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北京卷)解析版
【高考真题】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2.(3分)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m1+m2﹣m3)c B.(m1﹣m2﹣m3)c C.(m1+m2﹣m3)c2D.(m1﹣m2﹣m3)c23.(3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4.(3分)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质量分别为m a、m b,周期分别为T a、T b.则一定有()A.q a<q b B.m a<m bC.T a<T b D.<5.(3分)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t=0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6.(3分)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7.(3分)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014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2页)绝密★启用前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有拟核B. 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 都有线粒体D. 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2H O 通过的物质B. 生物膜对K +、Na +、Cl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该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 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 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 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 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的是( )6.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标注和A. 25C H OHB. 3HNOC. NaOHD. HCl-------------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3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4页(共42页)7.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 A. K B. Na C. Fe D. Al8. 下列电池工作时,2O 在正极放电的是( )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L 氨水的pH 为11:+324NH H O NH +OH -B. 将Na 块投入水中,产生气体:222Na+2H O=2NaOH+H ↑C. 将2CuCl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2+2CuCl Cu +2Cl -通电D. 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222Al+2OH +2H O 2AlO +3H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 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3HCOOCH 和23HCOOCH CHC. 用23Na CO 溶液不能区分3CH COOH 和323CH COOCH CHD.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11. 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12. 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22H O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北京卷)解析版

2014北京高考物理卷一.选择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答案】B试题分析:物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分子平均动能大,但内能不一定大,故B正确,A.C.D 错误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 .B.C .D .【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质能方程知C正确。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答案】试题分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AB错误;等势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C错误,D正确16.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
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质量分别为m a、m b,周期分别为T a、T b。
则一定有A.B.C.D.【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以得到离子的运动半径为mvRBq,离子的动量相等,且在同一个磁场中,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所以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A正确,BCD错误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周期为T,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答案】D试题分析:质点在震动的过程中在平衡位置处的震动速度是最大的,所以在零时刻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A错误,而质点偏离平衡位置越远加速度越大,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错误;在零时刻,b在平衡位置且向下震动,D正确,C错误。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D16.【答案】:D【解析】:动能是原来的一半,则速度是原来的212倍,又由r v m qvB 2 得上方磁场是下方磁场的212倍,选D 。
(2014年全国卷1)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答案】:A【解析】:竖直平衡时kx 1=mg ,加速时,令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kx 2 cos θ=mg ,可得12cos x x θ=; 静止时,球到悬点的竖直距离110h x l =+,加速时,球到悬点的竖直距离22cos cos o h x l θθ=+,比较可得,21h h <,选项A 正确。
(2014年全国卷1)18.如图(a),线圈ab 、 cd 绕在同一软铁芯上。
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18.【答案】:C【解析】:由图b看出c、d电压在某小段时间不变,则a、b中电流在该段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只能是图像C。
(2014年全国卷1)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里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
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19.【答案】BD解析:令地球周期为w 0,地外行星周期为w ,由w 0t -wt=2π得各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时间间隔不等于一年,A 错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或R T m R GMm 2022π4=得,木星周期大约是11.5年,则木星的冲日周期由w 0t -wt=2π,得 1.1t ≈年,上次木星冲日在2014年1月6日,则2015年一年时间内一定出现冲日,B 选项正确;天王星与土星轨道半径之比为2:1,周期之比为22:1,由w 0t -wt=2π可得C 错的;由 w 0t -wt=2π,越高越慢,w 越小,t 就越小,D 对的。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版(新课标I 卷)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 .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 .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 .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
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的变化D .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其中的选项C 把物理学史中科学家失败的做法也融入了进来,变相地考察了物理学史的知识。
15.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 .安培力的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 .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B解析:考察了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安培力的大小与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方式有密切的有关系:当垂直于磁场放置时受到的力最大,平行于磁场放置时不受安培力,即不平行也不垂直时介于最大和零之间;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即垂直于磁场又垂直于导线,即,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导线与磁场所决定的平面。
