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
高三文科附加题题

高三语文加试试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
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选自《闲情偶寄》)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2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
(2分)21.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董卓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董卓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复杂的内心世界。
C.《边城》中赛龙舟,捉鸭子,月下对歌,推动了情节发展;河街的吊角楼,古老的白塔,拉缆的渡船,象征了人物的命运。
这些事、物都形象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D.《红楼梦》中,黛玉刚进贾府时,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和她给宝玉留下的印象有所不同。
E.《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
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
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
23.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贾府的?(5分)⑵《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其性格的成因。
(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附加题强化训练1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2.苏洵,号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
(举一例)(2分)3.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
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苦闷,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在冲破封建势力束缚过程中的内心矛盾。
B.《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般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C.《雷雨》中,周萍和周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大海和四凤、周萍和四凤都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周冲和鲁大海是异父同母的兄弟,周萍和四凤还是恋人关系。
D.《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子等。
E.《阿Q正传》写阿Q害怕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打的时候,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可他又欺负小尼姑,这些都表现了阿Q畏强凌弱的个性。
5.简答题。
(10分)(1)《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
语文高考模拟题含附加题

高考模拟练习、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冋的一组是()(3 分)A .隽永/隽秀婀娜校勘/犯而不校抹布/拐弯抹角B .揣度/置之度外倔强/强颜欢笑瘦削/削足适履C.埋怨/隐姓埋名曝光/ —曝十寒纤绳/纤尘不染D.蔓延/顺蔓摸瓜和面/和泥模仿/大模大样2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涨幅4.4 %,创25个月新高。
尽管国家统计局官员否认全面通胀时代来临,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消费价格指数在此基础上的涨幅无论高低都令人担忧。
B.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被外界称为“史上最大规模”访华团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中外专家认为,卡梅伦本次访华,不仅整体凸现了友好而稳定的中英关系,更是加强了双方经贸的全面而紧密的合作。
C.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
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书为我所用。
D.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这两天,不少媒体对《人民日报》的一则标题大加赞扬。
这则刊登在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文章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文章内容讲的是江苏如何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标题的用词很“潮”,其中的动词“给力”两字正与当前网络流行热词“给力”相合。
一贯严谨的《人民日报》堂堂之版面,居然对颇有嬉笑怒骂色彩的网络热词高调引用,不由得人们不关注。
对于“给力”登上人民日报,舆论用很热切的方式给予了肯定,称是《人民日报》顺应了领导干部要多上网了解网络舆情的要求,也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不断改进文风的有力体现。
在互联网上,“给力”一词的解释大概有精彩、棒、给面子的意思。
关于“给力”应作何解释,最简单的办法是去问一问《人民日报》,直接讨个说法。
【推荐】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含答案_1

