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附加题精选解析9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选择题强化练习含答案

2020届高三附加选择题强化练习(一)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兵临渭水,司徒王朗在曹真面前夸下海口,称可说服诸葛亮投降,结果在阵前反被诸葛亮一席话说得自刎而死。
B. 《阿Q正传》中阿Q头上的癞疤受到未庄闲人的嘲笑,他便用言语报复,导致双方开打,阿Q打不过对方,心里就说“儿子打老子”,这是精神胜利法的体现。
C. 《家》中觉慧因参加了针对士兵打学生而举行的示威游行,被囚禁在家里,恰好在梅林里碰见了丫头鸣凤,双方有了一次互诉衷肠的机会。
D. 《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嗜财如命,他至死都不愿意把财产交给女儿管理,可女儿最终还是继承了他的遗产,这是对他的绝妙讽刺。
E. 《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对峙许久,他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既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自信。
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平民,并不答谢。
关羽大怒,要斩杀董卓,被刘备劝住。
B. 《家》中,因高老太爷要抱重孙,父亲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亲事,这断绝了他升学的希望,也葬送了他与梅表妹之间的美好爱情。
C. 《茶馆》第一幕中,秦仲义出场时二十多岁,穿着得体,称比他年长的王利发为“年轻小伙子”,体现了他潇洒又自负的性格特点。
D.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答应嫁给格拉桑,只做形式上的夫妻。
几年后丈夫死去,她孀居独处,虔诚地做了大量的善行义举。
E. 《老人与海》结尾处,马诺林为圣地亚哥买来热咖啡,并安慰了他,后来又表达了与圣地亚哥一起去钓鱼,向他学习本领的愿望。
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哈姆莱特》中,波洛涅斯被误杀后,克劳狄斯才觉察到哈姆莱特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也不像是疯狂,心里害怕哈姆莱特会产生危险的后果,决定让他去英国。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附加题专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附加题专题南京市 2020 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
(10 分)史迁创列传之体,列之为言,排列诸人为首尾,所以标异编年之传也。
然而列人名目,亦有不齐者。
或爵,淮阴侯之类。
或官,李将军之类。
或直书名。
虽非左氏之错出,究为义例不纯也。
或曰:“迁有微意焉。
”夫据事直书,善恶自见,《春秋》之意也。
七十列传称官爵者偶一见之余并直书姓名而又非例之所当贬。
则史迁创始之初,不能无失云尔。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 处)(4 分)七十列传称官爵者偶一见之余并直书姓名而又非例之所当贬。
23.文中的“史迁”“左氏”分别指我国历史上哪两位史官?(2 分)24.关于《史记》列传命名方式不统一的原因,材料中有哪两种观点?请简要概括。
(4 分)二、名著阅读题(15 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往柴桑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建立了孙刘联盟,可见他洞悉天下大势,才智过人,胆略出众。
B.《边城》中,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同走“马路”,在夜晚轮流为翠翠唱歌,翠翠被二佬傩送的歌声打动。
C.《哈姆莱特》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的复仇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三线交织推动剧情发展。
D.《家》通过对高家三少爷觉慧和丫鬟鸣凤之间爱情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罪恶。
E.《药》中,正面描写了革命者夏瑜在狱中的斗争,他劝牢头阿义“造反”,还说“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因此遭到阿义的殴打。
26.简答题(10 分)(1)《红楼梦》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是哪个人物的判词?请简述其性格特征。
(6 分)(2)《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儿童那样朝梳妆盒扑过来”,请简述小说中与这个“梳妆盒”相关的情节。
(4 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7~29 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附加题专题

附加题专题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史迁创列传之体,列之为言,排列诸人为首尾,所以标异编年之传也。
然而列人名目,亦有不齐者。
或爵,淮阴侯之类。
或官,李将军之类。
或直书名。
虽非左氏之错出,究为义例不纯也。
或曰:“迁有微意焉。
”夫据事直书,善恶自见,《春秋》之意也。
七十列传称官爵者偶一见之余并直书姓名而又非例之所当贬。
则史迁创始之初,不能无失云尔。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七十列传称官爵者偶一见之余并直书姓名而又非例之所当贬。
23.文中的“史迁”“左氏”分别指我国历史上哪两位史官?(2分)24.关于《史记》列传命名方式不统一的原因,材料中有哪两种观点?请简要概括。
(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往柴桑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建立了孙刘联盟,可见他洞悉天下大势,才智过人,胆略出众。