选项D 中将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但不知折的方式如何,若折后导线仍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则力将变为原来的22倍;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平行于磁场,则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即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磁场,则力将介于这两者间。
如果导线开始时并不垂直于磁场,则情况更为复杂。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解析版(新课标第I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Ca 40 Fe56 Cu64 Br 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瑞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
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4.【答案】:D【解析】: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时,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A 错的;在通电线圈中通电后,穿过旁边放置的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B错的;当插入磁铁时,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当跑到另一房间观察时,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C错的;在通电与断电瞬间,磁通量生了变化,有感应电流,D对的。
(2014年全国卷1)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5.【答案】:B 关于磁场中受力的都用左手(安培力,洛伦兹力),剩下的都用右手(螺旋定则,感应电动势方向)【解析】:由左手定则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导线和磁场方向,A错的B对的;F=BIL sin θ,安培力大小与磁场和电流夹角有关,C错误的;从中点折成直角后,导线的有效长度不等于导线长度一半,D错的(2014年全国卷1)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反之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物体的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温度降低,分子动能减小但是分子势能不能确定,所以内能不能确定,CD 项错误。
答案:B2.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m 1+m 2-m 3)c B.(m 1-m 2-m 3)C.(m 1+m 2-m 3)c 2D.(m 1-m 2-m 3)c 2解析:原子核反应经过裂变或聚变时,质量会发生亏损,损失的能量以能量的形式释放,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为:2123()∆=+-E m m m c ,C 项正确。
答案:C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解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1点的场强大于2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2点和3点的场强方向不同,AB 项错误;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1点电势高于2点电势,CD 项错误;2点和3点电势相等,D 项正确。
答案:D4.带电粒子a 、b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 运动的半径大于b 运动的半径.若a 、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a 、q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周期分别为T a 、T b .则一定有( )A.q a <q bB.m a <m bC.T a <T bD.//a a b b q m q m <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v mvqBv m r r qB得,因为两个粒子的动量相等,且>a b r r ,所以<a b q q ,A 项正确;速度不知道,所以质量关系不确定,B 项错误;又因为2=mT qBπ,质量关系不知道,所以周期关系不确定,CD 项错误。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北京卷)含答案

2014北京理综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C.NaOH D.HCl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8.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锌锰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测0.1 mol/L的氨水的pH为11:NH3·H2O NH4+ +OH—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 == 2NaOH+H2↑C.用CuCl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 +2Cl—通电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 ==2AlO2— +3H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1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 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 2的CCl 4溶液褪色12.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mol/LH 2O 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 /min 0 2 4 6 8 10 V (O 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6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 (H 2O 2)≈3.3×10-2 mol/(L·min)B .6~10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 (H 2O 2)<3.3×10-2 mol/(L·min)C .反应到6 min 时,c (H 2O 2)=0.30mol/LD .反应到6 min 时,H 2O 2分解了50%25.(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 以及杀菌剂N 的合成路线如下:CH 2=CH CH=CH 2聚合反应 I反应 II顺式聚合物 P硫化顺丁橡胶A (1) O 3(2) Zn/H 2OBCH 2Ni/CHCH 2CH 2OH CH 2OH CH 2CH 2CH 2OHClOHCl H+反应 IIIN(C 13H 8Cl 4O 2)已知:i.CH CH CH 2CH 2+CH 2CH 2(1) O 3(2) Zn/H 2Oii. RCH=CHR'RCHO + R'CHO (R 、R'代表烃基或氢)(1)CH 2=CH —CH=CH 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北京高考物理卷一.选择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答案】B试题分析:物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分子平均动能大,但内能不一定大,故B正确,A.C.D 错误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试题分析:根据质能方程知C正确。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答案】试题分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AB错误;等势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C错误,D正确16.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
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质量分别为m a、m b,周期分别为T a、T b。
则一定有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以得到离子的运动半径为mvRBq,离子的动量相等,且在同一个磁场中,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所以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A正确,BCD错误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周期为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答案】D试题分析:质点在震动的过程中在平衡位置处的震动速度是最大的,所以在零时刻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A错误,而质点偏离平衡位置越远加速度越大,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错误;在零时刻,b在平衡位置且向下震动,D正确,C错误。
