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20200711011951)
胃间质瘤、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 GIST可单发或多发,直径大小不等,多数较大,呈膨胀性向腔外生长,以腔外 生长多见,质地坚韧,境界清楚,表面可成分叶状,瘤体较大时中心多发生坏 死,并可有出血及囊性变,肿瘤表面易形成溃疡而与消化道穿通。
➢ 大体病理可分为黏膜下型、肌壁间型和浆膜下型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 有时单独由上皮细胞或两种细胞混合而成。
➢ 发病年龄略小于胃癌,多在40-50岁之间 ➢ 症状以上腹痛为主,其次为食欲不振、消瘦、恶心呕吐、黑便及弛张热等,可
伴有肿块、表浅淋巴结肿大及肝肿大。
➢ MALT最常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 小肠&结肠淋巴瘤可并发肠梗阻和肠套叠
影像表现
X线:
造影检查,胃恶性淋巴瘤常见表现为局限或 广泛浸润性病变;前者胃粘膜皱襞不规则、粗大, 胃壁柔韧度减低;后者为巨大黏膜皱襞的改变,排 列紊乱,胃腔缩窄或变形,但其程度不及浸润性胃 癌。
CT:
以胃壁增厚为特征,呈广泛性或阶段性,增 厚程度平均可达4-5cm,但有一定柔软性,不常侵 犯临近器官或使胃周脂肪层消失,增厚的胃壁密度 均匀,增强扫描一致性、程度低;有时表现局部肿 块,伴或不伴有溃疡。继发性胃淋巴瘤还可显示胃 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改变。
病例
F 63Y 腹痛2பைடு நூலகம்余天伴黑便2周
➢幽门螺杆菌感染 ➢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乳糜泻 ➢炎症性肠病 ➢HIV感染
➢ 胃淋巴瘤起自胃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可单发亦可多发。其向内可侵及黏膜层, 向外达肌层,病变既可呈息肉样肿块突入腔内,也可在黏膜下弥漫浸润,难以 确定边界,并可有溃疡发生。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 层,少数可突破肌层,并累及淋巴结。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不明显或为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隐痛及包块,亦 可发生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或贫血。
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孕18~28周的孕妇。
该种检查方式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泌尿系统、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非常高。
在神经管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能在孕12~13周就可较易发现胎儿露脑畸形以及无脑畸形问题;通过辨别脐带与胎儿前腹壁之间的关系,能发现腹裂、胎儿脐膨出等腹壁畸形问题;超声检查还可通过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方式,测量胎儿骨骼长度、肢体与手足位置关系,从而分析是否存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问题;通过超声检查可从四腔心切面以及左右室流出通道切面观察胎儿瓣膜情况、房室间隔情况以及心脏位置,明确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100例新生儿缺陷者,产前超声诊断检出90例,诊断率90.0%,其中胎儿六大畸形76例,产前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六大畸形诊断率高达100%。
若在孕中期接受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出胎儿畸形,可通过选择性引产方式,来提升新生儿质量。
本文研究还发现,100例新生儿缺陷者,产前超声诊断微小畸形14例,漏诊(均为微小畸形)10例,其对新生儿微小畸形诊断率58.3%。
对于手指、足趾、肛门以及五官等部位的微小畸形,在超声图像形态上变化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产前超声微小畸形检出率低的重要原因。
在超声检查中,脚趾、手指的显示率比较低,部分胎儿握拳,无法显示远节指骨,只能显示扇形排列的掌骨,故而容易导致检查盲区。
产前超声无法清晰显示软腭情况,故而对于唇腭裂的检出率也比较低。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维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可通过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情况进行多侧面观察,表面模式对于唇腭裂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消化道闭锁的胎儿,羊水会通过瘘管直接进入,这就导致肠管无法扩张,再加上超声检查下胃内充满羊水,这就容易造成漏诊。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筛查对降低新生儿缺陷率的作用显著,对六大胎儿畸形的检出率高达100%,但对于微小畸形的诊断不明显,漏诊率较高。
从理论角度分析,可通过超声切面以及对孕周的合理选择,再加上对三维超声技术的运用来提高产生超声检查对微小畸形的检出率。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CT扫描可能发现胃周或腹腔软组织 密度肿块,提示肿瘤浸润。
MRI表现
胃壁信号异常
MRI检查可观察到胃壁信号异常 ,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
权像高信号。
扩散受限
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观察到 肿瘤细胞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
号。
增强扫描强化
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强化 ,与正常胃壁形成明显对比。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汇报学检查方法 • 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断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胃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范围、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同时,增强CT还可 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多学科综合诊断(MDD)模式的推广也使得医生能够从 多个角度对病变进行分析,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
个性化治疗与影像诊断的结合
