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七单元 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利水渗湿药第一节概述①利尿作用: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纳离子的重吸收,茯苓素抗醛固酮; 泽泻增加心钠素的含量。
②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③利胆保肝作用④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⑤降血压第二节茯苓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 茯苓酸、茯苓素; 麦角甾醇①利尿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显著。
拮抗醛固酮受体,提高尿中钠/ 钾比值,产生利尿作用②增强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茯苓多糖③抗肝硬化④对胃肠功能降低胃酸含量。
⑤其他:镇静、抗肿瘤,抗炎,抗微生物现代应用:①水肿②婴幼儿腹泻③精神分裂症④失眠第三节猪苓主要含猪苓多糖、麦角甾醇①利尿健康人服用尿量增多。
②增强免疫功能现代应用:各种类型肝炎、银屑病、恶性肿瘤。
第四节泽泻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①利尿降压②抗肾结石③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④抗炎现代应用:①高脂血症②美尼尔综合征③高血压病不良反应: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
第五节茵陈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B -蒎烯①利胆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②保肝③抗肿瘤④抗病原微生物⑤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经⑥抗炎解热、镇痛6 , 7-二甲氧基香豆素现代应用:①高胆固醇血症②胆石症③胆道蛔虫症④痤疮⑤新生儿黄疸⑥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第一节概述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抗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厚朴挥发油:B -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厚朴酚为主的木脂类成分。
①调整肠胃运动功能②促进消化液分泌③抗溃疡④保肝厚朴酚⑤抗病毒、抗菌(变形链球菌)⑥抗炎、镇痛1 现代应用:防止龋齿、细菌性痢疾、肌强直。
不良反应:有毒成分为木兰箭毒碱。
第三节苍术有效成分为B- 桉叶醇、茅术醇①调整肠胃运动②抗溃疡③保肝④抑菌⑤利尿排钠,抑制Na+-K+-ATP酶,增加尿量和钠的排泄⑥免疫抑制现代应用:①小儿腹泻②佝偻病③预防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感冒和气管炎④与猪肝或羊肝合用治疗夜盲症有效。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第四章利水渗湿药一、概述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水气凌心等,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
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经。
二、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1.利水渗湿药功能有偏于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通淋以及利湿退黄之不同,应跟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
2.水湿病症,有兼热兼寒之分,应用时需配合清热药与祛寒药同用。
如兼有脾虚不足,肾阳亏损者又应配合健脾、补阳药同用。
3.为加强利水效能,如膀胱气化失司,可配伍通阳化气药同用,肺气失宣者可配宣畅肺气药同用。
4.利水渗湿药效能有强有弱,质地有轻有重,故用量须适当掌握,个别药物用量过大可致伤正,尤宜慎用。
5.凡细小种子或研成粉末者,入汤煎服应于包煎。
6.利水渗湿药,对于阴虚不足者应慎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歌诀:利水消肿泽薏苡,猪苓茯苓茯苓皮,玉米冬瓜赤小豆,蝼蛄葫芦与泽漆。
茯苓药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白色部份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如:五苓散《伤寒论》:茯苓、猪苓、泽泻、白朮、桂枝。
治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利尿机理
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泽泻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等。
利胆保肝
利胆 茵陈、半边莲、金钱草、玉米须、茵陈
蒿汤。 保肝
茯苓、猪苓、泽泻、茵陈。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茯苓、泽泻、茵陈等多种利水渗湿药有抗 细菌及真菌作用。
抗肿瘤
直接抑杀肿瘤细胞 茯苓、泽泻、茵陈
利尿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影响。对健康 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作 用显著。
茯苓素(为利尿的有效成分)具有和醛固酮相似的 化学结构,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机理: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 抗其活性,提高尿中钠/钾比值,产生排钠利尿作用。
增强免疫
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抗60Co照射引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 减少;
1. 改善肝功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能使胆汁 流量增加,促进胆汁排泄;
2. 诱导肝微粒体UDPGT活性有关,该酶促进胆 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增加结合胆红素,从 而促进胆红素代谢。
保肝
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 黄酮等均有保肝作用。
机理:保护肝细胞,明显减轻肝细胞损伤, 减少肝纤维化的发展,对肝脏功能具有明 显的改善作用。
水湿致病,或泛滥于全身而水肿;或侵 犯脾胃而为湿阻;或同其他外邪(如湿 热)相夹杂,湿热熏蒸而发黄。
现代医学
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或 结石、消化功能低下、变态反应性疾病、 肾病、代谢异常、慢支的痰积、胸水、腹 水、水肿等。
分类
利水消肿药 茯苓、猪苓、泽泻、苡仁、半边莲、冬 瓜皮、赤小豆、玉米须。
泽泻
功能与化学成分
功效 利小便,清湿热 化学成分 泽泻萜醇A、泽泻萜醇B、泽泻萜醇A、 B、C的醋酸酯、表泽泻萜醇A、泽泻醇 (Alismol)、泽泻素(Alismin)等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时,也借鉴现 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实验研究,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旨在明确中药 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代谢过程以及毒副作用等。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 等,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实验研究、临床观察和文献整理等。
