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

合集下载

我市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市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市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把牡蛎产业作为十大富民产业之一重点培育以来,我市牡蛎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渔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进入年,牡蛎产业扩规上档的势头迅猛,已跨入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一、发展现状我市牡蛎养殖历史悠久,目前从业人员1.2万多人,养殖面积4.8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6亿元,分别占海水养殖总产量、总产值的76%和34%,堪称“中国北方牡蛎第一市”。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品质量打造了“乳山牡蛎”品牌。

——海区条件适宜。

近海独特的优越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牡蛎奠定了无可比拟的良好基础。

海区不仅表层水温、降雨量、盐度适宜,而且通过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海区无任何污染。

东部的黄垒河和西部的乳山河两大入海河流以及沿岸多条淡水河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牡蛎生长所需的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形成了乳山近海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农业部贝类划型结果显示,我市近海海水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养殖水质标准。

——牡蛎品质独优。

与其它牡蛎相比,乳山牡蛎个体大、肥满度高、肉质好,口味鲜美。

据权威机构检测,乳山牡蛎每百克牡蛎肉中含蛋白质12.2克,脂肪2.0克,锌100毫克,铁6.9毫克,硒0.01毫克,均高于其它牡蛎,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品牌效应初显。

自2008年“乳山牡蛎”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并投入使用后,牡蛎产品身价逐年递增,在年农业部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乳山牡蛎”品牌价值为3.01亿元人民币。

目前一般牡蛎鲜货价格已达到3元/斤,是2008年的4倍以上,有的牡蛎价格达到5元/个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知名度得到较大提高。

——规模稳步扩大。

半年养殖、半年休整的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避开了夏季水温高、风暴潮等危害大的时间段,而且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收益稳中有升,广大业户坚定了多投资、大发展的信心。

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研究

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研究

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研究作者:李宽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第14期[摘要]牡蛎在中国水产品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首先分析了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思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蛎;資源开发;产业化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4.077[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1; ; ;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山东省乳山市养殖牡蛎历史久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链条逐步分支延伸。

依托乳山市海域水文条件优势,乳山牡蛎品质优越,饱满肥美,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2020年,乳山市政府鼓励牡蛎产业发展,进军各销售市场,从原来的本市内销,走向了省外销售,更走出了国门。

同时,牡蛎加工产业的发展平稳向好,各方施策得力,介入及时,管控得当,产业链条呈现“横纵”式多面延伸趋势。

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追求牡蛎的高精深加工,促使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目前,乳山市牡蛎年总产量约30万吨,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名列第一位,产量约占威海市的58.35%,山东省的35.34%,全国的6.62%。

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余吨,产值达6亿元。

拥有多家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化养殖机构,先后与国内外多个重点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促进牡蛎产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2; ; ;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牡蛎养殖户分为养殖与捕捞两类,主要分布在乳山口镇内的寨前村、西北岛村、旗杆石村和海洋所镇内的南弘南村、南弘北村、宫家庄村、小侯家村、小单家村。

根据调研统计,养殖产业成规模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

全市已确权海域的牡蛎养殖单位共67家,养殖总面积8万亩(约5333.3公顷),年产量约30万吨,占贝类养殖总产量的85.8%,产值达18亿元。

山东威海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山东威海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672019年第1期山东威海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山东省威海市作为牡蛎养殖大市,其牡蛎产业在威海市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结合数据分析了威海牡蛎产业基本概况及发展机遇,就牡蛎产业发展过程中良种覆盖率低、养殖模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品牌影响力弱、产业风险较高等问题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产业概况经过多年发展,牡蛎已成为威海市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贝类品种(图1、图2、图3)。

威海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牡蛎养殖最重要地区之一(图4、图5、图6)。

牡蛎产业成为威海市渔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2017年,威海市牡蛎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54万吨,占威海市贝类总产量的48%、海水养殖总产量的32%,占山东牡蛎总产量的59%,全国的12%;牡蛎生产经营业户达500多家,就业人员1万多人,实现产值70多亿元,约占海水养殖总产值的21%。