随着个性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影像诊断在胃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影像诊断则可以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影像诊断是胃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胃肠道淋巴瘤GI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肠道淋巴瘤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简称淋巴瘤; 病理学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odgk i n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 2/3的NHL 原发于淋巴结,余1/3的NHL 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发生于 淋巴结的NHL,主要是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 瘤(DLBCL);淋巴结外淋巴瘤,除DLBCL,还 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T 细胞 淋巴瘤等。
成惠B 骏、T 细鼠NK 组触幅WH 。
分类(2016)•迷翱第EfflMlWS “躺城粒常e®船酶 • 能小我㈱随期隰朦^ • 假港NK 豌白鹤• 儿童系弟住EBV 日性1酷月随 • 水丽洋湖巴崛地性凝 • 姒T 嬲白血和杷裔 蠡瘠罂■单绚就蜀道T is ■肥r 喧蹒整T 酬耕陋s 疫住朝♦ •RiTOes• 虾麒类样T 蹒浦巴8 • am*• 藤簸CDMlBft T ㈱*则懒惭满 "瓯择丘毓,良发皮粉可登性大蹒薄巴再,原发皮嵌WT 姆映巴信 • 原发皮阚辘亲吞皮88日t • 外爆T 细曲杷1LMOS • 血能陶&第潸巴8 •初ftTffls 舶r,的周Tfi 附酗TFW 蓑M •破限崛杷TALK 的 响变曲瞋杷S.ALK 雕 •加人瞰帽联fl®杷T翻B 馥T 班鼠耶缠牖WHO 旗(2016) 成RB ■晰 3瞰5成忡喊杷I 噂克艮B 片晒氯! ■B 则月喊晒 ,扬舶瓜鬲,翻画白嬲不彩演 ,岭的卿8颗陶’,翎S 郃!般飕' ,能躅酬酶 中啦瀛的眼喧义碑婵朝丽布®M MGUS )*M "I 西 ・Y 明 ,他噂义由朝蝌 8力顺城)也以人 ♦解帆—— •的性阪福8 ,腿蝴噂克喇看由糕•撇杷8叶二融胡丽,儿必㈱林所■南RF4就大8期瞬呢,雌卿一 ,艇幽幡 ,物帆而,富含T 如射鳏蝴5映州I ,蝌叫弱(CNS)DIBCL •哪嬲0LBCL (会) •EBVESDLBCL.NOS •时明£魁睡豕 •蹈酶性DLBCL ,颈喻♦嬲J8随国以B 就楣fi •ALKEtttBS^EII,懒5杷I ,峻雌肥f•HHV8gQDLBCL f N0S , •ffiwei —•101梯河解”调父•触3巡就喇MYC 和8必加值8361^ ,辎!蹬的BJLNOS•廉行DLBCL 艇解睢《6«舜柳瓢8魏I esSTS2. 胃肠道淋巴瘤:GI 是原发于胃肠道粘膜1. 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博性T 幽肥IS ・・原发皮肤CD4舱小停T£耕 渊惟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Dawson/狭义):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肝脾正常(扩散除外);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广义):’肠道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所有淋巴瘤。
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吴成贵【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随机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使用CT来进行诊断.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果经过CT诊断,本组40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肿瘤,其中,平滑肌瘤8例,脂肪瘤7例,腺瘤5例,恶性淋巴瘤5例,平滑肌肉瘤15例,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的准确率较高.结论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应用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确定病情,诊断的效果较好.【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6【总页数】2页(P123-124)【关键词】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鉴别【作者】吴成贵【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肿瘤医院 CT 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肿瘤是肿瘤科常见疾病,属于消化道肿瘤疾病,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等部位,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当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受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影响,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2],因此,加强对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3]。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胃肠道肿瘤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详细如下。
1.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肠道肿瘤诊治指南》[3]中关于胃肠道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等情况,有患者表现为腹痛且有腹部肿块,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腹部包块、低热等相关症状;均无其他消化道疾病;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资料
大体表现: 囊性肿块,质软,形状 多样,包膜完整 切面呈灰白或灰红,多 囊、单囊或单囊多房,囊壁 菲薄,多有分隔 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或 白色乳糜液
病理资料
镜下表现: 大量增生扩张的淋巴管, 大小不等, 形态不 一, 管壁较薄, 内覆扁平或立方上皮 囊性、海绵状、毛细管性
影像表现
病变部位: 多发生于小肠系膜,其次为结肠系膜、 腹膜 后
病理结果
鉴别诊断
囊肿
卵巢囊腺瘤 囊性畸胎瘤
肠重复畸形
囊肿
肠系膜淋巴管瘤常常需要与起源于肠系膜、卵巢 、胰腺等的囊肿进行鉴别 肠系膜囊肿:
