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检验

合集下载

老年人的标准划分

老年人的标准划分

老年人的标准划分老年人的标准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对“老年人”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年人的标准划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

一、年龄划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岁及以上的人可以被视为老年人。

然而,这个标准是基于当前全球平均预期寿命而定的,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要高于这个标准。

因此,在一些地方,老年人可能指的是65岁及以上的人。

此外,还有70岁、80岁等年龄段,这些年龄段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二、健康状况划分除了年龄之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是重要的划分标准。

一些老年人可能虽然年龄较大,但身体状况良好,精神矍铄,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疾病、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和发展策略,应该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差异化对待。

三、社会经济状况划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划分标准之一。

一些老年人可能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保,生活无忧;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贫困、失业等,生活比较困难。

因此,对于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划分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是影响他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

因此,在制定针对老年人的政策和提供服务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标准划分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需要考虑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和支持策略,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对待,以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在制定针对老年人的政策和提供服务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年龄段、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策略,以满足他们的独特需求。

老年人的年龄标准

老年人的年龄标准

老年人的年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年龄才算是老年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和争议。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为60岁,这也被认为是老年人的标准年龄。

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60岁之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应该考虑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许多人在60岁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因此,仅仅以年龄来界定老年人的范围,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服务和关怀。

其次,老年人的年龄标准还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老年人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年龄来界定老年人的范围,而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参与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最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老年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年龄来界定老年人的范围,而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不能仅仅以年龄来界定老年人的范围,而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状态和社会参与程度,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诊断学》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诊断学》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随着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除儿科医生外,各科都将见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

体检时应正确区分年龄改变与病态,注意检查的技巧。

(一)注意随着年龄增加而可能出现的老年性改变
如:①视力、听力有一定下降,记忆力减退;②皮肤弹性降低;③瞳孔对光反应稍迟钝,眼球向上凝视能力下降;老年环也不是病理改变;④收缩压略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
⑤与脊柱后弓和椎体下塌有关的胸腔前后径增加;胸部检查时有捻发音并不一定是疾病所造成;⑥肠蠕动功能下降致肠鸣音较少和较弱;⑦性器官(如女性阴唇、阴道,男性睾丸)萎缩;③前列腺增大;⑨肌肉常有轻度萎缩;⑩步态变慢,跨步变小;⑩神经系统检查时,踝反射可能减弱,其他深反射及肌力也可能减弱。

(二)老年人体检时特别注意事项
1.定期的体格检查十分必要,但老年人可能由于骨关节改变而行动不便,应照顾患者实际情况,准备更多时间,耐心、细致进行体检。

2.检查的方法应灵活、机动,如在交谈中有效地了解智力、、记忆力。

3.初步的精神状态检查可从患者一般状态(appearance)、情感反应(affect)及语言、行为是否适度(appropriateness)
——三个“a”,加以评价。

4.注意患者视力、听力下降程度,一般对耳语音及高调语音分辨能力较差。

5.心脏检查时,注意第一心音改变及第三心音可能是病态表现。

6.血压检查最好包括坐、卧、立位,以了解循环代偿能力,并应双臂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1. 引言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在不同国家和组织中可能存在差异,但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全球权威的健康管理机构,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备受到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以及这一标准的意义和影响。

2. 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龄老年人通常被定义为芳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

这一界定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并被用于制定相关政策和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预期寿命”、“健康寿命”等指标,用于评估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3. 高龄老年人的健康挑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常见慢性病成为困扰高龄老年人的主要健康挑战。

社会孤立、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高龄老年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4. 高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保障高龄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保障,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制定有效的高龄老年人健康管理政策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标准为制定这样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以及相关的健康管理工作,对于全球老龄化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关注高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和社会支持。

我们也需要注重预防和延缓高龄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高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能够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高龄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好的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以及对其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无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老年人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高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身体年龄简易自测法