文/刘心田1 陈述平2 宋晓彤3 刘斌斌3 宋玉兰3图1 2010年~2017年威海市牡蛎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图图3 2017年威海市各种贝类产量及所占比例图图5 2017年中国主要牡蛎养殖地区产量图图6 2017年山东省各市牡蛎产量及所占比例图图4 2015年牡蛎产量图2 2010年~2017年威海市海水养殖、贝类、牡蛎产量变化图682019年第1期威海市牡蛎养殖主要集中在在乳山、文登、荣成三地(图7)。

养殖品种以太平洋牡蛎为主,占80%~90%,褶牡蛎占10%~20%;养殖方式以筏式养殖为主,分吊笼和吊绳养殖;产品加工以初级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为辅。

产品主要有全壳牡蛎、半壳牡蛎、冻牡蛎肉、牡蛎罐头、干粉牡蛎等;培育了“乳山牡蛎”“文登蚝”“荣成牡蛎”等区域品牌,乳山市荣获“中国牡蛎之乡”称号,“乳山牡蛎”获评“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中国牡蛎国际高峰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乳山。

二、发展机遇(一)政策措施越来越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

山东乳山: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产业振兴之路

山东乳山: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产业振兴之路

山东乳山: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产业振兴之路乘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乳山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创新引领、资本驱动、项目突破、人才聚集、转型发展的路径,将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换挡超车、蝶变升级。

张洪祯 马超Region 城市产业振兴,离不开强劲的动能驱动!一场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任务的重大战役,已在乳山全面打响:召开产业振兴大会,出台一揽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传统产业;成立新兴产业投资公司,组建母子产业基金,通过财政和金融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突破“撑杆跳”;设立专门招商部门开展区域定向招商,建设中国留学人才全球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国家人才港,优质项目蓄集新动能挑起经济大梁……“我们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产业突破和振兴的牛鼻子,通过创新引领、资本驱动、项目突破、人才聚合、转型发展等路径,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实现经济动力、结构、方式的同时转变。

”乳山市委书记周兵说。

科技引擎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绕线、嵌线、接线、浸漆、装配、测试……11月1日,位于乳山经济开发区的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机械正高速运转,数十名工人正专注地装配电机新产品,加班加点赶制来自海外的订单。

“今年以来,我们又针对国内外客户需求,研发新增了高效永磁变频电机、铝壳电机、高压电机等系列产品,电机销售量较往年增长了40%。

通过科技投入研发新产品,不仅产能提高了,还有效避免了单一产品造成的产能过剩。

”力久电机总经理潘咸亮说。

作为一家拥有40年特种电机生产经验的老牌企业,力久电机能在激烈的电机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秘诀就是创新。

潘咸亮介绍,近三年来,力久电机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资金超过1亿元,先后建成了国内唯一一家经加拿大标准协会认可的企业型效能实验室和国内领先的电机综合实验室,并且常年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攻关节能降耗电机,该企业生产的节能电机较普通电机可节能30%。

