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理论

合集下载

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评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评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评析在政治学领域,正迅速兴起的新制度主义是相对于旧制度主义而言的,其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制度的概念、性质以及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塑造。

即在界定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制度是如何构成个人行为,如何在行动者之间分配权力,及如何塑造个人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的。

由于关于制度的广泛性的内涵而使新制度主义学者认为,新制度主义不仅涉及几乎整个社会科学领域,而且触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多方面,甚至可以用之解释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和行为。

目前,新制度主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家,这不禁使我们要追根问源,新制度主义源何兴起?一、新制度主义的渊源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治学研究对象发生了重大转变。

受科学主义和量化分析的影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逐渐成为政治学主流理论,制度研究被排除在外。

在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代替传统的政策和制度;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借助于各种科学技术手段,采用量化和实证分析来研究政治现象;在研究起点上,行为主义采取的是个人主义,认为个体的真正偏好只有通过一定的行为才能具体地表现出来,而集体现象是个体行为的聚集,个人的偏好只有通过利益聚集机制才能带来最佳的效果。

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环境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方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新古典综合派也遭到沉重打击,各种其它经济学派诸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纷纷借机登场,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学说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造成滞胀的原因是政治对经济的干预及其错误政策。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制度因素对经济的作用,并且用本质上属于经济领域的方法,来解释政治现象。

正是经济学家这种向政治领域的挺进,引起了政治学界对于制度研究的重新关注。

尤其是在美国的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上,行为主义无法对其加以理论解释,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治理论家的反思和批判,并产生了变革现代政治学的要求,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制度主义。

对新制度学派的评价

对新制度学派的评价

对新制度学派的评价引言新制度学派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制度学派进行评价,重点探讨其理论贡献、实证研究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一些分析。

一、理论贡献1. 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学派的理论核心是制度的重要性,它强调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机制设计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学派更注重于分析制度如何塑造人们的行为、交易和组织。

这一理论贡献突破了以往对于市场的理性分析,使得经济学理论更接近现实。

2. 分析制度的制造成本新制度学派提出了“制造成本”这一概念,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成本纳入经济分析框架。

制度的制造成本包括监管成本、交易成本和公共选择成本等,通过对这些成本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的演化和优化。

这一理论贡献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证研究1. 有效预测经济演化新制度学派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制度变迁和经济演化的研究,新制度学派揭示了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发展和稳定的影响。

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变迁路径的理论和模型,能有效预测和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

2. 拓宽研究范畴新制度学派的实证研究不仅关注于经济领域,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制度变迁。

比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

这种拓宽研究范畴的做法使得新制度学派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制度对于社会和经济的作用。

三、应用价值1. 政策指导新制度学派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制度的影响因素和变迁路径的分析,可以指导政府和管理者进行制度设计和改革,优化经济环境,提高社会效益。

2. 组织管理新制度学派对组织行为和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制度的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优化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资源配置和决策机制,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四、局限性分析1. 无法解释长期发展新制度学派相对特定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解释长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一门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的学说。

其主要理论观点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制度安排既包括市场机制,也包括非市场机制,如组织行为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并就其对当代经济的意义进行探讨。

市场的过度理论在传统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被认为是最优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自我调节和平衡。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项挑战:市场机制会存在着许多内在局限和不足。

例如,市场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此外,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激励和协调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其最优性。

反思政府干预的影响然而,过度的政府干预也会使市场失去优势。

例如,政府的管制、税收和补贴政策等,会对市场机制产生负面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的干预应该是在产权保护、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避免过度的政府介入。

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良好的经济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人民权益。

制度是组织和实现市场交易的基础。

较好的制度不仅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见的环境,而且还会减小市场中的信誉和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并鼓励合作与创新。

因此,对制度建设的持续投入对于提升市场自组织性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解企业行为上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企业是一种非常规制的经济组织,由于企业股权、机制、规则等方面的不同, 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结果。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合理的企业安排应该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加强高层管理和规则制定,以确保企业合法稳定地运营,降低各种不可预测风险的发生率,而且从总体上看,这种性能更优秀的企业安排还可以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升组织执行效率。

总结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局限的理论,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政府干预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深刻分析了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重要影响,并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什么?自从新制度经济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被引入以来,它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基于交易成本、制度和信息不对称,它试图解释人们在决策和交易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受到外界制度和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本质上是由规则和约束所构成的,而这些规则和约束又是由外部制度来规定和维持的。

另一方面,新制度经济学关注个人在交易和合作中的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他们的信念、整体利益、风险态度和社会关系等因素。

交易成本被认为是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协调、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这些成本在市场中是很普遍的。

交易成本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市场过程和结果的质量。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通过研究交易成本的结构和影响,揭示了市场失灵和市场机制的不足。

制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被定义为规则和约束的集合。

虽然制度包括法律、政策、规章和其他正式的机制,但制度还涉及到一些不正式的习俗、信念和习惯等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于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拥有不同的信息。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主张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来提高市场效率。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有限理性的。

