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

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原始社会

彩陶罐
双联罐 大溪文化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彩陶
齐家文化
1924年最早发现于甘肃和政的齐家坪。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彩陶
屈家岭文化 1954年最早
发现于湖北京山的屈家岭。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河 南西南部、湖南北部。公 元前3000年-前2600年。
三角纹彩陶器座
彩陶壶形器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 通高16.1厘米。 天门市邓家湾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上用黑彩绘斜网格纹。
大溪文化 1958年首次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
分布于长江三峡和湖北、湖南长江两岸。公元前3825—2405年
彩陶簋 大溪文化
彩陶簋 大溪文化
彩陶碗 大溪文化
《彩陶筒形瓶》 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 通高23.2厘米。 荆州市松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 《彩陶器座 》 文物介绍: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 通 高9.8、口径17.9厘米。 荆州市松 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 腹部用黑彩绘两组云纹。这是大溪 文化的典型器之一。

分布:发现七八千处: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 分类:按坯体呈色:红(彩陶多为泥质红陶 )、灰、黑、白 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定居生活 生活方式的改变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起源: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后来就直接用泥坯烧制了。
二、材料与制作 • 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 • 制坯:捏塑 泥条盘筑 轮制(陶车、慢轮、快轮) • 修整:打磨 • 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 • 焙烧:平地堆烧,后期出现窑炉 • 空气供应与呈色: 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泥条盘筑 捏制
彩绘陶 定义:先焙烧,后画图案(易磨损 ) 起源:公元前5000年左右(河姆渡) 分布: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黄河中下游:甘肃秦安大地湾四期 、大汶口文化、山西襄汾陶寺中原龙山文 化、红山文化晚期 。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二、主要内容、分类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概述石器原始人从实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出发,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

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新石器时代石器动物陶塑形象多生动有趣,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武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可爱,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主人的归来。

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鸟形鬶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新石器时代。

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新石器时代。

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藏河北省博物馆。
•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美石”,经 过加工,有的可以佩戴、随葬。因此,石 器被金属器代替后,玉器工艺渐渐成为了 独立的工艺种类。
第四节 陶器工艺
• 一、彩陶 •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
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 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又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 以也称“仰韶文化”。
图1 北京人 图2 洛南盆地旧石器
图4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 长21厘米、宽12厘米 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 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
民用来刨土翻地,挖取植物块茎的工具。
图3 刮削器 云南富源大河遗址
磁山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砂岩, 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现
• 要求:每一个类型画一个代表器形,画一 种纹饰的演变。A4纸
•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1.各 个 民 族 都 有对 星空不 同的认 识,今 天我们 似乎很 熟悉西 方星座 ,却忽 略了中 国古代 对星空 更为深 刻的思 考。 2.把 星 星 都 划 分到 不同的 星宿, 每一种 划分方 法都有 一定的 用途, 这体现 出中国 古代天 文学经 世致用 的特点 。 3.中 国 古 代 的 占星 术的占 测对象 都是军 国大事 ,并且 与皇权 关系密 切,对 政治、 军事活 动能有 很大的 影响。 4.古 代 的 占 星 家将 星宿和 国州对 应,认 为通过 对天上 的星星 的观测 ,能预 测出它 所对应 的地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 精神, 这种现 象是社 会发展 不可避 免的事 情。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 大地促 进了欧 洲近代 的产业 革命和 技术革 命的进 步。 7.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 为大众 的人文 精神, 从而推 动城市 的文明 进步。 8.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 们这个 社会新 时期文 化建设 不可或 缺的重 要内容 。 9.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 智慧和 经验, 特别是 在文明 传承中 不可替 代的作 用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二、材料与制作:
产生有利条件: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定居
生活;火的应用和对
陶器的雏形: 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 制作: 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 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 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 焙烧: 烧制方式:平地堆烧,窑炉 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灰 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
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
20
五、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的装饰美
1. 欣赏工艺美术装饰美,要注意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 工艺美术代表作品,把握工艺美术装饰美的发展、 变化的历程。
.
22
.
23
2、要注意观察具体的装饰效果,从中体味装 饰花纹的图案美、装饰工艺的精湛美、装饰 题材的意境美。
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的资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最初是 石器工具的制造。在我国原始社会,不仅存在着使用石器的时代, 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是从打制石器拉开序幕的。
根据人类制造石器工具方法的不同,我们划分两个时代:旧 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严格意义来说,人类的设计思想萌芽于旧 石器时代,但是真正通过人们的行为将这种设计思想付诸实践,却 是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才发生的。
这种节奏感是建立在对静态对象作动态的理解,或者说静态节奏是
动态节奏在空间中的移位和联想的结果。这种节奏感主要通过造型、
装饰、色彩等视觉符号因素有规则连续地使用来体现。
.
17
第一章 原始社会
马踏飞燕
.
18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司母戊鼎
.
19
2.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Nhomakorabea•
2、特种工艺美术