科技创新“蛋糕”的不断做大,也让力久电机尝到了甜头。

关于山东省乳山市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关于山东省乳山市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合式、规模化生产。通过在养殖小 区内实行统一规 划、 统 一 品种 、 统 一厩 舍设 计 、 统 一 疫病 防治 、 统 一质 量监测 、 统一污水处理 “ 六统一 ” 模式 , 提高 生产管 理 的科 学化 水 平 ; 通过 对 小 区农 户 进行 系统 培 训 , 制
定 改 良、 防疫 、 消毒、 牧草 种 植 、 饲养 管 理等 各 种饲 养 管 理技 术规 程 ,逐 步 实 现畜禽 的无 公 害 、标 准 化养 殖; 通 过对 整个 生 产 过程 实 施跟 踪 管理 , 确 保 产 品优
口 行 业 发 展 论 坛
关于 山东省乳 山市畜牧 业发展 的问题 、 对策与建议
隋鹏 飞 ’ 王 宁z 单 丽萍
( 1 . 山 东省乳 山市马石 店 畜牧兽 医工作 站 山 东乳 山 2 6 4 5 0 0 , 2 . 山东省乳 山市城 北 畜牧 兽 医工作 站 山东乳 山 2 6 4 5 0 0 , 3 . 山 东省乳 山市徐 家镇 畜牧兽 医E - 作 站 山 东乳 山 2 6 4 5 0 0)
质、 卫生 、 安全 , 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在经营 上, 根据乳 山市畜牧业发展实际要 求和趋势 , 大力发 展新型畜牧合作组织 ,并切实发挥好畜牧专业合作 组 织 的 服务 、 中介作 用 , 搞好畜牧产品经营 , 实 现 经 营的组织化、 专业化 , 促进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完 善 配套保 障服 务 。 以全 面提 升 畜 禽养 殖 水 平 为 目标 , 强化 ” 四个体系 ” 建设 。强化 良种繁育体系 建设 , 进 一步 抓 好畜 禽 良种 工程 , 加 快 畜 禽优 良品种
改进 生产 经营管 理 。在 生产 上 , 在 全市 推广 建设 标 准化 养殖 小 区 ,把 分散 经 营 的农 户集 中到 一定 区 域 内饲 养 。按 照 分户 经 营 、 统 一 管 理 的原则 , 实现 联 缺带 动 。培植 壮大龙 头企 业是 发 展现 代 畜牧 业 的有 效 途 径 , 通过 龙 头企 业带 动 , 可 以稳 定和 扩 大畜 产 品供 销 市场 , 降低 产业 风 险 , 提高 经 营效 益 , 从 而 促进 畜 牧业 滚 动发 展 。近几 年 , 虽然 乳 山市 先 后 引进 一 些畜 牧 类 大企业 ,对畜 牧 产 业 发 展 产 生 了一 些积 极 影 响 , 但从 企业 属 性来 看 , 除 福 喜

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乳山市为例

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乳山市为例

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乳山市为例作者:胡文龙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被誉为“海中牛奶”。

乳山凭借近海的天然优势,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牡蛎人工养殖,市委、市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牡蛎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

研究牡蛎产业发展的趋势及走向对乳山未来海洋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牡蛎产业;养殖乳山市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5.6公里,拥有负15米浅海面积100万亩,滩涂面积10万亩。

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市政府的长期政策扶植,促进了牡蛎产业的长足发展,成为渔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一、乳山牡蛎产业发展优势(一)自然条件优越。

近海海区不仅表层水温、降雨量、盐度适宜,而且通过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海区无任何污染。

另外,东部两条大淡水河为海区注入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牡蛎生长所需的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牡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牡蛎品质优良。

与其它牡蛎相比,乳山牡蛎个体大、肥度高、肉质好、味鲜美,据权威机构检测,每百克牡蛎肉中含蛋白质12.2克,脂肪2.0克,锌100毫克,铁6.9毫克,硒0.01毫克,均高于其它牡蛎,得到国内外市场的一致认可。

2008年,“乳山牡蛎”正式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批,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成为地理标志性商标。

(三)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实行半年轮休的养殖模式,既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又能避开夏季水温高、风暴潮等危害大的时间段,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牡蛎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些都坚定了养殖户多投资、大发展的信心,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加工也日益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