B.《边城》中,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同走“马路”,在夜晚轮流为翠翠唱歌,翠翠被二佬傩送的歌声打动。
C.《哈姆莱特》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的复仇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三线交织推动剧情发展。
D.《家》通过对高家三少爷觉慧和丫鬟鸣凤之间爱情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罪恶。
E.《药》中,正面描写了革命者夏瑜在狱中的斗争,他劝牢头阿义“造反”,还说“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因此遭到阿义的殴打。
26.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是哪个人物的判词?请简述其性格特征。
(6分)(2)《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儿童那样朝梳妆盒扑过来”,请简述小说中与这个“梳妆盒”相关的情节。
(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7~29题。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 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 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 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 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 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 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江苏省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附加题复习课程

附加题苏州期初调研(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2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3.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 》(作品名),后来有成语“▲ ”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2分)24.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名著阅读题 (15分)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中王九妈、抬棺木的脚夫等一干人,对宝儿的丧事都开过口、动过手,在办完宝儿丧事以后,吃过晚饭便回去了,可见当时的社会人情还是有温暖的。
B.《茶馆》中原国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不满现实,他对王利发说“中国非亡不可”,表达了他对国家一腔热血冷却后的失望与悲观心理。
C.《家》中鸣凤之死使觉慧真正觉醒,他本来已经准备放弃鸣凤了,但得知鸣凤的死讯后,又陷入自责,觉得自己以及“这个家庭”“这个社会”都是凶手,于是决心离开“这个家”。
D.《边城》中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遇到了傩送,两人的感情从一句“大鱼来咬你”的玩笑而起,后来的端午节因为傩送的缺席而无味。
第三个端午节,大老天保送了爷爷鸭子。
E.《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是因为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膨胀,变得自尊自大、刚愎自用。
他违背“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蔑视陆逊,最终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
26.简答题 (10分)(1)阅读《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又听A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自选练9含解析

附加题自选练9(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乾隆癸卯科浙江乡试,首题“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获售者鲜登第,时称“逸民榜”。
丙子科题“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所取文皆动宕发皇,登第者独多,时称“响榜”。
大抵场屋文字,察理宜精,而才不可敛;审法宜密,而笔不可枯。
必_也_以_沉_实_之_思_运_高_华_之_气_风_骨_近_于_古_而_声_调_合_于_今_斯_为_举_业_利_器。
(节选自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考生可利用虚词和固定句式断句,如“也”作为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
还可利用句式结构断句,如“沉实之思”与“高华之气”、“风骨近于古”与“声调合于今”句式一致。
答案:必也/以沉实之思/运高华之气/风骨近于古/而声调合于今/斯为举业利器(每处1分)2.文中“癸卯”属于纪年法,在“乡试”中考中的人,称作。
(2分)答案:干支举人(每空1分)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影响考生“登第”的因素。
(3分)答:解析:由材料中的“所取文皆动宕发皇”“大抵场屋文字,察理宜精,而才不可敛”“以沉实之思……而声调合于今”等可知,影响登第的主观因素是考生的才华和所作文章的风格。
另外,由癸卯年和丙子年浙江考生登第情况的不同,还可分析出影响登第的客观因素是试题的质量。
参考答案:①试题的质量;②考生的才华;③文章的风格。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乾隆帝癸卯年科试浙江乡试,首题“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考中乡试的人很少有考中进士的,当时被称为“逸民榜”。