多为单房,圆形、卵圆形,境界清楚,壁薄 ,分隔少见,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无蔓延趋势; 若为大网膜囊肿,位置靠前,不向肠间隙伸展, 较大时推压肠管向后、向中心聚拢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
目录
1
概述 临床表现 病理资料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小结
2
3 4 5 6
概述
淋巴管瘤又叫淋巴管囊肿、囊性水瘤,是淋巴源 性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多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 起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 或继发性淋巴管损伤使淋巴管引流受阻所致 多发生在头颈部(75%)、腋下(20%),极少数( <1%) 发生于腹部,发生于腹部者以肠系膜最为多 见
case1 M 7月 产检时发现腹部囊性占位
case1
case1
病理结果
出院诊断:回盲部肠重复畸形
小结
肠系膜淋巴管瘤(ML)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小 儿,以小肠系膜多见
临床无特异性,当CT表现为腹部较大囊性包块, 多房状,内有多发分隔,沿肠间隙爬行生长,动 脉期见有血管穿行征时应首先考虑ML的可能
胃癌与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解剖及分区• 将胃小弯和胃大弯各作3等份,再连接各对应点可将胃分为3个区域,上1/3为贲门胃底部U区;中1/3是胃体部M区,下1/3即胃窦幽门部L区。
胃的CT解剖Ø胃壁的厚度在5mm以下,胃窦部比较厚。
Ø胃壁可出现增厚的假象。
Ø收缩状态的胃窦较厚,多为对称性,浆膜面光滑无外突,与胃癌有所不同。
Ø贲门口部胃壁轻度增厚并向腔内隆起,特点是增厚以贲门口为中心且两侧对称。
Ø粘膜皱襞在CT横断面图像上,表现为类似小山嵴状的粘膜面隆起。
Ø增强扫描可见3层结构:内高-中低-外高。
Ø内层大致相当于粘膜层,中间层相当于粘膜下层,外层为肌层和浆膜。
临床表现Ø早期胃癌:多见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尤以小弯最多,可无明显症状, 有时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Ø进展期胃癌:疼痛与体重减轻为最常见症状,病人常有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下降,乏力贫血、恶病质等。
Ø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
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
病理分型Ø早期胃癌:指癌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或有无转移。
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ØⅠ型:隆起型,癌肿隆起高度>5mm,呈息肉状外观。
ØⅡ型:浅表型,癌灶比较平坦,不形成明显隆起或凹陷,又可分为:Ⅱa型:浅表隆起型,癌灶隆起高度≤5mm。
Ⅱb型:浅表平坦型,与周围黏膜几乎同高,无隆起或凹陷。
Ⅱc型:浅表凹陷型,癌灶凹陷深度≤5mm。
ØⅢ型:凹陷型:癌灶深度>5mm,形成溃疡,瘤组织不越过黏膜下层。
病理分型Ø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越过黏膜下层已侵及肌层以下,常有近处的癌细胞浸润或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法可分为。
ØⅠ型:巨块型、蕈伞型,为边界清楚突入胃腔的块状癌灶,基底较宽,胃壁浸润不明显。
浅谈胃淋巴瘤疾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浅谈胃淋巴瘤疾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讨论胃淋巴瘤的CT诊断。
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
结论晚期胃淋巴瘤可经幽门蔓延至十二指肠。
CT上显示十二指肠较长范围的浸润增厚,结节样肿块,空腔形成等病变。
【关键词】胃淋巴瘤 CT表现及诊断胃是胃肠道器官中最多发生淋巴瘤的部位,占50%以上。
25%的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生于胃。
胃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2%~5%,大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胃恶性淋巴瘤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病变局限于胃和区域性淋巴结者为胃原发性淋巴瘤(>50%),而全身淋巴瘤伴有胃受侵者为胃继发性淋巴瘤。
下面将胃淋巴瘤疾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汇报如下。
1 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型淋巴瘤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见于肺、乳房、膀胱、眼结膜、肾、肝、皮肤、唾液腺、甲状腺、胸腺、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多数发展缓慢,预后较好。
其中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人且多发生于胃。
2 胃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起自粘膜层,并向粘膜下层和肌层呈浸润性生长。
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可局部侵犯,也可侵及全胃。
胃恶性淋巴瘤的大体病理形态有:①浸润性:肿瘤在粘膜下层浸润生长,形成粘膜皱襞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粗、扭曲、结节样改变。
通常胃壁仍柔软,能舒张,胃腔不狭窄。
但霍奇金淋巴瘤中,胃壁通常有明显的纤维增生反应,可出现皮革样胃表现。
②溃疡型:其特征为胃粘膜出现一个或多个溃疡,周围可由光滑的肿瘤环堤或对称的放射状皱襞,溃疡常不规则,邻近粘膜因淋巴瘤浸润而使皱襞增厚不规则。
但也有溃疡较规则,周围围以对称的放射状皱襞,及溃疡巨大类似空腔者。
③息肉型: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胃腔内分叶状肿块,通常伴有胃壁浸润或溃疡改变。
④结节型:多发性粘膜下结节或肿块,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其表面常产生中心溃疡。
3 胃淋巴瘤3.1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较胃癌为轻,平均年龄为42.3岁,男性稍多见于女性。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上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上胃肠道出血及上腹部扪及肿块,偶可表现为自发性胃穿孔症状;而继发性胃淋巴瘤则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