利水渗湿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利水渗湿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肾 炎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也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思 路。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深入研究利水渗湿药的作用机制
虽然已证实利水渗湿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 入研究,以揭示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
拓展利水渗湿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 泻等病症。
利水渗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治疗水肿
利水渗湿药是治疗水肿的重要药物,能够有效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改善小便不利
利水渗湿药能够改善小便不利症状,对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 用。
06 总结与展望
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已证实利水渗湿药具有利尿、消肿、 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利水渗湿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利水渗湿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含 有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 在药理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新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教学讲义ppt课件

25
泽泻
【药用】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块茎。
2021/2/10
中药学
26
泽泻
2021/2/10
中药学
27
泽泻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2021/2/10
中药学
28
泽 泻之配伍
1. 利水渗湿—特点:利水不伤阴。治水肿, 又善治痰饮眩晕,配白术,如泽泻汤。
2021/2/10
中药学
2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2021/2/10
中药学
3
茯苓《本经》
【药用】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 的干燥菌核。
2021/2/10
中药学
7
茯苓
2021/2/10
中药学
8
茯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
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
概述
含义: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 药。
功能:通利小便,尿量增加→体内蓄积水分随尿排出→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对 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湿热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水湿停蓄诸症: 外溢于皮肤—皮下水肿 停蓄于下焦—小便不利、淋证 水湿上攻—痰饮喘咳 湿热病证—黄疸、湿疹、泄泻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2021/2/10
中药学
31
冬瓜仁
又名冬瓜子,瓜瓣,为冬瓜的种子。 性味甘,寒。 功能清肺、化痰、排脓。 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 治肺痈,配桃仁、芦根,成千金苇茎汤; 治肠痈,配大黄、丹皮,成大黄牡丹皮汤。
利水渗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附药:冬瓜子
• 为冬瓜的种子。性能同冬瓜皮。功效清肺化痰,利湿排脓。应用于肺 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证。用量10~15g。
玉米须
• 【来源】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 • 【药性】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 【功效】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应用】
• 1.水肿。本品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可单用玉米须大剂量煎服;或与泽泻、冬瓜皮、赤小豆等利水药同用。
【应用】
• 1.水肿尿少。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 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 热虚实各种水肿。
• 2.痰饮眩悸。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 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 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 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利水渗湿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利水渗 湿药。本类药物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向偏于下行, 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 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 4.痰热咳嗽。本品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 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 【使用注意】 肾虚遗滑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黏液质,琥珀酸、二氢黄酮苷、车前烯醇、腺嘌 呤、胆碱、车前子碱、脂肪油、维生素A、维生素B等。
薏苡仁
• 【来源】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 【药性】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第七单元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基本知识
要点利水渗湿药的分类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分为三类:
利水消肿药,主要有茯苓、猪苓、泽泻、苡仁、半边莲、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等;
利水通淋药,主要有木通、滑石、通草、金钱草、石韦、海金砂、车前子、瞿麦等;
利湿退黄药,主要有茵陈、垂盆草等。
要点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为:
1.利尿