丙子年科试题为“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被选中的文章都气势动宕恣肆、主旨显豁,考中进士的人特别多,当时被称为“响榜”。
大概科场文字,体察道理应该精要,而才华不能收敛;详究方法应该严密,而文笔不能枯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9 无锡第一学期期末
青莲一生本领,即在五十九首《古风》之第一首,开口便说:“《大雅》不作,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扬、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迨有唐文运肇兴,而已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
”是其眼光所注,早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欲于千载后上接风、雅。
盖自信其才分之高,趋向之正,足以起八代之衰,而以身任之,非徒大言欺人也。
——李青莲诗(其二)·赵翼(《瓯北诗话》)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23.文中“删述”用了孔子的典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自陈子昂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4.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李白“一生本领”得以发挥的原因。
(4分)
时代要求,志向远大,相信自我才华,创作符合法则。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 )(E )
A.《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临死前,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那是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从波兰凯旋。
哈姆莱特预言这位年轻的王子将被推戴为王。
B.《边城》中,掌水码头的顺顺稍稍溺爱气质近于母亲的小儿子傩送,所以只派遣大儿子天保随自己向下行船,随船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
C.《家》中,高家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去向周氏求救:“救救我吧,我宁死也不要到冯家去!”周氏很同情鸣凤,因为自己不能帮助她而感到痛苦。
D.《欧也妮·葛朗台》中,公证人克罗旭先生的侄儿——索漠城初级裁判庭庭长德·蓬风和银行家德·格拉桑的儿子阿道尔夫都希望能娶上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
E.《明天》中,单四嫂子守了寡,而独子宝儿的离世更让她失去了“明天”。
她甚至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一情节的刻画,强化了她的悲剧命运。
26.(1)上元佳节,贾母命作围屏灯,各姊妹做灯谜,粘于屏上。
贾政猜出谜底后心内沉思、伤悲感慨:“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其中谜底为“算盘”“风筝”的灯谜,分别是谁做的?分别说明它们不详的缘由及两人被预示的结局。
(6分)
①算盘:迎春,“是打动乱如麻”,嫁入孙家,被蹂躏至死。
②风筝:探春,“乃飘飘浮荡之物”,远嫁。
26.(2)唐代胡曾有诗叹曰:“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诗中的长者是谁?他的做法难以被称为真正的长者,请简要分析。
(4分)
刘表。
刘表很清楚,曹操想借他之手杀祢衡。
让他受害贤之名,因此受了祢衡讽刺后,祢衡去见黄祖,既可让曹操“知我有识”,也可借刀杀人。
“司”“后”之争
司母戊鼎是国之重器。
前些年,有人写信给报社指出,孩子课本上写的是“司母戊鼎”,博物馆里的牌子上却是“后母戊鼎”。
那时学术界就“司”与“后”字之争,众说纷纭。
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大墓里出土,重832.84千克,高1.33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在郭沫若《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著作中都曾写到“司母戊鼎”四个字。
“司”即“祀”,是正确的。
如果按照古文字学考虑这个问题,“司”与“后”,形跟音、义,都是两回事的,两者不能转注,不能假借。
文献研究发现,在古代的商周时期,无论是早期甲骨文还是金文(即铜器铭文),都没有“后”字,而是将“后”写成“毓”,如有件铜器也称毓祖丁卣,“毓祖丁”就是“后祖丁”。
而铜器上铭文在春秋后才出现“后”字,且数量较少,真正在甲骨文、金文出现的“后”字离商代的司母戊鼎却已有1000年了。
所以说“司”字就是“后”字是错误的。
科学研究决不能信口开河,“司”与“后”之争的问题,不仅影响学者搞研究,还影响下一代,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
中小学生课本里的文物知识一定要确保正确,让人放心的是,现在孩子们书本上还是写着“司母戊鼎”。
20世纪80年代前,学术界认为古鼎诞生于殷墟后期,后来考证出“司母戊鼎”年代为殷墟前期,是祖庚、祖甲为祭祀母亲戊制作的青铜器。
这将大鼎的铸造向前推进了几个王世,在世界冶金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27.“司母戊鼎”不能写成“后母戊鼎”的依据有哪些?(6分)
“司”即“祠”,“司”和“后”音形义都不同;
司母戊鼎的时代没有“后”字(早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后”写成“毓”);
“后”在甲骨文、金文出现的时代晚了司母戊鼎一千年。
28.司母戊鼎为何有“镇国之宝”的美誉?(4分)
在世界上迄今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最大、最重;代表早期中国的治金(科技)水平。
29.辨明“司”“后”的意义有哪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