预计到2015年牡蛎养殖面积将达到8万亩,产量达到40万吨。

二、乳山牡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养殖用海与旅游用海不协调。

海区内存在观光旅游和海洋养殖之间互相倾轧现象。

胶东半岛最大牡蛎养殖基地 山东乳山市牡蛎养殖经验介绍

胶东半岛最大牡蛎养殖基地 山东乳山市牡蛎养殖经验介绍

牡蛎卸 下 。极 大地节 省牡蛎 生产成 本 , 提高了牡蛎生产效率 ,使牡蛎养殖面积
得以迅速扩大 。
之 一。 目前 ,中国海 水 养 殖产 量 超 过
10 3 0万 吨 ,海水 养殖 面 积达 10多 万 6
公顷 。在海水养殖 品种 中 ,贝类由于投 入成本低 、单产高等特点 ,已成 为沿海 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贝类养殖 占海水 养殖 的 比重 高达 8 %以上 ,而 贝类 养 O
现在牡 蛎养殖户已实行订单生产 ,根据 市场需要 , 自主按排生产不同规格牡蛎 。 到 目前 ,牡 蛎筏式养殖基地辐射养 殖 户达 到 了 1 0 ,全 市牡蛎 加 工企 2 0家 业达 7 ,0 0 家 2 1 年加工牡蛎产品 1 万吨 ,
国牡蛎养殖产量 为 39 8 万吨 ,占我 国贝
二 、乳 山牡 蛎 筏 式 养殖 生 产 的 闻题
近 几年 ,随 着 筏 式牡 蛎 养殖 产 业 的 发 展 也 出现 了一 些 新 问题 。主 要 有 :
1 、牡蠕 筏式 换季育肥技术
机拖盘上 , 用半小 时就可在卸 货区把 不
1 、牡蛎苗种放养密度不尽合理
牡 蛎筏式养 殖初期 ,牡蛎养殖设施 的设置原 则 : 首先划分海 区并确定位置 ,
产 量可达 70 多公 斤 ,肥 满度 可达 到 00 1— 7 4 1%,亩纯收 可达 到 40 多元。 00 1 月底 以 前 ,可 进 行第 二批 牡 蛎 1
筏式 育肥养殖 ,再到翌年 1 月便 大批量
基 地的创建 ,冷藏加工企业的增加和牡 蛎 肉 、半壳冷冻技术的推广普及 ,牡蛎 养殖户销 售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销售 价 格增长一倍多 ,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
以 前 ,养殖 户 生产 的牡 蛎 绝大 部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 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 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作者:郭芸芸关仕新庞博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9期沿着我国辽阔绵延的海岸线,由北往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贝类养殖大省众多。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贝类养殖产量达到1588.56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8.5%;2017-2022年,国内海水养殖贝类产量增长8.4%。

在贝类产品中,近年来牡蛎海水养殖总产量位居贝类第一,鲍鱼经济效益高且海水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二者均是我国贝类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

我国既是贝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子飞介绍,随着我国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2022年人均表观消费量达到11.75公斤,同比增长4.3%。

从供需关系上看,目前贝类已经能够实现数量上完全自给,甚至供给略大于需求。

在大食物观引领下,作为多途径食物来源之一,贝类产业的供给安全能否持续得到保障?为实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目标,产业该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转型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记者带着问题来到贝类产地寻找答案。

加强育种创新出台养殖规范推动贝类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凌晨四点,晨光熹微,位于北纬37°的乳山河与黄海交汇处,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地区的渔民已经驾驶渔船向养殖海区进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经过采收、清洗、分选、净化等环节,有“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被装上冷链物流车,发往全国多地。

28小时后,冷链中能存活7天左右的新鲜牡蛎,已经运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面前。

随着养殖技术和保鲜保活流通技术的进步,牡蛎、鲍鱼等贝类水产品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说起贝类养殖,山东和福建两省贝类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贝类产地。

威海市是山东省贝类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级市,三面环海,一城负山,水热资源禀赋条件优越,且少受台风滋扰,贝类养殖历史悠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2019年第4期探讨分析文/谭林涛 王津果 徐雯雯 郑延璇 王航宁 于成松 宋建威山东乳山所产牡蛎个体大、肥度高、肉质好、味鲜美。

近年来,“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

笔者在本文中分享了山东牡蛎产业从“散户养”向“牧场养”,从“重产量”向“重品质”,从“按车卖”向“按个卖”的具体成长蜕变历程,借此与从业人员交流分享。

山东乳山,全域海岸线长199.27km ,15m 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适养面积达100多万亩,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基础生物繁殖旺盛,是我国著名的“水产之乡”,有“中国牡蛎之乡”美誉。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水产养殖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临海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水产养殖业发展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乳山市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牡蛎产业为主攻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牡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乳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乳山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乳山牡蛎”荣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同年乳山市被评为“中国牡蛎之乡”,2018年,“乳山牡蛎”荣获“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并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8年,乳山牡蛎养殖规模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