是指在制作工艺中需经过特殊加工的产品,有很多至今仍为手工生产,因此有人
将其称为传统工艺。它有别于实用品的生产,在设计制作时可以不考虑实用,只重视
觉效果,所以也叫陈设品、欣赏品,都特别注意造型和颜色。有的陈设品制作相当精
细,十分费工费时,是不可多得之作,难能批量生产。陈设品的种类也很多,如牙雕、
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汉、六朝、隋唐、元明清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概述 石器工艺 骨角及玉石工艺 陶器工艺 其它工艺
第一节 概述
工艺美术的产生首先是人的产生,然后是为 了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其次是为了生 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
第二节 石器工艺
• 石器时代的划分
器物种类:饮食、蒸煮、储存器都有,可满足于当时人 们不同方面的需要 主要文化类型:半坡、 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 等几种艺术风格。
(一)仰韶文化彩陶
1.半坡类型 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 四周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 器物造型:圆底折腹直壁、细颈、直口尖底等形式 • 装饰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线纹、宽带纹、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主要有彩陶、黑 陶、红陶、灰陶、白陶等。
彩陶 概念:绘画图案于坯体,而后焙烧(区别于彩绘陶)
多属泥质红陶 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时间:延续约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约产生在距今6 千年以前分布地区: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都有 或多或少的彩陶遗存,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青 海、山东、江苏等地区出土的彩陶为典型
工艺美术的分类
• 1、实用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原始社会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来生产各种物品,这些物品既满足了生存需要,又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经开始萌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质,如木材、石头、骨头、竹子等。

因此,原始社会的工艺品大多以自然材料为主,具有原始朴素的风格。

工艺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雕刻、编织、陶瓷等,这些工艺都展现了当时人类对于生活和美的理解。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作品通常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食具、服饰、住房等。

人们通过手工制作这些物品,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赋予这些物品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这个阶段,工艺美术作品还承载着宗教信仰、部落文化等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发展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为陶瓷和翡翠等工艺品。

陶瓷作为古代最重要的工艺品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自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标准。

翡翠也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喜爱的首饰材料之一。

翡翠是中国传统的宝石材料,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人们用来制作首饰,如吊坠、手镯等。