身体年龄简易自测法

单脚站立测衰老程度:老人双手下垂紧贴身体两侧,闭上眼睛,单脚站立,并记录下能保持这一姿势的时间长度。

如果时间大于8.4秒,则男性的身体年龄在50岁以下,女性在60岁以下;如果在7.4秒到8.4秒,则说明男性身体年龄在50~59岁,女性在60~69岁,如在5.8~7.4秒,则男性身体年龄在60~69岁,女性为70~79岁。

如果身体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说明衰老速度有些偏快,需要注意锻炼。

用腰臀比测心血管疾病:站立时,测量腰围和臀围,用腰围除以臀围,就可得到腰臀比。

按照美国运动学会的标准,男性腰臀比小于0.8,女性小于0.7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就较低。

男性腰臀比超过0.95,女性超过0.86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会比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用脉搏数测心脏功能:将3次脉搏数相加,减去200再除以10,所得的结果如果小于6,说明心脏功能良好;如果在6到12之间,说明心脏功能一般,如果在12以上,则需去医院检查。

仰卧起坐次数测体力:50岁的健康人在1分钟内仰卧起坐的最佳次数为25~30次;60岁的健康人在1分钟内仰卧起坐的最佳次数为15~20次,如果未能达到这个数字,说明体力不够好,应加强锻炼。

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检验

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检验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3,p1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检验徐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容提要高龄者年龄的准确性是人口学界和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全国一次大规模调查中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准确性首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个人的属相、各种证件、各生命事件发生时年龄之间的一致性是鉴别高龄老人年龄的主要依据。

文章举例说明了年龄申报中的矛盾现象,分析了产生年龄误差的主要原因以及修正的具体方法,通过统计方法检验了确认年龄与户口年龄及属相年龄的一致性,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

年龄,尤其是高龄者年龄的准确性是国内外人口学界和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曾毅)。

经验发现,年龄的申报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年龄准确性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被调查者有意申报自己所喜好的年龄。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之后,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很难记清久远以前的事情,尤其是进入高龄,人的记忆力明显衰退。

另一方面,中国高龄老人的文化程度非常低,1990年60岁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占70%,80岁以上达到86%。

西方国家的专家认为,在文化程度低下的社会中,年龄的记忆是困难的,因此,高龄老人年龄的准确性需要验证。

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的认识是使用资料进行正确分析的前提。

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死亡概率随年龄变化很快,错误年龄导致所有信息的错误。

数据不准,不仅不能真正了解现实,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而且会导致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政策失误,因此,把握住高龄老人年龄的准确性是高龄老人调查与分析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在全国22个省市区开展题为“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服务网”①调查(简称“长寿调查”)首次对高龄老人的年龄的鉴别与准确性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实践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年龄鉴别方法长寿调查采取分层、定额、半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行问卷式入户调查,1998年1月1日零时为调查的标准时点。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第一部分适用对象的分组与测试指标一、适用对象的分组1.分组和年龄范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老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60-69周岁的中国老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

男女共计4个组别。

2.年龄计算方法测试时已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测试时未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1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表1)。

表1 测试指标类别测试指标形态身高体重机能肺活量素质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第二部分测试方法受试者测试前应保持安静状态,不要从事剧烈体力活动,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参加测试。

一、形态指标1.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纵向生长水平。

使用身高计测试,精度为0.1厘米。

测试时,受试者赤脚、呈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图1)。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体重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

使用体重秤测试,精度为0.1千克。

测试时,受试者自然站在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取数据(图2)。

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尽量减少着装;上、下体重秤时,动作要轻缓。

二、机能指标1.肺活量反映人体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

使用肺活量计测试。

电子式肺活量计精度为1毫升,翻转式肺活量计精度为20毫升,桶式肺活量计精度为50毫升。

测试时,受试者深吸气至不能再吸气,然后将嘴对准肺活量计口嘴做深呼气,直至呼尽为止(图3)。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毫升为单位。