乳山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0家,主要产品有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等初级加工产品和保健品、药品等深加工产品,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吨,产值达6亿元,牡蛎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1.2万余人,渔民年增收近6亿元,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牡蛎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加工品除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日本、韩探讨分析国、东南亚等15个国家地区。

“乳山牡蛎”已成为“中国牡蛎第一品牌”,实现了“三大创新”,呈现出“五大亮点”,落实了品牌建设“三大任务”。

一、以创新拓展出路,实现从“散户养”向“牧场养”的转变(一)创新组织方式,推动生产主体“从散到合”乳山牡蛎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由“春播秋收”向“秋播春收”养殖方式转变的艰难探索,产业规模逐年做大,牡蛎养殖主体逐年增多,牡蛎养殖“低小散”问题开始显现。

近年,乳山市提出了“离岸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导向,以牡蛎合作社形式集中确权养殖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对散户养殖区实行“统一苗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牡蛎养殖从分散化向组织化、合作化转变。

目前乳山华信食品有限公司、乳山岳海水产有限公司、乳山市润丰牡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占总面积的75%。

(二)创新养殖品种,推动养殖水平“从低到高”在山东省贝类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及各科研院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乳山市积极引进推广“海大1号”“海大2号”三倍体等牡蛎新品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解决当前种质老化、退化的问题。

“海大1号”和“海大2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通过开展养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牡蛎品种,平均每亩增产24.6%,目前推广规模达5.5万亩;三倍体牡蛎具备抗病力强、生长快、育性差、不排浆、死亡率低、品质高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另外还具有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等单体牡蛎特点,适合高端消费市场,目前单体三倍体牡蛎推广规模达5000万粒,附着基三倍体牡蛎达600万片,养殖面积达2.2万亩。

(三)创新资本运作,推动养殖理念“从旧到新”乳山市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识”的原则,在完成本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一基地五中心”(一基地指养殖基地,五中心指研发与良种繁育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净化物流中心、加工中心、营销中心)的系统布局,建设总规模48万亩的海洋牧场。

按照养殖有规划、生产有标准、质量有追溯的要求,选用了澳大利亚潮汐塑性滚动网笼和日本新型自动化玻璃钢工船等国际先进养殖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5000亩示范区,为后续开展机械化、现代化的牡蛎筏式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质量保障供给,实现从“重产量”向“重品质”的转变(一)生态严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陆海兼顾、海陆统筹治理污染,以威海—纽约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合作工作为统领,开展企业排污、农业污染、河道污染等整治行动,加强对入海河口、排污口水质监控,把海里的问题解决在岸上。

目前,乳山近海养殖海区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造就了乳山牡蛎个体大、肉质好、品味鲜美的特质,获得了较高的认同度和美誉度。

(二)扩规不盲目近几年,乳山市牡蛎养殖规模逐渐增加,养殖密度增大,上市期延迟。

为解决这一问题,摒弃“规模越大越好、产量越高越好”的思路,充分考虑海区养殖生产可承载力,合理规划养殖海区,推广生态疏养模式,将牡蛎养殖筏架间距由7m~9m增加到12m以上,每台筏架上的牡蛎养殖笼数量由80个~100个减为60个~80个,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牡蛎成活率和肥满度。

通过采取疏养模式,牡蛎规格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肥满度提高20%以上,上市时间提前15天~30天,销售价格较3年前提高1.5倍以上,同时降低了人工、物资、燃油等费用,虽然牡蛎亩产减少,但综合经济效益不减反增,目前该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5.2万亩。

(三)技术不守旧在传统的牡蛎筏式吊笼养殖技术基础上,创新技术。

一是推广牡蛎魁蚶立体养殖技术,使牡蛎养殖海区空间和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单打”为“双打”,海域产值得到较大增长;二是推广贝藻生态间养、混养技术,利用牡蛎和海藻两种养殖品种间的生态功能互补作用,提高养殖品种产量的同时,更有助于养护、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域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目前两种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为1.3万亩。