有限理性是指人们不能完全理性地处理信息并进行最佳选择。

相反,人们会基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做出决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些制度因素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导致市场失灵。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产权、合同、公司治理、监管和制度设计等。

在探索这些领域时,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框架,例如博弈论、机制设计、实验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等。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正式约束 —— 法律及国家权力
非正式约束 —— 核心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 的推行和提倡
实施机制 —— 政府强制力、公共服务及组 织系统
3.良政还是恶政:看政府供给制度的性质及实 施方式
谢谢各位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案例1 加拿大海狸捕猎活动
自给自足时
市场需求时
资源的稀缺导致新的产权安排
案例2
我国农村的联产承包制
成本 —— 收益的计算及不同的行为模式
资源低效率导致新的行为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科甲 斯
养牛
玉米 乙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地主的两种用工方式 —— 长工与短工 企业是长期契约, 市场是短期契约
“科斯的灯塔” —— 交易成 本
过高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需求及供给)
失信的成本 ——
《工人日报》: “企业每年因 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 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 币”
美国《洛杉矶时报》: 信用 危机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 “虽 然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很难量

牧 场
A: 权利界定给甲,责任界定给乙;
B: 责任界定给甲,权利界定给乙;
C: 甲乙双方形成购买、租借、出让、
合伙、股份制等交易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与所有权的不同
所有权——ownership : 物的归属权,物的边界 产 权——product rights : 权责利关系的界定,行为的边界
科斯的出发点: 如何认识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提高私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市场机制不是永动机 ——关于交易成本问题
衣服的成本与买衣服的成本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权利配置与资源配置

制度创新理论

制度创新理论

制度创新理论制度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完善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高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过程。

它既包括制度的重组,也包括制度的优化和创新。

在制度创新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观点:制度的动态性、制度的累积性和制度的适应性。

首先,制度创新理论认为制度是动态变化的。

传统观念中,制度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承载着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结构,不容易改变。

然而,制度创新理论提出了制度不断变化的观点。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旧的制度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制度的动态性意味着,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制度创新理论认为制度是累积的。

制度的累积性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制度的积累和融合。

过去的制度在新的制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的制度则会基于过去的制度进行发展和创新。

制度的累积不仅意味着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在制度创新中需要保留和继承过去的制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制度创新理论强调制度的适应性。

制度的适应性指的是制度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旧的制度往往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制度创新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

制度的适应性意味着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共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在制度创新中,需要注重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社会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

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实现社会的改善和进步,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制度主义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资料合集目录一、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二、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三、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四、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五、师范专业认证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分析六、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何以可能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成为各界的焦点。

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探讨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影响,旨在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制度对组织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认为组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运行的。

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中,制度压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重影响。

政府通过制定环保法规、税收政策和补贴制度等手段,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市场通过环保需求和消费者选择,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社会通过环保组织和公众舆论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和影响。

高管环保意识则是指企业管理者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具有环保意识的高管更可能环保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中,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文献综述中,对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在案例研究中,以多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以检验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压力和高管环保意识均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

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

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公司总股本为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亿股,约占总股本的%;内资股(A)约亿股,约占总股本的%。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