注意事项:呼气不可过猛,防止学习漏气;不得二次吸气;肺活量计口嘴应严格消毒。

三、素质指标1.握力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

使用握力计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转动握力计的握距调节钮,调至适宜握距,然后用有力手持握力度,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开始测试时,用最大力紧握上下两个握柄(图4)。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1. 引言高龄老年人是当前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高龄老年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对于这个群体的准确定义对于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以及对此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提出了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该标准主要基于芳龄的划分和与健康状况的关联。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0岁及以上的人被认为是高龄老年人。

这个芳龄划分可以用来界定高龄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和问题。

然而,芳龄只是一个量化的标准,无法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也承认这一点,强调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应该综合考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等因素。

3. 我对高龄老年人界定标准的理解个人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划分方式。

芳龄作为一个普遍的指标可以方便地用来统计和研究,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标准在同一时间段保持了一定的普适性,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考框架。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更加细化和个体化的界定标准。

除了芳龄因素,我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应该进一步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

某些人60岁以后仍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活力,而另一些人可能在50岁时就开始出现身体功能的衰退。

将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纳入考量,可以更准确地划定高龄老年人的范畴,并为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和社会支持。

4.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对高龄老年人的界定标准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60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高龄老年人,这一芳龄划分为统计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3,p1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检验徐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容提要高龄者年龄的准确性是人口学界和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全国一次大规模调查中高龄老人的年龄鉴别与准确性首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个人的属相、各种证件、各生命事件发生时年龄之间的一致性是鉴别高龄老人年龄的主要依据。

文章举例说明了年龄申报中的矛盾现象,分析了产生年龄误差的主要原因以及修正的具体方法,通过统计方法检验了确认年龄与户口年龄及属相年龄的一致性,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

年龄,尤其是高龄者年龄的准确性是国内外人口学界和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曾毅)。

经验发现,年龄的申报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年龄准确性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被调查者有意申报自己所喜好的年龄。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之后,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很难记清久远以前的事情,尤其是进入高龄,人的记忆力明显衰退。

另一方面,中国高龄老人的文化程度非常低,1990年60岁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占70%,80岁以上达到86%。

西方国家的专家认为,在文化程度低下的社会中,年龄的记忆是困难的,因此,高龄老人年龄的准确性需要验证。

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的认识是使用资料进行正确分析的前提。

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死亡概率随年龄变化很快,错误年龄导致所有信息的错误。

数据不准,不仅不能真正了解现实,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而且会导致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政策失误,因此,把握住高龄老人年龄的准确性是高龄老人调查与分析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在全国22个省市区开展题为“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服务网”①调查(简称“长寿调查”)首次对高龄老人的年龄的鉴别与准确性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实践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年龄鉴别方法长寿调查采取分层、定额、半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行问卷式入户调查,1998年1月1日零时为调查的标准时点。

截止到1998年10月底,共获得有效问卷9073份(其中百岁老人2430人),无效问卷1119份(死亡、生病、外出、迁移、拒访等),占个人问卷的1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基本特征、婚姻与家庭特征、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习惯、收入来源与生活照料、家族长寿史、性格与心理等等②。

年龄的选择。

调查总体样本设计为10500名,分三个年龄组群,即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按县(市区)为整群样本单位。

以1997年各地的百岁老人名单为样本框对百岁老人进行抽样,以此为基础,对每一个百岁老人匹配一个80岁年龄组的老人和一个90岁年龄组的老人,以使三大年龄组的人数保持一致,年龄分布均匀。

由于实际操作过程的种种原因,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的年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原设计方案有所偏离。

年龄检验与鉴别的主要方法。

对人口资料准确性的检验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内部一致性检验,即根据人口运动内在规律以及指标之间的联系,来判断各类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第二种是外部一致性的检验。

