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高层房建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高层房建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高层房建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范本1:正式风格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高层房建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包括项目背景、工程定位测量方法、放线施工步骤等内容,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项目背景项目名称:高层房建工程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街道XX号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总楼层数XX层三、工程定位测量方法1. 测量设备使用精密全站仪进行定位测量,全站仪具有高精度和抗干扰的特点,适合复杂环境下使用。

2. 测量基准以项目地块界址桩或附近工程的控制测点作为测量基准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范围包括建筑物外围轮廓、内部隔墙位置、楼层标高、地下管线走向等。

4. 测量步骤(1)确定测量起点:选择建筑物外围的一个明显标志作为起点,如入口门廊等。

(2)测量建筑物外围轮廓:按照建筑设计图纸上的标注进行测量,确保建筑的位置和朝向准确无误。

(3)测量内部隔墙位置: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标注,确定内部各个房间的隔墙位置,确保施工精度。

(4)测量楼层标高:使用水准仪进行楼层标高的测量,以保证各楼层之间的高度关系准确。

(5)测量地下管线走向: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地下管线的测量和定位,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管线的破坏。

四、放线施工步骤1. 设计图纸放线(1)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标注,将建筑物外围轮廓放线到实地,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2)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注,将内部各个房间的隔墙位置放线到实地,确保施工精度。

2. 楼层标高放线(1)根据水准仪测量的楼层标高数据,将每层楼的标高点放线到实地。

(2)根据楼层标高点,沿着楼梯井或电梯井进行楼层标高的放线。

3. 地下管线放线(1)根据地下管线探测仪测量的管线数据,将地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放线到实地。

(2)使用探地雷达等工具,对地下管线进行辅助定位和放线。

五、附件1. 设计图纸:包括建筑物外围轮廓和内部隔墙标注。

2. 水准仪测量数据:各楼层的标高数据。

3. 地下管线测量数据:地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数据。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施工方案1 施工測量依據設計圖紙和甲方給定的座標點,進行建築物的定位放線,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

控制網點必須留在便於施工複測而又不易破壞的地方,應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擾動網點,造成測量誤差。

1.1平面控制網的佈設平面控制網由甲方和中冶集團瀋陽勘察研究總院提供,3 號樓由○B 、○J 、○1 、○37 軸、4 號樓由○D 、○L 、○1 、○35 軸方向構成矩形平面控制網,依據矩形平面控制網控制建築物地下室軸線,地下室放樣依次為依據。

詳圖見後附圖。

由於3 號樓在地下室以上分成四段施工,所以控制網要加密,在-0.9m 的板依據原有的控制網放樣,以此為依據,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網,距○2 、○18 、○36軸1m 平行線和距○D 、○J 軸1m 平行線的交點A、B、C、D、E、F 構成矩形控制網,控制一~四段放樣。

整個建築物的控制點上層留置300mm×300mm預留洞,傳遞各軸線位置。

由於4 號樓在地下室以上分成三段施工,在-0.9 的板依據原有的控制網放樣,依次為依據,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網,距3、11 軸1m 平行線和距B、J軸1m 平行線的交點A、B、C、D,構成矩形控制網,控制一段放樣。

距12、25、33 軸1m 平行線和距D、L 軸1m 平行線的交點E、F、G、H、L、J,構成矩形控制網,控制一、二、三段放樣。

1.2高程測量標高控制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利用水準儀、塔尺、鋼尺傳遞至底板來控制標高。

注意結構與建築標高的不同。

對於建設單位所提供的水準點應就近引測一較為永久的標高複測點,標注其絕對標高值。

建設單位所提供水準點及標高複測點應有書面記錄,並應有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現場代表簽字認證。

水準點及絕對標高由加方提供,位置在迎賓路的四川天府酒店對面路橋欄杆臺上。

絕對高程為8.078m。

3 號樓、4 號樓±0.000 引測在售樓處和營房牆上,並用紅油漆標注,用來控制地下室高程測量。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一、引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包括建筑物的基准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的外观测量、结构尺寸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测量等。

准确的施工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期。

二、施工测量方案1.建立测量基准建立测量基准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

可以利用大地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等方法建立建筑物的基准点,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标志物的设置。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布设测量控制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它可以提供施工场地的地势和地貌信息,为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地形测量可以采用导线测量、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等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得到详细的地形图和剖面图,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3.建筑物外观测量建筑物的外观测量主要是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建筑物的外观测量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测量软件等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进行建筑物外观数量测量时,要特别注意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4.结构尺寸测量结构尺寸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各种尺寸参数来控制建筑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尺寸测量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等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进行结构尺寸测量时,要特别注意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5.设备安装位置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确保设备的位置准确、与结构的连接牢固,以及为后续的设备运行和维护提供便利。

设备安装位置测量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测量软件等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进行设备安装位置测量时,要特别注意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高层施工测量方案