为实现牡蛎净化产业零突破,助力打造中国高端牡蛎第一品牌,乳山市海洋发展局技术人员在多方考察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基础上探索研发了符合乳山实际的牡蛎净化技术模式,并指导养殖企业建设投产了乳山市首家牡蛎净化工厂,净化车间水体1600m3,日净化能力达5万斤。

整个工艺流程的构筑物设计、设备选型充分考虑到生物养殖负荷及进水水质的稳定性,工程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并采用具备高效、快速杀菌能力的臭氧发生器及由物理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和灭菌系统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净化牡蛎经检测完全符合生食要求,顺利进入高端生食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512019年第4期探讨分析(四)生产有标准按照把牡蛎做成“标准品”的思路,乳山市制订《地理标志产品乳山牡蛎》标准,现已成功申报为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规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与定义、要求(自然环境、养殖要求、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为乳山牡蛎标准化发展提供保障。

其中,确定了生鲜乳山牡蛎的分级、包装、贮存、发货时限等标准,将生鲜品升级为标准化产品,确保标准一致、品质如一。

此标准将作为乳山市牡蛎行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以此引导、保护和发展特色牡蛎产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牡蛎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牡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产品可追溯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乳山市政府与杭州甲骨文公司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给每一件牡蛎产品都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消费者通过手机等设备扫描二维码,便可获取牡蛎养殖企业名称、法人、海域使用权证书、出货捕捞时间、数量、规格等信息,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的全流程追溯。

目前已在12家龙头养殖企业(户)推广使用,并逐步实现“乳山牡蛎”养殖、销售企业防伪溯源全覆盖。

三、以品牌引领市场,实现从“按车卖”向“按个卖”的转变乳山牡蛎尽管具备一系列优良品质,但由于缺少品牌带动,起初乳山牡蛎只能作为“大路货”进入农贸市场或加工车间,走不出“优质不优价、好货不好销”的怪圈。

针对这种情况,乳山市坚持品牌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狠抓创牌、用牌、护牌3个环节,以销售促创牌,以创牌促销售,乳山牡蛎声名鹊起、身价倍增、销售火爆。

(一)品牌建设乳山牡蛎于2008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被原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与大姜、茶叶并称“乳山三宝”,通过开展“捆绑营销、联合推介”,扩大乳山牡蛎知名度。

近几年,乳山市政府先后举办了“乳山牡蛎品鲜季”、“乳山牡蛎”上市(北京)品鲜荟、“乳山牡蛎文化节”、中国(乳山)牡蛎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策划了“乳山牡蛎体验之旅”线路,推出牡蛎美食、“牡蛎+干白”“牡蛎+温泉”等系列产品。

同时组织牡蛎养殖加工生产单位参加知名渔博会、展览会和展销会,多举措多渠道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

(二)品牌使用乳山市政府打破乳山牡蛎传统销售模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发展了金谷之园、智创孵化器、九鼎电商等牡蛎网销售平台,实现乳山牡蛎产品统一使用地标品牌、统一分级和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

目前,电商销售范围通达全国各作者单位: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地,乳山市从事牡蛎电商销售人员达到0.3万人,年电商销售牡蛎达1.5亿斤,电商销售额15亿元以上。

2017年“双十一”期间,乳山久鼎电子商务孵化器有限公司当天销售牡蛎2000多单,销售额达16多万元,创造了淘宝“牡蛎单品销售排名第一”“淘宝店铺排名第一”的双料冠军。

(三)品牌保护乳山市政府以成箱包装的鲜食牡蛎为主要对象,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从养殖、包装、流通、销售、食用等各环节入手,凝聚监管部门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牡蛎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了行之有效的乳山牡蛎品牌保护提升体系。

对“乳山生蚝”“乳山蚝”“乳山海蛎子”等字眼的标识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杂音”,确保乳山牡蛎“一个声音吆喝、一个形象对外”。

每年通过开展“乳山牡蛎”主题联合打假行动,重点查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行为,严厉打击侵犯“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合力保护“乳山牡蛎“地标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