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答案】D试题分析:受托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先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也可以是匀速的,不确定,AB错误;物体离开手后,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离开的瞬间,收的速度变化一定比物体快,所以C错误,D正确。
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Array展。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
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试题分析:从实验可以得到,斜面的阻力越小,小球上升的位置越高,如果不受阻力,就会升到相等的高度,其它选项都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A正确,BCD错误。
20. 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称为负折射率材料。
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折射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依然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
若该材料对于电磁波的折射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所给负折射率的意义,两个角应该在法线的一侧,折射率等于1,说明两个角相等,B 正确,ACD 错误。
二.实验题 21.(18分)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 (选项“甲”或“乙”)。
【答案】(1)甲图(2)B、C(3)如图所示(4)1.5,0.83(5)(2)现有电流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A. 电压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电压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滑动变阻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滑动变阻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线。
(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以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
0.1 0.2 0.30 0.4 0.5 0.6图2【答案】(1)甲图 (2)B 、C (3)如图所示(4)1.5,0.83(5)试题分析:(1)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所以选甲图电路。
(2)依据安全,精确、方便的原则电压表应选B ,滑动变阻器应该选C 。
(3)先描点,再作图,如图所示。
(4)U 轴的截距为电动势,线的斜率为内阻。
(5)当滑动变阻器的组织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的输出规律最大,D 正确三.计算题22.(16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A 和B 分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现将A 无初速度释放,A 与B 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沿桌面滑动。
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R=0.2m;A 和B 的质量相等;A 和B 整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求: (1) 碰撞前瞬间A 的速率v ;(2) 碰撞后瞬间A 和B 整体的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3) A 和B 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答案】1)2m/s 2)1m/s 3)0.25m 试题分析:(1) 从圆弧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212A A A m v m gR =,可得v 2m /A s = (2) 在底部和B 相撞,满足动量守恒,有:A ()m A B A m m v v '+=,可得1/v m s '= (3)根据动能定理,对AB 一起滑动过程有:21()gL ()2A B A B m m m m v μ'+=+,可得L=0.25m AO R23.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
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 0a. 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1,求比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表达式,并就h=1.0%R 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b. 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2,求比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表达式。
(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为r 、太阳的半径为R s 和地球的半径R 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 1.0%,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
仅考虑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一年将变为多长?【答案】(1)0.98 23241R T GMπ- (2)不变试题分析:(1)a .物体处于北极以及北极上方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02Mm F GR =,()12MmF G R h =+,可得100.98F F = b.在赤道上弹簧秤的读数表示重力的大小,即22024R F F m T π=-,可以求得2322041F R F T GMπ=- (2)根据太阳的引力提供地球的向心力,GM r T 32π=太阳的质量343S M R ρπ=所以有T =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r 、R 、R S 均变为现在的百分之一时,周期不变,即仍为1地球年。
24.(20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的U 型导线框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直导线MN 在于其垂直的水平恒力F 作用下,在导线框上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速度v 与恒力F 的方向相同:导线MN 始终与导线框形成闭合电路。
已知导线MN 电阻为R ,其长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恰好等于平行轨道间距,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
忽略摩擦阻力和导线框的电阻。
(1) 通过公式推导验证: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间内,F 对导线MN 所做的功W 等于电路获得的电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也等于导线MN(2)若导线MN 的质量m=8.0g,长度L=0.10m ,感应电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A ,假设一个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计算导线MN 中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 e (下表中列出一些你可能会用到的数据);(3)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即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的剩余部分)的碰撞。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给出一个合理的自由电子的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导线MN 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的平均作用力f 的表达式。
【答案】(1)Q (2) 67.810/m s -⨯(3) f eBv =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v E BL =、E I R =、ILB F =可得22v B L F R=,(1)力F 做功W F x Fv t =∆=∆,将F 带入得到222B L v W t R=∆ 电能为222=B L v W EI t t R =∆∆电,产生的焦耳热为2222=B L v Q I R t t R=∆∆,由此可见=W W Q =电 (2)总电子数N=AmN μ,单位体积内电子数为n,所以N=nsL,故有e I t ensv t ∆=∆,所以有67.810/e AILv m s emN μ-==⨯(3)电子损失的动能可以表示为k E N f L ∆= 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为:Q Fv t =∆电子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焦耳热,所以有k E Q ∆= 联立解得f eB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