将某一人口资料与其他人口调查或以往调查资料进行比较,观察二者的一致性程度,从而判断资料的准确性。

第三种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数检验。

利用检验指数计算公式的结果来判断准确性程度,主要检验年龄偏好或年龄堆积(查瑞传、乔晓春)。

与其他人口调查进行比较和使用计算公式的前提是一个自然分布的人口,而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是人为控制的,故第三种检验方法对本次调查不适用。

第一种方法(即内部一致性)和第二种方法(即外部一致性)的检验成为本次调查的年龄检验与鉴别的主要方法。

核实年龄的设计安排。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本次调查中,个人问卷设计了两处申报年龄的地方,一是问卷的第一页由被访老人申报属相或阴历(或干支年)出生年份,相应的年龄称之为“属相年龄”。

另一处是问卷的第十二页,由调查员查看被访老人户口上的出生日期,相应的年龄称之为“户口年龄”。

对于105岁以上者设计了附加问卷,由调查员向被访老人的邻居、所在居委会或村委会、所在老龄协会(老龄委)进一步进行年龄核实。

确认年龄的依据。

当问卷填写完毕后,每个调查员都要对被访老人的确切年龄加以判断。

确认年龄有四个重要参考依据即:一是老人自报的属相、阴历出生年份或干支年。

二是各种证件(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退休证等等)、家谱(或生辰八字③)和其他档案材料。

三是本人各生命事件发生年龄之间的一致性,如老人的婚龄、育龄以及与子女、亲属之间的年龄关系。

根据中国农村以前的风俗习惯,女性一般在18岁前后结婚,生头胎通常为18岁左右,少数低于18岁,个别的为14、15岁。

有鉴于此,女性老人生育头胎的年龄非常重要,应作为鉴别老人年龄的参考依据。

当本人年龄与生命事件发生年龄有矛盾现象时,要求调查员查明原因,如果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则认为属相年龄是可信的,如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则根据具体情况予以修正,如果无修正依据则维持原年龄。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年龄有特殊的记忆方法,即采用了属相和旧历年。

对于文盲占多数的高龄老人来说,记属相比记公元年份的出生日期容易得多。

无规则的多位阿拉伯数字枯燥难记,容易记错。

而属相是表示一种动物的一个名词,具有形象记忆的优势,个人和家人都会记住,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属相都十分清楚。

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许多事件与属相有关,起到了强化属相记忆的作用。

例如,每过十二年,就到了自己的本命年,多数中国人非常重视,一些地方有设宴庆祝本命年的风俗习惯。

中国历史上没有户籍制度,结婚后的男女生了孩子后,一般不记是某某年生的,首先是记孩子的属相。

有的父母还给子女的胸前挂上所属动物的吉祥物,至今一些城市年轻男女还喜欢购买与属相相应动物的装饰品挂在自己胸前。

中国人在邻里、同乡、同事之间有排辈分的习惯,相互以兄弟姐妹相称,而年龄的比较则多采用属相鉴别。

年龄相仿的人只要相互报告其属相,谁大谁小就立即清楚了。

传统上,个人的属相在结婚时也具有重要作用。

青年男女选择配偶时首先要考虑双方的属相是否相配,民间中有某某属相与某某属相相克、不能通婚的迷信。

这就更加证明属相对年龄识别的重要性。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询问老年人的出生日期时,他们往往说不清除,而问及他们的属相时,一般回答都非常迅速。

在以属相记忆年龄的人群中,人们对自己的属相的记错率很低,属虎的人说自己属牛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我们认为,鉴于中国高龄老人的文化程度和文化传统,采用属相鉴别年龄方法是可靠和可行的。

但是,我们在年龄鉴别过程中,并非单单使用属相作为年龄鉴别的唯一方法。

与其他年龄鉴别一样,我们也采用了内部一致性的检验方法。

我们发现有不少老人的户口年龄比属相年龄多一二岁。

在属相换算成出生年月时,我们强调注意高月份出生的人的年龄。

一般情况下,阴历12月出生的人都跨了年。

例如,阴历1890年12月出生的人,换算成阳历是1891年1月或者2月。

按照标准调查时点-1998年1月1日零时,该老人应该是106岁,如果按照阴历计算,其年龄则为107岁。

二、107岁以上百岁老人的年龄鉴别考虑到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100岁老人在1997年底已达到107岁,故在此我们对107岁以上的百岁老人采用外部一致性检验的方法。