附加题强化训练2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自天子至于庶人__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2.文中说到庶人之孝,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介绍一个古代孝的故事。
(不超过20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共四十多场战争。
重点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D.《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E.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5.简答题。
(10分)(1)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读《红楼梦》判词,请按顺序说出是谁。
【全套】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教师文档附加题Word版含答案

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增分突破一以气理词——文言断句与简答【考点解读】文言断句与简答是江苏高考文科加考的固定内容,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和短文的要点概括,难度不大,但命题形式较灵活。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1)用“/”【详细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断句。
句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虽”“亦”等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答案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心/亦何所发明?①语感较差,读不懂文意。
②缺乏必要的断句知识与技巧。
断句方法①通文意②看标志③辨句式④明修辞(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________。
【详细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经典《世说新语》的识记能力。
平时注意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识记。
答案刘义庆①平时读书少,不注意积累,知识面太窄。
②不是有意记忆,致使记忆模糊,张冠李戴。
①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②加强强化记忆,记准、记牢。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中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到“不敢妄缀一词”都在介绍《今世说》,所以应抓住关键句从中概括其特点。
江苏高三语文附加卷三份(附答案)

语文附加卷(一)2018.3 一、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10分)伊川《答人示奏稿书》云:观公之意,专以畏乱为主。
颐欲公以爱民为先,力言百姓饥且死,丐朝廷哀怜,因惧将为寇乱可也。
不惟告君之体当如是,事势亦宜尔。
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
后世以兵制民,以财聚众。
聚财者能守,保民者为迂。
惟当以诚意感动,觊其有不忍之心而已。
(《近思录,卷十》之《二程文集》〉译文:程颐先生在《答人示奏稿书》中说:看您的意思,只以担忧动乱为主,我则想要您以爱民之意为重,极力向皇帝说明百姓快要饿死了,哀求朝廷同情怜惜,由此再说明担忧民众因穷困而为盗寇作乱,这样写是行的。
不但上告国君的话如此说才得体,事之情势也应该这样说。
您正在乞求财物以救人,以仁爱之心向皇帝请示,皇帝就会轻财而重民;如果以利害祸乱引起他的警惧,皇帝就会依仗财物以自保。
古时候得到民众拥护就得到天下。
后世用军队要挟民众,以财物招揽军队,聚敛几物的能够自己守护,安抚民众的被看成迂腐。
我们只应该用诚意感动君上,希望他有仁爱之心罢了。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
22.填空《近思录》是一部_____________(学说)著作,是由朱熹、吕祖谦从__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___(人名)、周敦颐和张载四位宋代学者的文章和语录中摘编而成。
(2分)23.概括文中伊川主张的为政原则。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22..理学,程颢、程颐23.爱民、保民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附加题)及解答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B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C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D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 .②③⑥④①⑤B .②⑥③④⑤①C .④①⑤②⑥③D .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高三语文附加题专项训练

高三语文附加题专项训练练习卷一一、文言文阅读(10分):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3)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节选自《论语?微子》)【注释】(1)长沮、桀溺: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称“溺”。
(2)耦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
(3)耰: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5分)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5分)二、名著阅读(15分):1、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B.《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一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