翡翠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物和护身符。

原始社会时期的翡翠工艺品虽然简单,但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结语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阶段的发展,为后世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的工艺品虽然简单,但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工艺美术遗产,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延续和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圣经》中有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为人类始族的故事 达尔文 证明: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200多万年的猿人化石 陕西兰田发现的50-60万年的猿人化石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
二、时代背景--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 时间:20000年以前 • 石器加工方式:打制(尖状器.片状器) 2.新石器时代 • 时间:4000年-20000年 • 石器加工方式:磨制(石镰、石刀、石斧、石 锛) • 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 形成
(二)器物装饰的起源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从其内容可归纳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 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 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其余三类则是通过先摹拟尔后 提练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
多种形式的装饰纹样,都是在摹拟了自然物象之后发展而成,而 那些摹拟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既可以 说是图腾标志,也可以说是他们歌颂生活的结果,记录了古人生产劳 动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些原因,促成了装饰艺术的 起源。
彩陶的类型:
•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 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 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 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 线。
•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 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 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半坡型几何纹彩陶盆庙底沟型彩陶钵马家窑型旋纹双耳彩瓶半山型菱形纹彩陶罐马厂型人形纹彩陶罐人面鱼纹彩陶纹半坡型陕西西安出土高17厘米口径445厘米鹳衔鱼纹彩陶缸庙底沟型河南临汝出土高47厘米人面鱼纹盆大多装饰在腹盆的内壁半坡遗址发掘现场彩陶三角纹钵半坡彩陶兽面纹壶半坡网船形彩陶壶半坡彩陶双鱼纹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白衣彩陶钵庙底沟类型彩陶花瓣纹盆彩陶叶纹钵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类型它位于黄河上游主要分家布在甘肃青海一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陶的类型:
•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 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 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 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 线。
•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 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 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蛙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
马厂型彩陶装饰特点
彩绘方法有许多新的发展,除黑红二色间隔并用外,还有一种以 二条红线合镶一条黑色线的画法,使花纹呈现浮雕感觉。 图案描画综合地采用多种手法,有以黑色间镶和重置,也有以地 色为纹,还有在花纹中露出几何形陶地上再画上点和线等组成花纹。不 同表现方法相互渗合,有节奏地配置在一起,既统一和谐又丰富多彩。
• 工艺理论家宋应星,写出了手工业专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明代手工业
的重要著作,详细地记述了服装、染织、陶瓷、铸造、金属工艺、珠玉等 各种手工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
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国外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
• 明代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期。明初有 复古之风,师法唐宋,但又受元的影响,其风格既不 同于宋的纤巧工细,又不同于元的粗犷豪放,而有质 朴敦厚的特色,以家具为典型代表,很值得借鉴。
彩陶图案形式法则: ①对比法,是应用最多、最普遍的; ②分割法,是以比例为手段的定位分割; ③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中常见的传统手法; ④双关法,可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 ⑤多角度装饰法
黑 陶
•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因为1928年 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黑陶采取轮制 法。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 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
彩陶的类型:
•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 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 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 • a.用漩涡纹组成装饰 • b.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曲线为主, 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 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三、几何印纹陶
• 分布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广大地区,尤 以沿海最为盛行。 • 几何印纹陶可以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软陶分为 泥质和细沙质,火度较低,胎作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 陶的火度较高,胎作灰色。器形有罐、尊、簋、鬲、盘、杯、盂 等。 •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分为手制、轮制、模制等几种。陶器上的 几何花纹,实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按照所定部位捺印上去的, 然后进行烧制。 • 常见的花纹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 纹等几十种。
•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 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二、陶器的制作
(一)手制成型 1.捏塑成形:用手直接捏制 2.泥条盘筑法:由上而下,层层盘成器物,再内外涂抹泥浆,以胶合器形、填平 泥条勾缝。 (二)轮制成型 将坯料放置于可转动的陶车旋轮面的中央,转动旋轮,用手提拉坯料成 形。(陶车应该出现在新石器的时代中期。它被视为现代车床的前身,具有里 程碑的意义)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 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 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
《圆点勾叶纹彩陶体》
八角星纹彩陶盆 高18.5cm 口径 33.8cm 八角形彩陶豆 高29.5cm 口径 26cm 足径14.5cm
新石器时代大汶 口文化 彩陶小口壶 高 19.5cm 口径7cm
变体人形纹杯
彩陶的装饰艺术
装饰布局:注意了从不同的视角,如侧面和俯视面。 彩陶装饰内容:是以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为主,也有山纹、水纹,人形纹 及鱼、鸟、马、犬、鹿等动物纹,还有少量形象并不明确的谷叶纹和花瓣 纹。 彩陶装饰纹样来源:①编织的模拟;②劳动的节奏感;③图腾的标号化; ④自然物的抽象化。
旋纹双耳彩瓶
《斜方格纹彩陶罐》
半山文化彩陶
葫芦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
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半山)
圆圈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
涡状纹米字纹罐
涡状纹罐
涡状纹罐
人形纹彩陶罐 青海乐都出土(马厂型)
带盖菱形纹陶壶 青海乐都出土
对称方折纹双肩耳罐,马厂类型
蛙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
万字纹彩陶双耳壶 (马厂)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 明代以前:陶瓷的釉色以青瓷为主。 • 明代以后:陶瓷的釉色以白瓷为主。 • 从装饰而言:唐宋流行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逐渐 衰落。 • 画花中的青花、五彩成为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良渚玉器文化
地域:太湖地区,南到钱塘江,北至常州一带,量大质精 时代: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 命名: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发现 材料:鸡骨白、淡绿、暗绿、米黄等色的透闪石及阳起石、 蛇纹石 器形:钺、琮、琮形管、璧、环、璜、纺轮、半圆形饰、 串饰、冠形饰、牌饰、坠饰、项 饰、三叉形器、锥形器、 镯、蛙、鱼、蝉、鸟等 特点:纹饰精美,神人兽面纹。琮、璧多,祭祀、殓葬
•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半坡型 (几何纹彩 陶盆)
庙底沟型 (彩陶 钵)
马家窑型 (旋纹 双耳彩瓶) 半山型 (菱形纹 彩陶罐)
马厂型(人形纹彩 陶罐)
人面鱼纹彩陶纹 半坡型 陕西西安出土 高17厘米 口径44.5厘米
鹳衔鱼纹彩陶缸 庙底沟型 河南临汝出土 高47厘米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圣经》中有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为人类始族的故事 达尔文 证明: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200多万年的猿人化石 陕西兰田发现的50-60万年的猿人化石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
二、时代背景--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 时间:20000年以前 • 石器加工方式:打制(尖状器.片状器) 2.新石器时代 • 时间:4000年-20000年 • 石器加工方式:磨制(石镰、石刀、石斧、石 锛) • 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 形成
马厂型彩陶的纹样,主要以直线构成,因此具有刚健庄严的特点, 但通过匀细的线条和粗健的宽带纹的斜正、疏密、动静、虚实的对比使 直线组成的图案并不呆板,而且显得生动。
大汶口文化彩陶
大汶口文化, 首次发现于山 东宁阳堡头村, 由于这一遗址 和泰安县大江 汶口隔河相对, 是一个遗址的 两个部分,故 命名为大汶口 文化。
中国旧 石器时 代重要 遗址分 布图
工艺美术的形成:
•形成过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速度加快,标志原 始人聪明才智的事物被创造了出来:有制作讲究的劳动工具如 石镰、石刀、石斧、石锛;有精制的黑陶艺术及雕刻精细的玉 石、牙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概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雕刻工艺 结语
第一节 概论
• 明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奖励开垦, 兴修水利,减免赋役,恢复经济,生产有较大的发展。 • 明代手工业工匠,比元代有较多的自由,除服役期外,可以自由从事手工 业生产,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工艺家,如紫砂陶的供春,时大彬,雕玉的陆子冈,刻 竹的三朱,金漆的杨埙,刺绣的韩希孟,棉布的丁娘子等;