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

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贡献2:同构化
同构:是指组织的结构、过程、身份和标识等核心特质与 种群内其他成员组织的显现相似的状态,组织趋向同构的 过程本质上是制度化,而同构是制度化的结果和表现 三种同构类型:强制型同构化、模仿学习型同构化和规范 型同构化
• 贡献3:合法性
• 合法性:指在一个由规范、价值、信念和定义组成某些社会构 建的体系中,对一个实体的行为被认为是期望的、恰当的或者 是合适的一般性的感知和假定。
绩效危机不断增加的 时候 组织成员中成员的利 益和信仰与组织的现 状相冲突的时候 组织因为要进行创新 而带来很大压力的时 候 当一些可以让组织朝 着自己期望的方向持 续发展的依赖降低的 时候
在哪些情况下功能压力引起制度变 革
当制度化机构收回维持一个制度化组织活动相 关的奖励的时候 当组织技术特异性增大和企业目标越明确的时 候 当一些不和谐的信息出现或者是环境中一些非 预期到的事件出现的时候 当经济规则的效率和有效性与一个成功的组织 应当怎么样的规则相冲突的时候 当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互冲突的时候 当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的时候
• 通过研究组织高层管理者花在维护企业形象上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时 间差异来判断该组织所在国家的制度化水平(中美比较)
提出的几个问题 • 制度压力下组织趋同会不会降低交易成本,降 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彼此的遵守规范会 不会润滑市场 • 制度化的趋同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谢谢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体系,不同制度对资源配置的成本也不同,当某种制度的交易成本 超过另外一种制度的时候,效率高的交易制度会取代效率低的制度
诺思从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阐述经济制度变迁的规律,特别是法律和文化制度对形成市场机制的塑形 作用,诺思指出制度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塑造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包括正式的约束和非正式的约束。 具体来说,制度由三个部分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以及上述两者的实施特征
在哪些情况下社会压力引起制度变 革
因为其他组织的变革而增加一些规范型碎片的时候, 如增加劳动力多样性、高周转率和领导继承等 当组织的历史连续性中断的时候,如收购和兼并
当国家和政府政策改变的时候 当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交互的模式和结构发生变化 的时候,如多样化和地理分散等
组织应对制度变革的战略反应
• 总共包括五种反应:沉默、折中、逃避、 对抗、操控,同时每一种反应下面又包含 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应。具体如下图所示:
新制度理论
演讲者:邵欢 张林林
制度的定义
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制度一般专指法律或权 利机构明文规定的规则与法律或者与规则相关的机 构组织的综合,如立法制度、政治制度、专利制度、 婚姻制度等 各个研究领域的人以及领域内的每个研究者可能对 制度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哈耶克将制度看成是一种秩序(order),科斯把制 度看成是一种建制结构(structural arrangement), 而诺思则把制度定义成一种约束规则(rules of game)
Structural Elements Environment
Diffuse
Isomorphism
incorporate structural elements isomorphic with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on Organizations
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社会学学者认为制度对个体和集体行动者来说不再是一种约束,而且也可以称为他们 行动的动力,个体或者集体并非完全被动地顺从或者适应制度,也可以主动参与、贡献甚至试图改变制度
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对企业战略 研究的主要贡献
贡献1:明确划分制度的三个支柱
管制支柱:它与法律权威或者与法律权威相类似的组织相联系,如国家、政府 颁布的各种法律、政策、规定和细则等 规范支柱:它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也包含一系列的准则和规定等,但是它不 同于管制性支柱,原因在于强制性措施不同,规范支柱更多的是建立在共享的 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平台上,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权威色彩 认知支柱:它是一种自愿的心里活动,是外部世界在行动者内心的反映。认知 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学习和模仿,表现为对某种概念、教义、说教、意识、神 话或者符号的认同
制度变革的三种压力
总的思路:当制度化实践的合法性以及效用 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的时候,那么这种制度 化实践就可能有被弱化或者取代的威胁 制度变革的三种压力主要包括:政治压力、 功能压力和社会压力,这三种压力的存在会 影响组织的合法性,从而影响组织从外界获 取资源的能力
在哪些情况下政治压力引起制度变 革
• 合法性的重要性: 获取合法性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合法性是组织社会 学制度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也是该理论的核心价值所在 组织必须满足来自不同体系和权威的不同期望与要求,而某一 种合法性要求也许会与另外一种合法性的要求相互冲突
不同的制度权威对组织的合法性要求与强度也不同,面对外部 合法性要求,组织只能以牺牲部分绩效为代价换取合法性认同
• Such rules may be simply taken for granted or may be supported by public opinion or the force of law (Starbuck 1976)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ormal structures of many organizations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Bell 1973) dramatically reflect the myths of thei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instead of the demands of their work activities.
• Isomorphism incorporates elements which are legitimated externally,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efficiency
• they employ external or ceremonial assessment criteria to define the value of structural elements • dependence on externally fixed institutions reduces turbulence and maintains stability
各理论间的较
•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主要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活动安 排如何主动的在市场和科层之间进行最优的选择
交易成本理论
资源基础观

从企业投入的资源入手,研究企业如何获取和利用拥 有的异质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 从机制的设置入手,研究如何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以尽量减少代理成本,实现组织的价值最大化 从企业的外部联系入手,研究组织对外部有资源依赖 ,这种依赖会影响到彼此间的权力分配 从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入手,研究企业如何被动适应 制度压力,通过同构化获取合法性,稳定性和持续生 存的机会,而不是效率的考量
• In modern societies, the myths generate form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Relation of Organizations to Thei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boundary-spanning
代理理论

资源依赖观

新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和进化理论
• Alchain(1950)认为经济组织所进行的活动,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他们更为关注的 是结果,市场竞争下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或 最富有创新性的,而是最能适应市场的,类似 生物学中的进化(Evolution)
新制度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
制度
新制度
组织
同构化
新组织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 Institutional rules function as myths which organizations incorporate, gaining legitimacy, resources, stability, and enhanced survival prospects
• 制度下的同构性如何解释现实中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 同构下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 制度理论自身是否是可以证伪的 • 将社会中组织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角色是否合理
• 当行业中,某个企业不断做大的时候,它自身就有可 能制定一套制度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特有的制度是如何在组织间进行扩散的 • 相同类型的组织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组织结构是否会有较大差异 • 能否通过量化制度指标,同构指标等定量研究证明制度下趋同效益 • 给定制度标准下,经理人是否会在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有差异
The source of Formal Structure
• Prevailing theories assume that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of activity are the critical dimensions on which formal organizations have succeeded in the modern world
如何预测战略反应
• 组织在面对制度压力的时候,他能否整合这些压 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五个问题
• 这五个问题中,每个问题都涉及两个维度, 总共就有十个维度,然后作者把每个维度 设置为低、适当和高三个水平,而后作者 列出了一个表格指出每个维度在不同的水 平下,组织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反应。
制度变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