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郎台的贪婪、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三国演义》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事取材自“说三分”的民间传说和《三国志评话》,结合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写成。
E.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作裁判。
2、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三国演义》(81-100回)一、填空题1.张飞复仇心切,下令军中,部将和违令,说不能及时完成,被张飞处以惩罚,结果。
随后二人投奔。
上阵,大获全胜,刘2.孙吴派小将孙桓迎战,刘备派和听到,心中不服,径直带兵挑战敌军,最备感叹昔日老将已经无用,此话被人。
后因而死,至此,五虎大将已经死亡,孙权大为惊慌,此时向他推荐了3.面对蜀军步步进逼,。
孙权大喜,连夜筑坛拜其为布下后这就是陷入一石阵,4.蜀军全面溃败,吴军乘胜追击,的指点,才得以脱身。
,幸亏得到的派又马,军四去5.刘备世,路人,诸葛亮先是破了魏位即回访蜀国,至此吴蜀和好。
吴蜀和好的消息出使东吴,谋求讲和,东吴也派计策打败。
让用大怒,派兵伐吴,被6.曹丕病故,大将军司马懿拥戴为帝,诸葛亮巧施计,使魏帝免了司马懿的官职,然后诸葛亮上表请求伐魏,这就是。
7.孔明进军天水,赵云为所败,孔明赏识此人才华,巧用计,将其收入帐下。
8.魏将曹真请羌兵助战,关兴,张苞迎战,被羌人用打败,用计打败了羌兵,至此魏军打败,魏帝只好重新起用,加封其为平西都督。
9.吴蜀联军商议合力伐魏,诸葛亮准备出兵,却传来病重而亡的消息,后主悲痛之余,予以厚葬。
诸葛亮再度上表请求伐魏,这就是。
10.司马懿和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被孔明用大败。
11.因刘禅听信的谣言,迫使诸葛亮退兵回到成都。
12.刘备葬了张飞,屯兵督战,孙权派游说刘备,希望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
13.孙吴派小将孙桓迎战,刘备派和上阵,大获全胜,刘备感叹昔日老将已经无用,此话被听到,心中不服,径直带兵挑战敌军,最后因而死,至此,五虎大将已经死亡人。
14.刘备自至川口,布下联营,欲求一战,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下大忌。
诸葛亮听说后,命速叫刘备改屯诸营,为时已晚。
吴军见时机已到,便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
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救驾,才逃到。
15. 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刘备惨败,托孤于。
乘此之机,调动五路大军攻蜀。
蜀军全面溃败,吴军乘胜追击,后来陷入一石阵,这就是布下的,幸亏得到指点,才得以脱身。
刘备去世,即位,诸葛亮先是破了魏军四路人马,之后又派出使东吴,谋求讲和。
东吴也派回访蜀国,吴蜀和好。
吴蜀和好的消息让大怒,派兵伐吴,被用策打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败。
二、选择题1.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黄忠自视老当益壮,奋然出战东吴。
众将劝说,他皆不听。
关兴、张苞携圣旨请黄忠回营。
黄忠不听。
结果黄忠于次日出战潘璋,被箭射中,被关、张救后仍不幸去世。
B.刘备御驾亲征,韩当、周泰引兵出迎。
甘宁本在传中养病,后得知蜀兵来犯,上马遇一彪蛮兵,不幸中箭,后逃到树下而死。
C.关兴杀入吴阵遇仇人潘璋,追至山中,迷路至一个庄上。
潘璋恰好也到该庄,被关兴所杀。
D.刘备威震江东,即使杀了背叛的糜芳、傅士仁和仇人范疆、张达仍怒气不息,定要灭吴。
吴王大惊,张昭推荐陆逊可敌蜀军。
E.韩当、周泰对陆逊担任大都督十分不满,私自行动。
陆逊大怒。
刘备轻视陆逊,不听孔明之劝。
2.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马良到后发现见大军以败,将孔明之言,奏明刘备,刘备懊悔不已。
B.曹丕不顾贾诩之劝,欲亲自率兵伐吴。
吴将朱桓认为对抗曹仁不足为忧。
曹仁大败,曹丕被包围,曹仁被吕范打败,曹丕后悔不已。
C.刘备在永安宫大病不起,心神不宁见关、张二弟,心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命人遣诸葛亮等人前来。
D.孔明见刘备病危慌忙不已。
刘备称马超言过其实,让孔明不可大用他。
刘备让三子待孔明如父,孔明感激其知遇之恩。
E.曹丕见刘备已亡,欲攻西蜀。
贾诩阻止。
司马懿称用五路大兵可图之。
孔明得知此事不慌不忙,后主惊慌不已。
孔明派邓芝前去东吴游说。
3.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孟获被魏延生擒,孔明问其服不服,孟获不服被释。
孟获自以为聪慧不会中计坦然无忧。
B.孔明兵至泸水,扎寨阴凉之地,旁人皆不解。
马良带解暑药和兵粮来到,孔明命其前去断了孟获的粮道。
C.孟获终日饮酒取乐,欲借泸水之地酷热逼退蜀兵。
得知粮道被断,孟获派忙牙长迎战。
忙牙长被杀,董荼那反叛擒孟获献孔明。
D.孟获不服,孔明又纵。
孟获回寨先将董荼那和阿会喃杀害,又命孟优带大量珠宝诈降孔明。
孔明见马谡与自己所见相同,于是吩咐马谡去实行计策。
E.孟优和手下被下药迷昏。
孟获夜袭蜀寨才发现中计。
赵云杀至,孟获逃离,结果在渡口被假扮蛮兵的蜀兵擒拿。
4.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孟获称泸水猖神作乱须人头和黑牛白羊为祭品。
孔明感叹自己罪孽深重不得杀生人,命人用面粉做人头称为“馒头”,行祭礼。
B.曹丕纳郭永之女为贵妃。
郭贵妃欲为皇后设计陷害杀了甄夫人。
曹叡在一次射猎中放过小鹿,曹丕大赞其为仁德之主。
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
C.孔明担心曹叡新任,司马懿对蜀不利。
马谡献计,散布谣言称司马懿欲反。
曹叡得知大惊,曹真认为司马懿久留不可。
司马懿为表忠心自甘归老。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D.孔明得知司马懿回乡大喜,写《出师表》上奏后主,北伐曹魏,欲收复中原。
E.姜维夜观天象劝孔明不要出征,孔明不听劝。
F.赵云不满孔明不用自己,厉声称自己尚有廉颇之勇。
邓芝自告奋勇愿助赵云。