• • • • • • • •
A:产生原因
陶胚成型技术的提高 (捏制、盘筑、轮制、机制) 封窑技术的提高 B:艺术特点 黑:乌黑的色彩 薄: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又称“蛋壳陶” 光:器表光亮 纽:具有器耳或者盖纽
高:7.8cm口径: 7.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细泥质黑陶,侈口 平底。器身中间有 一半环形小耳,通 体光亮漆黑,不施 纹饰。
(二)器物装饰的起源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从其内容可归纳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 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 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其余三类则是通过先摹拟尔后 提练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
多种形式的装饰纹样,都是在摹拟了自然物象之后发展而成,而 那些摹拟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既可以 说是图腾标志,也可以说是他们歌颂生活的结果,记录了古人生产劳 动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些原因,促成了装饰艺术的 起源。
人面鱼纹盆 大多装饰在腹 盆的内壁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彩陶三角纹钵(半坡)
彩陶兽面纹壶 (半坡)
网船形彩陶 壶(半坡)
彩陶双鱼纹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白衣彩陶钵 (庙底沟类型)
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叶纹钵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类型,它位于黄河上游,主要分 布在甘肃、青海一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区。马家 窑文化 的制陶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彩陶数最多,种类和装饰纹样也很丰富。这 一文化的彩陶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