高层施工测量方案

高层施工测量方案第1篇高层施工测量方案一、概述本方案旨在为高层建筑施工提供精确、高效的测量服务,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

我们将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严格的过程控制以及科学的施工管理,为工程提供全面、专业的测量支持。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高层住宅楼项目2. 工程地点:XX省XX市XX区3. 建筑面积:XX平方米4. 建筑高度:XX米5.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三、测量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16)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四、测量方法及设备1. 测量方法本工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等设备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保证控制点间相对精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水准测量,确保高程控制点精度。

(3)建筑物的平面及高程定位:采用全站仪、GNSS接收机进行实时测量,确保建筑物定位的准确性。

2. 测量设备(1)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具备自动目标识别功能。

(2)水准仪:精度不低于±0.5mm。

(3)GNSS接收机:具备高精度静态定位和实时动态定位功能。

五、测量过程控制1. 测量准备工作(1)收集相关资料: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地质勘察报告等。

(2)编制测量方案:明确测量内容、方法、程序、要求等。

(3)设备检校:对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等进行检校,确保设备精度满足要求。

2. 测量实施(1)平面控制测量:按照设计要求布设控制点,进行导线测量,计算控制点坐标。

(2)高程控制测量:布设高程控制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计算高程控制点高程。

(3)建筑物定位:根据控制点坐标,采用全站仪、GNSS接收机进行建筑物平面及高程定位。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一、引言为了确保高层住宅的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此施工方案。

本方案涵盖了测量工作的各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责任和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规划。

二、施工前准备1.概述在施工前,应对测量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确保所需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制定合理的测量标准,以及组织人员和资源等。

2.测量设备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水平仪、测量杆等。

每一个设备均要进行校准,并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3.测量标准制定合理的测量标准,包括测量精度、测量方法、测量点的选取等。

标准应与相关规范和要求相符,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4.人员组织组织专业的测量团队,并确保每一个成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清晰划分各个角色的责任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机制。

三、地基定位测量1.测量范围地基定位测量是整个施工测量的起点,其涉及到地基的准确定位和标注。

测量范围包括地基的平面位置、高度等。

2.测量工作流程详细规划地基定位测量的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测量点的选取、仪器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四、结构测量1.测量范围结构测量是针对高层住宅建造的结构体进行测量,包括但不限于立柱、梁、墙体、楼板等。

2.测量工作流程详细规划结构测量的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测量点的选取、仪器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五、装饰工程测量1.测量范围装饰工程测量是对高层住宅的装饰材料进行测量,包括但不限于门窗、墙面、地面等。

2.测量工作流程详细规划装饰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测量点的选取、仪器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六、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测量设备校准记录表2.测量标准制定及审核记录3.测量团队成员资质及经验记录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施工测量相关法律法规2.测量设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3.测量标准制定及审核相关法律法规。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及方法一、平面控制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由于施工现场场地较为平坦,为准确确定建筑物位置,保证精度,拟采用建筑物外围矩形控制网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

定位前必须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上的红线点坐标,对各控制点的距离和角度进行复核,确保各点的准确性。

同时根据《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角点坐标以及其它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各细部轴线之间的尺寸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然后根据红线点及建筑物外围矩形控制网上各控制点的坐标换算出各控制点与相近红线点的放样数据,做好数据标注。

经过反复计算、复核、确认以上数据无误后按支导线的路线,采用极坐标的方法进行放样,将仪器置于各水准点,测量定出所有控制点后,再将仪器置于有关联的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各点的精度在达到定位要求后,埋设固定标桩,用标桩将位置确定,建立建筑物外围控制网。

经复核后再根据定位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各主要轴线及细部轴线,作为施工放样依据。

在测量的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物设计与施工规程》,其精度要求:角度观测精度为±10″,距离测量精度为1/10000。

二、标高控制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水准测量在整个测量工作中所占工作量很大,同时也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部分。

正确而周密地加以组织和较合理的布置高程控制水准点,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立面布置、管线敷设和建筑物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工地上的高程控制点,要联测到国家水准标志或城市水准点上,高程建筑物的外部水准点标高系统与城市水准点标高系统必须统一,才能确保管线在敷设时与城市管线能联通。

高程控制必须以精确的起算数据来保证施工的要求。

标高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等级水准点引测。

为了计算简便又不容易出错,应根据水准基点将该工程的设计±0.00点标高准确引测于附近固定建筑物上,做好标志。

各层标高均根据±0.00水准点用经过校正的钢尺沿着建筑物外壁测出各层设计标高,作为控制该层标高的依据。

超高层办公楼施工测量与监测施工方案

超高层办公楼施工测量与监测施工方案

第1节 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法1.1 施工测量1.1.1 施工测量的总体思路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物,地上塔楼46层,抬升裙楼3层,地下3层。