(1)利尿的药材: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半边莲、车前子、通草、木通、萹蓄、瞿麦、金钱草、茵陈等
其中猪苓、泽泻作用较强。
(2)利尿作用机理:
a.猪苓、泽泻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b.茯苓素抗醛固酮;
c.泽泻增加心钠素的含量等。
2.抗病原微生物
本类药物中的多数药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利胆保肝
a.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等——利胆。
b.泽泻、茵陈、猪苓、垂盆草等——保肝。
4.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细目二常用药物
茯苓
要点药理作用
1.利尿
茯苓具有一定程度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因素影响。
茯苓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
2.免疫调节
(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
(2)对PHA、LPS和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及对小鼠血清抗体及脾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3.抗肝硬化
茯苓醇:
a.明显减轻实验动物肝硬化
b.肝内胶原含量降低
c.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增多。
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a.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b.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胃酸。
5.抗肿瘤
茯苓多糖与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及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两个方面。
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泽泻
要点药理作用
1.利尿
泽泻对多种动物及人具有显著利尿作用,使尿量和排钠量增加。
泽泻利尿作用的强弱因采集季节、药用部位及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异。
2.抗炎
泽泻水煎剂能明显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郭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而呈现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3.抗实验性肾结石
泽泻水提液——抑制乙二醇与活性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肾结石的形成。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家兔、大鼠)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
泽泻可以使得:
a.动脉内膜斑块明显变薄;
b.内膜下泡沫细胞层数和数量明显减少;
c.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减轻。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与其降血脂、升高密度脂蛋白(HDL),调节PGI2/TXA2的动态平衡,抗氧化,抑制动脉壁内钙异常升高,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多种作用有关。
5.保肝
泽泻有抗脂肪肝作用。
泽泻的水提物可改善高脂、低蛋白饲养所致动物脂肪肝病变及肝脏脂质含量降低。
对由CCl4引起的大鼠损伤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
有效成分: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抗脂肪肝。
6.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1)水提液——抑制血小板聚集
(2)使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干重——明显减轻。
7.降压
泽泻醇口服或腹腔给药对肾型高血压和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均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茵陈
要点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要点药理作用
1.利胆
茵陈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无论对正常实验动物,还是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保肝
茵陈煎剂对CCl4所致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用:
a.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
b.减轻肝细胞肿胀
c.减轻气球样变
d.减轻脂肪变和坏死程度。
3.抗病原微生物
茵陈蒿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茵陈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和其他挥发油成分。
4.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1)使高血脂动物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
(2)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
(3)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
5.解热、镇痛、抗炎
(1)茵陈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
(2)茵陈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3)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
要点现代应用
1.高胆固醇血症。
2.胆石症。
3.胆道蛔虫症。
4.痤疮。
要点五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服用茵陈后有头昏、恶心、上腹饱胀和灼热感。
2.个别出现腹泻及短暂心慌等反应。
猪苓
要点功效
利水渗湿。
要点药理作用
1.利尿
利尿作用机制: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
2.增强免疫功能
猪苓多糖是猪苓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3.抗肿瘤
猪苓多糖为猪苓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
4.保肝
猪苓多糖能减轻D-半乳糖胺、CCl4对小鼠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防止肝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和结合磷酸酶活力降低。
要点现代应用
1.各种类型肝炎。
2.银屑病。
3.恶性肿瘤。
要点不良反应
1.猪苓多糖注射液可引起药物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
2.猪苓多糖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利水渗湿药主要代表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