5.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诸葛亮以空城计另司马懿退兵后,追究街亭失守一事,马谡自缚请罪,诸葛亮依照军令要将马谡斩首,蒋琬高呼留人,为其说情,孔明严明军纪,斩了马谡。
B.斩了马谡后,孔明痛哭当初不从蒋琬之言。
街亭失守诸葛亮上书自贬丞相之职,引军回川中调养生息以备后战。
C.魏主曹叡闻听诸葛亮积聚粮草,便与诸大臣商议收川。
司马懿推荐郝昭把守陈仓。
东吴周鲂愿以郡来降,对此诸谋士意见不一,曹睿便派司马懿与曹休一同处理此事。
D.司马懿会见周鲂时出言试探,周鲂假意自刎,又断发为誓,骗取了司马懿的信任,成功诱曹军深入并大败曹军。
E.东吴取胜后即致书诸葛亮,教其起兵攻打曹魏。
6.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蜀兵无法从陈仓运粮,孔明心忧。
孙礼向曹真献计,用干柴茅草代替粮草。
孔明得知将计就计,大败曹军。
B.孔明虽然以火攻大败魏军,但还是安排退军之计,等到曹真知晓,蜀兵已去二日。
魏延受诸葛密计,斩追将王双。
C.王双被斩,曹真忧郁成疾。
另一边,东吴群臣劝孙权兴兵伐魏。
陆逊劝孙权即皇帝位。
D.后主听从孔明之言,赍礼作贺,孙权看出此乃孔明畏惧司马懿之计,于是虚张声势以伐魏。
E.孔明出汉中,夺取陈仓,三出祁山,魏帝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抗蜀。
7.下列错误的两个选项是()A.孔明四出祁山。
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
B.蜀兵劫曹真寨,张郃救出了曹真。
蜀兵大败。
孔明大怒,斩了陈式,留下魏延。
C.孔明作书送给曹真,曹真见书疾重而亡。
孔明与司马懿斗阵法,大败魏军。
D.李严遣送苟安送粮。
苟安饮酒误事,违限十日。
孔明大怒,欲斩苟安。
杨仪告免,孔明杖刑之。
苟安怀恨在心,投奔东吴。
E.苟安到成都散播谣言。
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
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三、简答题1.急兄仇张飞遇害2.彝陵之战3.永安托孤4.七擒孟获5.孙权降魏受九锡6.黄忠之死7.智取陈仓空城计8.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9.马谡失街亭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三天内置办白旗白甲;范疆;张达;五十鞭刑;当夜二人杀了张飞;东吴2.关兴;张苞;黄忠;中冷箭;三人3.阚泽;陆逊;大都督4.陆逊;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5.刘禅;邓芝;张温;曹丕;徐盛;火攻6.曹睿;反间计;《前出师表》7.姜维;反间计8.铁车阵;姜维;司马懿9.赵云;《后出师表》10.混元一气阵;八卦阵;11.诸葛亮篡国12. 白帝城诸葛瑾不同意13. 关兴;张苞;黄忠;中冷箭;三人14. 猇亭七百里陆逊马良赵云白帝城15.吕蒙、火烧连营、诸葛亮、陆逊、、陆逊、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刘禅、邓芝、张温、曹丕、徐盛、火攻二、选择题1. DE (D“阚泽推荐陆逊” E“不听马良之劝”)2. BD (B“曹休被吕范打败” D“马谡言过其实”)3. BE (B“马岱带解暑药” E“魏延杀至”)4. CD (C“王朗认为司马懿不可久留/曹真认为司马可重用” D“谯周夜观天象”)5. BD ( B“当初不从刘备之言” D“曹休会见。
骗取了曹休的信任”)6. CD (C“张昭劝孙权即位” D“陆逊看出此乃孔明”)7. BD (B“司马懿救出了曹真” D“投奔曹魏”)三、简答题1.急兄仇张飞遇害关羽死后,张飞旦夕号泣,以酒解怒,望南切齿,部下多被鞭挞。
飞向刘备求讨伐,回阆中,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衣甲,挂孝伐吴。
末将范疆、张达要求宽限时日,遭飞鞭背。
范张心存怨恨,乘飞酒醉卧,以短刀刺飞腹,飞大叫而亡。
二人割了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
2.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攻吴。
自巫峡至猇亭,布列军马四十余营,连绵七百余里。
吴大都督陆逊坚守不出。
直至炎夏六月,蜀军疲惫懈怠,刘备下令将诸寨移于林木阴密之处,陆逊方才发起火攻。
时值东南风起,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
蜀军全线崩溃。
刘备得赵云救应,方逃回白帝城。
3.永安托孤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至永安宫,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
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七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4.七擒孟获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
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
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5.刘备即帝位,兴兵七十余万伐吴,欲替关羽报仇。
东吴百官尽皆失色,诸葛瑾自荐为使,说刘备罢兵。
备不听,瑾只得自回江南。
权用赵咨计,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星夜到许都,降魏以退蜀兵。
曹丕欲坐观虎斗,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6.黄忠随先主伐吴,闻先主言老将无用,即径到彝陵营中与东吴交锋,斩史迹,败潘璋,全胜而回。
关兴、张苞劝其回营,忠不听。
次日,潘璋搦战。
黄忠只自引五千军出迎,中潘璋埋伏,肩中一箭,险些落马。
被关兴、张苞救回。
是夜殒于御营。
先主葬其于成都。
7.孙权称帝,联合蜀国伐魏,孔明再出祁山。
郝昭病危,孔明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
私下密计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至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令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城中大乱,蜀兵一拥入城。
8.诸葛亮失街亭后,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西城蜂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