本次调查要求对于1997年年龄在107岁以上的人进行年龄核实,与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比较,查看该人是否在人口普查资料中。

两次调查的一致性。

本次调查,107岁以上的百岁老人有102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照后发现有29人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有记载,因而这些人的年龄达到或超过107岁是完全可信的。

例如:李××,女。

四普有记录。

属牛,1889年出生,即108岁。

初婚16岁,但与第一个丈夫生活没几年,20岁丧偶,生了5个孩子均夭折。

25岁再婚,62岁时老伴去世。

与第二个丈夫又生了12胎,存活4个,现健在2个。

一去世的女儿和一去世的儿子如果活到1997年时分别为71岁和68岁,现有一72岁女儿和69岁的儿子。

从存活的子女看,其间隔都是一岁。

照料她的女儿是第七个孩子。

如果按照生育密度一年生一个推算,生第一胎如果存活大约是78-79岁,假定第一胎存活为80岁左右的话,老人的再婚年龄与生育第一胎年龄之和为105岁,与108岁相差无几。

考查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老人当时申报的出生年月与此次调查时申报的一致。

因此,根据属相、婚龄、育龄、生育子女周期、子女年龄、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等因素考虑,老人现年108岁是可信的。

两次调查不一致的原因。

其余的人在1990年的普查资料中无记载,如果以此断定他们不是百岁老人,或者说他们的年龄不准确还为时过早。

当然,其中也包括年龄不准确的情况。

经分析,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种:(1) 1890年出生,但生日在后半年,故第四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的名单中没有他们的资料。

这种情况共有18人。

例如:陈××,女。

自报与户口一致,1890年后半年出生,即107岁。

19岁初婚,长女健在,84岁,即23岁生育,其次的子女分别为82岁(去世),80岁(去世)。

本人是老二,其老五(弟)健在,94岁。

老人住在上海,生活靠孙子女补贴,女儿在安徽老家。

邻居反映:长期与老人为邻居,解放初就知道她的年龄,目前老人的年龄是对的。

居委会反映:她是居委会的老居民,人口普查时有记录,现在与当初的记录相符。

社区干部反映:居委会、街道上报与区公安分局核查,出生日期完全一致。

可以认为老人的年龄可信。

兰××,女。

申报光绪16年(1890年)11月出生,即107岁。

户口与申报一致。

婚姻史:19-98岁。

生育8胎。

子女情况:88岁(即19岁初育)、85岁、80岁、68岁、74岁(健在)、67岁(健在)、65岁、63岁(健在)。

本人排行老二,老四(85岁)健在,老五(76岁)去世。

母亲91岁去世、父亲78岁去世。

邻居反映:她是我们这里最老的老人,而且她还告诉过我们以前的事及她曾使用过的光绪铜钱。

光绪元年为公元1875年,光绪34年(公元1908年)时她18岁,在这样的年龄使用钱币是合理的,因此老人的年龄可信。

(2) 四普资料有一定误差。

例如:赵××,男。

四普资料记载:1874年12月出生,依此推断,1997年7月1日应达到122岁。

本人自报属猪,出生日期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12月,阳历为公元1876年1月,即121岁。

户口出生日期为1875年12月,与四普记载相差一年。

问卷显示,此人出生在本省农村,1942年(68岁)起独居,没有文化,从未结婚,信奉道教。

调查员杨××:被访老人8岁时才开始说话,从没读过书。

思路清晰,独立能力强,自己独立生活。

因被访老人早年自幼出家,出家后再也没有回家,也没有与其兄弟来往,所以不知其父母和兄弟的情况,只是听说大哥、二哥死在缅甸、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