建筑高度为245。

800m ,地下室埋深(计至底板底部)15。

350m ,主裙楼同时施工.该工程的测量分为土建与钢结构的测量、幕墙装修的测量、机电安装的测量、沉降及变形观测。

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垂直控制网采用天顶法、坐标法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拟在中间层增加垂直控制网传递层,减小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垂直控制网的传递按不超过80m 的高度进行设置.根据设计要求,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在场地建立高程控制网.塔楼上用全站仪垂直引测标高形成楼层标高控制网。

楼层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装修等以此网为依据进行楼层标高控制。

1.1.2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测量规范:1)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4)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5)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6)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测量设备:1.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是土建、钢结构、幕墙装修、机电安装、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

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高层)

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高层)

******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方案****项目部年月日******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核对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项目部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测量放线基本原则和要求 (1)四、施工测量准备 (2)4.1 测量准备工作 (2)4.2 坐标系统转换 (3)五、原始点的校核及控制网布设 (3)5.1 测量标志保护 (3)5.2 原始点的校核 (4)5.3 平面控制网建立 (5)5.4 平面控制网布设 (6)六、平面控制测量 (8)6.1 ±0.000m以下施工测量 (8)6.2 ±0.000m以上施工测量 (12)七、高程控制测量 (18)7.1 水准点复测 (18)7.2 施工标高引测 (18)7.3 ±0.000m以下标高测量 (19)7.4 ±0.000m以上标高测量 (20)八、垂直度控制测量 (21)九、沉降与变形观测 (23)9.1 沉将观测 (23)9.2 基坑变形观测 (25)十、测量资料整理 (27)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27)11.1 质量保证措施 (27)11.2 具体技术措施 (28)十二、安全及文明施工 (29)十三、成品保护措施 (29)十四、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30)14.1 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30)14.2 测量人员组成 (31)14.3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31)14.4 测量管理制度 (31)******项目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为******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3#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20523.43㎡;6#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1265.93㎡;9#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841.64㎡;10#楼为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342.50㎡;15#楼为地下1层,地上23层,建筑面积20794.99㎡,主楼与车库连接处基础形式为车库挡水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1 施工测量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网由甲方和霸州测绘研究总院提供,2 #楼由○C~○Q、○1 ~○35、3号楼由○C~○Q、○1~○35方向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次为依据。

详图见后附图。

3#2#由于2、3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两段施工,所以控制网要加密,在-3.43m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以此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距○1轴和○35轴各3m 、距○Q4.6m设置2个点、在○18两边各10.6m、○Q轴4.6m设置2个点;距○A轴1m、18轴2边各10.6m 平行线交点C、Q、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二段放样。

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点上层留置300mm×300mm预留洞,传递各轴线位置。

1.2高程测量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

注意结构与建筑标高的不同。

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应就近引测一较为永久的标高复测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

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水准点及绝对标高由甲方提供,位置在大门东侧。

绝对高程为7.657m。

2 号楼、3 号楼±0.000 引测在大门西侧门卫墙上,并用红油漆标注,用来控制地下室高程测量。

在一层墙壁上各设置一永久性标高点,即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0.500m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

以后每层依次为依据向上引测,在此竖向方向引一通长直线,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3 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

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3mm ,全高不大于±20mm 。

如图4-4 所示。

1.3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放出轴线位置。

每次传导时四个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2.墙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300mm 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轴线,待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如图示:3.门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4.梁、板的放样待墙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立即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每层+0.50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100mm 控制线,如图4-6 所示。

5 外墙大角的控制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如图4-7 所示。

6.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1.4沉降观测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单位负责观测,观测点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如图4-9 所示。

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三个水准基点,与图纸上给出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 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

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1.4.1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次/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3 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致使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在未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b a h ≤n 1(或∑∑−= ∆b a h ≤0.1 n式中:n ——表示测站数;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 级别。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1.4.2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如下:(1)3 号楼、4 号楼每栋楼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且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50m。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m)。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应自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 或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1 层,临时观测点移上1 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然后每施工1 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1 , , −−= ∆i n i n c H HN 表示某个观测点,I 表示观测周期数( I =1,2,3……)且0 1 H H =累计沉降量:) (n c c ∑∆= ∆,n 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4) 利用沉降曲线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mn n m L C C q / ∆−∆=式中m C 、n C ∆——m 、n 点的总沉降量;mn L ——m 、n 点的距离。

4.1.5控制点、预留洞的做法1.控制点待±0.00 完成后,将控制线按分段施工的要求,每座塔楼设四个控制点。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在底板打混凝土之前,把事先做好的200mm×200mm×10mm 的钢板与底板钢筋牢固焊接。

待混凝土彻底凝固后,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在钢板上用钻头铳点做出标记。

并加以保护,未经同意不得进行覆盖、击打等蓄意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