a2≥2 12-a 2=2-a2.当且仅当x =a -22时取等号. 故y =1a -2x -x 的最小值为2-a 2. 11.正数x ,y 满足1x +9y=1. (1)求xy 的最小值;(2)求x +2y 的最小值.解:(1)由1=1x +9y ≥2 1x ·9y 得xy ≥36,当且仅当1x =9y,即y =9x =18时取等号,故xy 的最小值为36.(2)由题意可得x +2y =(x +2y )⎝ ⎛⎭⎪⎫1x +9y =19+2y x +9x y ≥19+2 2y x ·9x y=19+62,当且仅当2y x =9x y,即9x 2=2y 2时取等号,故x +2y 的最小值为19+6 2. 12.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某地决定分批建设保障性住房供给社会.首批计划用100万元购得一块土地,该土地可以建造每层1 000平方米的楼房,楼房的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与建筑高度有关,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层楼每平方米建筑费用提高20元.已知建筑第5层楼房时,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为800元.(1)若建筑第x 层楼时,该楼房综合费用为y 万元(综合费用是建筑费用与购地费用之和),写出y =f (x )的表达式;(2)为了使该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低,应把楼层建成几层此时平均综合费用为每平方米多少元解:(1)由题意知建筑第1层楼房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为720元,建筑第1层楼房建筑费用为720×1 000=720 000(元)=72 (万元),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层楼建筑费用提高20×1 000=20 000(元)=2(万元),建筑第x 层楼房的建筑费用为72+(x -1)×2=2x +70(万元),建筑第x 层楼时,该楼房综合费用为y =f (x )=72x +x x -12×2+100=x 2+71x +100, 综上可知y =f (x )=x 2+71x +100(x ≥1,x ∈Z ).(2)设该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g (x ),则g (x )=f x ×10 0001 000x =10f x x=10x 2+71x +100x =10x +1 000x +710≥2 10x ·1 000x+710=910.当且仅当10x =1 000x ,即x =10时等号成立. 综上可知应把楼层建成10层,此时平均综合费用最低,为每平方米910元.1.(·浙江联考)已知正数x ,y 满足x +22xy ≤λ(x +y )恒成立,则实数λ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B 依题意得x +22xy ≤x +(x +2y )=2(x +y ),即x +22xy x +y ≤2(当且仅当x =2y 时取等号),即x +22xy x +y 的最大值是2;又λ≥x +22xy x +y,因此有λ≥2,即λ的最小值是2. 2.设x ,y ,z 为正实数,满足x -2y +3z =0,则y 2xz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y =x +3z2,所以y 2xz =x 2+9z 2+6xz 4xz=14⎝ ⎛⎭⎪⎫x z +9z x +6 ≥14⎝ ⎛⎭⎪⎫2 x z ×9z x +6=3, 当且仅当x =y =3z 时,y 2xz取得最小值3. 答案:33.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 800元,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购买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1)求该厂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2)某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210吨时,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问该厂是否考虑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解:(1)设该厂应每隔x 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 吨,由题意可知,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3[6x +6(x -1)+6(x -2)+…+6×1]=9x (x +1),设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为y 1元,则y 1=[9x x +1+900]x+1 800×6=900x +9x +10 809 ≥2 900x·9x +10 809=10 989, 当且仅当9x =900x,即x =10时取等号. 即该厂应每隔10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2)因为不少于210吨,每天用面粉6吨,所以至少每隔35天购买一次面粉.设该厂利用此优惠条件后,每隔x (x ≥35)天购买一次面粉,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为y 2元,则y 2=1x[9x (x +1)+900]+6×1 800× =900x+9x +9 729(x ≥35). 令f (x )=x +100x(x ≥35),x 2>x 1≥35, 则f (x 1)-f (x 2)=⎝ ⎛⎭⎪⎫x 1+100x 1-⎝ ⎛⎭⎪⎫x 2+100x 2=x 2-x 1100-x 1x 2x 1x 2.∵x 2>x 1≥35,∴x 2-x 1>0,x 1x 2>0,100-x 1x 2<0,故f (x 1)-f (x 2)<0,f (x 1)<f (x 2),即f (x )=x +100x,当x ≥35时为增函数. 则当x =35时,f (x )有最小值,此时y 2<10 989.因此该厂应接受此优惠条件.1.函数y =a 1-x (a >0,且a ≠1)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mx +ny -1=0(mn >0)上,则1m +1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因y =a x 恒过点(0,1),则A (1,1),又A 在直线上,所以m +n =1(mn >0). 故1m +1n =m +n mn =1mn ≥1⎝ ⎛⎭⎪⎫m +n 22=4, 当且仅当m =n =12时取等号. 答案:42.已知直线x +2y =2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两点,若动点P (a ,b )在线段AB 上,则ab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A (2,0),B (0,1),∴0≤b ≤1,由a +2b =2,得a =2-2b ,ab =(2-2b )b =2(1-b )·b ≤2·⎣⎢⎡⎦⎥⎤1-b +b 22=12. 当且仅当1-b =b ,即b =12时等号成立,此时a =1, 因此当b =12,a =1时,(ab )max =12. 答案:123.若x ,y ∈(0,+∞),x +2y +xy =30.(1)求xy 的取值范围;(2)求x +y 的取值范围.解:由x +2y +xy =30,(2+x )y =30-x ,则2+x ≠0,y =30-x 2+x>0,0<x <30. (1)xy =-x 2+30x x +2=-x 2-2x +32x +64-64x +2=-x -64x +2+32 =-⎣⎢⎡⎦⎥⎤x +2+64x +2+34≤18,当且仅当x =6时取等号, 因此xy 的取值范围是(0,18].(2)x +y =x +30-x 2+x =x +32x +2-1 =x +2+32x +2-3≥82-3,当且仅当⎩⎨⎧ x =42-2,y =42-1时等号成立,又x +y =x +2+32x +2-3<30,因此x +y 的取值范围是[8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